五一劳动节的散文

时间:2022-04-22 16:54:54 散文 我要投稿

关于五一劳动节的散文(通用11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你有了解过散文的写作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五一劳动节的散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五一劳动节的散文(通用11篇)

  五一劳动节的散文 篇1

  藏在劳作中的诗意时光

  在车间工作的那些年,磨工组有一对恩爱有加的“鸳鸯”。

  每天上班,男人骑着自行车,笑眯眯地蹬着车轮,女人侧身坐在车后座,满脸满眼都是幸福的笑意。到了班组,换上工装,两人合开的那三台机床刹那间便“轰隆隆”地唱起欢歌。

  三台机床和管线、仪表台包绕起来的空间,就是两人愉悦劳作的小天地。女人对仪表,男人上料;女人在机床间磨削,男人到机床前面打磨砂轮;装活儿的料斗盛满了,女人拿来木箱,男人负责倒活……有调皮的工友冲他俩挤挤眼,做了个拥抱的手势,男人爽朗地笑起来,女人的脸上飞起一团红霞。

  那时,带班班长的媳妇是车间的一位抽检员。一次,班长的媳妇到车间抽活,将抽选的几种型号的样品放在不同的纸盒中,准备带回检查站,半路上正好碰到班长。班长伸出粗壮的手臂接过媳妇手里的那几个沉甸甸的样品盒,一直把媳妇送到检查站门口……有位检查员看到了,就和他俩开起玩笑,小媳妇佯装生气地举起粉拳追着捶打她,班长“呵呵”地笑笑,转身又忙他的事去了……

  一直都觉得,劳作中萌生的情感最有诗意,就像《诗经》中那些经典的爱情故事,总能找到火热的劳动场景——“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古代青年男女在劳动中萌发的爱情,就是如此纯净、美好,充满了诗情画意。

  先生第一次打动我的地方,也和劳作有关。那是我们相识后的第二个月,他准备周日带我去乡下的大姨家帮忙收麦。那天,我了解到了一个现实版的“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的感恩故事。

  大姨并非他的亲姨,不过是他母亲的结拜姐妹。当年全国闹饥荒的那三年,大姨经常省些粮食贴补他们家。从此,每年麦收季节,他父母就会主动抽空去乡下帮忙,这一帮,就是二十多年。成年后的他,每年收麦时节,他都会顶着烈日到麦场苦干一整天……他身上那种城市男孩少有的吃苦耐劳的品质和懂得报恩的美德,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婚后,因为他热爱劳动,我们的生活虽说不上富裕,却也幸福温馨。他擀得好面条、炒得好菜肴,换得了窗纱、修得好电脑,甚至我手持针线套被子,他也会站在另一头,和我比着飞针走线……于是,那些一起劳作的时光,像蜜糖一样在爱的阳光下融化,化作心中恩爱的血脉。

  生性淡泊的他,这辈子是和“升官发财”等“成功”沾不上边了,但在我心中,热爱劳动却是最能给女人带来幸福和安全感的纯爷们儿品质。纵使无权无势,有一份劳动的技能,就有了衣食无忧的生存保证;有一颗热爱劳动的心,便有了家务中“你唱我舞,投你所好”、“求之即得,钟鼓以贺”的诗意生活。

  五一劳动节的散文 篇2

  时间的味道之——劳动湖

  入夏以来,绵绵细雨使这个原本酷热的季节显得异常凉爽,早晚不到二十度的气温甚至时而让人产生恍若秋天的错觉。

  在家懒懒地闷了几日,忽然很想出去走走。

  刻意避开游人如织的龙沙公园,选择了劳动湖和和平广场一线。除了购物常去的中环广场和红楼,这两处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了。白天,劳动湖很少人来,尤其不是休息日的时候。于是,这里便成了我真正的乐园——不为热闹,只求静心。

  站在湖边,一缕清风悄然袭来,身心顿时熨帖得很,所有的烦恼和不快仿佛一下子都烟消云散了。

  最喜这里的波平如镜。上午刚刚下过几阵雨,这会儿,天依然有些阴,水面上雨滴溅起的涟漪早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粼粼波纹,一路衬着两旁建筑物的倒影,由近而远,闪着奇异的光泽。

  远处,一只小船正轻轻地荡来荡去。我想,他们是在打捞水面上生出的水藻吧!看得出来,这里的水含氧太多,已经生出了许多绿色植物——圆圆的叶子,荷叶般地浮在水面上。远远望去,倒别有一番碧波荡漾的静美呢!

  一直以为,如果想出游,一定要寻个有水的地方才是。“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两千多年前,夫子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虽然由于性情的不同,山水在人们的观照中显出了一定的差异,但这样的比拟还是很恰切和灵动的。宋代词人王观在《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一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在行人眼中,山与水均有着别处不可替代的美,让人忍不住心向往之。

  如果没有山,那么,贪恋一下水的乐趣又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沉浸在美景之中,心情自然愉悦;快乐有了,想要长寿又有何难?至于做智者还是仁者,反倒没那么重要了。

  劳动湖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沉静和凝重,是包容和豁达,如同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不必言语,你自然能感受到他不凡的气度和力量。

  我喜欢这样的感觉,并因此而流连忘返。

  沿着堤岸漫步,就好像穿行在时间的罅隙。

  那是一溜被精心修饰过的绿地,有树冠被剪成球状的丁香,有不知名字的树,还有草坪上星星点点的小花儿。忽然发现一些粉紫色的花点缀在枝叶间,于是凑上前去看,有的已然枯萎,有的朵朵饱绽,还有一些,刚刚现出嫩嫩的花蕾,正羞赧地静默着。

  不知名字的花儿

  丁香?

  梅?

