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实秋散文集有感

时间:2020-08-25 12:30:11 梁实秋 我要投稿

读梁实秋散文集有感

  梁实秋的散文文笔简洁,风格恬淡,看似平平淡淡,却蕴藏着无穷的艺术魅力,令人读后余味无穷,遐想不已。

读梁实秋散文集有感

  读梁实秋散文集有感1:读梁实秋散文《旅行》有感

  1995年寒假,我在新华书店偶然的看到了《梁实秋闲适散文精品》一书,立即就被书中所收录的一篇篇散文吸引住了,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从此,它陪伴我度过16年闲暇时光,始终让我爱不释手。

  今年是建校60周年大庆,令我到铁工校工作27年来最为感动的事情是学校发放了旅游经费,鼓励我们四处游玩,开阔眼界。

  此时此刻,重读梁实秋的散文《旅行》,我心中颇为感慨。

  散文《旅行》开篇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人对待旅行的态度。“我们中国人是最怕旅行的一个民族。闹饥荒的时候都不肯轻易逃荒,宁愿在家乡吃青草啃树皮吞观音土,生怕离乡背井之后,在旅行中流为饿莩,失掉最后的权利----寿终正寝。至于席丰履厚的人更不愿轻举妄动,墙上挂一张图画,看看就可以当‘卧游’,所谓‘一动不如一静’。说穿了‘太阳下没有新鲜事物’”。这绝妙的文字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啧啧称赞。

  由此联想到我的奶奶------一位贵州遵义乡间目不识丁的农妇。1955年跟着儿子来到陌生的四川成都,直至1987年去世,也没走出过成都府。记得我上中学时,她但凡生病,便向我父亲交代,病好后一定送她回遵义乡下,原由是她说在成都死后火化会“好痛哦”。不过最终还是一盒骨灰回到了她魂牵梦绕的家乡,葬于故乡的青山绿水之中。

  文中对出门旅行带行李----铺盖卷儿的描述,生动细腻、风趣自然。它一下子打开了我封存N多年的记忆。上世纪七十年代我还在读中学时,每学期例行公事的学农劳动。打铺盖卷儿可称得上是一项技术活,好多女生的铺盖卷儿打得松松夸夸,从家到学校再到学农的住地,几次折腾,早就散落一地。现在好了,不管是出门读书还是旅行,几样随身携带的衣物,一个旅行箱便“OK”了。

  梁实秋先生写《旅行》一文的年代,距今已有近七十年的历史,可读来却没有一点时代的疏离感,反倒觉得与我目前的生活和心境是那么的相似。例如他在散文中写道:

  “旅行虽然夹杂着苦恼,究竟有很大的乐趣在。旅行是一种逃避,-----逃避人间的丑恶”。

  “家里面所能看见的那一块青天,只有那么一大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风明月,在家里都不能充分享用,要放风筝需要举着竹竿爬上房脊,要看日升月落需要左右邻居没有遮拦。走在街上,熙熙攘攘,磕头碰脑的不是人面兽,就是可怜虫。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虽无勇气披发入山,至少为什么不带着一把牙刷捆起铺盖出去旅行几天呢?在旅行中,少不了风吹雨打,然后倦飞知还,觉得‘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这样便可以把那不可容忍的家变成为暂时可以容忍的了。下次忍耐不住的时候,再出去旅行一次。如此的折腾几回,这一生也就差不多了。”

  细品其中滋味,想想当下我们的生活,不正是这样吗?

  浮华而冷酷的钢筋混凝土城市里,终日为生计披星戴月、拼命奔波的人们。一月到手的工资剔除房贷、必须的生活花销,基本上就成了标准的“白领”了。看着两极分化日益严重的当今社会,富人们肆无忌惮的“生活”,穷人们苟延残喘的“活着”,我的内心自然变得焦虑、愤愤不平起来。日子一长,便对大自然的“月缺花残”毫无知觉,身边的人和事毫无兴趣。活着,也仅仅是麻木地活着。这时,旅行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虽然我不能够改变社会,但我能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态。心情不好时,出门去旅行几日,晓瞰日月山川,聆听雨声风啸,同一位素未平生的人促膝谈心。什么功名利禄,悲欢离合,似乎一下子看淡了。积蓄、压抑许久的心智得到了释放,我的心情豁然开朗,生活也因此过得舒坦了许多。

