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的抒情散文

时间:2022-10-14 11:45:10 散文 我要投稿

关于霜降的抒情散文(精选11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散文吧?散文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你知道写散文的精髓是什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霜降的抒情散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霜降的抒情散文(精选11篇)

  霜降的抒情散文 篇1

  今日霜降,真的时光顺应了节气。清晨,开门一看,红色的瓦面上,盖上了一层薄薄的白霜。山东半岛四季分明,霜降以后,意味着天气开始慢慢的变冷,空气之中弥漫着金色的肃杀之味道。

  在霜降以后的日子里,树叶有的变黄,有的变红,有的离开了大树。田野里的庄稼,逐渐收获,大地显出了它的本色,有点凄凉。

  太阳红红的,向南方走去,离我们越来越远,失去了夏日的光芒。那些炽热,赤日炎炎似火烧的日子,已经远去了。太阳的光芒,变得越来越温柔了。

  看看我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她们的叶子也慢慢变黄。我无缘无故的增添了一份担心,看到叶子逐渐脱落,心里就增添了一份伤感。本来,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应该是快乐的,但是,看到逐渐衰败的花花草草,心里快乐不起来。

  来到田野里,昔日生机勃勃的田野已在寒风中卸了妆,变的无精打采,没有了往日的精神。农民播种的麦田里,刚发芽的的麦苗,已经钻出了泥土,早晨的薄霜,在阳光的照射下,变成了一颗颗露珠,挑在嫩绿麦苗的叶尖上。成片的麦苗,在寒风中频频颤动,虽然现在还是很稀疏,但是,相信经过冬天的洗礼,到了春暖花开的时节,麦田里一定一片绿色,丰收在望。

  也许,明天早晨,田野的麦田里又会会铺上一层霜,经过霜打的麦子,会更加茁壮成长,会分蘖,群体会逐步扩大,经过冬天的寒冷,春天的雨露,夏天的孕育,丰收的麦浪,屹立在这片萧瑟的田野上。

  看到寒风中的麦苗,想到了麦苗不畏严寒的顽强意志,想着来年的丰收。我的心中,也充满了希望……

  霜降的抒情散文 篇2

  突然想起“霜降”来,是因为我电脑桌面的搜狗壁纸自动切换到霜降的画面。一片大大的枫叶落在草丛里,枯黄的叶面上全是晶莹的细霜,周围的绿草也都覆盖着一层洁白,壁纸中间写着一句诗:“霜降水泉涸,风紧草木枯。”

  我在城市里读书工作生活已有十年了,早已忘记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倒不是我忘本,而是这所城市只有冷热两种交替。落叶也跟故乡不同,故乡的落叶是一个过程,层层的树叶谁先熬不住寒冷和干燥,谁先挣脱羁绊,纵身跃下。城市的落叶不是这样,忽然起了大风,头天还满树的绿叶,第二天早上满树都是光秃秃的了,一如城市的节奏,快捷、高效。

  我的故乡是很普通的北方农村,是没有多少风俗的,这也许与生活水平有关系,解放前吃饭也就是介于饱与不饱之间,哪能流传下来什么风俗呢。对于霜降的记忆,是一大清早就被父母从被窝里拎出来,穿上厚厚的衣服,跟在大人的身后去地里刨花生或者是地瓜,庄稼秸秆上、叶子上,草丛里,甚至地面上都是一层白色的霜,一开始我是不敢用手去碰白霜的,因为太凉,不像大人们,到了地头挽好袖子和裤腿,脱掉鞋子就开始劳动。我只有在跟着大人们的身后,等太阳出来之后才敢用手去碰,凉凉的,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其他对于白霜的特殊记忆了。

  秋收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我最喜欢的季节,我不是对于那些白花花的花生或者是硕大的地瓜或者是满山的栗子、山楂感兴趣,我是对那些落在地里的和留在树上的感兴趣,因为我总是能在村里的山上找出一些来,再偷一些,然后在山坡上支起一个灶,用火烤来吃。霜降虽然也是在秋收的这个季节里,但已经属于末端了,农人也开始着急了,我便不怎么喜欢了,因为这时总是要被父母拉去打下手的。通常还没有结束的是晒地瓜,一开始用手推的推子(山东的一种农具)后来是用轮闸(山东的一种农具)一片片的把地瓜切片然后撒到地里,两三天后地瓜干会变干,农人们再把变干的地瓜干拾回家,我的任务就是摆地瓜干,蹲在地里一片片的摆好让他们没有重叠从而更快的干燥。我往往是蹲在地里羡慕的看着姐姐干着“高等级的技术活”(用推子推地瓜),而我只能蹲在地里做“低等级的体力活”(摆地瓜干)。我尤其的不喜欢秋季的这一段,过了这一段,到了种小麦的时候,又是我所喜欢的了,看着牛拉着耩子(有时候是人拉着,我也会去帮忙)把小麦种进地里,我记不清楚他们的表情了,隐约很神圣很高大,于是我也很欣喜。

  古籍《二十四节气》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这是对于霜降的气候解释。北宋大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这是文人的咏叹。我记忆中故乡的霜降只有农人们的匆忙,他们匆忙的去收获,又匆忙的去播种,他们不晓得“芙蓉独自芳”他们只知道“霜降杀百草”他们没有莫名的惆怅,只有欣喜的去收获今年,努力的去播种明年。