  下了台阶,发现堤岸下面还刻着长长的浮雕,具体内容是什么我没有进行考证,但看上去似乎与这座城市的历史有关。我常常觉得时间原本就是感性的,它总是以某种具象的方式被留存以至镌刻下来,好让人们清楚地看到它曾经的样子。

  细细一想,其实,这样的时间我们都曾看到过,在很多很多的地方。

  堤坝的浮雕

  劳动湖的美无疑是内外兼具的。

  相比较于自然胜景,很多人文景观往往更容易被忽视。很多时候,人们只看到了山的秀美,水的润泽,花草的美艳和生机,却很少去观照那些能真正体现风景内涵的品质。

  我以为,一个地方真正有价值之处恰恰是隐含在所有表象之下而深刻在骨子里的东西,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亦然。

  我把这种东西叫做——味道。

  五一劳动节的散文 篇3

  劳动的真谛

  许是我的懵懂,人生大局尚且在路上,许是我性情里永远在苦苦追寻一份轻松惬意的生活,这种轻松惬意即与物质无关,也与环境无关。这种快乐就是辛勤的劳动。

  生活在诞生前只不过是一团糟糕,无所谓悲痛,无所谓喜忧。时间在不停地流逝,我们也在最深刻的社会实践中,在任劳任怨的埋头苦干中,锻造出了心灵的感触。性格的健将。所以这种体验与我们敏感的心弦有关。

  让我们在劳作的过程中品味到那份难言的艰辛与凄凉,然而一切过后,带给我们都是收获的兴奋与喜悦,而此时的高兴远远比曾经那执着的期待与辛勤的劳作重得多,曾经的那份艰辛却在此时早已幻化为弥足珍贵的泪水,被尘封起来

  出身柴门的我,从小与劳动结下了不解之缘。但心里埋怨自己为何不出身豪门。这样是不用辛勤的劳动了。虽然当时无法改变自己的身份,但在我心里,却保留了对豪门的追求,对轻松惬意生活的向往,这就是懵懂的我单纯而幼稚的想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稚的大脑逐渐的被岁月的风沙浇灌的日煞成熟,时光碾转。而不变的是年少的性情,生活不断的赋予我们新的挑战与压力,而此时的我已抛弃了那一劳永逸的想法了。看到父母为了生活而到处奔波,辛勤的劳动。而我有于心何忍。所以,每次星期六放假,我都会迫不及待的回家,争着为父母多做家务,哪怕微不足道,而父母却也是别样的感动。

  而此时,劳动对于我来说,已不是一种累赘,不是区别贵贱的标准,而是一个人在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是一个人获得心灵感触的载体,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快乐源泉。我们会觉得,辛勤的劳动往往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富有意义,也是我们在感伤时,心灵上莫大的慰藉。

  当然,我认为,劳动不只是体力劳动,还应体现在学习时代的脑力劳动之中。

  作为一名求知者,彷徨于求学生生涯中。辛勤的劳作莫大于过努力的学习,去完成作为一名学生的使命,去用自己辛勤的劳动为今后的人生谱写壮丽篇章。积淀丰富文化底蕴。这就是我们作为学生的劳动生涯_永无止境的学习。

  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将对于我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当我髲发如霜时,再次回首往事,我应会对一生的忙碌劳动发出如此庆贺的心灵回应:

  人生的渺小与浅薄永远抵不住时光的深刻与永恒。无论曾经那份年少的痴狂如何挽留,一天天长大的我,内心对劳动的追求还是一点点的沉淀。沉淀在时光的暗流中,幻化成不起眼的暗流。蓦然回首,向着那篇可望不可即的地方,梦想着浪遏飞舟。而劳动从来都不是悲伤而决裂的姿态,劳动是一种享受,一种原始而宁静的休螅。

  希望我们永远保持一颗“积极劳动”的心,无论得志还是失意,辉煌还是平凡。即使有一天,命运如洪水般将我推至绝境,我还会因为曾经具有的劳动经验而享有坐看云起云涌的幸运,可以说,我的一生,因劳作而精彩,因劳作而快乐。

  五一劳动节的散文 篇4

  劳动

  手掌皮肤撕裂的那一刺,过去的一切都在裂痛中轰的一下闪回。我想起了三十多年前的垦荒,把钯头齿和锄头口磨钝了,磨短了,于是不但铁匠们叮叮当当忙个不停,大家也都抓住入睡前的一时半刺,在石阶上磨利各自的工具。

  那是连钢铁都在迅速消溶的一段岁月,但皮肉比钢铁更经久耐用。钯头挖伤的,锄头扎伤的,茅草割伤的,石片划伤的,毒虫咬伤的每个人的腿上都有各种血痴,老伤叠上新伤。但衣着褴褛的青年早已习惯。我们的心身还可一分为二:夜色中挑担回家的时候,一边是大脑已经呼呼入睡,一边是身子还在自动前行,靠着脚趾碰触路边的青草,双脚能自动找回青草之间的路面,如同一具无魂的游尸。只有一不小心踩到水沟里去的时候,一声大叫,意识才会在水沟里猛醒。

  有一天我早上起床,发现自己两腿全是泥巴,不知道前一个晚上是怎么入睡的,不知道蚊帐忘了放下,蚊群怎么就没有把自己咬醒。还有一天,我吃着吃着饭,突然发现面前的饭钵已经空了四个,可裤带以下的那个位置还是空空,两斤米不知填塞了哪个角落

  我也差点忘记了自己对劳动的恐惧:从那以后,我不论到了哪里,最大的恶梦还是听到一声尖锐的哨响,然后听到走道上的脚步声和低哑的吆喝:一分队!钯头!箢箕!这是我以前的队长哈佬的声音。

  三十多年过去了,哈佬应该已经年迈,甚至已经不在人世,但他的吆喝再一次在我手心裂痛的那一刻闪回,声音宏亮震耳。不知为什么,我现在听到这种声音不再有恐惧。就像太强的光亮曾经令人目盲,但只要有一段足够的黑暗,光明会重新让人怀念。当过去的强制与绝望逐渐消解,当我身边的幸福正在消退,对不起,劳动就成了一个火热的词,重新放射出的光芒,唤醒我沉睡的肌肉。

