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主要内容简短

时间:2022-07-20 14:25:01 课文大全 我要投稿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简短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主要内容简短,欢迎大家分享。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简短

  描写了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群雄并起,到三分天下各自为政,再到晋平三国统一天下的大概九十多年的历史。

  东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连年混战,弱肉强食。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曹操去世后,曹匹称帝。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拓展阅读:三国演义经典句子

  1、既生瑜,何生亮!

  2、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3、古者择贤者而让之。

  4、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5、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6、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

  7、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

  8、智者务其实,愚者争虚名。

  9、前无去路,诸军何不死战?

  10、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1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2、良禽择木而牺,贤臣择主而事。

  13、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14、宽以待人,柔能克刖,英雄莫敌。

  15、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16、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17、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18、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19、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1、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

  22、袁绍虽强,事多怀疑不决,何足忧乎!

  23、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

  24、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

  25、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26、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父子,豚犬耳。

  27、此时人困马乏,大家面面相觑,各欲逃生。

  28、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29、汝视我之剑不利否?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30、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31、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32、次日,引众将出,陈兵于野。

  33、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34、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

  35、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樵夫,难听虎豹之吼。

  36、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37、令我永生难忘的还是姜维的一句话:人生如白驹过隙!

  38、操即使典韦出马,直取侯成。侯成抵敌不过,回马望城中走。

  39、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40、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

  41、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42、血染征袍透红甲,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幼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4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4、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

  45、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46、当时手足似瓜分,信断音稀杳不闻。今日君臣重聚义,正如龙虎会风云。

  47、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

  48、卧龙南阳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

  49、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

  50、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51、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

  52、城上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张赶杀贼众,如虎入羊群,纵横莫当,便驱兵出城。

  53、两人到门边,城上火炮滚下,乐进马不能入。典韦冒烟突火,又杀入去,到处寻觅。

  54、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55、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

  56、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

  57、出言不逊、兵贵神速、吴下阿蒙、断头将军、车载斗量、势如破竹、老牛舐犊、如嚼鸡肋。

  拓展阅读:

  三国演义有感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中的一本。它告诉了我战国时期三国的历史,让我明白打仗时的艰辛。

  我最喜欢的几篇故事是《刮骨疗伤》、《三顾茅庐》、《蒋干盗书》这三篇小故事。

  《刮骨疗伤》的关羽因为自己右胳膊上中了一只毒箭,关羽的儿子关兴知道父亲不愿退兵,只得到处寻找名医。有一人到了关羽的大营,说自己名叫华佗,因为敬重关羽,所以前来医治。华佗看了看伤口,说:“毒已透到骨头,再不医治这条胳膊就要废了。”关羽问题他怎么医治。华佗说了一遍,关羽却说不用如此。关羽让人摆上酒菜,连喝了几杯酒,继续与马良下棋,并伸出了自己的胳膊,让华陀医治。华佗让一个小兵拿着盆子,便开始医治。华佗拿刀割开皮肉,一直割到骨头,那骨头已经变成青色的了,华佗继续用刀刮骨,吱咯有声。周围的人无不脸色大变,唯独关羽继续喝酒吃肉,神态自若。过了一会儿,华佗刮尽中毒的骨头,又用线把皮肉缝上,关羽大笑着站起来,动动胳膊,说已经可以运动自如了。华佗惊叹道,自己行医多年,第一次见到关羽这样的英雄,真是天神一般的人。治好了伤,关羽要赏给华佗一百两黄金。华佗却不要,说自己是因为仰慕关羽而来,不是因为黄金,让他千万不要发怒,否则不利于养伤,随后便又离开了。

  而《三顾茅庐》写出了刘备想请诸葛亮出山的决心和尊敬。如题目一样,刘备去了三次诸葛亮的家。第一次诸葛亮不在家,往回走时碰见诸葛亮的朋友,听他朋友说话十分有道理,便想请他出山,他不愿意;第二次带礼物去时,路过一家酒店,听里面有两个人在说话,谈的都是国家大事并很有见识。刘备进去一瞧,一个是诸葛亮的弟弟,一个是诸葛亮的岳父。诸葛亮的弟弟告诉刘备,哥哥不在家。第三次到诸葛亮家时,诸葛亮在睡午觉,过了好久才起床,见是刘备,忙来行礼。两人对谈许久,诸葛亮终于答应出山,辅佐他三分天下。

