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与诺贝尔文学奖

时间:2020-11-20 13:35:05 莫言 我要投稿

莫言与诺贝尔文学奖

  导语:2012年10月11日,北京时间19时,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下面应届毕业生网小编整理的相关资料。(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为什么莫言会获奖】

  2012年10月11日,北京时间19时,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这个夜晚,属于中国作家,属于中国文学,属于中国。

  得知自己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消息的时候,莫言正在他的故乡山东高密。这似乎完成了一个隐喻:这个从高密“东北乡”走出来的中国作家,在不断完成对“东北乡”叙事的言说后,终于在这片沃土上迎来了自己收获的秋天。

  人们追捧莫言,同时思考莫言获诺奖的原因和意义。

  【评委会: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

  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给莫言作品的评语是: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瑞典文学院在当天发布的一份新闻公报中说,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他在作品中融入了年轻时代的个人经历。

  瑞典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一马悦然曾评点莫言:“非常会讲故事,太会讲故事了!”白嘉琳说,因为他的语言是非常有特色的,是非常有彩色的语言。所以我喜欢不断地研究,试试看,把他的作品翻译成漂亮的德文。

  更多专家认为,莫言作品扎根“中国乡土文化”,强烈的人文思考和关怀更为出彩。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过莫言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蛙》。出版社总编辑 郏宗培说:“莫言的文学创作立足于他的故乡高密,从来没离开过自己的乡土,以他交织着‘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现实’的众多文学作品,向世界呈现了一个‘有悠 久历史、经历过波折磨难,但始终向往美好生活、肩负重轭前行的伟大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

  毋庸置疑,当下大量文学作品缺乏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也缺乏对人类灵魂的触碰和抚慰。同时也无法满足伴随中国国际影响力上升而令世界日益增长的了解中国的愿望。

  媒体评论称,有过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的文学大国,曾诞生过孔子、屈原、李杜、曹雪芹的文明古国,迎来了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这当然不会是最后 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相信未来中国会有更多文学作品成为承载这个社会痛与乐、悲与欢、苦与喜的良心,以文字向人性致敬,并由此走向世界”。

  【莫言:我的文学和故乡密切相关,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

  获奖当晚,莫言在故乡——山东高密举行记者会,发表获奖感言。这块长着火焰热血般红高粱的土地,是莫言生长的地方,是他从事文学创作的根基。

  莫言对获奖非常低调:“拿到奖感到非常惊讶,因为觉得自己资历非常浅。现在有很多优秀作家,我排得相对靠后。”

  在作品中摹刻了一出出“东北乡”传奇的莫言对自己的家乡一往情深。“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莫言说,“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 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随着我成长。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 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

  在回答“是什么打动评委”时,莫言认为最主要的是文学素质,“这是一个文学奖,授予的理由就是文学。我 的作品是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同时,我的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一直是站 在人的角度上,一直是写人。我想这样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种族、族群的局限。”

  对于此前的各种说法和质疑,莫言说:“感谢那些支持我的朋友,也感谢那些批评我的朋友。我终于得到了一个把自己放在众声喧哗之中的机会。持续半个月之久的网络大战,也是认识自我的最佳机会,让我知道我有哪些缺陷和不足,也让我知道了有哪些宝贵的东西需要坚持、发扬。”

  【外媒:他的作品令人印象深刻拥有广泛的读者】

  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国外媒体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报道,认为这是引发世界关注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契机。

  据BBC报道,伦敦大学中文教授米歇尔·霍克斯(Michel Hockx)说:“他的作品令人印象深刻,拥有广泛的读者,他描述人权状况的方式是诺贝 尔委员会非常愿意看到的。”BBC认为,莫言更关注中国的过去,而不是当下的问题,有大量作品涉及辛亥革命和日本侵华战争。他在中国被推崇为最重要的当代 作家之一。

  据CNN报道,美国笔会的拉里·赛姆斯(Larry Siems)说:“对于中国文学来说,我觉得莫言的获奖发生在一个非常 重要的时刻。中国是一个特别有文学素养、充满活力的社会。而法新社评价称,莫言的作品巧妙避开了时下的各种问题,通过一个个匪夷所思的黑色幽默故事,让人 们去反思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法新社援引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彼得英格伦的评价称,通过讽刺手法的运用,莫言让读者从书中阅读出社会的阴暗面,因为这个原因,他的作品也被认为是粗俗而淫荡的。“莫言书中所写的故事是我听到的最恐怖的'故事。” 英格伦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表示。

  法新社报道称,莫言的作品涵盖了各个时代背景,比如1911年清王朝覆灭等。莫言的作品通常都是避开时代问题,转而以故事的形式反思20世纪的中国,在故事中莫言还融入了政治因素以及匪夷所思的黑色幽默感。