  坦白地说:我怀念劳动。

  坦白地说:我看不起不劳动的人。一个脱离了体力劳动的人,会不会有一种被连根拔起没着没落的心慌?会不会在物产供养链条的最末端一不小心就枯萎?会不会成为生命实践的局外人和游离者?连海德格尔也承认:静观只能产生较为可疑的知识,操劳才是了解事物最恰当的方式,才能进入存在之谜这几乎是一种劳动者的哲学。我在《暗示》一书里还提到过体会、体验、体察、体认等中国词语。它们都意指认知,但无一不强调体的重要,无一不暗示四体之劳在求知过程中的核心地位。然而古往今来的流行理论,总是把劳力者权当失败者和卑贱者的别号,一再翻版着劳心者们的一类自夸。

  一位科学院院士,带着两个博士生,在投影机前曾以一只光盘为例,说光盘本身的成本不足一元,录上信息以后就可能是一百元。女士们先生们,这就是一般劳动和知识劳动的价值区别,就是知识经济的意义呵。

  我听出了他的言下之义:他的身价应比一个劳工昂贵百倍乃至千万倍。

  问题不在于知识是否重要,而在于1:99的比价之说是出于何种心机,我差一点要冲着掌声质问。我当时没有提问,是被热烈的掌声惊呆了:我没想到鼓掌者都是自以为能赚来99﹪的时代中坚。

  一个科学幻想作品曾经预言:将来的人类都形如章鱼,一个过分发达的大脑以外,无用的肢体将退化成一些细弱的游须,只要能按按键盘就行。我暂不怀疑键盘能否直接生产出粮食和衣服,但章鱼的形象至少让我鄙薄,一台形似章鱼的多管吸血机器更让我厌恶。这种念头使我立即买来了锄头和钯头,买来了草帽和胶鞋,选定了一块寂静荒坡,向想象中的满地庄稼走过去。,阳光如此温暖,土地如此洁净,一口潮湿清洌的空气足以洗净我体内的每一颗细胞。从这一天起,我要劳动在从地图上看不见的这一个山谷里我们要恢复手足的强壮和灵巧,恢复手心中的茧皮和面颊上的盐粉,恢复自己大口喘气浑身酸痛以及在阳光下目光迷离的能力。我们要亲手创造出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在生命之链最原初的地方接管我们的生活,收回自己这一辈子该出力时就出力的权利。

  五一劳动节的散文 篇5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大早,小鸟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像在向早起的人儿说早安。同学们也背着个小书包,牵着自己的小伙伴,开开心心踏进了课室。

  当上课遇到学校百年校庆一百天倒数时,同学们身上就多了做保洁的担子。大家都有“学校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的意识,做好了工作的准备。首先,大家人手一把扫把,齐心协力地把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老师与学生搭配,干活不累。在打扫的过程中,同学之间有交流,身为老师的我们也与同学拉近了距离,减少了师生之间的陌生的距离感。大家在一起打扫的过程是幸福的,是开心的,腼腆的学生笑了,活泼的学生更积极了,这个夏天都充满了这些美好的回忆。

  经过大家的辛勤劳动,校园瞬间焕然一新。一番劳动后,同学们都回到课室,休息了一下,接着就到了搬凳子环节。我们老师真的是老了啊,干了一点活便累得气喘吁吁,可学生们却是精力充沛,活力十足啊。看,一个个身板小小的男生和女生一手两张凳子,轻轻松松把凳子搬了下来,我们除了惊讶还是惊讶。我们张大嘴巴,脸上只有被吓坏的表情。当看到一位三年级的小学生拿着四张凳子一马当先走着时,我们问他累不累,可他却说不累,问他重不重时,他却说有什么重的。我在想,这位小朋友有前途啊,他将来肯定会挑起国家的重担,是国家的栋梁啊。

  劳动最光荣,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最大收获。小朋友们没有觉得干活很累,没有埋怨,没有不满,而是以最积极的心态对待。其实说是我们传授知识给学生,实际上我们也从学生身上学到了许多知识。授人玫瑰,手有余香。今天真的收获良多啊。

  回忆,多得像整个夏天的阳光。太阳公公看见了我们一起劳动,劳动最光荣了。

  五一劳动节的散文 篇6

  是谁让花儿遍地开放?是谁把江河湖泊的污染冶理?是谁让我们住上了高搂大厦?是谁让大地坡上绿装?是谁让我们享受丰裕的生话?是谁让我们生存的环境越来越美好?是那可爱的劳动者。中原西路的建设者正是这样的人群。

  草店红石山至赵岭谷岔坟段,原来是座红石山,土岭堆。钩车、挖土机、铲车等几十辆现代化挖掘工具每日每夜地劳作者,一辆辆翻斗车不停地往地面运送着石块、土方。半年时间,红石山被切下了一大块,谷岔坟被吃掉大块。草店几十亩良田垫起了十几米高。无论是数九寒霜的严冬,还是灸日如烤的夏季,司机师傅们驾驭者车辆,在峡谷中穿梭,在山路上飞驰。

  他们衣着普通,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用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给予了我们舒心的环境。他们在辛勤地工作着,每处工地都有他们埋头苦干的背影,这是他们对工作的尽职尽责。

  记得去年夏天,中午的太阳像个火球,中原西路的建设正在夜以继日地进行着,看那二十多米的桥墩一耸立在三一零国道两侧,工地的建筑工人正汗流浃背地忙碌着,有扎钢筋罗的,有焊架子,拉水泥的罐车一辆接一辆,披星戴月,昼夜不停。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服,甚至也不曾有充足的饮水。此刻的我们呢?坐在空调屋里,生在电扇下,还觉得天太热。

  偶尔我抬头仰望,桥墩上的几十人已看不清楚,只有那几十顶安全帽在阳光下跃动。他们日夜与钢筋、混凝土为伴,用长满老茧的大手,用宽阔的臂膀勾勒了天边美丽的中原西路。这是他们对建筑事业的热爱。

  中原西路快车道建设计划九月底峻工,界时从米河二十分钟即可到达郑州,不仅疏缓了交通,加速了两地文化经济建设,这是一项开天辟地的工程。祖国的的现代化建设日新

  月异,离不开我们可爱的建筑工人,他们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他们用勤劳的双手为我们创造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为他们自豪,为他们歌唱,向他们学习!

