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10课《孤独之旅》课文内容

时间:2022-08-02 17:31:06 课文大全 我要投稿

九年级上册第10课《孤独之旅》课文内容

  孤独之旅节选自《草房子》,作者是曹文轩。选入九年级上册课本时,做了删改,并加了标题。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主人公杜小康,因家景败落,被迫与父亲离家去遥远的地方牧鸭生活的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上册第10课《孤独之旅》课文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上册第10课《孤独之旅》课文内容

  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杜家的独生子杜小康失学了,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

  一

  小木船赶着鸭子,不知行驶了多久,当杜小康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他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他站在船上,向后眺望,除了朦朦胧胧的树烟,就什么也没有了。

  杜雍和沉着脸,绝不回头去看一眼。他对杜小康带了哭腔的请求,置之不理,只是不停地撑着船,将鸭子一个劲赶向前方。

  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同时,造成了一个扇面形水流。每只鸭子本身,又有着自己用身体分开的小扇面形水流。它们在大扇面形水流之中,织成了似乎很有规律性的花纹。无论是小扇面形水流,还是大扇面形水流,都很急促有力。船首是一片均匀的、永恒的水声。

  杜雍和现在只是要求它们向前游去,不停顿地游去,不肯给他们一点觅食或嬉闹的机会。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突然地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

  前行是纯粹的。

  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终于已经不可能再有回头的念头了。杜雍和这才将船慢慢停下。

  已经是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偶然行过去一只船,那船上的人已是杜雍和杜小康从未见过的面孔了。

  鸭们不管。它们只要有水就行。水就是它们永远的故乡。它们开始觅食。觅食之后,忽然有了兴致,就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因此,这叫声既显得寂寞,又使人感到振奋。

  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茫茫的水。

  四周只是草滩或凹地,已无一户人家。

  黄昏,船舱里的小泥炉,飘起第一缕炊烟,它是这里的惟一的炊烟。它们在晚风中向水面飘去,然后又贴着水面,慢慢飘散。当锅中的饭已经煮熟时,河水因晒了一天太阳而开始飘起炊烟一样的热气。此时,热气与炊烟,就再也无法分得清楚了。

  月亮从河的东头升上空中时,杜雍和父子俩已经开始吃饭。

  鸭们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它们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唯恐自己与这只惟一的使它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有时,它们会将头从翅膀里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知道一老一小都还在船上,才又将头重新插回翅膀里。

  父子俩都不想很快地去睡觉。

  杜小康想听到声音,牛叫或者狗吠。然而,这不可能。

  等杜小康终于有了倦意,躺到船舱里的席子上。

  以后的几天,都是这一天的重复。

  这一天,他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父亲显然也是有所慌张的。但他在儿子面前,必须显得镇静。他告诉杜小康,芦苇丛里有芦雁的窝,明天,可以去捡芦雁的蛋;有兔子,这里的兔子,毛色与芦苇相似,即使它就在你眼前蹲着,你也未必能一眼发现它……

  吃完饭,杜小康才稍稍从恐慌中静定下来。

  这里的气味,倒是很好闻的。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芦苇丛中还有一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去用劲嗅着。

  水边的芦叶里,飞着无数萤火虫。有时,它们几十只几百只地聚集在一起,居然能把水面照亮,使杜小康能看见一只水鸟正浮在水面上。

  但,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驱除杜小康的恐慌。夜里睡觉时,他紧紧地挨着父亲,并且迟迟不能入睡。

  第二天,父子俩登上芦苇滩,找了一个合适的地方,用镰刀割倒一大片芦苇,然后将它们扎成把。忙了整整一天,给鸭们围了一个鸭栏,也为他们自己搭了一个小窝棚。从此,他们将以这里为家,在这一带芦荡放鸭,直到明年春天。

  二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与这种孤独相比,杜小康退学后将自己关在红门里面产生的那点孤独,简直就算不得什么了。他们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杜小康只能与父亲说说话。奇怪的是,他和父亲之间的对话,变得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除了必要的对话,他们几乎不知道再说些什么,而且,原先看来是必要的对话,现在也可以通过眼神或者干脆连眼神都不必给予,双方就能明白一切。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

  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直至夜里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将父亲惊醒。

  “我要回家……”

  杜雍和不再乱发脾气。他觉得自己将这么小小年纪的一个孩子,就拉进他这样一个计划里,未免有点残酷了。他觉得对不住儿子。但他现在除了用大手去抚慰儿子,也别无他法。他对杜小康说:“明年春天之前就回家,柳树还没有发芽时就回家……”他甚至向儿子保证,“我要让你读书,无忧无虑地读书……”

