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实录

时间:2023-06-13 09:25:24 春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实录(精选10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实录,快来看看人家是怎么上上课的吧!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实录(精选10篇)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实录 1

  师:同学们,读古诗时,和着音乐的氛围来吟诵时,会更容易走进诗的世界。听。(音乐《寞》,师朗诵《静夜思》)

  生静听

  师:大家也一起来和着音乐的氛围来读。

  生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说说你感受到什么?(学生举手)

  生:感受诗人李白在深深的思念着故乡。

  生:感受诗人心里的忧伤。

  生:觉得诗人对故乡非常的思念。

  师:是啊,每见月圆,诗人总会对故乡思念不已,每逢佳节啊,对故乡的思念更是深切啊。今天是(板书: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学生纷纷举手)

  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

  师:关于这个节日,你了解多少?

  生:我知道重阳节要登高吃重阳糕的。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过别人过重阳节

  师:会观察,是一种学习方法。还有谁知道?

  生:重阳节要登高插茱萸。

  师:你又怎么知道?

  生:我从注释里知道的。

  生:我还知道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师:你知道的可真多。是啊,登高插茱萸是古人过重阳节时的习俗。古人啊还要在这天带上全家,登高插茱萸避邪求平安呢。继续看老师写。(板书:忆)忆就是思念。(板书:山东兄弟)重阳节诗人在思念谁?(学生纷纷举手)

  生:诗人在思念山东的兄弟。

  生:诗人在思念故乡的兄弟。

  生:诗人在思念远在故乡的亲人。

  师:题目中的山东就是?(学生举手)

  生:山东就是王维的故乡。

  生:山东就是华山以东的地区。

  师:现在指?

  生:现在的山西永济。

  师:诗人在思念故乡的兄弟,(边说边圈出“忆”),那么这个题目应该这样读呢?

  生:应该读得慢一点。

  生:应该要把声音放轻一点。

  师:好,谁来读?

  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谁来评评?谁再来试试?

  生:读还是要放慢速度。

  (生放慢速度,沉下气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把声音放轻,速度减慢,古诗的味道可以读了出来,思念的感觉也就读出来了。我们今天就用这种方法去读读这首诗。要读正确流利。

  生自由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如果你认为你能读好这首诗了,就请你举手。

  生读

  师:谁来评评?

  生:他读的慢慢的,有一点诗的味道。

  师:在读诗时,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诗人在思念着故乡。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

  生:诗人对故乡的亲人非常的思念。

  师:是啊,整首诗里都含着诗人对故乡对亲人深深的.思念啊(板书:思)。这思念是诗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时的叹息,又是诗人在熙熙攘攘人群中的刹那间沉吟。读读诗的第一、二行,想想你看见诗人在作什么?

  生默读想象。

  师:你看见了当时诗人正是怎样的处境啊?(学生纷纷举手)

  生:诗人当时一个人在异乡,心里觉得很忧伤。

  师:你很理解诗人的心情。你还看见了什么?

  生:我还看见了诗人独自一个人在旅店里举杯消愁,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朋友,心里在加倍的思念着亲人。

  生:我还看见了诗人一个人冷冷清清的过着节日,因为诗里说他独在异乡为异客。

  师:因为思念,诗人的心是那样的忧愁,那样的冷清啊,谁来读读这两句啊。(学生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你已经懂得了诗人的忧愁了。还有谁?把声音再沉下来一点,速度再慢一点。谁还能读,把诗人心读的更加沉点,愁一点?

  生:

  生齐声读

  师:佳节重阳,诗人身边的人们正在干什么?

  生:异乡的人们都在团团圆圆过节。

  生:他们带着全家登高插茱萸,高高兴兴。

  生:他们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着重阳糕,和着美酒,非常快乐。

  师:而诗人这一刻的心情却是怎样?读.

  生:诗人的心充满了忧伤。

  生:诗人眼前总是充满了母亲的影子,他在思念着母亲。

  生:他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回家去,与亲人团聚。

  生:在他的心里都是孤独,寂寞啊。

  师:而事实他却只能是……。

  生齐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独在异乡王维,忧伤凄凉的王维啊,不能不回想起在故乡的兄弟亲人们过节的情形啊。此时,在他眼里又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啊?一起读第二句。

  师:随着王维的目光,你看见故乡的兄弟在?