  五一劳动节的散文 篇7

  我的皮鞋前面开裂了,但其他部位还是好好的,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决定找一个修鞋的摊位去修一下。

  下午6点钟了,街上熙熙攘攘,很热闹。我走到公安分局对面,有两个修鞋的摊位,一位摊主是健康人,一位摊主是双腿残疾的修鞋人,我毫不犹豫的走到那个残疾人面前。

  你看看这双鞋子,能不能修了?我问。那个修鞋的人背对着我,听我说话连忙转过身来,我看到他的手里还拿着烧饼,正在吃呢。听我问他,赶忙放下。我有点不好意思,没关系,你先吃完,我没事可以等会儿。

  没事,我吃着玩呢。说着他把烧饼放下,看了下鞋子,说修修还可以穿。

  他撑起起拐杖,去拿工具。然后仔仔细细把裂口地方的灰尘刷干净,抹上胶水粘合后,让我等会儿再穿。接着他拿起另一只鞋子说,这里也有个小口子,也粘一下吧。

  两只鞋子粘好后,我问他多少钱?他说一块钱。

  就一块钱啊。

  是的,就一块钱。

  两只鞋呢。

  还是一块钱。他固执的说。

  我看着他,他的眼睛里写满了固执。

  我突然想起有个同事曾经说过,有个残疾的修鞋人是低保户,每次她去修鞋他不收钱,她只好绕道到其它地方去修鞋。尤其是这个人特别实在,明明是残疾却没动去申请城市低保,是相关部门通过走访了解到他的身体状况主动上门办理的低保。相对那些骗保的人来说,他简单是这世上少有的实在。

  在等皮鞋胶水干的过程中,他问我,你在附近上班吧?我说是啊,工资不高,但也够我花了。他说是的,自己挣钱安心,不要伸手向别人要最好,凭自己双手挣钱,挣多,多花,挣少,少花。

  我穿上鞋子,掏出5块钱递给他。他说我找你,我说不用找了,他说就一块钱,哪能不找呢?他让别的摊位的人把零钱给我,见扭不过他, 我只好说好吧,我有零钱给你。

  他接过钱,满足的笑了,下次再来啊。

  这个男人,虽然身患残疾,但是他靠自己的双手吃饭,劳动赋予了他做人的尊严,他不需要别人的施舍与同情。

  我想起小时候唱的一首歌,《劳动最光荣》。歌词是这样的: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 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小喜鹊,盖新房, 小蜜蜂,采蜜糖, 幸福的生活哪里来? 要靠劳动来创造。

  是啊,幸福的生活是靠劳动来创造的,一个人处于劳动中,他被别人所需要,所以是幸福的。

  走在街上,来来往往的人,或工或商,挣的钱或多或少,但都是自己劳动所得,这种幸福,来得实在。

  五一劳动节的散文 篇8

  前些天在田野里散步,见机器收割苞米,“突突突”几个来回,颗粒归“仓”,秸秆还田,整个一方苞米地利利亮亮。

  想想当年收苞米的情形,真可谓天壤之别,不由得不让人感叹社会发展之神速,机器操作之方便快捷。不过感叹之余,我又仿佛觉得,这眼前的情景与当年相比,似乎也少了些什么,但一时间,又很难说的出来。

  记得那年月收苞米,至少要有四道工序,而这四道工序,哪一项也离不开人工和手工。苞米成熟的季节,也正是农家最忙的时候。

  要掰苞米了,人们拉上车子,提着袋子,挎着篮子,来到地头。高高的一望无际的苞米齐刷刷地站着,好像古战场上千军万马汇集的方阵,每个战士怀里都揣着一根长长的狼牙棒。面对这盛势,人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似乎并不畏惧。你别说,还是真的,不大一会儿,对阵的一方很快就有不少的缴械。

  当一篮子一袋子往外运的时候,人们这才发现他们还是有所付出的,脸上手上胳膊上划出了一道道殷红的血痕。但看到车上堆起的又长又大的苞米,一个个还是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天高云淡,夕阳西下。当头顶盘旋飞过一群白鸽的时候,人们已经掰满了最后一车。前来帮忙的孩子,一蹦三跳地啃着空棵的苞米杆,在吸完了仅有的糖水之后,随车吐了一路,不知趣的飞虫则如获至宝地紧紧叮上。

  等回到家,院里的苞米早已堆得像小山似的。吃过晚饭,碗一推,第二道工序——剥苞米,又要开始了。干这种活,人人都很熟练。

  不用点灯,白白的苞米皮已经映得院里发亮。或搬个小凳子,或席地而坐,大家围着苞米堆,去除苞米的外套,只留下几片薄薄的內叶,成对成对的栓在一起。待绑好一掐,一下子搭在事先栽好的的木桩上,挂在一个个树叉上。

  辛苦一年的乡民们,有了劳动的丰收,就有了生活的希望。无论再累也都很高兴,总觉得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儿。白天干了一天的活,夜里又干到大半夜,赶早赶晚,一定要把当天掰的苞米全部挂起来。孩子们终于熬不住了,招呼一声睡去了。

  需要带孩子的女人,等到安排住孩子睡着后,再回过头来和丈夫一起并肩作战。如果剥玩了,只剩下一些还未挂上,确实累了,第二天老早,男人们便在屋檐下楔上几个木橛子,把头天晚上还未挂起的全部挂上,然后收拾收拾、打扫打扫场院,又开始了第二天的劳作。

  一个秋季,像这样不分昼夜的劳动,总得过上十多天,待所有的苞米都上了架,第三道工序——砍苞米杆的任务才刚刚开始。

  砍苞米杆看起来很容易,但真正干起来非常叫力。两个人还好些,一是可以轮换,二是一人扶一人砍,扶家随即把苞米杆放调顺了,这样无论打起苞米杆下面的土疙瘩来方便许多,装车的时候也顺便了;不然,横七竖八倒在一地的苞米杆,打起土疙瘩来真叫人作难。