  前几天打电话回老家,老家早已收获完,播种好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机械化的推进,老家的秋收再也不像我小时候那样有一个极长的时间,而是很快的结束,村民们也不像以前那样准备享受整个冬季。青壮劳力选择了去打工,需要照顾家和孩子的女人们也在村子附近的花生米加工厂里打零工。妈妈絮絮叨叨的告诉了我很多,我很高兴于村子里在享受物质上的现代化并保持着原来的农人的勤劳本色。末了,妈妈告诉我村里的山卖掉了,我怅然了很久,不知道等我在霜降的季节站在那座曾经有着我少年时的快乐的山上会咏叹出怎么样的一首诗。

  霜降的抒情散文 篇3

  在农村里对节气并不是很在乎的,气温变换都有其规律,但也有其偶然性,就像今年的霜降气温就不如想象中那么低,听妈妈话的孩子固然穿上了秋裤,但也有不少像我一样穿单衣还出汗的另类,穿多的属于尊重节气,穿少的则属于尊重事实,小时候在家母亲属于前者,一觉得自己冷就把我包裹的严严实实,而父亲无疑属于后者,看我稍微多穿几件衣服,就说春捂秋冻,穿那么多干什么,不少家里的战争就是类似鸡毛蒜皮的小事,没有对错,争几句也就算了,大家各行其道,很可能第二天同样话题又重复提起,依然如故。至今想起那个时候父母拌嘴我都想笑,他俩有时候也是说着说着就笑了,家里本就不是战争的气氛,我庆幸自己一直在父母恩爱的环境里长大。

  霜降时候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远足捡漏,当时我们那里有个名词叫做“乱”花生,其实是不是这个字也说不清楚,可能是鲁西北的方言吧,含义就是在秋日收割后的地里寻找别人遗留在田野中的作物,不但是花生,地瓜土豆也属于这个范围,按照乡里约定俗成的规矩,土里没被收获的可以被别人捡走,但地面之上的如瓜果、玉米、谷物之类的即使主人不收,别人也是没有权力采摘的。开始的时候我是和村里的大人一起,后来我就习惯于独立活动了,撒开两只腿,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奔走,当时因为花生地瓜等属于经济作物,并不是每家每户都种植,而且大庭广众之下肯定早被人扫荡过了,因此就要走很远的路,越偏僻越可能有收获。

  “乱”花生也算得上是一个旅程,当时最标准的配置是一个旧的口袋或者书包,一把铁锨,再加上一天的吃食吧,条件好的自然还会有自行车等高级装备,当然几个变态的可以骑头驴,人和坐骑都在寻找自己的口粮,而我就只能属于低配了,甚至于早饭在家吃的多一些,连午餐都不带,一路上走在旷野里的时候有点小激动,幻想着体会一下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概念,出发时候身上冷呵呵的,走不多大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了,但一般说起来从开始到第一步落脚一般需要二个小时的时间,另外我比较好胜,经常大家采摘一天回到家里要比赛一下彼此的劳动成果,我做不到最多但我绝对不甘于最少的,因此往往喜欢剑走偏锋,别人不敢去的地方我去,别人不走的路我走,高唐也有过不少历史遗迹,有过很大片的乱坟岗子,也有石人石马破庙之类的古建筑,但当时那些地点往往被人视为阴气团团,白天时候都很少有人路过,他们附近的地里相对剩余的花生地瓜就多一些,我属于天生胆大一类,对这些牛鬼蛇神的传说嗤之以鼻,曾经有一次在古代传说的黑风口(就是水浒上孙二娘开店的古址)挖地瓜挖了满满一口袋,几十斤的重量,走到晚上十点多才到的家,把父亲和母亲吓得出来找过我好几趟,自那次后母亲就不怎么同意我外出的这种打野食的情景了,但我一再坚持,一到周日就跑出去,弄得她也无可奈何。

  那个时候虽然家里也很穷,但已经不是吃不上饭的情况了,外出的这种搜集采摘其实是满足一种猎奇的心理,传说男人都有一种对打猎爱好的天性,现在社会已经不像历史上那样冷兵器时代猎物遍地的样子了,因此也就会寻找一些别的方式把这种天性释放出来,霜降之后天气变冷,农作物基本上也收获完成了,男人闲着无事就要找点事情,这和历史上许多大的战役都发生在霜降前后也有着密切关系,外出“乱”花生的人们组合也是五花八门,有我这样的独行侠,也有分工配合的团队:有的负责找,有的负责挖,而有的则负责运,传闻有此挖掘大队刨粮食之余居然挖出过古代文物,但最后被他们换成了粮食,当时的老百姓眼里粮食就是天,也有传闻独行侠掉进井里不幸陨亡的消息,但大家的热情并未因这些传说而变化多少,日出而出,日落而归,傍晚前后不少队伍或者个人归来,一般都要在村口集中一下,说一说自己的行程,比一下收获的多寡,大人吸几口旱烟,像我差不多年龄的则再一起吹吹牛就回家了。多也好少也好,父亲和母亲从不表扬或者埋怨,这也和我现在养成这种胜固欣然败亦喜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吧

  上高中开始,去了县城,就再也没有这种机会了。

  霜降的抒情散文 篇4

  当芸芸花草香消玉殒的时候,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就悄然无声的来了。

  是花落引来霜降,还是霜降令万花凋零?

