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声声慢》公开课课堂实录

时间:2020-11-23 15:08:35 李清照 我要投稿

李清照《声声慢》公开课课堂实录

  《声声慢》这首词中,李清照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满含凄苦情堪称千古绝唱。今天,小编跟大家分享声声慢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学实录情景再现,教师们可以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可亲、可近、可学、可用,非常有益处,声声慢课堂实录,一起来看看吧!

李清照《声声慢》公开课课堂实录

  师:上课(师生问好)

  师: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这样的一位奇女子,她凭一份清高、一份脱俗,独步词坛,光耀千秋。她半世孤苦,却心细如尘;她一生坎坷,却经意执着。她用七十年短暂的生命,书写了中国千万代流传的妩媚和凄婉。她就是李清照。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读她的名篇《声声慢》(放幻灯片:李清照的图片。板书:读)

  我们先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朗读一下(指名同学读),初味词情。(放幻灯片:一、初读:初味词情)

  生读。

  师:好,请坐。请这位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我觉得他刚才读出了词人当时的一种很愁苦、很凄凉的感情。

  师:嗯,读出了词人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什么?

  生:凄凉的,愁苦的。

  师:凄凉的,愁苦的。很好!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放幻灯片:愁)

  生:“凄凄惨惨戚戚”。

  师:“凄凄惨惨戚戚”,要读准。很好!除此之外还有什么问题?

  生:很好。

  师:读的可以?这位同学的评价是不错的。还有一点大家注意,在下片,“独自怎生得黑”,大家齐读一下,一二!

  生齐读。

  师:这个“得”是轻读呢,还是重读?

  (生小声讨论)

  师:这个“得”不是助词“得”,我们看一下注释是什么,“得”可以解释为什么?

  生齐说。

  师:嗯,“独自怎生得黑”,所以我们应该怎么读?感觉一下。

  生齐读这一句。

  师读“独自怎生得黑”。

  师:这位同学已经读出了愁,虽然味还不浓。好,大家在齐读一下,看看能不能加深一下“愁”字。

  生齐读。

  师:好。再请一位同学说一下感受。(指名同学)你听我们刚才齐读得怎么样?

  生:比刚才要好。

  师:嗯,好一点,那么还有要改进的地方。那么如果要一首诗词的情感读准读透,还应该怎样?

  生:还要了解这首诗的内容。

  师:嗯,还要了解这首诗的内容。我们还需要去沉入词的中间,(放幻灯片:二、研读:品味词语)去研究它,去品味词的意象,去感悟词的意境,去研究哪一些词富有表现意义。好,下面我们分组讨论。来,大家转过身来,找出你认为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说给你的小组听,然后我们请个同学起来说。

  生分组讨论。

  师:来,哪一位同学能起来说说,展示一下你们小组讨论的成果。

  生1:我想说的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句话词人选取了几个景物,有“梧桐”“细雨”和“黄昏”。

  师:好,是三个意象,“梧桐”“细雨”和“黄昏”。

  生1:三个意象都可以表现出词人当时愁苦的心情,然后这里也运用了借景抒情和融情于景的手法,可以说更贴切,传神的表现出了诗人当时那种愁苦的心情,也使我们仿佛融进了那种情景之中。

  师:说得好!不过能不能再具体分析一下,“细雨”是怎么表现愁的?

  生1:“细雨”是可以表现出诗人心中的细细密密的愁丝的。

  师:很好。能够表现词人心中细细密密的愁丝,“细雨”的特点就是细细密密。好的,那么“黄昏”呢?

  生1:“黄昏”是指一天中最后的时光,也是……

  师:也是最让人愁苦的、昏暗的时候。好的,还有谁来补充?

  生2:我们认为“三杯两盏淡酒”中的“淡酒”,“酒”前加了一个修饰词“淡”,这个“淡”字我觉得不是酒淡,而是思人的愁之深。酒力压不住愁情。

  师:很好很好。(鼓掌)很不错!是借酒消愁,但酒力压不住,所以她感觉到酒太淡。真好。还有没有?

  生2:还有“雁过也,正伤心”,这个“雁”,联系李清照写这首词的背景,当时是北宋灭亡,她的丈夫赵明诚又刚刚去世,这个“雁”我们都知道它是要南飞的,这个“雁”正好使诗人想起了她的故国。

  师:哦,因为“雁”是从北方飞来的,所以她想起了自己的故国。好。那么这个地方,请坐!我还要问一句,这句话说是“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是不是?那么她正在伤心的时候后面用了一个“却”,“却是旧时相识”,请问为什么?我偷偷的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在明代有一位多事之人,他非常欣赏李清照,说李清照是古今第一才苑,他说这首词非常好,可是就有两个词写得不太好,不太好理解,其中有一个,他提出来就是这个“却”字。他说这个“却”字要改,改成“因”,改成“因为”的“因”就好理解了。那么我们看看,这个“雁过也”,刚刚分析了这个“雁”从北方来,从故国来,她伤心,我觉得用“因”效果还是比较好吧。来,谁来说说?