  如果不等着种地,苞米杆还可以在地里晾晒几天,等晒得差不多了,再拉还轻松些;如果是等着种,半靑半黄的苞米杆还得拉回家去,死沉死沉的,相当累人。如果用他来夹篱笆墙或作红薯窖盖子,那是很好的材料;如果暂时不用,一般是堆在路边,等晒干了,是不错的烧柴。

  说到这里,大家以为收苞米就该完事了,其实,还没有完。等农忙过后,那挂在树上墙上木桩上的苞米棒还得再取下来,一棒一棒地脱掉籽粒,这便是最后一道工序——推苞米。

  未取之前,一家一户的农村小院里,高高低低成嘟噜成串的金黄的苞米,绝对不失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取下之后,经过风刮日晒的苞米亮晶晶的,拿在手里滑溜溜的。成熟的苞米籽粒饱满,想不费一枪一刀的推掉它也不容易。

  如果硬拧,累得手生疼,甚至虎口出血,也不见得能推多少。

  智慧的乡民谁也不会这样做,他们发明了一种器具——推子。推子看上去很简单,取一截方木开个槽,糟的正中安装个扁钉头,宽度相当于一粒苞米。

  这样一棒苞米间隔着推上一两列,再拧起来就轻松了许多。智慧来源于需要,发明来源于创造。再艰难的事,只要有了勤劳的双手和善思的头脑,这世上人间还有什么困难不可战胜的呢?

  想到这里,我豁然开朗,这眼前的情景和当年相比,虽然省力省时又省事,但缺少了动手和流汗,缺少了需要和发明,也就缺少了兴趣和喜悦。

  当然大机器生产,有了更高层次的劳动和智慧,但对于一般人来说,凡事缺少了过程和细节,也就少了很多的'快乐和喜悦 。

  五一劳动节的散文 篇9

  吃了中午饭,我跟小哥决定把剩余的十件磁砖搬到新房去。

  新房在六楼,在小乡镇,这算得上是“上层建筑“的了。

  古人云:“高处不胜寒。”“危楼高百尺,仰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想不到“身居高位”却有着诸多的不便。

  我仰望巍然矗立于眼前的大楼,一种威压,似浓重的阴影罩住了我,相形见绌的我滋长出弱小和卑微。散放于地的十件磁砖,很突兀,夯实了我心情地沉重。

  然而,现实是无情地。在无情的现实面前,我很清醒很冷静,我不会有愚公那么幸运,有夸娥氏二子来把太行、王屋二山背走,省却了不知是多少代人的艰辛。我只能像《国际歌》里所唱的“不能靠神仙皇帝,全靠我们自己”。

  要靠我自己,我的内心多多少少渗出了些信心,这信心来自于对现实的无奈和无助。

  我思忖着扛磁砖到六楼的事儿,觉得这无异于是在考验我的体力、意志、毅力。“我们不怕苦,我们有吃苦的精神。”我想,说此话之人,也许如我,环境使然。

  我决定与小哥进行接力传递,他从一楼搬运到三楼,我从三楼搬运到六楼,就像奥运会的火炬传递,这是指的形似而非神似。火炬传递的是和平自由、力与美,是全世界人民的事;我传递的是蜗居装修的材料,纯粹是个人行为,与蝼蚁们建造深宫巨厦相似。

  再说那火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蓝天白云之下,高擎着,点燃了每个人心中的希望,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这朵飘灵的火焰上;而磁砖却很粗实笨重,呆呆愣愣地,毫无灵性可言,无论我是扛还是背,它都死沉死沉地压迫着我,迫使我曲身弯腰,彰显出我的谦恭与卑微,我出于自尊,在心底对自己说道:“劳动最光荣!”

  小哥听从了我的建议。作为兄长,自我小时起,他就对自己这个小弟很关爱的。

  他知道,自己的兄弟是人民教师,体形姿态不像电视电影里那些教师,豆芽般的身材,架上一幅眼镜让人倍感负担的沉重,手无缚鸡之力;自己的兄弟胖胖墩墩的,村人说是发福了,有福相。

  我认为自己这形象不像教师,倒像是伙夫。时下有这么一句流行语:“脑壳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我这如同藤野严九郎的着装,寒颤颤的,在火车上会被疑为小偷,自然与大款绝缘。然而,藤野先生是敬业爱业的好老师,而我是热爱写作却不热爱本职工作的教师,我无法与其相提并论。

  小哥也知道,我平时很少劳动,不像他,六十几岁的人了,仍厮守着土地,劳动是他与土地的恋曲。

  因此,这搬磁砖对我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而对小哥来说,不过是稀松平常的事罢了。

  因为我带有钥匙,得先上去开门,我便做先行官,打头阵。

  我叫小哥抱起一件磁砖搁在我的肩头上,我要采用我认为是集科学性、合理性于一身的“扛”这种方式。我何以自信满满地采用这种方式,那得拜书之所赐。因为书上老是说有什么重大的事得扛着。目前而今眼目下,对我而言,磁砖就是“重大”的了,所以我得把它扛着。在我生长的小山村,乡亲们都是用肩挑背磨来承载生活之重的,我这样做,也是承继了劳动人民悠久而光荣的传统。还有,我们教导学生,做题必须得讲究方式方法,只要方式方法对了路,那问题也就迎刃而解的了。搬砖与解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我想到自己并非书呆子,而是机智灵活地把理论同生产实践相结合,我骄傲我自豪,就像我的文章变成了铅字,我领到能买好几十个棒棒糖(五角一个)的稿费时那心情。另外,我觉得这扛着,有一种雄赳赳气昂昂的轩昂气度,人们不是爱说“形象很重要”么,像我这形象,有阳刚之美,能迷倒很多人呢。

