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一品李白的三首清平调

时间:2023-05-06 12:09:30 赛赛 李白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品一品李白的三首清平调

  《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品一品李白的三首清平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品一品李白的三首清平调

  (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赏析

  这三首诗是李白初到长安后,被唐玄宗任命为供奉翰林时的词作。

  公元743年(天宝二年)或744年(天宝三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乐伶们准备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

  这时,唐玄宗兴致极高。便对杨玉环说:“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日乐词。”因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这当然是李白显露自己才华的好机会,也是李白在皇帝面前邀取宠信的绝佳时机。于是,李白极尽其赞赏、颂扬、美誉之能事,写下了这三首词。虽然历史上描写皇帝身边美女的诗词浩如江海,但是要论起既得到了当事人的喜爱,又受到后人一致好评的恐怕还是李白这三首《清平调》了。音乐上,也把这三首词称为《霓裳羽衣曲》 。

  开句的“云想衣裳花想容,”就把杨妃的衣服,写成如同霓裳羽衣一般。这“想”可以让你放飞想象、驰骋你的思绪去任意勾画。仰望那缥缈的柔蔚轻云,本来就已经使玄宗神中泛起了无限美妙的感受,更何况最钟爱的妃子就在身边。如果说这是看见鲜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把杨玉环的衣裳想象为就是蓝天上飘着的天云。白云的悠柔、荡漾、虚幻,这样的衣裳罩在自己妃子无限娇俏的花颜、胴体,腰身之上,那当然令人痴醉了。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玄宗以花团锦簇、缥缈迷离、神魂荡漾的感受。

  下一句“ 春风拂槛露华浓”,春风,本来就已经十分可人了,再“拂槛”,就是越过宫槛、栏杆,罩在玉人的琼体、腰身上,那会是如何情景呢?李白用“露华浓”来比喻。这“露华”浓,就把牡丹花沾满了晶莹的露珠,娇俏、水粼、晶莹附在了杨贵妃的身上,就更加使得杨玉环的姿色凸显得更加妖娆、琼美、绝伦了。

  结尾的“若非群玉山头见”与“会向瑶台月下逢”群玉,即仙山,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那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这第一首,都是从“虚幻”到“虚幻”,把眼前的一切,都写的虚无缥缈。但这些都是为了“实的”服务。就是为了突出杨贵妃的美艳绝伦。这在文学上,是一种惯用的手法。越是“虚幻”,就越是无法言喻,而越“虚幻”和“无法言喻”,就越无法勾画,只能由着你自己去理解、勾画了,这就极大地强化了以虚拟实的渲染效果。

  第二首,开始写实的了。“一枝红艳露浓香”,是说一枝通红的牡丹花(实际是一枝木芙蓉花)露浓香。这是从“色”、“型”、“味”三个方面来形容、描写,即鲜红的颜色,点沾着滴滴晶莹的露珠,还有浓郁的“香气”缭绕。就是,红艳艳的牡丹,花片上滴上点点露珠,还凝结着袭人的香气。红,也作“秾”。这“云雨巫山”,是用楚襄王巫山与神女际会,用来隐寓“云雨之欢”来暗喻“男女欢爱”,亦即“巫山云雨”。但为什么还是“枉断肠”哪?这个“枉”字是李白的高妙之处。意思是,楚襄王不过是做的美梦,而当今的帝王唐玄宗,是真真的现实。这种用梦境和现实的对比,自然会使皇帝兴奋了。这“一梦一虚”和“一实一真”的对比,对唐玄宗是一个极大的称赞、鼓舞、使他能在满足中陶醉,在音乐中陶醉,在幸福中自豪。而下边的两句“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完全是来赞扬杨玉环的。

  和其他的红颜美女比较,吴王的西施、和蕃的王昭君、三国的貂蝉怎么和眼前的玉人比较哪?这里的“汉宫”,不该是仅仅指汉朝的宫闱,是指世间一切的美人,当然也包括赵飞燕了。这里,也是把赵飞燕和赵合德姊妹俩单提出来,主要说了赵飞燕。意思是“汉宫美女”就是赵飞燕,虽然体轻“可为掌上舞”,但她并不可以与眼前的杨玉环同比,他还是得依仗“新妆”扮丽的。这既誇赞了杨玉环的美貌,也间接地满足了唐玄宗的虚荣心。

  第三首的“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是李白延笔到两个人的关系。一是说杨玉环的名花,一是说君王的喜欢。名花倾国,是说杨贵妃“独占鳌头”无可与之伦比,也说出了帝王的喜欢之情。“带笑看”当然是满足与喜悦之情。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使“倾国倾城”成为了描述美女的惯用名句。

  末句是说,春风虽好,帝王仍是会有偶尔的苦恼。但是,因为美女的存在,是可以宽慰君王的苦恼。“解释”的“解”是“解开”之意,“释”是放掉之意。这句的意思是,纵然帝王偶有苦恼,也是要在沉香亭之北,同同倚栏杆的爱妃在一起,也完全可以得到安慰和宽怀的。