  今日偶翻日历,方知昨日是我的生日,明日就是霜降。“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二十四节气解》如是说。云腾致雨,露结为霜。气象学上,把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称为霜降。

  屋后小园的菜叶上那聊胜于无的一丝晶莹,是露?是霜?“霜降见霜,稻谷满仓。”呵呵!又是一个丰收年!

  清晨,骑着单车走四方,套上毛衫还觉凉。在丝丝凉意中俯拾一两片落叶,闭目沉思,感觉到一种沉静的极致,一种让人清醒的味道。寒蝉噤,雁南飞,青蛙冬眠,蛇归洞……肃杀的严霜,会把世界变个样。

  然而,“霜重色愈浓”。看日出东方,赤色的朝霞与寒霜圣洁的白光交辉,把树木染红了,把庄稼染黄了,把大地装点得色彩斑斓,流金淌银。“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广袤的原野里田畴青葱,橙黄桔绿,何等艳丽!

  “芒种黄豆夏至秧,想种好麦到霜降。”早麦已经一片碧绿,晩麦正在等待下种。秋收秋种的序幕早已拉开,金镰早已磨亮,收割机已经整装待发,田野里一派丰收景象。

  一块块稻田整整齐齐,稻们像一个个待嫁的新娘,脱去绿衣,换上新装,娇羞地低头弯腰,相拥相抱着,象是在准备盛大的集体婚礼。

  棉花笑得裂开了口,像个傻傻的村姑,大大咧咧地站在田里,向人们炫耀丰收的喜悦。

  玉米早已登场,一串串稖槌高挂在农舍的屋檐下。几株晚熟的玉米像聪慧能干的小媳妇,头飘发穗,怀抱婴儿,在田边张望,等待着打工郎的远归。

  向日葵像一队队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昂首挺胸,面向太阳,守望在小河边、大路旁。

  红薯像一个个顽皮的小孩,从地里爬出来,滚成团,堆成山。

  一树树的柿子、石榴,像橘红的小灯笼,压弯了母树的腰肢,映红了农人欢快的笑脸……

  静静地伫立,呆呆地凝望。一川烟草,八面来风,临风秋色滚滚来。新农村的天空,秋阳高照,白云起舞。

  生于秋天,莫名的喜欢秋天。徜徉在长满野菊的小径,会有一种错觉,好像自己不是自己,生活也不是自己那个城里的生活。

  真的不敢相信,自己和秋的缘分是这样的深,深到原野深处,深到滩涂海边,深到无人之境,深到完全将自己溶进了秋。不管是在南山还是在东篱,不管是梦里还是梦外,分分秒秒似乎都不想离开秋。

  从立秋开始就在心里渴望秋风秋雨秋水长天,可整整一个秋季微凉,少雨,一路暖暖的,不经意就走到了秋的尽头,直到昨天才下了点小雨,气温也降下几度。耽搁了多少秋绪,几许秋愁,酝酿了多日的文字也跑得无踪无影。其实岁月静好,浮生若梦,何苦悲哉叹哉,郁郁寡欢?唐代诗人刘禹锡不是早就说过“我言秋日胜春朝”?又何苦“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许多年前那个生于菊月的孩童而今己两鬓如霜,时光的金马车载着我度过多少个蹉跎岁月。秋已深,人既老。曾经接受过多少次秋的拥抱,今天还像是第一次亲近自然,第一次身心合一,第一次领略什么是秋的安宁,第一次感悟什么是诗意的栖息。看无边落叶潇潇下,但叶落,不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而是开启一段新的旅程。霜降,不是为了冻结一切,而是来自冬的亲切问候。在尘世中独醒,于美景中独醉,不也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么?秋夕霜降,岁月静好,谁说这不是一首宁静的古诗?

  所以,我盼望心里的叶子早日落下。一年复一年,叶落了,归根了,明春又绿了。季节如此,人生何尝不是?红叶落尽地成霜,经霜红叶叶更红,那霜就从今夜白吧。在这“红霞白霜,摘柿摞桑”的时节,愿我们都能调和身心,于浅霜红柿之间,轻奏一曲温馨愉悦的深秋清歌!

  深秋时节,露凝为霜。呵!霜降!你就像一个季节的号角,暗淡了春天的万物复生,远去了夏天的骄阳似火,告别了秋天的天高云淡,向着冬天的冰天雪地行进。这不,霜降之后是立冬,再往前走,冬天就推开了她的大门,一场沸沸洋洋的瑞雪,将在某个早晨不期而至,把圣洁的地毯缓缓铺展,一直一直向前延伸,延伸到那一个迎娶新娘的美丽春天……

  霜降的抒情散文 篇5

  “萝卜,穿心红萝卜哎——”随着几声长长的吆喝,今年的萝卜上市了。

  家乡出产一种绿皮红心萝卜,个头不大,不像南方的大白萝卜又长又大,也不像北方的红皮萝卜头小腚大,这种萝卜圆圆的,像一只青青的大苹果,绿叶、绿皮、肉色紫红,皮薄汁多,脆甜可口,只有绿皮略带点微辣,适合生吃,因此也叫水果萝卜。

