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9-17 12:23:10 秦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秦观《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原文赏析

  《临江仙·千里潇湘蓝浦》,北宋秦观词作。这首词约写于宋哲宗绍圣三年,作者贬官州时,回忆昔日曾经潇湘的感受。词人从驻舟湘水之浦生发想像,把自己遭贬的愁苦与屈原、湘灵的不幸遭遇联系起来,感情凄苦而不卑弱。在艺术上写景如画,很好地传达了湘江之上的夜色,那寂寥幽清的场景如在目前,搬用前人成句也宛如自创。全词清空骚雅,意境幽深,充满感伤的情调,渗透着楚辞的情韵,在秦观词中别具一格。

  临江仙·千里潇湘蓝浦

  秦观

  千里潇湘蓝浦,兰昔日曾经。月亮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情悄,遥闻妃瑟。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白话译文

  千里潇湘之上,渡口水色青青,屈原的兰舟曾驶过。明月高挂中天,清风渐渐停息,玉露清莹,微波不兴,漫天星斗映寒水。

  独倚高高杆,心中无限忧思,远远传来凄清的瑟声,低低诉说着千古幽情。一曲终罢人不见,江上青峰孤耸。

  创作背景

  此词乃绍圣三年(1096)秦观贬徙州途中夜泊湘江时作。“千里潇湘”,是词人的泊舟之处,也是昔日屈原等迁客骚人乘舟经行的地方。词人因被贬州而夜泊湘江,与当年屈原、贾谊等人因怀才不遇而行吟江畔,境遇何等相似。现实的、地理的长河,与历史的、时间的长河通过“千里潇湘”交汇,词人的命运,也通过“千里潇湘”与古代迁客们的命运紧紧相连,引发了作者的深沉感慨。

  这首词约写于宋哲宗绍圣三年作者贬官州时,回忆昔日曾经潇湘的感受。

  词的起首两句为倒装。“蓝”,形容江水的清澈。古代取蓝草以取青色,故称“蓝”或“揉蓝”。“”,船桨,“兰”是对舟的美称。《楚辞·湘君》中有:桂兮兰”、“兮兰旌”句,即用桂木做的,用兰木做的;或用草饰的,用兰草饰的旌旗,都是形容湘君所乘船的装饰。这里的“兰”代指木兰舟,暗指这一带正是当年骚人屈原的兰舟所经过的地方。这两句是写他从处州贬来州时,曾乘船经过清澈如蓝的千里湘江,犹如在步当年骚人屈原的足迹,在千里潇湘水上走着迁谪的苦难历程,接着三句写泊舟湘江夜景。写这时月升中天,风停息下来,因为夜深,看两岸花草上露水开始凝结,在月光照射下晶莹透亮。整个潇湘水面是平静的`,没有风也没有浪,满天星斗正浸泡在江水里,星星冷得似乎在发抖,写出了深夜的寒意。这是移情写法,把人的冷意由“一天星”表现出来。

  词的下片写情。开始两句,写词人泊舟湘江浦,独自靠在高高的杆上,静静地倾听远方传来的湘妃清冷的瑟声。“妃”,指湘妃。传说潇湘一带,是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哭舜南巡不返,泪洒湘竹,投湘水而死的地方。又传二妃善于鼓瑟,《楚辞·远游》有“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特定的时地,触发了词人的历史联想,从而写出了这潇湘之夜似幻似真的瑟声,曲折地透露出寂寞凄冷的心境。接着第三句,进一步描写对瑟声的感受,湘妃的瑟声是清凉哀怨的,抒发了她们对舜帝思念的深情,这是古今有情人共同的心声,不仅是湘妃的,也包含了词人的幽怨。词的歇拍两句,写听完曲子,抬头寻找湘妃,她已悄然不见踪影了,只有江岸无数座青青山峰巍然耸立,更进一步写出词人的怅惘之情和刚毅不屈的性格。钱起《湘灵鼓瑟》诗有:“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词末两句全用钱起成句入词,但用得恰到好处,毫无斧凿之痕。

【秦观《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原文赏析】相关文章:

临江仙 秦观 千里11-12

临江仙秦观赏析11-10

鹊桥仙秦观原文赏析10-28

秦观古诗原文及赏析10-22

临江仙秦观11-10

春日(秦观)原文、翻译及赏析01-07

鹊桥仙秦观原文及赏析10-31

秦观鹊桥仙原文及其赏析10-29

临江仙看花秦观11-10

临江仙 看花 秦观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