  后来,父子俩心里都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鸭子在这里长得飞快。很快就有了成年鸭子的样子。当它们全部浮在水面上时,居然已经是一大片了。杜小康注定了要在这里接受磨难。而磨难他的,正是这些由他和父亲精心照料而长得如此肥硕的鸭子。

  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等父子俩一起扑上去,企图修复它时,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因为他看到,鸭群被分成了无数股,一下子就在他眼前消失了。

  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这股鸭子大概有六七十只。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他知道,这是头年的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他一边追,一边呼唤着他的鸭子。然而这群平时很温顺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脑地乱窜。

  到暴风雨将歇时,还有十几只鸭没被找回来。

  杜雍和望着儿子一脸的伤痕和乌得发紫的双唇,说:“你进窝棚里歇一会,我去找。”

  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完,就又走了。

  天黑了。空手回到窝棚的杜雍和没有见到杜小康,他就大声叫起来。但除了雨后的寂静之外,没有任何回应。他就朝杜小康走去的方向,寻找过去。

  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但在芦荡里迷路了。一样的芦苇,一样重重叠叠无边无际。鸭们东钻西钻,不一会工夫就使他失去了方向。眼见着天黑了。他停住了,大声地呼喊着父亲。就像父亲听不到他的回应一样,他也没有听到父亲的回应。

  杜小康突然感到累极了,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

  那十几只受了惊的鸭,居然寸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

  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明亮。

  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桑桑和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

  第二天早晨,杜雍和找到了杜小康。当时杜小康正在芦苇上静静地躺着。不知是因为太困了,还是因为他又饿又累坚持不住了,杜雍和居然没有能够将他叫醒。杜雍和背起了疲软的儿子,朝窝棚方向走去。杜小康的一只脚板底,还在一滴一滴地流血,血滴在草上,滴在父亲的脚印里,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的那群鸭的羽毛上……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八月的一天早晨,杜小康打开鸭栏,让鸭们走到水中时,突然在草里看到了一颗白色的东西。他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杜雍和从儿子手中接过还有点温热的蛋,嘴里不住地说:“下蛋了,下蛋了……”

  《孤独之旅》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

  2、了解小说三要素,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3、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4、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教学难点:对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小说意味。

  三、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朗读法、讲析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文章篇幅较长,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地预习,熟悉小说情节。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歌曲《真心英雄》的歌词中“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一句意蕴丰富。人生旅途,并非时时一帆风顺,往往充满辛酸,饱含痛楚与泪水,其实生命也就是在这样的锻造中成熟丰满的。如果说这是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的话,那么“孤独”也应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人生题目。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体验少年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所经历的一段孤独生活。(板书文题、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扫除文字障碍,给加横线字注音

  嬉( )闹觅( )食旧茬( )儿戳( )破撩( )逗凹( )地掺( )杂胆怯( ) 撅() 给( )予

  2、学生自读课文,朗读时注意在文中圈点勾画出主要信息,概括出主要内容。

  (1)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表达了什么主题?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可概括为:少年杜小康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或:本文讲了失学少年在一段孤独生活中终于“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故事,表达了孤独可以使人坚强的主题。)

  (2)本文虽是长篇小说的节选,但也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三) 我的地盘我来做主

  再读课文,查找文中描写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语句,结合画面理解他的心路历程,在离家牧鸭的生活中,他的心理活动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而完成“孤独之旅”的?

  《孤独之旅》教案2

  【教材分析】:

  在体验欣赏过程中。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发学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文中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而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如鸭群、芦荡、风雨)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教读课文。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环境、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主题表达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知识目标

  3、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

  1、环境描写的作用。

  2、标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

  品味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小说的语言平白、朴实,没有过多的文采修饰,符合少年主人公单纯、简单的生活。文中出色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起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进入作品情境,理解课文内容。

  2、点拨法:教学中通过设置疑点,引导学生质疑思索,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对文题“孤独”含义的深层领悟。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课前放歌曲:《隐形的翅膀》)谈一谈对这首歌的感受

  生:一个人的一生可能会遇到很多风风雨雨,贵在有一颗自强不息的心,不经历风雨曾能见彩虹。

  生:历经磨难终能成功的一生才是精彩的一生。

  人生旅途并非事实一帆风顺,往往充满辛酸,饱尝痛楚与泪水,其实生命也是在这样的锻造中丰满成熟起来的。

  导入课题:正如同学们所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历经困难和挫折,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一个比你们还小三四岁的孩子,也经历了一场特殊的磨练。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和主人公杜小康进行一次零距离的孤独旅行。