  循着叫卖声,巷尾一辆电动三轮车装满萝卜,翠绿的叶子晶莹着朝露,绿叶绿皮,犹如一车翡翠,萝卜上还带着薄薄的潮土,一看就知道是刚刚收获的新鲜萝卜。当地人卖萝卜,一般不洗掉潮土,并不是“萝卜快了不洗泥”,这种萝卜喜欢生长在粉沙地,萝卜上细细的粉沙土,只要用手轻轻一捋,或用毛巾一拍,就扑扑簌簌掉了下来,露出青青的子皮。卖萝卜的农家人往往是带着一把弯弯的旧镰刀头,一手提着萝卜根,一手拿着镰刀把叶削掉,然后就听到咔嚓咔嚓几声脆响,一个萝卜就分成几瓣,拿在手上,像一朵盛开的莲花,鲜艳异常,往你手里一送:“弟们,尝尝咱的萝卜,不脆不甜不要钱。”卖萝卜的人一脸纯朴憨厚,让你绝对相信萝卜的脆和甜。

  萝卜上市时节,不论是大饭店,还是居家便饭,都喜欢凉拌萝卜,把萝卜削去皮,切成细丝,或薄片或小块,撒上姜丝、淋上香醋、放点精盐,滴上几滴小磨香油,拌合均匀装盘,然后放上几根鲜绿的芫荽,红绿搭配,色、香、味俱佳,真可谓是一道下酒好菜。据说,这还是故乡的历史名人明朝马娘娘创造的一道名菜。只不过现代人在马娘娘菜谱中又加了一点味精,招待四川朋友就加点花椒红油,招待南方友人就加些白糖或黄酒,真乃招待四方宾客的绝品佳肴。

  故乡也有任何作料都不加的吃法。那就是大澡堂泡澡的地方。立冬过后,北方人喜欢泡大澡堂,一掀开厚厚的澡堂门帘,澡堂子像蒸馒头房,白色的水蒸气扑面而来。澡堂内玻璃窗都浸染得像毛玻璃,雾气腾腾,挂满一层水珠。一股桑拿的汗蒸味,水渍味混合在一起充满整个浴池。一个个赤条条地泡在水里,嘴里不停地哈着气,脸上大汗淋淋。泡够了,口渴了,冲一下淋浴,披上浴巾,慢腾腾地到休息室。接过来澡堂小伙计远远甩过来的热气腾腾的毛巾,擦一把脸,沙发上一躺。马上小伙计顺手从冷水盆里捞起一个红心萝卜,两头一削,只听咔嚓咔嚓几刀,放进托盘,再倒上一杯滚烫滚烫的热茶,送到你的面前,绿皮红肉,像一瓣瓣刚切开的小小西瓜,水润透亮。泡过澡的人拿起萝卜,咔嚓一口,又脆又甜又凉,再呷上一口热茶,热气伴着淡淡的萝卜清香从嘴里鼻里溢出,全身瞬间通泰,那才叫痛快。

  此地还有一种吃法,就是把红心萝卜切成小方块下到豆里。本地老百姓大都会腌制萝卜豆瓣酱。小雪季节一过,发好一盆黄豆,煮一大锅,拌上盐放凉,然后伴进切好的红心萝卜和新鲜的红辣椒,撒上一些白酒封缸保存。经过一冬一春的发酵,鲜亮诱人,酱香扑鼻。早起做上一碗手擀的宽宽面叶,舀上一汤匙撒在面上,再滴上几滴麻油,捧起大碗哧溜哧溜两口,萝卜清脆爽口,豆瓣微辣香浓,汤汁红稠,下肚爽滑。再轻轻地吮一口热汤,这美味赛过山珍海味,常常吃得满头出汗。

  随着外来文化的融合,近年也有人学着用红心萝卜做韩国泡菜。把萝卜去皮切成小块,放在一个大碗里,加入盐和糖,腌制一小时。滤去多余的水份,把鱼露、红椒粉、大蒜末和姜末放在一个小碗里拌匀,撒在萝卜上面,搅拌一下,再加入葱段。然后,把混合好的材料密封,在室温下放一天,即可装盘食用。这种吃法保留了萝卜的清脆,成了城里人家一道很不错的开胃菜。

  我和红心萝卜有扯不断的感情。记得是三年自然灾害时的皖北农村,一片萧条破败。那时提倡“吃食堂”,凡是铁制的东西都拿去大炼钢铁了,家里没有锅,也没有刀,更没有油盐之类的佐料。为了躲过饥荒,刚一进入伏天,祖母偷偷的在一片倒塌的房子废墟中种上红心萝卜。祖母每天都偷偷去浇水,看着小苗慢慢出土,两片心形的小叶在阳光下摇曳,不几天,又慢慢长出两片花花的叶子,几场雨水过后,废墟中一片葱绿,很快就能看到根部渐渐变粗,有了萝卜的雏形。上天保佑,没人发现祖母偷种萝卜。一场寒霜降临,到了萝卜收获季节。祖母把萝卜叶子轻轻地揉搓几下晒在废墟中,晚上把萝卜悄悄收回院子里,在墙根挖了一个长方形的小坑,小坑中间垂直放上一把高粱杆,所有的萝卜都埋在小坑里。大雪飘飘,寒风咧咧,饥荒到了最严重的时候,祖母晚上偷偷从小坑里扒出两只萝卜,没有锅,没有盐,没有油,祖母总是燃一把火,把萝卜烤一烤给我吃,我总吃的很香很甜。萝卜慢慢少了,祖母舍不得吃,自己吃晒干的萝卜叶。最艰难的寒冬岁月,这些萝卜救了我们娘俩的命。因此,我对萝卜感恩戴德,很有感情。

