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离骚》

时间:2020-11-11 13:58:49 离骚 我要投稿

为什么叫《离骚》

  说屈原,不能不说《离骚》,这是在屈原从郢都流放到汉北的时候创作的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全诗共有370多句,近2500字。为什么叫“离骚”?司马迁认为是“饱受忧患”的意思,王逸则认为是“离别的忧愁”,还有一些人认为是与楚地的音乐密不可分。

为什么叫《离骚》

  屈原是楚国的同姓贵族,在他年轻的时候是楚国政治外交的核心人物,后来因为小人的进谗,屈原失去了楚王的信任,贬为“三闾大夫”(“三闾”主要指当时楚国的三大姓氏),主要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

  由于屈原对楚怀王的政策颇有意见分歧,由此得罪权贵,从而遭受了被贬与两次流放的命运。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由于秦国的进攻日益猛烈,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屈原眼看自己一度兴旺的祖国已经无望,也曾认真的考虑过出走他国,但最终还是未能离开故土,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与汨罗江。

  屈原是一个情感激烈、正直坦露而又充满抱负的人,这种性格加上少年得志,当然很难在政治上一展拳脚,不过这样的精神气质恰恰能造就一名优秀杰出的诗人。

  屈原的作品,《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怀沙》等都是有史可载的名篇。

  《离骚》从头到“岂余心之可惩”为第一部分,这一部分自叙家世出身,认为自己出身高贵,而且在一个高贵的日子,因此具有“内美”。他勤勉不懈地坚持自我修养,希望能为君王做指导,从而使国家富强,实现“美政”理想。但由于“党人”的谗言和统治者的动摇多变,屈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在理想和现实的尖锐冲突之下,他表示“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显示了坚贞的情操。

  以下的文字可以用幻漫诡奇来形容,在向“重华”(舜)陈述心中愤懑之后,屈原开始“周流上下”,“浮游求女”,但这些行动都以不遂其愿而告终。在最后一次的飞翔中,由于眷念宗国而再次流连不已。这些象征性的行为,显示了屈原在苦闷彷徨中何去何从的`艰难选择,突出了屈原对宗国的挚爱之情。

  《离骚》表达的是忠君爱国,其中有不少“系心怀王”的诗句,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等。即使《离骚》中用的关于婚姻爱情的比喻,如“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等,也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以这种男女之间感情的不谐联系自己与君王的疏远。怨妇往往是节妇,忠臣才会深深哀怨君主的不明,所以,这些爱情的诗句可以解释为忠君,也可以说他是通过忠君而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楚国的现实是激发屈原爱国情怀的基点,“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屈原从希望楚国富强出发,反复劝诫楚王向先代的圣贤学习,吸取历代君王荒淫误国的教训,不要只图眼前的享乐,而不顾严重的后果。接着,他列举了夏启、羿等由于“康娱自忘”而遭到“颠陨”的命运,从而对楚王旁敲側击。

  对那些误国的小人,他也充满了仇恨,“椒专佞以慢慆兮,樧又欲充夫佩帏。既干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楚国处境的岌岌可危正是昏君谗臣所致。对家国命运的担忧,上升为一种严正的批判精神,这是《离骚》中特别值得珍视的地方。

  对于未来的理想,屈原有感道:“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表示将用生命来殉自己的“美政”理想,这就是明君贤臣共兴楚国。

  统治国家,首先需要有具备高尚品德的君王,“皇天无私阿兮, 览民德焉错铺。夫维圣哲以茂行今,苟得用此下土。”其次应该选贤任能,罢黜奸佞。诗中称赞商汤夏禹“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并列举了傅说、吕望(姜太公)、宁戚、百里奚、伊尹这些历史上出身卑贱却得遇明君并功在社稷的事例,借以讽谏楚王。

  《离骚》这首伟大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以及他有心报国却无用武之地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全文缠绵悱恻,感情十分强烈,他的苦闷、哀伤不可遏制地反复迸发,从而形成了形式上回旋复沓的特点。这种回旋复沓,乍看起来好像无章次文理可循,其实正是他思想感情发展规律的反映。

【为什么叫《离骚》】相关文章:

李清照为什么叫李三瘦11-20

李贺为什么叫诗鬼01-24

李商隐的诗为什么叫无题以及李商隐的诗特点12-21

离骚感言01-06

《离骚》全文11-19

离骚歌词02-17

《离骚》歌词02-15

屈原·离骚02-11

评价离骚02-10

《离骚》解析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