  首先请同学们敞开知识的背包,收获旅行路上的第一笔财富。请看预习检测(齐读下面的生字词)。

  一、读准划线字的拼音

  杜雍和一缕狗吠肥硕

  撅断旧茬戳破撩逗

  二、理解划线词语的含义

  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

  生: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具体的表现了暴风雨来势猛烈,超乎平常。

  师:从这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学修养是很深的。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作者曹文轩。

  三、作者简介: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农村。1974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大学教授。著有多种学术著作,长篇小说有《草房子》、《红瓦》、《山羊不吃天堂草》等。

  四、整体感悟:《孤独之旅》这篇文章就选自长篇小说有《草房子》。它给我们讲述了什么故事?自读课文,梳理课文概括归纳故事情节:请用“谁怎么样,干什么”的方式。

  生总结概括:开端──杜小康失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杜小康与父亲来到芦苇荡,过着孤独的生活。

  高潮──杜小康在暴风雨之中寻找鸭子。

  结局──杜小康长大了。

  五、寻读课文美点,深入鉴赏

  曹文轩的作品不仅给我们精神的力量,还给与我们战胜自我的勇气,他是一位下定决心要用从前少年的故事来感动今天孩子的作家,的确文中有许多令人怦然心动的片断,请找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

  并说说为什么令你感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你所找出的语句用心体会环境描写的精彩之处及作用。

  生:如第21段“傍晚……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这种环境给人极大的压力,一个“涌”字、一个“围”字足以烘托杜小康胆怯的心理。

  生:如33段“面对天空的一片浮云,面对……,再面对这一缕炊烟。”景物不再那样显得死气沉沉、陌生,有了些灵性的东西。所以,杜小康的心“就不再忽然的恐慌起来”。

  生:还有第47段“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这样的景物当然会使杜小康心情轻松、愉悦,加上鸭又找到了,他欣慰,他显得自己长大了、坚强了。

  生:还有描写暴风雨到来时的环境描写那一段,渲染了暴风雨来临时的紧张气氛。能烘托杜小康找鸭的艰难,为下文杜小康的长大成熟作铺垫。

  师:对!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大声流利地齐读一遍。

  师:同学们读到这儿感觉怎样?

  生43:很害怕,很紧张。

  生44:还很担心杜小康的鸭会遭遇危险。

  师:这种环境还能为杜小康提供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使他变得勇敢、坚强。

  谁能找出杜小康发现鸭下蛋后的反应。请读出来。

  生:“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师:要读出什么感情?

  激动、惊喜、兴奋!

  师:请其他同学再读一遍。

  (生读)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能感受到杜小康历经苦难后终有收获时的激动心情。

  师: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生:历经风雨的鸭子成熟了,杜小康也长成熟了。

  师:这篇文章的环境描写和孤独有什么联系?

  生:这篇文章的环境描写就表现了主人公杜小康孤独的心理。

  师:同学们能找出表现了主人公杜小康孤独的句子来吗?

  生:“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

  “从未见过的面孔”

  “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

  “寂寞”“已无一户人家”“惟一的炊烟”

  “想听到声音,然而,这不可能”

  六、拓展迁移: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把背包中的知识梳理一下,创造性地写一个环境描写的片断。

  总结文章:通过杜小康的孤独旅行,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小说中杜小康面对陌生的自然环境。心理由恐慌、孤独走向坚强的经过,体现了人的力量:人克服了困难,战胜了困难,取得了胜利;并且使自己在斗争中成熟坚强起来。

  生:课文告诉我们:人除了要战胜大自然外,更重要的是要战胜自我。

  生:小说启迪我们:少年要面对困难,而不是躲避困难。最终赢得了胜利,会有一种自豪感和成长感。

  生:人由幼稚到成熟,这是生命中的一种渴望与追求。困难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长的催化剂,使人成熟、奋进。

  七、布置作业:

  刚才同学的交流,渲染了自己或喜或悲的心声。旅途中,我时时想起傅雷的一句话,“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同学们,人生之旅中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最重要的是不要熄灭了理想之灯。

  杜小康的理想之灯燃起来了,每个读者都为他欢欣鼓舞。电影中告诉我,更加不幸的是:后来杜小康的父亲死了,这个可怜的孩子独自一人挑起家庭的全部重担……杜小康的未来会怎样呢?发挥你的想象为杜小康的未来设计一条道路。