  生:兄弟正在登高插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人。

  师:兄弟登高插茱萸,却发现,读——遍插茱萸少一人、

  生:王维的兄弟朋友们结伴分茱萸,分到最后,手里还剩下一枝总是分不出去。

  师:那就是谁的?

  生:那就是王维的。因为诗中说‘遍插茱萸少一人’,少的就是王维啊。

  师:你来做王维的兄弟,把当时你分茱萸的样子说给大家听听。当时你手拿着一束茱萸,

  生:我手里拿着一束茱萸,一棵一颗地分给我的兄弟亲人们,可是最后了,手里还剩下一棵。

  师:此时,你的心里啊?(引导学生说完并读诗句3、4行)

  生:我手里拿着茱萸,心里很思念王维。(读)

  生:我手里拿着……心里很凄凉,王维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

  师:过节少了一个你,王维。读第四行?——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故乡的这一切都是王维所遥知的,故乡的亲人的思念,王维更是明白,这时王维的情如何啊?

  生!:王维的心就更加思念家乡了。

  生:王维的心被思念折磨了。

  生:王维的心里充满了寂寞,连眼泪都要留下来了?

  师:所以王维在节日时候,他只能说……(读全诗)

  生齐读全诗。

  师:我是王维,独在异乡的我的心里也是那样的忧伤啊,我只能以诗传我情啊。(音乐凄恻婉转。师深情朗诵)到此刻,你们已经懂得我对故乡的思念了吗?你懂得吗?(学生在音乐声中吟诵)

  生:我懂得了。

  师:还有谁懂得?

  生:我懂了。

  师:你们都懂得了吗?(生点头)请你们一起来读。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和着音乐声)

  师:谢谢我的兄弟亲友们。我以我诗传我的心的时候,我还是那样的期盼能收到你们的只言片语,好让我独在异乡的时候,展开那信签,轻轻读来,有一点点安慰啊。请你拿起你的笔,给我写一封信吧。(音乐《远方的书信》)

  学生动笔。

  师描述:你是王维的兄弟,请你告诉王维…….你是王维的老母,请你告诉王维……你是王维的好友,请你告诉王维…….告诉王维家乡近来的人事,告诉王维你们对他的期盼与鼓励…

  学生写信,师巡视。

  师:谁把家书念出来给王维听听,注意你的称呼。(学生举手)

  生:哥哥:你什么时候回来才能回来啊。家乡的茱萸开了,有蓝的、白的、粉的,真美。你不要记挂我们,我们的母亲现在安好,有我们几个兄弟侍奉着呢。重阳了,深藏着你年前戴过的茱萸还是那样芬芳四溢。母亲、亲人、兄弟日夜盼望你的归来,等你归来,我们还是一起去赏花,吟诗,归来吧!(掌声)

  师:我会归来,我一定会归来!我会等到那枝茱萸插到我头上的那天的。还有谁能把家书念给我听听?

  生:弟弟,你在异乡可好吗?你知道吗,每当佳节,每个人心里都深深地思念着你,牵挂着你。母亲每到节日吃饭时,总时要做你最爱的饭菜,然后给你留个空位。母亲每天都在等你,等你忽然有一天回来,像小时候一样,偎依在母亲怀里说‘娘,您做的饭菜真好吃。’弟弟,家乡的每一个人,甚至是一草一木都在想你。你不用牵挂,我们还留着今年的茱萸,等你回来,等你回来过下一个重阳节。(掌声)

  师:我懂得,我懂得兄弟亲人的牵挂啊,但是我也是在牵挂啊,我多么想回乡一趟,只是这一刻,我只能以诗寄我情啊……一起读。

  生齐读

  师: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可是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仍然是那样的深沉。总想见到来自故乡的亲人问一问故乡。那一天,年少时的老友来到长安与我一见,在激动之余,我挥笔写下这首《杂诗》听……

  (音乐《杂诗》),在前奏部分,师吟诵“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生边听音乐边轻声和。)

  师:我等啊,盼啊,终于盼到了故乡来人了。我心里有千言万语要问啊,问出口的却是“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你们也来帮我问问故乡的老友吧。

  师:你来问。

  (生: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生: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师:那寒梅就是故乡,所以当我“独在异乡为异客”时,要问:

  生: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师: 那寒梅就是我对故乡的思念,所以当我“遥知兄弟登高处”要问:

  生: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师:到此时,你可走进了王维的思念了吗?你明白了王维在异乡时候那深深的牵挂了吗?(生点头)

  师:请你,请你们一起来吟诵我在九月九日写下的思念吧。

  生齐声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实录 2

  课时: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能读通课文;

  2、准备课件;

  3、查找相关资料。

  课堂实录:

  一、导入部分:

  教师导入:同学们,亲情是人类最朴实、最动人的感情,从古到今有多少诗人、作家尽情吟唱抒写这一人间真情,今天,我们所学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其中的一首。下面我先给同学们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了解一下作者的情况,这对我们理解诗句有帮助。(学习古诗,了解作者背景是很重要的,我们要尽量为学生打破时空界限)

  作者王维,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唐代诗人,少年聪慧,9岁就以文才出名(学生哗然,9岁呀!比我只大1岁呢!)。王维17岁时离开了家乡,远到京城长安求取功名,这首诗就是他17岁那年所写。他多才多艺,不仅诗写得好,而且懂音乐、绘画,他的诗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学生显出钦佩之色)

  二、自学、讨论部分:

  现在请同学们自读古诗,然后与同桌讨论,对每一句诗你是如何理解的。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

  师:讨论结束,请同学们举手发言:你是如何理解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

  生:从题目我知道作者在九月九日那天回忆山东的兄弟。

  师:同学们赞同这位同学的解释吗?

  生:(纷纷举手,气氛热烈)不同意!

  师:有何高见呢?(指名回答。)

  生:“忆”不是回忆,而是“想念”;“山东”是指华山以东,不是我们今天讲的山东省;“兄弟”也不可能专指“兄”和“弟”,难道他不想爸爸、妈妈吗?(掌声突起)

  师:太棒了!可老师不明白,你为什么说“忆”不是回忆而是想念呢?你从哪里知道“山东”是指华山以东而不是今天的山东省呢?

  生:(毫不思索地)回忆应该是指想过去的事,作者是在九月九日这一天想家里的人,至于“山东”,我是从课后的注释里看到的,老师在前面不是说作者17岁离开了家乡了吗?离开了家就不会只是想念哥哥和弟弟了。

  师:(带头鼓掌)这位同学真是有心人呀!思考问题非常周到,能联系老师的提示思考问题,非常好,请同学们再次掌声鼓励。(掌声再次响起)

  师:出示课件,结合图片,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景,尽量使学生进入角色。

  出示第一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结合刚才对课题的了解,你怎样了解这句诗呢?注意抓住关键字来了解。

  生:“独”就是单独的意思,因为作者是单独一人离开家乡的`。

  生:“异乡”就是在外地。

  师:那么“异客”又是什么意思呢?(沉默)点拨:在这里应该是指离开家乡的人就叫异客。请同学窜讲这句诗的意思。

  生:齐答……

  师:出示课件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学生齐读诗句。现在我们来理解这句诗不再是难事了吧?先小组讨论,你是怎样理解的?(结合课件插图,想象作者当时的心情)

  生:只要遇到节日就很想家。因为作者的身边没有亲人。

  生:平时就很想家,在节日的时候就会更想家,所以我认为在这句里要注意突出“倍”字的意思是“加倍”的意思。

  师:这两位同学的发言,有谁有不同意见?(生:没有)好,两位同学的发言非常精彩,尤其是后一位同学的补充很是到位,请大家继续学习第三、四句。

  师:课件“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注意领会作者的思绪变迁。理解每一句诗都要想到作者的所处环境。小组活动要做到:思考、讨论、发言、补充。

  生:我知道亲人们现在一定在登高了,他们插着茱萸却少了一个人。

  师:请同学补充,这位同学讲得较好,但还有一些关键字没有讲清楚。

  生:“遥”是遥远的意思,由于作者是远离家乡,“遍”指大家。这两句应该说是:我在遥远的地方就知道现在家人们一定在爬山登高了,大家都插着茱萸就只是少了我一个。

  师:太好了,抓住了关键字才能解释得准确。现在我们对诗句有了基本了解,老师再向同学们提几个问题:“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中的“佳节”指的是什么节?为什么会“倍”思亲呢?在这个节日里作者的家乡有什么习俗?(大多数学生能解答,少数同学在其他同学的回答中也能进一不得到巩固。)

  教师补充:“倍”由于作者孤身一人远离家乡,平时就很想念家人,再遇上节日的时候这种思乡之情就更加浓烈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乡之心。

  三、思维拓展部分:

  师:同学都很喜欢过春节,我们在过春节时我们家都做些什么呢?