  “旅行中没有不感觉枯寂的,枯寂也是一种趣味。哈兹利特Hszlitt 主张在旅行时不要伴侣,因为:‘如果你说路那边的一片豆田有股香味,你的伴侣也许闻不见。如果你指着远处的一件东西,你的伴侣也许是近视的,还得戴上眼镜看。’一个不合意的伴侣,当然是累赘。但是人是个奇怪的动物,人太多了嫌闹,没人陪着嫌闷。耳边嘈杂怕吵,整天咕嘟着嘴又怕口臭。旅行是享受清福的时候,但是也还想拉上个伴。只有神仙和野兽才受得住孤独。”

  梁先生说得是多么精妙啊!简单明了的几句话将旅行者在旅行时是否要伴侣的矛盾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我对这一点深有同感。

  旅行是我最大的嗜好之一。到大兴安岭旅行是我儿时的梦想,但因路途遥远,一直排在无期的下一次计划中。

  记得在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看了一篇描写大兴安岭的游记。书中对大兴安岭的四季做了详尽的描述,春天的大兴安岭,满山红杜鹃,山岭沟壑,处处充满生机;夏日的大兴安岭,林莽飘香,青翠欲滴的大森林是避暑度假和领略极昼美景的理想胜地;秋日的大兴安岭,层林尽染,极目远眺,天高云淡。同时又是收获都柿、榛子、山丁子及各种名贵的中草药材的季节。冬天的大兴安岭,万倾林海一片银妆,让你顿感一种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几十年来,我常常幻想:自己乘坐着森林小火车,穿越在大兴安岭的茫茫森林中,聆听林海涛声,闻着东北黑土地的芳香。那是多么的惬意啊!

  在2002年的暑假,这个梦差点就实现了。我记得那是我女儿小学毕业的假期,我带她到天津、大连游玩。我们在玩了大连后,准备到哈尔滨、漠河去旅行。哪知她不想走了,认为太遥远了,结果东北之行在沈阳便打住了。

  今年暑假,学校发放旅游费,又使我封存了N多年的梦想萌动起来,这次一定要到大兴安岭去。为了准备旅行,我可是做足了功课,上网查资料,到书店买地图。在网上查到:大兴安岭位于内蒙古和黑龙江境内,内蒙古的加格达奇位于大兴安岭南麓,黑龙江的塔河位于大兴安岭的腹地,黑龙江的漠河位于大兴安岭的北麓。哈尔滨距中国最北端漠河,铁路线1200公里。我准备先到漠河,再回头到塔河。

  这次出行要不要伴侣?对我来说是很纠结的事。按梁先生的说法,枯寂也是一种趣味,天马行空,一切我说了算。但是,我又十分需要一个伴侣来分享旅行中的快乐和感悟。最后,老公与我同行。我们一路从成都到沈阳、长春还算合拍,结果在哈尔滨游玩的几日里闹起了矛盾,可能因为出来时间较长,他不愿再继续北上,我准备独自前行。结果在哈尔滨火车站购买到漠河的车票时,他的一句“你的漠河之行,便是你的死亡之旅。”的话使我一下子犹豫起来。最后,梦中的大兴安岭近在咫尺,我与它失之交臂。现在,每每想起,实在遗憾。

  由于平时忙于琐碎的日常生活,忙于应付工作,难于静下心来享受生活,品味人生。我发现:旅行它会使你的视觉、嗅觉恢复敏锐,那怕只是看到陌生城市的一个街景,炊烟缭绕的小村庄,也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当你厌倦了目前的生活,出门去走走,转换一下生活模式。让自己的心在旅途中慢慢沉淀、平静,也许会对人生和世界产生不一样的见解。

  读梁实秋散文集有感2:《时间即生命》

  《时间即生命》则是写时间就是生命,而生命就是时间。里头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最令人怵目惊心的一件事,是看着钟表上的秒针一下一下的移动,每移动一下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已经缩短了一部分。再看看墙上挂着的可以一张张撕下的日历,每天撕下一张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又缩短了一天。因为时间即生命。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点什么事,学一点什么学问,充实自己,帮助别人,使生命成为有意义的,不虚此生,那么就不可以浪费光阴。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人真能积极不懈的善为利用他的时间。„„”作者称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的人,并告诫人们,想拥有更多的时间就要健康的活着,而多锻炼是健康的秘诀。