  生3:我觉得“却”比“因”好。

  师:你却认为“却”比“因”好,为什么?

  生3:如果是“因”的话,她看见了旧时相识的大雁,所以她才伤心;而如果用“却”的话,她已经很伤心了,她看到了大雁,然后她又想起了她丈夫的往事,她丈夫去世了,更使她的愁思更加的深。

  师:哦这样有一个契机,有一个层次感。本来“雁过”就已经伤心了,但是却有一个转折,那应该把“却”改成“更”,“雁过也,更伤心”,“更”怎么样?

  师:好的,我觉得这个同学已经说得不错了,是不是呀?“却”为什么转折呢?转折是为什么?因为后面一句话“旧时相识”。古代有四大喜事人们说,哪四大喜事?

  师生同说: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师:那现在李清照漂泊在南方吧,忽然遇到一个旧相识的大雁,她心情怎么样?心情会一惊吧?很高兴?是真的高兴吗?不是,为什么不是?因为这只燕子过去怎么样?你知道吗?

  生4:大雁它从北方飞到南方,它还会再回去,而她现在只能寄居于江南,而回不去了。

  师:哦,对了,老朋友来了,还可以回去,而自己是回不去了。还有,还有一点,还有什么?这只大雁曾经干过什么事呀?

  生5:为她和她丈夫传过书信。

  师:鸿雁传书,而现在呢?

  生5:而现在她丈夫死了。

  师:来了也无法传了。很好,所以“却”字之后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样的情感?愁,更深的愁,但是“旧时相识”后面说了没有?没有,“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后面戛然而止呀,是不是?到底是什么样的情感?我们自己再思索。好的,这个“雁”意象说完了,好的,还有没有?谁来再说?我们已经很好了,表现很不错,来,除了意象之外,还有一些词语也很好,来……

  生6:第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她用叠词的话就是让我们更直观的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寻寻觅觅”讲的是诗人的动作,“冷冷清清”讲的是诗人的环境,“凄凄惨惨”讲的是词人内心的感受,这样层层递进,而且运用叠词,让我们慢慢的一步一步的了解词人的心境,也能更准确的感受到她此时内心的愁苦。

  师:嗯,这位同学非常有层次的分析了这十四个叠字,好的,请坐。这位同学慧眼识珠呀!这首词最突出的就是这个叠词的运用。在百度上一查,就能查到三十六条古人的评论,这位同学的评论可以算是第三十七条了。那么我还要问,她刚才说的是词人的动作、环境和情感,我就搞不清,她为什么要寻呢?她在寻什么?是不是?她寻到了吗?来,谁再来补充说说?

  生7:作者此时心里非常的不安,然后她试图寻找一些东西让自己平静下来。

  师:哦,是因为不安。

  生7:但是貌似在寻找……

  师:她在寻找,找什么东西?

  生7:让她内心平静的东西。

  师:哦,能让她内心平静的感情寄托,找到了吗?

  生7:没有。

  师:哦,没有,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来她没有找到呢?

  生7:她的心情描写是“凄凄惨惨戚戚”。

  师:哦,心情描写是“凄凄惨惨戚戚”,表现她找的结果是前面的哪一个?

  生7:“冷冷清清”。

  师:好的,她找到的只是外面的冷冷风和室内清冷的自己,所以后面有了“凄凄惨惨戚戚”。很好!这位同学分析的在寻找感情寄托。著名的作家梁衡说过:“她在找什么?她可能在找她的丈夫,可能在找她的幸福生活,也可能在找挽回大宋江山的策略,但是一切都没找到。”这位同学能够看出叠词的妙处,很不错。这就是李清照的专利呀!(板书:易安的词)李清照在词坛写传意的词很多,有人说这个传意是无人能比的,而且后面是一片深情愈唱愈妙,好,除此之外还有,来……

  生8:在下片“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独”字写出了作者当时独自一人的情景。“怎生得黑”写出了长夜的漫长,衬托出作者的孤独感,更加写出了李清照的愁。

  师:你在这里说写出了什么的漫长?

  生8:长夜的漫长。

  师:哦,长夜的漫长。好,请坐。有没有不同意的?