  生:帖春联、吃饺子、买年货、要压岁钱、看春节晚会……..

  师:是呀!过年多好呀!一家人团团圆圆、热热闹闹多开心呀!试想:要是这时你家里还有一人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没有回家和家人一起过年,你会想他们吗?正巧家里的电话响了,远在他乡的亲人给我们家人打来了电话,请你来接这个电话,你会向他们说点什么呢?(情景模拟表演)

  生:学生纷纷举手,激情高涨,感情流露。

  师:现在大家进一步体会到了作者“倍思亲”的感情了吧!我们就带着对家人的感情来读读课文吧!

  四、巩固练习,组织练习反馈

  1、解释带点的词,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⑵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独_______ 倍______ 遥______ 遍______

  “兄弟”指的是_______ “一人” 指的是______

  2、填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王维_______的思想感情。

  3、调查访问:课后访问出过远门的邻居或亲戚,问问他们想家的感受和体会。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实录 3

  教学目的

  1、复习前两首古诗,能背诵并默写。

  2、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诗句的意思,边读边想象,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3、有语气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2、难点: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上节课学的两首古诗。

  1.指名背诵《望庐山瀑布》、《山行》,说说诗的意思。

  2.默写两首古诗,纠正错字。

  二、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引入,激发学习兴趣: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两首写景古诗,表达了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你们听,教师所背诵的下面这首诗,与前两首有什么不同?

  (师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感情比前两首深沉,是写思念亲人的诗歌)

  2.下面,我们就自己试着学习这首古诗,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学生自学)

  3.你想向同学们介绍什么?(学生根据诗意,自由介绍诗意或有语气地朗读。)

  (1)作者:王维。唐代著名诗人,九岁就以文才出名,写此诗时年仅17岁。(还可让学生多做些介绍。)

  (2)题目:九九重阳节思念远在山东的.兄弟。

  (3)第一句;独自一人在他乡做客,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人。

  导:从哪个词看出作者是独自一人?(板书:孤独、孤单)

  从哪个词看出作者是加倍地思念亲人?(板书:加倍、更加)

  导:为什么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

  (自己孤身在外,每逢过节时,看到别人全家欢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单寂寞,因此,比平时更加思念亲人。)

  (4)第二句:今天是重阳节,我想到了远在家乡的兄弟们登高插茱萸时少了我,一定很难过的。

  (5)有语气地朗读。配乐朗读。

  4.配乐背古诗。

  5.十七岁的王维为什么远离家乡?过重阳节时,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展开想象,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学生思考后交流。推优给全班同学讲。(表扬学生的独特想象。)

  三、阅读推荐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牧的《江南春》、李白的《山中问答》、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朱熹的《观书有感》。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实录 4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4、想象画面,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诗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身在他乡,在重阳节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重阳节与王维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开始,激情导入

  1、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每当佳节来临,我们总会和自己的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可唐朝著名的诗人王维,却在重阳佳节的时候,还孤独地在他乡苦读。此时,看着别人携老扶幼、开开心心地过节时,于是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心中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今天让我们细细地来品味这首王维的思亲名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齐读课题。

  二、紧扣诗眼,从“忆”出发

  1、师:读一读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诗人在重阳节的时候思念起了家乡的亲人。

  2、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那种思念?

  生:(忆)

  3、师:怎样记住“忆”?竖心旁表示什么?

  回忆源于内心,回忆往事,免不了融入个人的情感。诗人在重阳节回忆起亲人,会有着怎样的情感呢?

  三、读顺诗文,感悟诗境

  1.今天就让我们乘坐历史的列车,跨越时空,一起走进王维少年时的心境。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自由读诗三遍,要把诗读通顺,把字读正确,尤其注意生字的读音。

  2、同桌互读,给出评价,交流识字方法,同时在自己没有读懂的字词做上记号。

  3、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由字及词,解决“不懂”。

  4、重点指导:

  (1)“异”——“异乡”“异客”

  推荐识字方法:与形近字“导”区别

  学生口头组词:异国、异地……

  师:什么叫“异国”?(其他的国家)那“异乡”“异客”是什么意思?