  红心萝卜也有让我心里隐隐作痛的时候。母亲常年在农村生活,改革开放前生活条件不好,红薯是主粮,吃多了总是胃胀胃酸。母亲喜欢让我买些红心萝卜,她说吃萝卜比吃药还见效。每年的萝卜收获季节,我总是买上一大袋子送去,母亲也是把萝卜埋在坑里,胃不舒服就扒出来吃一个,很是见效。因此,也总以为母亲是有慢性胃病,除了送母亲喜欢吃的萝卜,也送一些香砂养胃丸之类的中成药。母亲总是只吃萝卜不吃药,她总说“吃萝卜喝热茶,大病小病都不怕”。我们也不以为然,没有重视她的胃胀胃酸。有一年,母亲来城里小住,我带她去医院体检,结果查出是冠心病。医生说,冠心病前期临床表现和慢性胃病有很多相似之处,胃胀胃痛,胸闷胸慌表现都一样,只有做CT和彩超才能区别。我真后悔,为什么不早点带母亲体检呢。都怪这红心萝卜,让我放松了对母亲病情的警惕。最终母亲还是因冠心病不治而去,让我后悔莫及。从此,我一看到红心萝卜,心里就隐隐作痛。

  不论心里怎样隐隐作痛,我还是喜欢红心萝卜。

  每到秋后孩子们下乡回来,总喜欢随车带来红薯、花生,必定还带来了一些红心萝卜,顿时倍感乡情四溢。先熬上红薯稀饭,拌一盘萝卜丝花生米,撕一只烧鸡,切几片莲藕,焯两朵西兰花,再来一锅烧排骨,铁锅里一圈贴上几个锅饼,饼熟铲出,放入大块红心萝卜,立刻萝卜清香飘满厨房,萝卜刚刚断生,便迫不及待地浇上点香醋出锅,萝卜清香一下子就吊起了胃口。常常等不到老伴放到饭桌上就先偷吃一块萝卜。老伴打趣地说:“你也不怕烫着,小心一点。”一大桌菜一顿“豪吃”,几瓶酒大口豪饮,一会儿萝卜吃个精光,烧鸡排骨都剩下。是啊,近三十年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最近中央台播放的“舌尖上的中国”就是最好的注释。

  平日里在家,一家人炒几道小菜,再来一杯小酒,生活舒心滋润。愁吃愁穿的日子早已远去,但咱皖北人那种“豪吃”的习惯恐一时也很难改变,对上点年龄的人来说更不想改了。好像只有这种“豪吃”仿佛才能吃出皖北的乡土味道。

  美哉,家乡的一盘红心萝卜,像一朵盛开的莲花,那是浓浓的故乡情思,那是一首充满乡情的歌谣。

  霜降的抒情散文 篇6

  微露晨曦满地霜,枯草黄叶霜花白,清新秋色千里景,枫红菊黄不胜收,莫叫好景逝匆匆,恰是香山红叶时,秋雨延绵云雾伴,秋殇别恋初冬寒。

  虽已秋寒初冬上,却是四季更替时,风景依然如画盎然,山色水美,尽收眼底,无需粉黛,无需刻意去修饰,天然而成,不需点缀,那么自然,浑然一体,浸染满目,富有油彩画的韵味十足。

  悄然间,从繁忙工作中惊醒,好似南柯一梦,已走进梦的边沿,站在了秋冬交替的十字路口,这秋,这景、这韵味、这秋雨别恋的雨滴,使红叶挂珠,让黄叶凋零,满地黄花,摇曳飘逸,十足的水墨自然画卷,人间画廊,来不及去尽收眼底,涌入自己的镜头,只因四季交替的轮回,哀叹中,离别絮语的惆怅间,刹那,深秋已悄然戛然而止,秋韵浓浓中,层林尽染,遥相呼应中的步步美景,悄然间,已经要落下帷幕,深秋雨中的丝丝寒意,踏过漫山遍野,走过流年的山高水长,穿过行人渐渐包裹得冬衣和脸颊,只留住秋的尾巴,吝啬的想吸吮尽这秋日的丰满,让水瘦山寒,让枯叶遍地,落地黄花片片松软,仅留红叶黄菊为伴,银杏叶的满枝丫,柿子树梢挂的红火、透心凉的甜蜜和临近黄昏的胡杨林的坚韧挺拔,让夕阳余晖染醉这浮尘杂世,还有那秋收的愉悦心头,硕果满仓,初冬咋寒,不尽然,确已感觉到了初冬脚步的慢慢缓缓临近。

  不尽的秋雨,眼看着就要云淡风轻,天高气爽,却就这样绵绵不断,初冬之上,赋予草木有了灵气,秋雨成霜化为露,滋润着,倾诉着,倾诉这离别、不愿割舍的情怀,柔情似水,难舍难分,何等的美妙,何等的惆怅,让人也感觉到了却上心头的触痛,由衷而生起别恋、相思、扯不断的思恋和亲情的不舍不离。