  我到过西安,也光顾过华清池。当时,身伫池畔,望着眼前风光,想的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令人唏嘘不已。

  当“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时,六军不发,群情酗酗,千钧一发 ,龙虎大将军陈玄礼已不能控制局面,逼得唐玄宗只好忍痛割爱。而后来,唐肃宗李亨,在郭子仪的支持下,在灵武即位。等他再回到长安,只能当一个太上皇了。落的只是“行宫见月”、“夜雨闻铃”、“秋雨梧桐”的悲哀、悔恨、孤独、和无奈。不禁又使我想起了郑畋的《马嵬驿》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使我的思古之幽情,久久平息不下来。

  李白的这三首《清平调》把牡丹姹紫嫣红、沾露含情、馨香萦绕与的姿色琼绝、娇俏楚楚、倩丽妖娆的美女对照比较,写得情趣盎然,生动感人,美妙无比,是一首杰出的浪漫主义杰作。很值得欣赏。

  注释

  ⑴清平调:唐大曲名,《乐府诗集》卷八十列于《近代曲辞》,后用为词牌。

  ⑵“云想”句:悬想之辞,谓贵妃之美。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⑶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⑷群玉:山名,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因山中多玉石,故名。

  ⑸会:应。瑶台:传说中西王母所居宫殿。

  ⑹一枝秾(nóng)艳:指牡丹花(木芍药)而言。秾,一作“红”。

  ⑺巫山云雨:传说中三峡巫山神女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的神话故事。

  ⑻可怜:犹可爱、可喜之意。飞燕:即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倚新妆:形容女子艳服华妆的姣好姿态。倚,穿着、依凭。

  ⑼名花:牡丹花。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⑽看(kān):此为韵脚,读平声。

  ⑾解释:解散、消解之意。释,即消释、消散。一作“识”。春风:此指唐玄宗。

  ⑿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在唐兴庆宫龙池东。故址在今西安市兴庆公园内。沉,一作“沈”。阑干:即栏杆。

  译文

  其一

  云想变作贵妃的衣裳,花想变为贵妃之容貌,贵妃之美,如沉香亭畔春风拂煦下的带露之牡丹。

  若不是群玉仙山上才能见到的飘飘仙子,必定是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遇到的女神仙。

  其二

  美丽得像一枝凝香带露的红牡丹,那朝为行云暮为行雨的巫山神女与之相比也只能是枉断肝肠。

  借问那汉宫中谁能与她相比,就算赵飞燕,也只有凭藉着新妆才差可与之比方。

  其三

  名花和绝色美人相与为欢,长使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

  沉香亭北倚栏消魂之时,君王的无限春愁都随春风一扫而光。

  鉴赏

  这三首诗,把木芍药(牡丹)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从篇章结构上说,第一首从空间来写,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第二首从时间来写,把读者引入楚王的阳台,汉成帝的宫廷;第三首归到目前的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诗笔不仅挥洒自如,而且相互钩带。“其一”中的春风,和“其三”中的春风,前后遥相呼应。

  第一首,一起“云想衣裳花想容”七字,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像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第二首,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不但写色,而且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云雨巫山枉断肠”用楚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根本及不到当前的花容人面。再算下来,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妃,不须脂粉,便是天然绝色。这一首以压低神女和飞燕,来抬高杨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题之法。相传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宫人手托的水晶盘中歌舞,而杨妃则比较丰肥,固有“环肥燕瘦”之语(杨贵妃名玉环)。后有人据此说,杨妃极喜此三诗,时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脱靴,认为大辱,就向杨妃进谗,说李白以飞燕之瘦,讥杨妃之肥,以飞燕之私通赤凤,讥杨妃之宫闱不检。但这种说法遭到很多学者反对。这些学者认为:李白诗中果有此意,首先就瞒不过博学能文的玄宗,而且杨妃也不是毫无文化修养的人。据原诗来看,有明显的抑古尊今之意。

  第三首,从仙境古人返回到现实。起首二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当然指杨妃,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并用“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提,“带笑看”三字再来一统,使牡丹、杨妃、玄宗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了。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两字即君王之代词,这一句,把牡丹美人动人的姿色写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带笑,当然无恨,烦恼都为之消释了。末句点明玄宗杨妃赏花地点──“沉香亭北”。花在阑外,人倚阑干,十分优雅风流。

  这三首诗,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而最突出的是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如“云想衣裳花想容”,又似在写花光,又似在写人面。“一枝红艳露凝香”,也都是人、物交融,言在此而意在彼。读这三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不待什么刻画,而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这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无怪这三首诗当时就深为唐玄宗所赞赏。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品一品李白的三首清平调】相关文章:

清平调李白10-27

李白《清平调》欣赏03-10

李白清平调译文及赏析10-13

李白《清平调》翻译及赏析03-29

李白《清平调三首》赏析03-18

《清平调词三首》李白唐诗解析12-24

李白《清平调·其一》唐诗译文及赏析12-24

《清平调·其二》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4-12

《清平调·其三》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4-12

《清平调·其一》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