  我一鼓作气地把磁砖扛上了六楼。我很满意自己身上的脂肪燃烧所供给的能量,我觉得我能行。

  当我把磁砖放下时,牛一般粗重的喘息声,像铁匠烧炭时扯的风箱,我便知道,这是我体内“最高领袖”向我发出的我已超负荷运行的警报。它怕我不理会这“警报”,就用胸口憋闷得慌,喘息不通畅,须大张着嘴出气,密集的汗水漫过额头,像发山洪似的往下淌来警醒我。

  我很是理解它的良苦用心,我当然想躺在沙发上,泡上一杯清茶,享受幸福。可不行啊,我的老天,我这是在为自己做事呢,我总不至于让我那六十几岁的小哥把这些磁砖搬了吧。虽说小哥很爱他这小弟,我可不能因为他爱我,我就去伤害他,果是这样,那我这良心真的是被狗叼走了。

  我稍作歇息,就下楼去迎接小哥。我深知,我在上面歇息久了,小哥就会一直把磁砖往上搬,我当然轻松了,可那就苦了我的小哥了。我是一个有良心的人,我做不出这没良心的事。

  果不其然,小哥已搬到五楼来了,看来他的速度与力度都是挺足的。

  小哥是抱着磁砖上楼的,我看他那姿势,熊一样笨拙,就告诉他不应该那么搬,而要像我这样放在肩头上扛。小哥没说什么,只是微微笑了笑。那意思好像是:兄弟,我懂!因为小哥是不善言辞的,作为一生与土地打交道的人,也就有着土地的性格。是以他没说,只是笑了笑。我当然不会像对学生一样来对待我的小哥,凡是我认为是对的,学生就得照做。小哥是我的兄长,我自是应敬重他。何况我们当老师都知道,这解题的方法也不只一种的啊,是“条条道路通罗马”,而非“自古华山一条路”。小哥认为他那种方法好,那就由着他吧。

  当我重新扛起磁砖时,我想起了那些用整个生命扛起炸药包去炸敌人碉堡的英雄,他们的壮举是撼天地,泣鬼神的。我现在的生活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便觉得自己很幸福。同时,我又想到,一个人,往往是生在福中不知福的。

  我又一次成功地把磁砖扛到了六楼。我得感谢小哥,是他为我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个人,在成功时,不要忘了那些曾给予了你帮助的人,你得有颗感恩的心。

  虽然这次是超短距离运行,却给我以重创。

  我的腰严正地向我发出最后的通牒,不能再这样给它施加重大的压力,否则,它将受到深深地伤害,而这一切后果都将由我自己负责。

  于是,我不得不对自己沉痛的宣布:我采用的“扛”这种方式方法彻底的破产了。我得另辟蹊径,寻找一条适合我的方法。当然,寻找这方法,不像制订国家政策,庄重肃穆不说,还必须从全国人民的角度去思考,那自然是费时费力费事的了。我这个很是简单,完全可以不假思索就能得出的,于是,我很快想到了“背”,我没有时间来“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只得遵循有位伟人曾说的:“实践出真知。”

  于是我在与小哥接轨时,我叫他把磁砖放在我背上,我要背着上楼。也许小哥看到我太狼狈,他便不忍心,就劝我放弃这种方法。当然,小哥不知道“放弃也是一种美”,我是知道的,只是那种说法用在我搬磁砖这粗重的活上,是不是太滑稽了呢?于是,我没听小哥的,我不知我这是执着还是固执。

  然而,采用“背”的方法,须伛偻着腰,一步一点头,一步一哈腰,就像一个奴仆在主子面前一样,这形象甚是惨淡,像作牛作马般的卑贱。可现在的这情形,只能把磁砖搬上去,我就是作揖磕头也不顾了。什么“自尊”,什么“形象”,这些虚荣的东西统统跟我见鬼去吧!我现在如同俗话说的:“到哪座山,唱哪首歌。”

  人在旅途,我发现我错了,后悔不该不听小哥的话。正是“不听长者言,吃亏在眼前”。

  我倾斜着身子,让背尽量平坦而不至于像山崖般陡峭,为的是磁砖能较为心安理得地端坐于我的背上,在与我的背接触的制高点,形成一个重力场,牢牢地掌控着我。

  可是,我弓着的身子遭遇到凸出的腹部强势反弹,我觉得我胸前好像顶着一个皮球,顶得我憋闷心慌,顶得我的气无路可逃。我想把磁砖放下来,歇歇气,可又怕把磁砖摔碎,又怕无法放到背上去,真的有点前怕狼后怕虎的了。

  我只得咬紧牙关,出动自身所有的潜能来应付眼前的危机,如同现在世界面临的经济危机一样。最后实在不行了,便站在原地梳理梳理气息。现在想来,我站在那里,背上是作威作福的磁砖,身子几乎弯成九十度,满头淌着汗,活像一个被侮辱与被压迫者。

  当我来到目的地,在放下磁砖时,很想把自己也平放在地上,成为一个“大”字,张大着嘴出气,像那涸辙之鲋。我只是一屁股坐在磁砖上,好像翻身得到了解放,要把过去的苦痛全吐出来似的。我的心在隐隐的作痛,好像养尊处优的它此时却是累得最厉害的,这连我自己都颇费解的。那汗水,纷纷从体内钻出来,好像一个潜水过久的人,如若再不浮出水面,就会被憋闷致死。我没想到我有如此众多的汗水,人们常说:“女人是水做的。”我觉得,男人才真正是水做的,不然哪来这么多的汗呢?