  九年级上册第10课《孤独之旅》课文内容 篇1

  一、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概括出课文的故事内容;小组合作,跳读重点语段,感受杜小康牧鸭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2、赏析环境描写的语句,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并能模仿着用环境描写来表现自己的一种心情。

  3、学习主人公勇于战胜磨难的可贵品质,并能内化成自己的品德。

  二、教学重难点:

  1、小组合作,跳读重点语段,感受杜小康牧鸭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2、赏析环境描写的语句,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并能模仿着用环境描写来表现自己的一种心情。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重头再来》,直到上课。)

  问:同学们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

  人的一生也许有很多事都可以重来,但生命历程是不能重来的,所以当我们遇到挫折一定要勇敢的去战胜。(出示文中插图)

  请同学们看这样一个处在浩浩芦荡中的孤独少年,假如你就是这个少年,你会用什么方法克服孤独的心理呢?

  那文中的他是如何战胜孤独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着小木筏去拜访这个同龄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本文主人公是谁?讲述了关于主人公的什么故事?

  2、根据故事情节给课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标题好比一篇文章的眼睛,一般读者能透过它窥视到文章的思路、中心、内容等。)

  (三)课文研读:走走孤独之旅,聆听孤独的心声。

  1、作者给本文取题叫“孤独之旅”,那么这旅途只的是什么旅途呢?(牧鸭之旅)

  理情节:离家牧鸭—路途中—到达目的地—牧鸭生活—鸭子下

  2、在这个牧鸭途中,杜小康又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四人小组合作,跳读文中描写杜小康的语段,找出体现他心理活动的语句<可对应“牧鸭之旅”的各个阶段来找>,并说说句子体现的是怎样的心理。)

  (分析时朗读相关语句:个别学生念、老师泛读、学生一起朗读。)

  3、小结:从分析中,我们看杜小康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原来幼稚、软弱,后来坚强、勇敢、有责任心。)

  他的孤独之旅,其实也是他的成长之旅。

  (四)赏析环境描写的语句。

  这个孤单的少年,他是在怎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呢(他身边的环境是怎样的)?

  1、请找出环境描写(芦苇荡、鸭群、暴风雨)的句子,轻轻朗读,说说它的作用。

  示例:句子(第21节)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赏析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地写出了芦荡的幽深繁茂(原句景色),反衬出小船的孤小,突出了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的真切(环境描写的作用)。

  总作用:渲染孤独的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衬托杜小康的心理,造就他坚强的性格。

  2、猜一猜:下面这段文字体现的是怎样的心情?

  小时候,我常常一个人呆在河边。那时的天总是很蓝,蓝蓝的水面上总是倒映着大雁北飞的影子;绿莹莹的草地上缀满白白红红的小花,白色的小蝴蝶在花丛中上下翻飞,蜻蜓落在远处的芦苇上,惊落一串露珠;看着生命都在快乐地忙碌着,我的心便也充盈着,鼓着腮帮子吹起苇叶做的哨子,“嘀嘀”的声音便会在河面上传出很远,吓得聒噪的麻雀们也能安静好一阵子。(快乐)

  3、练一练:可以用怎样的环境来表现你的心情:高兴、悲伤、兴奋、苦恼、孤独……

  请选择一种心情,自己设置情境(比如考试得了满分;妈妈去外地了,家中只有我一个人;朋友要去远方求学了;爸爸买来了我渴望已久的物品……)说一说或写一写。

  示例:我怀里揣着满分的试卷,走在回家的路上,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树叶在晚风吹拂下轻轻交谈着,似乎他们也在祝贺我、鼓励我。夕阳影在山巅也似乎想多看我一眼……(高兴)

  (五)小结全文并拓展。

  这个孩子在芦苇荡中成长起来了,他由幼稚、软弱的少年长成了勇敢、坚强、有责任心的男子汉。

  教后反思

  杜小康在芦苇荡中成长起来了,他由幼稚、软弱的少年长成了勇敢、坚强、有责任心的男子汉.学习主人公勇于战胜磨难的可贵品质,并能内化成自己的品德。

【九年级上册第10课《孤独之旅》课文内容】相关文章:

《孤独之旅》的课文原文10-22

孤独之旅阅读及答案12-17

《孤独之旅》阅读练习及答案05-10

《孤独之旅》选段阅读答案09-15

《草房子孤独之旅》阅读答案12-27

6年级上册《穷人》课文内容12-08

4年级上册《观潮》课文内容12-07

4年级上册《白鹅》课文内容12-07

4年级上册《长城》课文内容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