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词赏析

时间:2020-09-17 17:19:21 李清照 我要投稿

李清照《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词赏析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李清照《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词赏析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赏一】

  这是一首秋景词,词人以其独特的方式,细腻委婉又具体形象地传达出一种特色鲜明的阴柔之美。

  “湖上风来”句起语不俗,避开俗套。秋高气爽,常见风平波静,而一旦朔风初起,便会吹起悠远的水波,宣告着深秋到了,所以说“秋己暮”。而一句“红稀香少”,更通过自然界色彩和气味的变化,进一步点染了深秋的景观。大自然总是宜人的,深秋季节却别有滋味,在这里,作者不说人们如何的喜爱山水,倒说“水光山色与人亲”,将大自然人情化、感情化了。正是这“与人亲”,方换得人与景亲,也才能真的领略到大自然的水光山色中的景物美,所以,作者所说的“说不尽、无穷好”言之有根,是从心田深处发出的真诚的赞颂之语。

  下片虽然仍是对秋景色的继续描绘,但却不是简单的重复。莲实叶老、露洗蘋草,都标示着深秋的时令,人所共见,却易于忽略,一经作者点染,便觉秋意袭人。而在沙滩上勾头缩颈睡眠的鹭等水鸟,对于早早归去的人们头也不回,似乎以此表示了它们的不满。在这里,鹭也人格化了,与上片的山水的感情化似是同样手法,但却一反上片的山水“与人亲”,而为鹭对人恨,这一亲一恨之间就带给读者以清新多样之感,且通过人们在郊外的不能久留,更深一层地透露出深秋的到来。

  这首词造景清新别致,描写泪细密传神,巧妙地运用拟人化手法,写出了物我交融的深秋美意,耐人寻味。

  【赏二】

  明朗清澈的秋空下,湖水倒映着远山,一阵清风徐来,湖面上泛起层层涟漪,荷叶与水草轻轻摇荡。沙岸上,几只栖息着的水鸟张开翅膀,飞向远方。这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易安居士李清照《怨王孙》给我们勾勒的一幅清新淡雅、恬然无声的画面。

  如果说咏闺思、寄闲愁、诉别情是李清照词的主要内容,那么这首《怨王孙》词却是代表了李词的另一方面。在这里,词人从闺房与书房的狭小范围内走出来,把视野投向广阔的天地,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承受着自然美的陶冶。作者想从闺思与闲愁中解脱出来,寄情于水光山色。全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出一种超逸与欣悦的情怀。

  词的开头,“湖上风来波浩渺”三句,先对季节和景物作了交待:阔远的湖面上,轻风吹来,碧波迭起。时节已是晚秋,湖面上唯有残存着的点点荷花,还在散发出阵阵余香。词人这几句景物描写,几乎不着任何感情色彩。在下面几句中,词人则直接抒情,写出游赏时的感受:“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虽然时已暮秋,但词人并没有因“红稀香少”而伤感:你看,湖水还是那么清湛,秋山还是那么美丽,水光山色交相辉映,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美妙而又富于含蓄。

  不少人认为,词以婉曲为贵。沈义父《乐府指迷》有“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的说法。但“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二句,却毫不掩饰,不仅用语直截了当,而且还用了“不尽”、“无穷”这样四个字来极言景色之好。虽然这二句用语直率、浅近,几乎与口语无异,却仍饶有韵味。它成功地再现了主人公游赏秋景时的欣喜之情,以及作者那时开朗、乐观的内心世界;同时,仿佛也把读者带进了那种怡然自得,陶醉于景色的忘我境地。李清照的`词所以能炙人口,具有千古不衰的魅力,关键就在于以真情实感动人。她写词不喜欢堆砌故实,偶尔用典,也没有掉书袋的毛病。她善于运用民间语言,善于运用浅俗、清新的语言在词章中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和景致。“水光山色与人亲”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不正面说我亲水光山色,相反写水光山色与“我”亲,把“我”的感受直接赋于山水,使物我得到了很好的融合。读到这里,我们也许会想起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中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佳句吧!