  我先还用手地额头刮,面前便下起了雨。后来,我把我的斯文像甩汗水一样甩在了地上,这是在干力气活,那斯文是用不着的。我便撩起衬衣,很大气地擦汗,结果那衬衣也能拧出水来了。

  我在经历了两次失败后,不得不照着我认为最笨拙,而小哥却认为是最佳的方法去做了。我把磁砖抱在胸前,胸前很是突兀,远胜过十月怀胎的孕妇。不过,难看是难看,却很管用。在现实生活中,实用应是第一位的。不然,即使在好看,一点儿不管用,像那绣花枕头,像那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柑橘,会遭到人们的鄙弃的。

  这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休息方便。你只要把一只脚在前面弓着,为磁砖搭建起休息的平台,你大可放心地把磁砖放在上面,你便从不堪重负中解脱出来,等气喘得稍稍匀了些,便又抱起磁砖“更上一层楼”了。

  曾如古人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现在是“三而竭”的了,我很害怕看到那磁砖了。因为我一看到它,我就知道,我又将在苦海中浮沉挣扎。于是,我对小哥说:“莫搬那么快,多歇会儿,不要累倒了,我都已经来不起了。”说着,我便坐在磁砖上休息,直喘粗气。

  小哥倒很理解我,他说:“你没做活路的,当然来不起了!”说完他就下楼去了。

  我坐了一会儿,站起来时,却发现那包磁砖纸板湿湿的。当时我还有点纳闷,这纸板怎么会湿呢?是那来的水呢?但我马上想到自己的汗水,我看了看裤子,发现裤子已湿了,这时,我才了悟道:原来自己的“水份”竟然会这么多。

  终于把磁砖搬完了。我一松劲,整个人就瘫软在椅子上,整个人好像把骨头抽掉了一样,脑子里昏昏噩噩,没有了思想,心里有着被掏空了的轻松。

  后来,我跟小哥下楼时,我调侃自己道:“要是天天都这么锻炼,那身体肯定好!”

  晚上,我躺在床上,浑身隐隐的发痛,此中滋味,连我自己都解不开的。

  我想到那些从事体力劳动之人,他们每天所干的活比我干的还要繁重得多,他们的人生就是在这艰难困苦中度过的,我们是敬重他们,还是同情他们,抑或是鄙视他们?

  我想到了《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五一劳动节的散文 篇10

  一个谈笑风生的场合,有人话赶话地调侃托尔斯泰:你除去会写小说还能干什么?

  当时在场的人都觉得这句玩笑话说得有点儿过分,而且也不是事实。大家都知道偌大一个雅司纳亚波良纳庄园里的每一项农活,托尔斯泰都能拿得起来,不然他怎么管理近百名农奴,并为他们指派活计?俄国绘画大师列宾曾画过一幅闻名世界的“托翁犁地”的油画,列宾为这幅画准备了3个月,每天躲在一条壕沟里,靠沟沿上的灌木遮挡着偷看托尔斯泰犁地。因为托翁不喜欢别人为他画像。

  托尔斯泰一向都教导家人自己的生活自己打理,自己能干的都要自己动手。他每天早晨自己拖着雪橇为楼里送水,他家的桌布、沙发垫也是他同为贵族出身的妻子索菲娅安德烈耶芙娜亲手织的。托尔斯泰还曾经是一名出色的军官,指挥一个连队“英勇地参加了塞纳斯托尔保卫战,并获得了四级安娜勋章”,以及“1853~1856战争纪念奖章”……

  可当时已年近花甲的托尔斯泰,并没有对朋友的嘲讽还嘴,未吭一声地回到家里,回到家就忙起来了。他的“车间”紧挨着他的书房,当中一张大木台子上摆放着榔头、钳子、钢锯、锉刀等工具,墙上挂着围裙……他为回应朋友的调侃,亲手制作了一双漂亮而结实的牛皮靴,郑重地送给了大女婿苏霍京。苏霍京哪舍得将老岳丈这么珍贵的礼物穿在脚上,便将皮靴摆上了书架。当时《托尔斯泰文集》已经出版了12卷,他给这双皮靴贴上标签:“第十三卷。”此举在文化圈里传为佳话,托翁知道后哈哈大笑,并说:“那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一卷。”

  托翁乘兴又做了一双牛皮靴,送给了好友、诗人费特。费特灵机一动,当即付给托尔斯泰6卢布,并开了一张收据:“《战争与和平》的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伯爵,按鄙人订货,制成皮靴一双,厚底,矮跟,圆。今年1月8日他将此靴送来我家,为此收到鄙人付费6卢布。从翌日起鄙人即开始穿用,足以说明此靴手工之佳。空口无凭,立字为证。1885年1月15日。”后面还有费特的亲笔签名,加盖了印章。

  手艺是精神的标记,行为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面貌。现代年轻人厌恶体力劳动,拒绝学习和掌握一门手艺,不管喜欢不喜欢读书,读得好和读不好书的人,都一窝蜂地往上大学一条道上挤,正应了俄罗斯的另一位大作家契诃夫的话:“大学培养各种人才,包括蠢才在内。”

  而托尔斯泰,被誉为“全人类的骄傲”。他的全集出版了90卷,是“每一个作家必读的百科全书”、“文学艺术中的世界性学校”,其精神之丰富、深邃和博大,为世人所叹服。况且又是出身贵族,可以顺理成章地当个令现代人无比羡慕的“精神贵族”。

  而最让托翁深恶痛绝的也正是这个。

  列宁称“在这位伯爵以前的文学里,就没有一个真正的农民”。他比国家废除农奴制早4年就解放了自己庄园里的农奴,还一直想把属于自己的土地转赠给农民,让自己的作品自由地无报偿地任由想出版它们的人去出版,为此不惜跟家人一次次闹僵。到82岁时还离家出走,想去当个农民,过一种自食其力的生活,在普通的劳动者中间度过残年。他到临死都信奉:“劳动,只有在劳动中才包含着真正的幸福。”

  有一次托翁路过码头,被一位贵妇人当做搬运工,叫过去扛箱子。他为贵妇人搬运完箱子还得到了5戈比的奖赏。这时码头上有人认出了托尔斯泰,许多人围过来向他问好,那位贵妇人无地自容,想讨回那让她含羞的5戈比,却被托尔斯泰拒绝了:“这是我的劳动所得,我很看重这个钱,不在乎有多少。”