  (2)“插”——“遍插”

  师范写,引导学生注意右半边的笔顺。

  师:“遍插”到底插哪儿呢?(佩带于臂,或挂在腰上,还可以插在头上。课件出示。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在重阳节这天,大家在头上插上茱萸,登上高处,据说可以辟邪,消灾。)

  5、师:再读古诗,借助书上的注释和大家讨论后形成的'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

  四、想象画面,由“意”入心

  (一)想象“独”,体会“思亲”

  1、师:读一读,想一想:诗中第一行,短短的七个字,却出现了两个“异”字,你感受到什么?

  生:“孤独”

  师:回答的真棒。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当时的唐朝首都长安,走近王维当年的生活,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课件出示)

  走在大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他感到

  路过大院时,亲朋相聚,举杯痛饮,而他感到

  出门远游中,携老扶幼,欢声笑语,而他感到

  2、师:诗人的心中在想什么呢?

  生:“思亲”

  3、指导朗读:是呀,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于是诗人才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

  (过渡语):读的真好,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一幅画面,现在我们来读一读第二句诗,这里又让你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4、全班交流:

  师总结:在重阳佳节里,家家户户共庆团圆。此时的诗人却独自走在街头,目睹周围人家的其乐融融,诗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家乡的亲人。此时,你能用诗里面的几个字来说说他此时的心情吗?

  生:“倍思亲”

  师:你太了不起了,这么快就知道了答案。现在我们就一起把刚才自己想到的画面与大家分享,让我们再次走进王维当年的生活,体会诗人的内心感情。提供句式:(课件出示这三句填空)

  当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谋生的人们,对着空中高挂的明月,只能用这样的诗句遥寄对家乡亲人的想念:“__ __”

  当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异国的海外游子,怀着对家人的无尽思念,用诗句来说出他心底的思念之言:“__ __”

  当重阳之时,看着人家举家团圆,诗人不由地说:“ ”

  齐读第二句,之后连读前两句。

  (二),想“少一人”,体会思乡之情

  (过渡语):读的真好!我们再自由地读一读后两句,此时你又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生:……

  1、师:你说的真不错。就在这样的孤独中,王维想起了以前在家乡读书的时候。(课件出示)那时候,自己也会在重阳节时,和兄弟们一起插上茱萸、登上高处,可如今兄弟们站在高处,却少了一人,少了谁呢?

  生:王维。

  2、假如此时你是王维的兄弟们,看着王维不能和他们一起庆祝,你会感慨地说什么呢?生:“少一人”

  3、我们再静静地默读,想想这幅画面最不完美的地方是什么?

  生:“少一人”

  4、指导朗读:“少一人”是诗人此时最大的悲伤,让我们带着这种悲伤,一起来表达诗人心中无奈的呐喊——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齐读

  (三)指导背诵,情景交融

  师:你们读的让老师都感到深深的悲伤。可现在正碰到重阳佳节,秋阳高照,遥想此刻兄弟们一定在身上插上茱萸香草了,一定在饮菊花酒了,一定在登高远眺了,你们可知道,我——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此时此刻,我仿佛听到了兄弟们的欢声笑语,他们也一定正惦念着我,我的心里又多了一丝安慰。“遥知——”

  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遍插茱萸少一人”,唯独少我一个人啊,怎能不让我——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齐读全诗感悟。

  背诵古诗。

  五、回扣诗眼,感悟诗“心”

  1、师:学完整首诗,我们再来看看“忆”,此时的“忆”还单单只是回忆吗? “忆”翻译成什么意思才更为贴切?

  生:思念

  师:非常准确,所以在诗的正文中诗人就用了一个什么字?

  生:思

  2、师:太棒了,“忆”和“思”原本就是一组近义词,都是指思念。既然诗人如此思念家乡的亲人,为什么不回去呢?课件出示:王维,唐代大诗人,十五岁就离开了故乡到长安读书,到二十岁考中进士。这段时间,他一直漂泊在外,孤零零地在异地生活,自然会产生浓厚的思乡之情,尤其在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感更加强烈。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3、师:好男儿志在四方,不是不想回,而是不能回,这是一种深深的无奈。此时的思念就似美酒一样,越酿越醇,于是才写出这首思乡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才诞生了思乡的千古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六、举一反三,迁移拓展

  是啊,古往今来,怀乡思亲的人们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两首:出示《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

