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译文

时间:2022-04-23 10:09:17 孟浩然 我要投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译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下面为大家带来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译文,欢迎大家参考!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gù rén xī cí huáng hè lóu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

  yān huā sān yuè xià yáng zhōu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

  gū fān yuǎn yǐng bì kōng jìn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

  wéi jiàn cháng jiāng tiān jì liú

  惟(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

  【释义】

  1、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昌黄鹄矶,背靠蛇山,俯临长江。

  2、之:往,去。

  3、广陵:扬州的旧名。

  4、故人:老朋友。

  5、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6、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7、下:沿江顺流而下。

  8、尽:消失。

  9、惟见:只能见到。

  10、天际:天边。

  译文:

  老朋友离开西边黄鹤楼,在明媚的春天里去往扬州。孤帆远去在水天尽头,只见长江向天边奔流。

  【赏析】

  名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寺流露了出来。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西辞”,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诗中没一个字说到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在诗人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赏的诗界名士,曾有“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赠诗称誉之。漫游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开放的盛唐文人的风尚,寓居湖北安陆的青年李白,早就有一番“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的旅游经历。因此他在武昌名楼——黄鹤楼,送别诗界名士——孟浩然,去游历江左名城——扬州(古时称为广陵),面对着把名楼、名士、名城联系在一起的“三名兼备”的旅游盛事,他诗情勃发,对世界的感觉是色彩明丽的,浑无丝毫感伤。开头两句本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目的地,但这种交待被“烟花三月”这个鲜丽的意象感觉化了。李白不是有过一个“梦笔生花”的故事吗?想不到作为他的天才之象征的做梦中笔头生花,竟生成了送别时的三月烟花,赢得前人称此句为“千古丽句”。天空也被明丽的世界感觉所感动了,它变得一碧如洗的空明,在它底下顺流行进的“孤帆远影”,何尝有一丝孤独感和苍凉感?它牵引着的是海阔天空的生命向往。生命如流水,别情如流水,无限关注依恋的眼光追随着消失在视野之外的孤帆远影,也就化作水天与共,千古长存的长江巨流了。名楼送名士赴名城的一瞬而永恒的情景,便成了盛唐诗人的旅游豪兴的诗化象征。

  【创作背景】

  关于黄鹤楼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瞭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号称江南三大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矾头,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大火。名楼多传说,因此使它更有神奇色彩。据《极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关于这则美丽的神话故事,历年有三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这位仙人是黄子安,第二种说法认为是费祎,第三种说法没有仙人的名字

  关于广陵(扬州)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北岸重要都市和军事重镇。春秋末,吴于此凿邗沟,以通江淮,争霸中原。秦置县,西汉设广陵国,东汉改为广陵郡,以广陵县为治所,故址在今江苏扬州市。曹魏设郡,移治淮阴。吴置广陵县于今扬州。西晋沿魏设广陵郡,隶徐州。初治淮阴,后移治射阳(今江苏宝应东)。东晋还治。广陵郡辖境相当今江苏、安徽交界的洪泽湖和六合以东,泗阳、宝应、灌南以南,串场河以西,长江以北地区。城南四十里江滨有瓜洲镇,系扬子江中之沙碛,因其状如瓜而得名。长江自西北六合县流入,南对丹徒县之京口,两城隔江而对,南北呼应,共同构成拱卫上游京都建康的重镇。江面原阔四十里,后逐渐狭窄,至南北朝后期只阔二十里左右。东晋谢安镇广陵时,于城东二十里筑垒,名曰新城。新城北二十里有埭,是谢安为挡水在邵伯湖边所修的土坝。后人将谢安比作周代燕国的召伯,称此埭为邵伯埭。魏文帝曹丕于黄初六年(225)伐吴,登广陵故城,临江叹曰:“天所以限南北也。”东晋时,以广陵控接三齐,青、兖二州刺史皆镇于此。咸和二年(327),苏峻、祖约之乱爆发,时郗鉴以都督青、兖二州诸军事、兖州刺史加领徐州刺史镇广陵,遂自广陵起兵平乱。太元二年(377),谢玄为南兖州刺史,将南兖州军府从京口移至广陵,召募侨民组建北府兵。东晋南朝,因中原乱离,流民南渡,常置侨州郡于广陵。宋元嘉八年(431)于广陵郡置南兖州,齐、梁沿袭。北齐改为东广州,陈朝恢复为南兖州。北周灭北齐后改为吴州,仍为军事重镇,设置总管统领。隋初为扬州,置总管府,后改为江都郡,太守秩与京尹同。隋炀帝杨广数至江都,欲迁都于此。唐时先后改为兖州、邗州、扬州,后又改为广陵郡。