  一把相思泪,见物念亲人。都说深秋初冬别离寒,却盼故人早日还,遥寄嘱托温暖季,牵挂不忘倒也难。枯叶枝头,零星洒落,黄花败叶,随意散落,一叶知秋寒,忽如一夜秋风的扫荡,刹那之间,已经是别样的风景,与秋风瑟瑟中感到了亲人离别和相思的伤感。都说,这秋冬交接的季节,也是思亲遥寄送暖的季节,“寒衣节”,给远在天国的亲人,送去一份温暖的寄托,捎去一份相隔别离的问候,季节变化了,这份对亲人的情感,永远都是真实的。荒野孤坟,野菊围绕,是否还是依然烂漫,从来没有刻意去播种,却每年按时盛开,那是母亲的最爱,让苍天也有了灵气,荒草衰败,稀疏环绕周围新栽两颗松柏是否已经长大,那是儿女的永远的思念和寄托,是心灵、血脉的相应传承,是不能割舍情感的延续。

  站在秋的路口,依偎秋的怀抱,时光里,故事总有讲不完,岁月流逝,老去了容颜,却成熟了心智,当繁华中叶片落尽,生命中脉络才会历历可见,走过属于自己的岁月,一路走来,回首经过的人间沧桑的不易,不愿意在彼此伤害中求得生存,只想做好自己,去适应别人,不求别人多么理解,一切只想平淡,还好有姊妹们的相互扶携,有父亲健康的身体,也觉得幸福了许多,荣华花间露,富贵草上霜,走的是平淡路,做的是简单事,让繁杂的事变得情趣简单,看的是书,读的却是世界,沏的是茶,泡的却是生活。斟的是酒,品的却是滋味,喝的是水,醉的却是生活中五味杂陈,不求最好,也不怕多好,就这样,安静、随和、祥和、平淡中走过,有朋友的相伴,亲人幸福的微笑,就这样,美好如初.....云淡风轻,又一年,花开花落,又一季,就这样,迎着秋日初冬的暖阳,孕育着冬天滋润,期待着来年春的萌发和生机盎然,那将会又是一个山花烂漫的季节和丰收的希望归宿。

  霜降的抒情散文 篇7

  一只老燕子飞落在路边的石头上,啾啾不息,双足在不停踱步,印着谁也看不见的梅花痕,十分焦急愁煞的模样。

  他足下的石头积着黑坳坳的一层苔垢,是历经岁月的烙印,在它不到一公尺处也躺着同样肤色同样形状的石头,分明是姊妹石。老燕子是哀嚎还是在唱歌,是在叙说还是在独白,无人知道也无人暇顾,问过路的白云,银朵悠悠飘然而逝;问路旁孤独的那棵柏树,象一个沧桑老人默默静伫或着摇一摇它哲者的脑袋,这株大炼钢铁浩劫遗漏下的柏树,逃过生命线今长得苍劲姿影,脉管里输送着活力的绿色,在“庙嘴上”下接地气上通天簌,唯一能证明这里柏林茂盛鸟语禅寺的佐物。

  一个骑马的民族的经历,使崖城有了最早的历史记载,原来只是刻在暴晒日光的两截石头上,在岁月污垢下银魂炫目。崖城里最大的石头,最有生命力的石头,最有价值的石头,最有忍耐力的石头。因为它是崖石最早文化的标识,它能帮助我们时跨到七八百年前去寻找崖石的根!崖城年轮里的里程碑!所以,老燕子多次飞临,给古老的石头唱歌,讲述古老传说,不厌其烦地讲宣牛脊梁的神奇,生怕象石头一样遗忘在山路上,生怕遗失在岁月的尘埃里再难觅到。

  霜降来了,天渐渐的变冷了,但崖城人的心决不应该渐渐的变冷!

  这石头就搁置在崖城九泉山上,它就是《大元崖石镇东岳庙之记》石碑!所有崖城人珍惜的宝贝!不管你走的多远,飞得多高,你的根,你的乡愁都凝聚在崖城。

  霜降的抒情散文 篇8

  是清澈见底的水拉开白霜的序幕;是晨曦中的枫叶打扮粉末聚会了白雾的理念、装饰了水中的假山、驱赶着阴霾的旷野杂尘;是秋风清扫了马路的纸屑、塑料袋以及所有风能驱逐的污秽。给宽敞的池塘一块块洁白的亮点,给池边的绿荫蒙上了一层清爽的气息,赐给辛勤的园丁一座水上清贫志趣石山,使成功者的雄心成为金字塔模式永远铭刻清澈的水上!瞥过池塘:也能见到多病缠身的秋露的污秽被秋风打扫得如此干净,收获季节的失败者萦绕脑际的烦琐被云雾吞嗜得彻彻底底。这就是敖菊独放的季节风采展现的一角。

  朝露侵蚀的他拖着沉重的脚步从平原又重复到了高原,与昔日的亲朋好友回忆起往日的甘醴、苦涩、漫长的艰苦岁月。真乃“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园”啊!忆往昔,他三个月的南方治病,目睹了发展较快的城市建设的繁荣:道路的宽阔立体、楼房的高耸如云、植被的`独特成荫。富裕城市国人道德品质的高尚:看病、坐车中的礼让,公共场所卫生习惯的养成,文明礼貌的自觉表现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传统美德。想起来受益匪浅才是他呢!因身体、思想双丰收了!至于寒来暑往很正常,人生的烦琐多了并不怕。

  一切都会过去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因为这里有假山常年漂在水上,绿荫永久陪伴着池塘和假山。辛勤的人们就不要提了。