  伟大的精神导致伟大的劳动,强有力的劳作培养强有力的精神,正如钻石研磨钻石。本是伟大作家的托尔斯泰,却用自己的一生证实:体力劳动是高贵而有益的。轻视体力劳动和手艺,只说明精神贫弱,思想空虚。

  托尔斯泰灯

  最早这是一盏大号的煤油灯,吊挂在图拉州托尔斯泰故居的屋顶上。灯罩巨大,比灯罩更大的是下方一张直径近两米的圆桌,桌面上等距离地立着十几块隔板,隔板直接与灯罩连接,均匀地平分了灯光。

  ―这就是矗立在19世纪俄罗斯文学高峰上的巨人列夫托尔斯泰的发明。

  孩子长到三四岁就要开始识字读书,怎样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并从阅读中发现快乐?当了父亲的托尔斯泰就构思这盏“连桌灯”,或者叫“桌连灯”。最初这张大桌子上只有3块隔板,宽宽敞敞地坐着他们夫妇和一个孩子。后来他的夫人陆续地为他生下了13个孩子,其中有两个夭折,到最后这张大桌子上均匀地分布了13块隔板。

  每到晚上,全家人必须都坐到这同一盏灯下开始阅读,可以读《圣经》,读课文或其他自己喜欢的书,找不到书读的孩子就得读托尔斯泰的手稿。教育的意义不全在内容,而是教育的手段。这捎带着也是一种测试,看哪些孩子或哪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或不喜欢他的手稿,他的哪部小说的手稿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或者相反。

  这一习惯一直延续下来,煤油灯曾改成汽油灯,再后来有了电,灯就更亮了。即使托尔斯泰不在家的时候,孩子围着他们的母亲阅读,父母都不在的时候自己读,他们“常常是充满期待地等着晚上的全家共同阅读”。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盏灯,人不是由于决心才有毅力,应该是由于习惯而有毅力。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取决于他的阅读史。只有阅读能最有效地培养精神生活习惯,而好的习惯又培养性格,性格决定人生。教育孩子的目的就在于性格的培养。

  这需要有“长性”。而托尔斯泰正好是个有“长性”的人,他从12岁开始写日记,直到82岁去世,没有一天中断过。他的后人因得益于他的教育,至今还兴旺发达地生活在俄罗斯和欧洲。

  五一劳动节的散文 篇11

  你在红五月里健步而来,曾经风沙的戈壁在你的身后,屹立着一座的充满活力的煤城。岁月里的记忆默默镌刻着一幅幅劳动的美丽画卷,曾经年轻的脚步在沧桑的四季里一步步走来,带来了五月姹紫嫣红的芬芳。你在红五月里健步而来,普通的身姿在阳光里创造着幸福的渴望。那一双双凝固的眼眸在风霜雪雨的时光里,流淌着记忆里熟悉的回忆。

  曾经荒芜的戈壁,曾经黄沙扬起的大漠深处,曾经一切的寂静,在你驻足的脚步里,开始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时光流转,朔风阵阵,在这片寂寥的土地上,开始了一代又一代热电人奉献的歌声。在这片寂寥的土地上,开始触摸东升的太阳的故事,曾经的夸父逐日的豪情,在一代又一代热电人心中传承,这是一首热电人激情的劳动之歌,这是煤城红五月里最动人的歌声…….。

  春天里,红柳开始在贫瘠的土地上伴随着劳动者开始了创业的成长。炽热的激情在堆砌着一座座厂房,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勤汗水让创造的光明在戈壁的夜色里更加璀璨明亮,轰鸣的机组在平凡的劳动者的手中,托起着一轮辉煌的太阳,照亮着这座煤城的夜空。曾经的创业的故事,在春天里长了年轮的白杨树下静静歌唱。曾经的豪情在苍穹里的银线上向远方出发。夏日里,那一行行踏着荒漠的足迹,在伸向远方杆塔下,让青春的脚印走向光明的远方。秋日里,戈壁上开始结下了成熟的果实,那流向煤城的生命之水,在守护者的眼眸里奔流不止。冬日里,年轻的煤城在白雪飘飘的季节里,守护的光明依旧明亮,那一行行雪中的足迹,在岁月的变迁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激情不老,生命如火。

  光阴荏苒,光明的足迹在土地上散发着生命的芬芳。一代又一代年轻的热电劳动者,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汗水,辛勤工作,创造着一个又一个辉煌。发电机组的容量在不断增长,曾经的厂房在不断扩张,那一台台发电机组在煤城的日日夜夜,唱着光明之歌,向远方的天际飘荡。忙碌的检修工地,熟悉的热电检修工人在炎热的季节里,谱写着焊花开满夜空的诗歌。那一座座巍峨的凉水塔与洁白的云朵相伴,那耸立的烟囱在戈壁的土地上竖立着劳动者创造着美好生活的希望。如今这里的生活充满了希望,这里种满了劳动者的希望,在忙碌的工作中,等待着幸福的收获。可敬的劳动者,从夜色里出发,从晨曦中出发,劳动的眼眸守望着炉膛那熊熊燃起的炉火,那一双双眼睛坚守在自动化的屏幕,日复一日,青春不悔,让光明的电流照亮千家万户,让光明的电流创造着煤炭生产的辉煌。冬日里,把温暖的暖气送入千家万户,让严寒的冬日里充满了温暖、幸福的味道。

  温暖的阳光里,那年年新建的一栋栋漂亮美丽的小区楼房,翠绿的树丛,欢笑的儿童,那一张张幸福的笑容,欢乐的话语,在幸福的煤城荡漾。

【关于五一劳动节的散文(通用11篇)】相关文章:

关于冬至的散文(通用5篇)12-21

关于冬至的名家散文(通用6篇)12-21

关于友情的散文08-30

关于雨天的散文07-23

关于散文作文600字(通用31篇)04-21

优秀的散文(通用35篇)06-04

关于纸张上的流年的散文随笔(通用8篇)02-21

关于王安石的散文介绍11-12

关于爱情的散文张爱玲10-19

汪曾祺关于母亲的散文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