  兖州地处鲁西南平原,东仰“三孔”,北瞻泰山,南望微山湖,西望水泊梁山,素有“东文、西武、北岱、南湖”之称,是山东省鲁西南大都市的经济中心。总面积651平方公里,耕地60万亩,人口60万,辖10镇2个街道办事处,492个行政村,30个居民委员会。2002年在全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和区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序中,分别列第60位和第54位。

  写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首句点明送别之地是黄鹤楼,次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花开似锦的暮春三月,也暗示了这烟花美景将伴随友人一路直到扬州。扬州当时是繁华之都,这时节肯定也是花团锦簇,春光烂漫。后两句传情达意,诗人将离别之情寄托在碧空与江水之间,言虽尽而意未尽,令人回味无穷,堪称送别佳作。

  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赏的诗界名士。在十年后,李白写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赠诗称誉之。漫游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开放的盛唐文人的风尚,寓居湖北安陆的青年李白,早就有一番“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的旅游经历。因此他在武昌名楼——黄鹤楼,送别诗界名士——孟浩然,去游历江左名城——扬州(古时称为广陵),面对着把名楼、名士、名城联系在一起的“三名兼备”的旅游盛事,他诗情勃发,对世界的感觉是色彩明丽的,浑无丝毫感伤。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名家点评

  陆游《入蜀记》卷五: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高棅《唐诗正声》:燕公(张说)《送梁六》之作,直以落句见情,便不能与青莲此诗争雄。

  敖英、凌云《唐诗绝句类选》:末二句写别时怅望之景,而情在其中。

  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更不说在人上,妙,妙。

  唐汝询《唐诗解》:“黄鹤”分别之地,“扬州”所往之乡,“烟花”叙别之景,“三月”纪别之时。帆影尽,则目力已极;江水长,则离思无涯。怅望之情,俱在言外。

  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唐云:说“孤帆”即是说人。

  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陈继儒曰:送别诗之祖,情意悠渺,可想不可说。

  黄生《唐诗摘钞》:不见帆影,惟见长江,怅别之情,尽在言外。

  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烟花三月”四字,插入轻婉;“三月”时也,“烟花”景也。第三句只接写“辞”字、“下”字。

  徐增《而庵说唐诗》:有神理在内。诗中用字须板,用意须活。板则不可移动,活则不可捉摸也。

  沈德潜《唐宋诗醇》:语近情遥,有“手挥五弦,目送飞鸿”之妙。

  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语近情遥(末二句下)。

  吴烻《唐诗选胜直解》:首二句将题面说明,后一句写景,而送别之意已见言表。孤帆远影,以目送也;长江天际,以心送也。极浅极深,极淡极浓,真仙笔也。

  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不必作苦语,此等语如朝阳鸣风。

  孙洙《唐诗三百首》:陈婉俊补注:千古丽句(“烟花三月”句下)。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送行之作夥矣,莫不有南浦销魂之意。太白与襄阳,皆一代才人,而兼密友,其送行宜累笺不尽。乃此诗首二句仅言自武昌至扬州。后二句叙别意,言天末孤帆,江流无际,止寥寥十四字,似无甚深意者。盖此诗作于别后,襄阳此行,江程迢递,太白临江送别,直望至帆影向空而尽,惟见浩荡江流,接天无际,尚怅望依依,帆影尽而离心不尽。十四字中,正复深情无限,曹子建所谓“爱至望苦深”也。

  刘永济《唐诗绝句精华》:善写情者不贵质言,但将别时景象有感于心者写出,即可使诵其诗者发生同感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译文】相关文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11-1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释译文11-2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注释译文12-13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赏析08-3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及赏析10-24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及鉴赏11-2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注释及赏析08-30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译文10-30

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及赏析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