  霜降的抒情散文 篇9

  昨晚几个人把一大包干红葡萄酒喝光了,就这样安静地说说话到午夜,蛋糕就是珍馐美味,还有就是杯中干红的脆爽和大家真挚的友情。

  一夜无梦,心情很好,直到有人在窗外喊吃饭!快速洗漱,去吃早饭!油炸馍馍,玉米糁糊糊,素炒山药,花生米。水煮鸡蛋。

  坐书记车去斗渠巡查采收质量,3斗西有采棉机作业,5斗东有采棉机作业,有许多采收过的棉花等着打包。昨晚上富阳就在连部办公室发脾气了,4斗东承包户把他家配套机车从地里撵出来了,原因是富阳家打包机给他家打包完了,这件事把富阳的儿子大磊气怀了,小伙子平日见谁都是笑迷迷的,这次来真的了。开着的打包机死活不去给那家人打包,谁劝跟谁急,那个人平日里就支楞八叉,信球货一个,因为怕下雨,催大磊给他打包,没有来的及,就到连长那里告状,连长对着大磊就是一顿训,把这孩子训急了,打包机师傅又不是铁打得,也要睡觉休息,机器也有出故障的时候,连着告了三次状,还把大磊家配套机车撵出来不让拉埂子,人家能不生气吗??大磊说了,有些人的钱再多,哪怕从兜里往外淤,也不去给干活,不挣那个窝心钱,看来,是把这孩子惹恼了。

  团里派来的采棉机在3斗东采棉花,洪涛家的凯斯不知道哪根油管子漏油,去修了唉,少挣好几千哦,7660在段总的13号地里采棉花。

  坐车去买菜,大白菜,肉,豆腐。

  联系抽带子的人木有来,让毛蛋去地里打条路,明天下午往外拖滴灌带。

  把蓬布装车拉回毛蛋家,给二勋安排把好蓬布还给光杰,那天晚上打包,打包的铲车把借他家的蓬布铲坏了两大块。

  午饭正点:米饭,馍馍,大白菜粉条肉,素烧茄子。

  休息一会儿,保管员通知16号地全程施肥,斗渠领导要跟车,小彬和新红自己装车,二铵50袋,装的太慢,边装边聊天,笑点太多,挺有意思。去地里清拾地上掉的棉花,前进担心棉花湿,用抓机把棉堆抓散了,凉凉通通风好打包。小郭来帮着清捡落地棉花,说了自己心里的委屈,安慰开导一下下。

  技术员开车过来测棉花水分,说起今年的棉花产量,水肥都要充足,才能夺高产。这样交流种植经验多好,有据有例,能学到种植技术。

  回到连队,席子打电话,俺那叫一个忙碌!回到连部,天黑黑的,伸手不见五指,连部一个人也木有,很疲惫,洗洗手,去伙房吃晚饭,玉米糁糊糊,豆角,烧茄子,花卷,喝半碗糊糊,几口豆角,吃不下,锁门,回宿舍。

  小疙瘩打电话来说已经放学吃过饭,在电话里说了些关于做饭和吃饭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她说明天休息,要睡懒觉,打算自己去买菜做饭,好孩子,自理能力很强。二疙瘩今天还木有打电话联系,不知是不是又在看电影,大疙瘩来电话问问地里的情况,知道了,嘱咐俺早点休息。

  听到宿舍外面有车响动,机采要结束了,大家都辛苦了,下一步工作重点是犁地,灌水。

  俺不想住宿舍了,想回家了,宿舍到了半夜,冷!!!!因为宿舍门朝北,缝隙太大,冷气都是从门地下和玻璃窗进来的,小火炉看着火很旺,经不住!!!

  明天要穿棉袄,厚棉裤了啊!

  霜降意味着秋天结束,所有田间虫儿进入冬眠蛰伏状态,植物经霜降枯竭结束生命,进入下一个生命的轮回。

  可是,初冬的脚步来的太快了,来的气势汹汹!就不能矜持些吗?

  霜降的抒情散文 篇10

  爸爸打来电话,语气中满是期盼:“霜降快到了,你能回家帮忙摘油茶吗?”

  霜降日开山摘油茶,这是传统的规定。经过农历八月九月的雾湿滋润,霜降时满山的油茶红红绿绿、皮滑溜圆,此时含油量达到最高值。

  油茶树生命力和抗病力都很强,极容易成活。成树后即使不去管理也可坐等油茶成熟,但产量很低。如果每年能全面清理一次荆棘柴草,垦复深挖一下,同一块油茶山的油茶产量就会明显地大幅度提高。

  从油茶籽里榨出的茶油,是家乡人最主要的食用油。霜降未到之前,家家户户早早地准备好围裙、包袱、箩筐、蛇皮袋,翘首期盼着。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天还是黑漆漆的,整个村庄早已亮起了灯火。村外的大道小路上,开始晃动着模糊的影子,偶而还会传来赶路人兴奋的招呼声。天终于亮了,你会发现,仿佛是一眨眼之间,远远近近所有的山包上,都闪动着油茶山主人的身影。他们一边灵巧地攀爬着或高或矮的油茶树,伸出灵活的手,采摘着小苹果似的、惹人喜爱的油茶,一边大声地和邻山的熟人谈论今年的收成,空气中流淌着浓浓的丰收的喜悦。每次油茶开山,学校停课,商贩关门,单位里只留下几个全家吃商品粮没田没地没山的人值守,整个村庄男女老幼全部出动,共同收获这一份天赐的收成。

  自从农村实行包产到户,我便年年摘油茶。家中四五个人读书、六七个人吃饭,全靠任中学教师的父亲那一份薪水,每年的这二十多斤茶油,是全家一年的油料。记忆中的霜降,便很有些神圣!