  生9:我觉得应该没有到黑夜。

  师:没有到黑夜,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9:“独自怎生得黑”。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9:是熬到天黑。

  师:是熬到天黑,还没有到天黑。这样的日子对于李清照来说可能就是漫漫长夜。好,她为什么感到难熬?

  生9:因为她在黄昏的时候看到了一些凄凉的景物,触动了她内心的愁绪。

  师:她还看到了什么?

  生9:看到了满地的黄花。

  师:满地的黄花。你说说黄花为什么能触动她的愁思?

  生9:因为黄花它是秋天的花。

  师:秋天是黄花盛开。

  生9:带给人凄凉的感觉。

  师:秋天的黄花有凄凉,因为秋天来了,所以有悲秋的感觉。这个地方的黄花为什么又凄凉的感觉呢?

  生9:“堆积”。

  师:哦,“堆积”,除了“堆积”之外还有什么?

  生9:“憔悴损”。

  师:“憔悴损”,是黄花盛开,但是已经落下了,看到这落下的黄花,所以她内心凄惨,还有没有?

  生9:还有她说“如今有谁堪摘”。

  师:你说……

  生9:说明她在回忆。

  师:她在回忆什么呢?

  生9: 想起当年她和她丈夫也是在秋天共同摘过黄花,但现在她丈夫去世了,只能她一个人看着这残败的黄花,所以内心非常的愁苦。

  师:很好。这位同学看到了“如今”这个词,很好,请坐!是如今与过去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李清照此时孤寂的心境。我们大家可能还有很多内心的感触,对一些见解,我们课后再交流。总之,我们这首词选用了很多富有表现力的意象和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传情达意,使我们这首《声声慢》整首词细腻柔婉,含蓄蕴藉,因而这首词被人们称之为“婉约之首”,(板书:婉约的词)可以看出它的高度。这首词既有音乐美,又具有绘画美。一个动作,一个意象,可能就对应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而这一幅幅图画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整首词它的意境。下面我们请大家听读。(放幻灯片:三、听读:体味词境)一边听一边想象一个最能打动你的画面,然后用动情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

  师范读。

  师:我们请同学们来描述一下你刚刚想象的是哪一个打动你的画面,谁来描述一下?要敢于表现自己。

  生10:日已西斜,天近黄昏,可是屋里却没有人烛,也许她也不愿意这样做吧,她只是依靠在窗前,独自一人,默默地注视着窗外的景物,眼前的迷茫和愁苦,使她不忍再看,她的眼中没有泪水,因为她的泪水已经干了。

  师:好,很好,这位同学描绘的词人形象是一个欲哭无泪的形象,很好!还有吗?哪一位?

  生11:寒风相送,一个离愁当头的女子在屋前独酌,旧时相识的大雁飞过,留下一个小小的缩影,雁过尚且留声,人去了,只能在回忆中独自落泪。

  师:这位同学描写得是雁过的景象,很好。雁过留声,而现在她只有一人,独自在这儿。还有没有?

  生12:虽然拿着一个酒杯,然后倚在门廊的柱子上,一只手紧紧抓住衣角,然后晚来的风把门帘吹起,传来尖啸的风声,词人通过门帘吹起透过的光看外面被风吹乱的景。

  师:这是写风吹动门帘的景,很好!她用了细节的描写,风吹动门帘,她透过门帘看窗外的景,很好!还有没有?刚才都是女同学,男同学有没有?当然女同学也可以,描述一下就行,来,这位同学在看我,你来。

  生13:词人打开窗子,入映的是满地的黄花,堆积在地上的黄花枯萎、凋谢,谁能想象它盛开时的艳丽?词人不仅仅想起了以往与丈夫共同赏花的情景。

  师:好的',请坐。这位同学描写的是此人看到满地黄花的情景。冷冷的眼神,想到了她和她丈夫共同赏花时的情景。刚刚我们同学都用丰富的想象去沉入了意境之中,描绘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我也很受感动。我在听大家描述的时候,我在自己朗读的时候,我就隐隐感觉好像李清照在向我提意见,提什么意见呢?好像她不同意我们刚刚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全词的感情,为什么?因为李清照在词的最后,面对着淅沥的细雨、飘零的梧叶和惨淡的黄昏,她发出的由衷的感叹是什么?