  【国内同行:要走向世界就要坚持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中国气魄】

  莫言作品获得国际社会赞誉给更多中国作家的创作,以及如何走向世界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如作品推广应注重翻译等国际化细节,但最重要的是应摒弃浮躁,以中 国丰厚的文化底蕴“基石”创作出更多好作品。上海译文出版社总编辑史领空认为,莫言此次获奖得益于两大因素:一是他的作品从题材到语言都非常有特色;二是 莫言的作品被大量翻译成世界各种语言。“随着莫言的获奖,世界将把目光更多地投到中国当代作家身上。这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非常重要的一步。”他说。 “翻 越”翻译的“围墙”也被不少专家认为是中国作品走向世界不可缺少的一环。

  盛大文学CEO侯小强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一、在某种意义上,诺贝尔文学奖不是原作间的PK,而是译著比拼。二、毫无疑问,诺贝尔文学奖是最权威的奖项,但也是圈子化的奖项。莫言如果有一个国际化的经纪人团队会更占优。

  更多专家认为,好的作品应“扑下身子”创作真正的好作品,特别是要避免严重的娱乐化倾向。巴金故居纪念馆副馆长、文学评论家周立民认为,莫言始终没有从当代中国的现实中退场。

  莫言对微博的一席话曾引起纷扰。“我经常在睡不着觉时,闭上眼想象:上亿人在写微博,将来有谁的微博能够留下来?绝大多数微博都是写作者自娱自乐、自我膨胀的产物。”

  湖北省文联主席、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熊召政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中国文学要想走向世界,就应该保持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中国气魄。(综合媒体报道)

  【这些中国人曾最接近诺贝尔文学奖】

  与百年奥运一样,百年诺奖也是全球范围的盛事,从上世纪开始,中国的文人就不止一次无限接近过诺奖,但最终都遗憾地擦肩而过。

  胡适:第一位进入诺奖初选名单的中国作家

  在诺贝尔文学奖公布的上世纪前50年的提名数据库中可以查到,中国作家胡适经由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的提名,进入了1939年诺贝尔文学奖角逐的初选名单,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进入诺贝尔文学奖核心竞逐圈的中国作家。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吴晓东认为,胡适虽然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文化名人,他的文学成就却并不足以支持他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鲁迅:自觉不配,拒绝提名

  作为中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鲁迅成为诺奖得主似乎在情理之中,然而诺奖的名单上终究还是没有出现鲁迅的大名,着实让人感到遗憾。其实诺奖曾经属 意过鲁迅,早在1927年,瑞典考古探险家斯文·赫定来中国考察研究时,就和鲁迅的北大老同事刘半农商量,想提名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并通过鲁迅的 老朋友台静农写信征询鲁迅本人的意见,孰料鲁迅认为“诺贝尔赏金,我不配”。

  老舍:过世后被提名

  2009年,在北京 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的文学讲座上,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向外界披露,1968年时老舍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到了最后5名还有他,秘密投票结果的第一名就是老 舍。但是当时瑞典派驻华大使寻访老舍下落,遍寻不着,于是断定老舍已经去世,将奖颁给了另一位亚洲作者川端康成。而实际上老舍早在被提名的两年前就已经离 世。

  林语堂:用英文小说竞奖失败

  1975年夏,国际笔会在维也纳召开,林语堂被选为副会长。会上,全体通过以国际笔 会名义推荐林语堂获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而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也力荐林语堂。然而当年的诺奖却颁给了意大利诗人蒙塔莱,林语堂与诺奖擦肩而过。究其原因, 竟是林语堂母语为中文,却用英文作品竞争诺奖。

  沈从文:获奖前离世

  1988年还有一位中国作家非常接近获奖,那就是 沈从文。沈从文的作品不但数量庞大,而且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他的作品在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翻译成瑞典文字推广到海外后,引起了瑞典文学院院士 们的关注。据说在1988年时,瑞典文学院院士们已初步决定把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沈从文,但遗憾的是,沈从文在这一年的5月去世了,按照文学奖章程的 规定,死者不能获奖,沈从文遗憾地与诺奖错过。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作家高行建

  2000年法国华裔作家高行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裔作家。高行建,1940年1月出生于江西赣州,1962年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 语系毕业。早期在国内,高行建以创作先锋戏剧著称。1988年定居巴黎,曾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1997年加入法国籍。2000 年,因小说《灵山》、《一个人的圣经》等著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科学院对高行建作如下评价:“具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 小说艺术和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

  

【莫言与诺贝尔文学奖】相关文章:

闻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有感范文07-25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感受和体会范文08-07

由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说开去的散文随笔07-12

莫言诺贝尔获奖感言范文09-27

莫言诺贝尔奖演讲稿09-12

我论诺贝尔文学获得者莫言励志故事07-31

莫言的理智与清醒美文08-07

莫言的语录07-08

莫言伤害随笔11-05

莫言精彩语录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