  爸爸说:“一分汗水,一分收获,从土地中得到的回报最实在。”没有真正在土地上播种和挥洒过汗水的人,是永远无法理解手摸泥土的农民,对土地的那一份依恋,和收获时那份发自内心的喜悦。当了一辈子老师的爸爸,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也常常提醒自己:别忘了,你是从土地中走出来的女儿!

  终于我拿起了电话,告诉爸爸:霜降前一天我一定回家。

  霜降的抒情散文 篇11

  在农村里对节气并不是很在乎的,气温变换都有其规律,但也有其偶然性,就像今年的霜降气温就不如想象中那么低,听妈妈话的孩子固然穿上了秋裤,但也有不少像我一样穿单衣还出汗的另类,穿多的属于尊重节气,穿少的则属于尊重事实,小时候在家母亲属于前者,一觉得自己冷就把我包裹的严严实实,而父亲无疑属于后者,看我稍微多穿几件衣服,就说春捂秋冻,穿那么多干什么,不少家里的战争就是类似鸡毛蒜皮的小事,没有对错,争几句也就算了,大家各行其道,很可能第二天同样话题又重复提起,依然如故。至今想起那个时候父母拌嘴我都想笑,他俩有时候也是说着说着就笑了,家里本就不是战争的气氛,我庆幸自己一直在父母恩爱的环境里长大。

  霜降时候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远足捡漏,当时我们那里有个名词叫做“乱”花生,其实是不是这个字也说不清楚,可能是鲁西北的方言吧,含义就是在秋日收割后的地里寻找别人遗留在田野中的作物,不但是花生,地瓜土豆也属于这个范围,按照乡里约定俗成的规矩,土里没被收获的可以被别人捡走,但地面之上的如瓜果、玉米、谷物之类的即使主人不收,别人也是没有权力采摘的。开始的时候我是和村里的大人一起,后来我就习惯于独立活动了,撒开两只腿,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奔走,当时因为花生地瓜等属于经济作物,并不是每家每户都种植,而且大庭广众之下肯定早被人扫荡过了,因此就要走很远的路,越偏僻越可能有收获。

  “乱”花生也算得上是一个旅程,当时最标准的配置是一个旧的口袋或者书包,一把铁锨,再加上一天的吃食吧,条件好的自然还会有自行车等高级装备,当然几个变态的可以骑头驴,人和坐骑都在寻找自己的口粮,而我就只能属于低配了,甚至于早饭在家吃的多一些,连午餐都不带,一路上走在旷野里的时候有点小激动,幻想着体会一下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概念,出发时候身上冷呵呵的,走不多大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了,但一般说起来从开始到第一步落脚一般需要二个小时的时间,另外我比较好胜,经常大家采摘一天回到家里要比赛一下彼此的劳动成果,我做不到最多但我绝对不甘于最少的,因此往往喜欢剑走偏锋,别人不敢去的地方我去,别人不走的路我走,高唐也有过不少历史遗迹,有过很大片的乱坟岗子,也有石人石马破庙之类的古建筑,但当时那些地点往往被人视为阴气团团,白天时候都很少有人路过,他们附近的地里相对剩余的花生地瓜就多一些,我属于天生胆大一类,对这些牛鬼蛇神的传说嗤之以鼻,曾经有一次在古代传说的黑风口(就是水浒上孙二娘开店的古址)挖地瓜挖了满满一口袋,几十斤的重量,走到晚上十点多才到的家,把父亲和母亲吓得出来找过我好几趟,自那次后母亲就不怎么同意我外出的这种打野食的情景了,但我一再坚持,一到周日就跑出去,弄得她也无可奈何。

  那个时候虽然家里也很穷,但已经不是吃不上饭的情况了,外出的这种搜集采摘其实是满足一种猎奇的心理,传说男人都有一种对打猎爱好的天性,现在社会已经不像历史上那样冷兵器时代猎物遍地的样子了,因此也就会寻找一些别的方式把这种天性释放出来,霜降之后天气变冷,农作物基本上也收获完成了,男人闲着无事就要找点事情,这和历史上许多大的战役都发生在霜降前后也有着密切关系,外出“乱”花生的人们组合也是五花八门,有我这样的独行侠,也有分工配合的团队:有的负责找,有的负责挖,而有的则负责运,传闻有此挖掘大队刨粮食之余居然挖出过古代文物,但最后被他们换成了粮食,当时的老百姓眼里粮食就是天,也有传闻独行侠掉进井里不幸陨亡的消息,但大家的热情并未因这些传说而变化多少,日出而出,日落而归,傍晚前后不少队伍或者个人归来,一般都要在村口集中一下,说一说自己的行程,比一下收获的多寡,大人吸几口旱烟,像我差不多年龄的则再一起吹吹牛就回家了。多也好少也好,父亲和母亲从不表扬或者埋怨,这也和我现在养成这种胜固欣然败亦喜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吧

  上高中开始,去了县城,就再也没有这种机会了。

【霜降的抒情散文】相关文章:

霜降节气抒情散文10-10

有关于霜降的优美抒情散文10-08

二十四节气之霜降抒情散文10-09

霜降节气散文精选 关于霜降的散文10-07

霜降散文精选 有关于霜降的散文10-10

霜降的古诗精选10-08

霜降的诗句10-22

霜降经典句子10-11

霜降的古诗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