  梁先生的散文文笔简洁,风格恬淡,看似平平淡淡,却蕴藏着无穷的艺术魅力,令人读后余味无穷,遐想不已。它并不奢谈人生的大道理,然而,在平实的语言后面,却饱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感受,让读者细细去体会、咀嚼。在平平实实的语言里,可以感觉到作者对人生的感受,让读者受到美的感化。像两三知己灯下夜谈,或直抒胸臆,或旁征博引,或幽默谐趣。语言不多,谈的皆是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在淡淡的气氛中,自有一种韵味,在不知不觉中给人以美的熏陶。

  读梁实秋散文集有感3

  有人这样形容他,用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以超然的目光审视社会世相、人生百态,又以一种幽默、闲逸的心态冷静的审视、玩味之,其中既有儒家的冲和,又有老庄的通达,也有佛禅的超脱。而他的散文具有一种以雅为本、俗中透雅的艺术品格,他的俗不是一味的大红大紫的俗,而是以雅为骨子的、充满智慧的俗;他的雅也不是那种洗却了人间烟火的雅,而是带着暖烘烘的生活气息、让人觉着亲切的雅。其雅与其俗都发自真情、生自真情,毫无造作与牵强。

  上世纪四十年代,梁实秋客居重庆北碚,借居在一所十分简陋的房子里,它既不能遮蔽风雨,还有鼠蚊相扰,可梁老先生却给它取了个充满诗意的名字:“雅舍”。而雅舍小品散文就出自这里,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欣赏雅舍的芳容。

  《茶》夜未央,把盏香茗,星月装饰着窗棂,品茗静思,堪称人生一乐。唐朝诗人韦应物曾有咏茶诗云:“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饮茶至沉醉,自古就使人绵思遐想。苏东坡亦有赞茶句:“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澄明的水,融入几片甘醇茶叶,或清淡或浓酽,不知不觉即可品出哀乐悲欢百感交集的人生滋味。古代文人对“茶”字有许多趣解不。其中一说:“茶”字由草字头、“人”及“木”字”三部分构成,“人”字在草字头之下,“木”字之上,意为人在草木间,孰能不喝茶。周作人言:“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梁实秋谓:“喝茶,喝好茶,往事如酒。”似水流年,不过骐骥过隙,读好文,喝一盏茶,品悲喜相噙的人生,如沐春风。

  《书》俗话说“开卷有益”,但到了现代人们不仅曲解了其本来的意思,而且更加忽略了读书的意义。“开卷有益”本意为我们应该多打开书本读书,以提醒人们或者帝王不要闭塞视听、目光短浅。一本书非常的厚,人们往往翻个两三页即放弃了阅读,然而开卷有益也在时刻提醒世人常常打开书来看,就不会随意放弃半途而废了!有人说:借书一痴,还书一痴。”则有人分的更细:“借书一痴,惜书二痴,索书三痴,还书四痴。”

  《不亦快哉》人因散步而精神爽,犬因排泄而一身轻。《诗人》痰唾珠玑:所说的话句句如同珠宝玉石。隐恶扬善,执其两端:隐藏别人的缺点,宣扬别人的优点,做人不偏不向(无过之无不及的中庸之道)《男人》:男人“自私”,他们对女人的爱,只是因为女人的温顺与崇拜,而如果家失去了魅力,他就会“另辟乐园”。

  《黄帝内经》中有言:“恬静虚无,真心从之,病从安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红尘俗世知多少,忘怀烦恼当能净化心灵。忘我、忘身,进入文中所推崇的那种“荡荡然不觉天地有无”的精神境界,也许将冲淡悲伤和痛苦。健忘后,心情容易像眺望夜色的时候,沉静再沉静,忘记一切,品味一个人心灵中的独特乾坤。《健忘》崔瑷座右铭有“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之语。

  《说胖》天有日月星辰,人有高低胖瘦,此乃天工造物,自然百态,应无优劣贵贱之分。古以胖为美,现以瘦为美,现在的胖演变成为文明病的一种,享受生活的当下却忽略了健康,到处又洋溢着养生之道,各有所言,无所判定。

  连续两次拜读《梁实秋》散文,其实文章通俗易懂就像讲故事娓娓道来,但由于语言上的变换很难去记住那些优雅而又有深意的美句,今天就记录在本,以后可以回味。

【读梁实秋散文集有感】相关文章:

读梁实秋散文有感10-23

读梁实秋作品有感05-08

读梁实秋的《女人》有感11-04

读《汪曾祺散文集》有感10-18

读汪曾祺散文集有感08-30

读《季羡林散文集》有感10-26

关于读梁实秋《雅舍》有感10-29

读林清玄的散文集有感10-30

读林清玄散文集有感范文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