  过片的“莲子已成荷叶老”一句,正合了张炎《词源·制曲》中的“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之意。这一句说明了地点在湖上,时间已暮秋,既向上与“红稀香少”句暗接,向下又很自然地引出“清露洗、苹花汀草”一句,“苹”和“汀草”都是傍岸习生的水草植物,虽然,随着自然界的秋去冬来,这些水草也将枯萎衰败,可在眼下,它们却仍有生机。词人用了一个“清露洗”的“洗”字,既形象地说明了秋露的浓重,气候的清爽,又生动地再现了“苹花”、“汀草”那含翠凝碧的生命力,领略着眼前的秋色秋光,怎能不叫人心旷神怡,也使我们自然地想起韩愈的“长安雨洗新秋出”的名句来。但词人的这种感情,并不直接描写,而是用了与上片“水光山色与人亲”相类似的手法,“眠沙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二句婉曲道出,不说人不愿离去,而用“也”字把这一层意思省掉,用转过一层去说安歇在河岸上的鹭不愿让游人抛下它们离去,似乎鹭和人有着缱绻之情——它们因游人离去,竟连头也不回,招呼也不打,不理离去的游人。结尾二句,词语婉曲柔和,好象有几缕淡淡的愁思正萦绕着词人的心头,颇为含蓄,让读者去作无穷的回味。

  这首词把读者领进了一种清澈、淡泊的境地。尤其是“眠沙鹭不回头”一句,生动地描绘出一个极静之地,维妙维肖地展示了词人平静、和悦的心境,同时,这一极静之境,又反映出作者心底的情愫:看似超逸、欣悦,但却表露出作者孤寂、沉郁的心情。这句和上片的“水光山色与人亲”给人以同样的感受。似乎和词人相亲相悦者,唯有“水光山色”与“眠沙鹭”,而在这世上茫茫知己却是难求。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女词人,又生长在一个有浓厚学术气氛的家庭,这里流露的孤寂心情,在那个时代、那样的家庭环境中,是可以理解的。

  自古写秋之作,往往多流露出一种悲伤情调。宋玉《九辨》中“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艾兮草木摇荡而变衰”,可以说是悲秋之作的滥觞。沿此而下,或凭秋色以托怨情,或借秋风以兴别恨,少有不著一“悲”字的,至于欧阳修的《秋声赋》,其苍凉萧索,更是集悲秋之大成。易安居士这首《怨王孙》,却是以欣悦之情,饱尝暮秋山水风光的清丽空灵,无论对于李词还是别家诗词来说,都别具一格,耐人寻味。

  【赏三】

  这首记写秋天郊游的词作,当写于词人南渡前的早期。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常常是萧瑟冷落的感觉,自宋玉“悲秋”以来,文人笔下的秋景,总呈现出一种悲凉萧瑟之色。然而李清照这首《怨王孙》中的秋景,展现的是一幅清新广阔的画图,词人不仅赋予大自然以静态的美,更赋予生命和感情,由此见出词人不同凡俗的情趣与襟怀。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词作开首,词人叙己泛舟湖上,时值深秋,触目所见,秋风阵吹,湖面烟波浩渺,湖上的荷花已是香消玉殒。首二句的描述,似埋下萧瑟的氛围,悲秋的情调,然而接下却笔触一转,写出:“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词人心胸宽阔、朗爽,不仅不感到悲,反以为喜、以为亲。这里词人不说自己面对湖光山色感到亲切,反说“水光山色”与人亲近。这种移情于物的表现手法,把自己陶醉山水之情更真切地表达了出来。李白诗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辛弃疾词有“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表现手法略同,只不过李清照写得更自然明白和直接罢了。

  词作下片,词人集中笔触描绘湖面景致。“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湖面上已无夏日那种“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盛景,和“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用邦彦《苏幕遮》)的情致,但词人睹此情形,丝毫没有惆怅、悲凉之感,而是觉得枯老的荷叶和饱满的莲房,也一样给人以欢愉。更何况还有临近岸边的苹花汀草,似经过清露泼洗过一番,清爽,葱俊。这里用“洗”字,既把秋天肃爽、静朗的特征勾划出来,也把词人不同一般的阔大胸襟给表现了出来。歇拍二句:“眠沙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这里的表现手法与上片末二句“水光山色与人亲”相似。词人明明是自己留恋这里的湖光山色,深深地沉醉其中,不愿离去。但却不明说,反婉转地说是眠沙鹭舍不得游人离去,以致不肯理睬归去的游人。这种表达手法,更深切、更含蓄地表现了词人的情怀。

【李清照《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词赏析】相关文章:

李清照《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原文及赏析08-31

李清照《怨王孙》全词翻译赏析12-09

李清照《怨王孙》原文、赏析10-21

李清照《怨王孙》的赏析11-10

李清照《怨王孙》的诗词赏析12-25

怨王孙翻译古诗10-30

对李清照的咏春词赏析12-25

李清照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李清照《武陵春》全词翻译赏析12-24

白居易《昭君怨》赏析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