  生齐说:“怎一个愁字了得”。

  师:“怎一个愁字了得”。也就是说一个“愁”字是无法概括的了得。(放幻灯片:四、悟读:玩味词心)那么此时,激励着李清照去写作这首词,她的心境是什么样子?她写作这首词的时候,她有着怎样的复杂的情感呢?要好好的去玩味玩味此时李清照的心境。当然要了解这个我们还要怎样?对还要了解背景。大家再翻过来看一下我给大家印的李清照的事迹,浏览一下,然后我们再翻过来,再默读一下李清照的这首词,去玩味玩味此时李清照的心境仅仅是愁吗?还有哪些复杂的情感?……好,抬起头来,谁来说还有什么情感?

  生14:还有怨。

  师:还有怨,她怨什么呢?

  生14:怨她的丈夫过早地抛弃她而去。

  师:怨她的丈夫。

  生14:怨国家不再。

  师:好的,好的,请坐。还有怨,怨她和她的丈夫美满的婚姻难全,怨她的丈夫过早的离开,现在是天上人间各半。还怨大宋江山沦陷,很好!还有吗?

  生15:还有茫然和不知所措。

  师:还有茫然和不知所措。

  生15:她的丈夫已经早去了,她不知道她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她陷入了愁苦。

  师:很好,请坐。她迷茫,她不知道她的余生应该怎样煎熬过去。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16:我觉得她还有对国家的担忧和对自己未来的漂泊的担忧。

  师:还有担忧,担忧自己国家的未来,是不是?请坐。现在的国家南宋苟且偏安,江山一天天沦陷,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尽头。她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漂泊到何地,漂泊到什么时候。很好!我们经过这样的深入的玩味此时李清照的心境,我们对这首词的情感的把握就会更进一层。好,下面我们再来读这首词,我们为了让大家尽可能的抒发自己的情感,我们不齐读,散读,自己大声的读,读出这些情感,开始。

  生读。

  师:好,我们读了一遍,我们请哪位同学起来给我们读读试试?敢于去展示自己吧,谁来?哪一位?来,这位女同学。

  生读。

  师:好,请坐。读的声调已经有愁味了,但是我们还要怎么样?能不能再读得慢一点,去表达情感?来,你来试试。

  生读。

  师:好的,读得很好,请坐。尤其前面的“凄凄惨惨戚戚”最后的“戚戚”让我们听到好像在哽咽,是不是?我们再把这十四个字读一遍,慢一点,来,“一二”……

  师生齐读。

  师:这首词感动了中国千千万万的人,也感动了许许多多的外国人,其中有一位法国的诗人就深受感动,于是就把这首词进行了改编,改写成了另外一首诗,题目叫《绝望》。大家想不想看看?(幻灯片展示诗歌)好,大家齐读一下。

  生齐读。

  师:好,我们比较一下这首《绝望》,跟我们的《声声慢》相比,它表达感情的手法有什么不同?谁来说?

  生1:意象不同。

  师:这首诗没有任何景与意象。

  生1:只用了一些动词来抒发感情。

  师:非常直白的来抒情,而《声声慢》呢?

  生1:很含蓄。

  师:比较含蓄。相比较我们的《声声慢》用了许多我们中国比较传统的意象来表达感情,细腻柔婉。而这首词呢,写的非常直白。(板书:中国的词)我们一下子就能感受到中国传统的诗词跟西方的诗的不同。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2:我觉得他在学李清照的叠词,他用了这么多重复的词。

  师:哦,有可能在学她,请坐。他用了反复的手法,用了叠词。我们经过比较,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声声慢》,(放幻灯片:五、赏读:回味词韵)我们再来读一读,在读的过程中再来回味《声声慢》的韵味。咱们换一种方式读,大家抬头看,我们先请女同学用柔婉细腻的声音来读,女同学读完划线的地方,我们男同学再用雄浑深厚的语调来重读一遍,读到划双线的地方,我们齐读。好,开始。

  生读。

  师:很好,读出了韵味。(放幻灯片——初读:初味词情;研读:品味词语;听读:体味词境;悟读:玩味词心;赏读:回味词韵。)

  今天我们就用读的方式感悟了我们易安词的特色,品味了婉约词的风采,体会了我们中国传统诗词的魅力。课堂虽然短暂,我衷心的希望我们能够记住这个虽然弱小,但是伟大的女词人!愿我们能够沐浴在我们中国传统诗词当中,去咀嚼品味,含英咀华,快乐地成长。

  谢谢大家,下课!

【李清照《声声慢》公开课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李清照《声声慢》课堂实录02-28

李清照《声声慢》课堂实录及点评04-09

李清照《声声慢》阅读答案05-29

关于李清照《声声慢》说课稿01-20

李清照《声声慢》说课稿范文11-29

《声声慢》李清照词翻译12-24

李清照《声声慢》课后反思04-08

李清照声声慢优美翻译03-18

李清照的声声慢翻译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