  《蒋干盗书》中,曹操打东吴,初战有些吃亏。这时蒋干站出来愿意说服周瑜投降。蒋干见了周瑜,两人寒暄了一番。周瑜请蒋干和部下一起喝酒。周瑜喝完酒带蒋干参观军营,蒋干连连说好。后来周瑜大醉,拉蒋干与自己同寝。蒋干睡不着,半夜他悄悄起来看桌上的书信,发现有一封写着“蔡瑁张允谨封”的信。江干看完,两人是曹操的手下,居然写信给周瑜。快到天亮时,有人进来对周瑜说江北有人来了。周瑜一走,蒋干便带信回了江北。曹操一看大怒,便斩了蔡瑁张允两人。

  《三国演义》这本书告诉了我那时残酷的三国纠纷的时代,还向我诉说三国纠纷中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小故事。从故事中,我知道不能只向张飞那样有武力,还要向诸葛亮一样会思考,不能只是盲目的去做一件事,还需要会观察、分析,提前做一些适当的准备。

  三国演义赏析

  一、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巧妙结合

  《三国演义》描写东汉末年,桓、灵二帝宠信宦官,致使朝纲大乱,政治腐败,黄巾军揭竿而起,四方州牧乘机割据,国家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成型,最后统一于晋。其中对于战争的场面、英雄与枭雄之间的斗争,以及各政治势力之间的勾心斗角,都有十分精彩的笔墨。当然,《三国演义》不是正史,所谓“七分写实,三分虚构”并非妄说,但是它的影响却远远超过了正史。人们对三国时代的认知,大部分来自《三国演义》,而不是正史《三国志》。例如小说叙述关羽温酒斩华雄,其神勇的形象深植人心,而事实上斩华雄的并非关公,而是孙坚。又如诸葛亮借东风之事,正史并没有相关的记载,不过是小说的虚构而已。

  《三国演义》在依据正史、博采传说的基础上加以创造,虚实结合,巧妙构思,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全书主干、框架是史实,而具体情节与人物性格多有虚构,例如三顾茅庐,《三国志·诸葛亮传》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作者忠于“三顾”的史实,但其具体情节,则完全是根据传说虚构而成的。清人章学诚说《三国演义》“七实三虚”,这个比例不一定恰当,关键是作者将虚与实结合得十分巧妙,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有些地方更是做到化虚为实,人们宁可信其有,而不愿信其无。

  《三国演义》用“依史以演义”(李渔《三国志演义序》)的独特的文学样式,描写了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的近百年历史。“依史”,就是“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对历史的事实有所认同,也有所选择,有所加工;“演义”,则渗透着作者主观的价值判断,用一种自认为理想的“义”,泾渭分明地去褒贬人物,重塑历史,评价是非。统观全书,作者显然是以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千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心理,表现了对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于创造清平世界的明君良臣的渴慕。这也就是《三国演义》的主旨。

  二、主题

  对这部小说的主题,专家学者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学生用书基本上持“拥刘反曹”说。

  《三国演义》把蜀国的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观念的化身,是仁君、贤相、良将的典范,而把魏国的曹操等作为奸邪权诈、推行暴政的代表,至于孙吴方面只是陪衬而已,因而具有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在历史上,曹、刘孰为正统的问题,从来就有不同的看法。在正统的史学著作中,大致自朱熹的《通鉴纲目》起,一般都奉蜀国为正统,以魏、吴为僭国。至于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从来就有尊刘贬曹的倾向。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刘备是“帝室胄裔”,多少有点儿正统的血缘关系;二是刘备向来以“弘毅宽厚,知人待士”著称,容易被接受。特别是在宋元以来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人心思汉”,正是当时汉族人民共同的心愿,因而将这位既是“汉室宗亲”,又能“仁德及人”的刘备树为仁君,奉为正统,是最能迎合大众的接受心理,符合广大民众的善良愿望的。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简短】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简短介绍范文03-24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11-25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03-09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精选11-25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07-24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大全03-09

有关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11-25

名著《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11-25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简单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