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送杨山人归嵩山》翻译赏析

时间:2020-11-27 14:56:30 李白 我要投稿

李白《送杨山人归嵩山》翻译赏析

  《送杨山人归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于唐玄宗时期的一首诗。全诗八句四十字,诗人对杨山人这位志同道合的人的离别,抚今忆昔,感慨倍增。

李白《送杨山人归嵩山》翻译赏析

  送杨山人归

  李白

  我有万古宅, 阳玉女峰。

  长留一片月, 挂在东溪松。

  尔去仙草, 蒲花紫茸。

  岁晚或相访, 青天骑白龙。

  注释:

  杨山人:姓杨的隐士。其生平事迹不详,李白有《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诗,疑另一人。

  山:中岳山,五岳之一。

  阳:山之南

  尔:你,指杨山人。

  (多 duo):取。

  蒲:多年生水生草木,有香气,根可入药,初夏开花,共黄色。相传山石上蒲,一寸九节,服了可长生不老。如果是开紫花的蒲,则更好。

  茸:草初生貌。这里形容蒲花。

  骑白龙:据《广搏物志》载:后汉进,有个名叫武的人,在峨眉山被天竺真人授以真诀,乖白龙成仙[2]

  译文:

  我有座万古不坏的住宅,就如同山东山坡的玉女峰一样神秘。

  我留下了一片月亮,长期挂在东溪边的古松上。

  你去山采仙草,蒲和紫茸花。

  晚些时候,我也许也去那拜访你,到时候我们一起青天骑白龙升天。

  创背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天宝初年。场山人大约是李白早年“访道”山时结识的朋友。李白《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一诗云:“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束相趋。当时结交何纷纷,片言道合唯有君。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在朱紫盈门的境遇里,与之言行契合的只有这位杨山人,可见两人情谊之深。如今这位道合者就要离去,诗人抚今忆昔,感慨倍增。

  赏

  这首诗写作于天宝初年。杨山人大约是李白早年“访道”山时结识的朋友。李白《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一诗云:“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当时结交何纷纷,片言道合唯有君。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在朱紫盈门的境遇里,与之言行契合的只有这位杨山人,可见两人情谊之深。如今这位道合者就要离去,诗人抚今忆昔,感慨倍增。

  全诗分三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山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山以及对昔日遁迹山林、寻仙访道生活的眷念之情。

  首联写峰峦,起句豪迈。一个“我”字颇有“万物皆备于我”的气。“万古宅”似即指阳县境内的玉女峰。李白当年访道山,未必就栖身于此,这里选用 “玉女”的峰名,是为了与上句的“万古宅”相对应。“玉女”为天上的仙女,“万古宅”就暗含仙人居所的意思,使神异的气氛更加浓厚,也更加令人向往。

  三、四句展示的境界更加美丽神奇。月不可留,而要“长留”,并且使它处在最恰当、最美好的位置上。晶莹的月亮悬挂在苍翠挺拔的松树之上,下面是长流不断的溪水。它不只生动地显现了山秀丽的景色,而且寄托着隐居者高洁的情怀。

  五、六句为第二层,写杨山人归山后的活动。诗人想象杨山人归去后将采摘仙草,而山玉女峰一带就散布着开满紫花的蒲。这种蒲“一寸九节,服之长生”(《神仙传》),正可满足他求仙的欲望。这联上句写人,下句写山。人之于山,犹鱼之于水,显然有“得其所哉”的寓意。“尔”字又和前面的“我”字呼应,渲染出浓郁的别离气氛。

  末二句为第三层,诗人向好友表示“岁晚或相访”要和他一起去过求仙访道、啸傲山林的生活。结句把这种思想情绪化为具体的形象:仿佛在湛蓝的天空中,一条白龙在向前蜿蜒游动,龙身上骑坐着风度潇洒的诗人,他那仙风道骨与“青天”、“白龙”相表里,构成了美丽和谐的意境。

  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从头至尾不写离愁别恨。写景的部分清幽高远,写杨山人归山后的'生活,恬静安适。结尾骑龙相访的神奇画面,又显得豪放飘逸。通篇紧扣诗题,通过色彩鲜明的画面,把送别之意、惜别之情表达出来。借用前人的话说,就是用景语代替情语。它所写的“景”,既为外在的景物,也为内在的感情,是“情与景偕,思与境共”的统一体。例如描绘山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它的爱慕之情,就寓有怀念杨山人和向往栖隐生活的思想感情在内。三者迭合在一起,惜别的情意,就显得十分浓烈。惜别而不感伤,一往情深,而又表现得超奇旷达,这样的送别诗是非常罕见的。它构思新奇,如镜花水月,亦真亦幻,不受通常的时空观念的束缚,不为常人的思想感情所左右,更不因袭模仿,落入前人的臼,表现了诗作者惊人的创造力。

  李白写诗还常常运用夸张的艺术手腕使描绘的对象理想化、神奇化,以引起读者想象与思慕的情趣。例如,“宅”为常见事物,并无新奇之处,可是在前面加上 “万古”二字,就变得神奇、空灵而耐人寻味了。又如一轮明月挂在溪边的松树上,景物固然迷人,但若仅仅如此,诗味并不很多。诗人别出心裁,在前面冠以“长留”二字,突出意志的力量,这样人和物都发生了“超凡入圣”的变化,涂上一层神奇瑰丽的色彩,从而引人遐想,逗人情思。唐人张碧曾用“天与俱高,青且无际”(《唐诗纪事》)评价李白的诗,这八个字形象地表现了李白诗歌神奇超迈而又质朴自然的特色,确乎是知音者的评判。

【李白《送杨山人归嵩山》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送杨山人归嵩山的唐诗鉴赏11-16

《送杨山人归嵩山》唐诗原文及注释11-13

送范山人归泰山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27

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翻译赏析09-06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原文,翻译,赏析10-18

温庭筠《送李亿东归》翻译赏析09-01

李白古诗嵩山采菖蒲者赏析08-09

王维《归嵩山作》译文及赏析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