  泊船瓜洲杂诗

  (宋)王安石(唐)王维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假如你有亲人在外地工作,你能用一段话说说你对他的思念吗?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实录 5

  教材分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飘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那种独自在外、人地两疏的情形表达出来,同时传给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基础。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学情分析 :

  学生平时积累了不少的古诗,再加上这首诗是名家名篇,学生耳熟能详,绝大多是学生能够把古诗背诵下来,并且学生通过两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古诗的能力,能通过预习大概了解古诗的意思。对于诗中蕴含的思乡之情,学生也能略有体会,但是因为诗人所处的年代与学生十分遥远,学生的情感却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所以设身处地地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的意境对于学生来说是最难的。

  教学目标:

  1、认识“忆、异”等6个生字。会写“深、忆、逢、佳”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学习重难点:

  重点: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品重点字词,体会作者流露的感情。

  教学准备 :

  教师:课件。

  学生:搜集了解诗人王维。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家乡是出门在外的游子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曾留下许多思乡思亲的千古绝唱。今天让我们细细地来品味一首王维的思亲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课题。

  2、学生汇报对王维的了解,教师补充王维的资料。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唐代诗人,多才多艺,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流传至今的诗歌有400余首,人们又称他为“诗佛”。

  3、学生质疑,理解题目中的重点词。(重点理解“忆”、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区别课题中的“山东”和现在的“山东省”。)

  4、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指名说)题目很重要,是走进课文、走进古诗中的一扇门。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思念家乡亲人,想念兄弟的事。齐读诗题,注意语调低沉缓慢。

  二、初通诗句,整体感知

  1、出示带注音诗句,自由读。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去音后男生读女生读,读出节奏。

  4、提出生字并归类,小组开火车认读并组词,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在这一课的生字中,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左右结构:忆 佳 倍 插

  上下结构:异

  半包围结构:逢 遥 遍

  教师范写三个字: “异”(不要把上部写成“已”,上面要封口)。 “遥”(要注意后写走之部)。“插”(要引导学生写好笔顺的笔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实录 6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

  3.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古诗。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出示古诗。

  2.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王维。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家住在华山以东的地方,所以诗中称之为山东。并不是指今天的山东省。这一点请大家注意。写这首诗的时候,王维只有十七岁,当时他一个人离开家乡在长安读书,求取功名。

  二、解题:

  1.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诗。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首诗的题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什么意思?

  01.、学生读题,思考问题,然后指明回答问题。

  02、教师指导:

  九月九日指的就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忆:思念,想念。

  山东:华山以东,指诗人的家乡。

  兄弟:哥哥和弟弟,在诗中指家乡的亲人。

  03、那么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指名回答问题。

  04、教师强调:

  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独自一人在长安读书,求取功名,恰逢重阳节,诗人无比思念家乡的亲人,就写下了这首诗。

  2、请大家自读这首诗,注意诗中的生字,在查字表中找到生字的读音,并写到课文里来。

  3、教师出示生字卡,指导学生认读生字。

  4、教师范读古诗,学生齐读古诗。

  三、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情感。

  1、齐读诗的第一行。

  01.解释词语:

  独: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故乡以外的地方。在诗中指的就是长安。

  为异客:做他乡的客人。

  02、思考这一行诗的意思。并指名回答。

  03、教师指导:

  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2、齐读诗的第二行。

  01、解释词语意思:

  每:每逢。

  每逢:每次遇到。

  佳节:

  节日。诗中指重阳节。

  倍:加倍,更加。

  思:思念,想念。

  亲:家乡的亲人。

  02、思考这一行诗的意思。并指名回答。

  03、教师指导:

  每当遇到节日我就加倍的思念家乡的'亲人。

  04、诗人为什么每逢遇到节日就加倍的思念亲人?请用诗中的一句诗来回答。然后再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05、教师小结诗的前两行:

  06、齐读诗的前两行。

  3、齐读诗的第三、四行。

  01、解释词语;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登高:登上高处。古时候有一种习俗,就是在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

  遍插:都插上了。

  茱萸:一种有香味的草。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在重阳节这天大家在头上插上茱萸,登上高处,据说可以避邪,肖灾。

  02、诗中说遍插茱萸少一人,请大家想一想,到底少了哪一个人呢?并指名回答。

  03、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词语的解释,想想这两行诗的意思。同坐间讨论。

  04、指名回答。

  05、教师指导:

  我在遥远的地方猜想,家里的亲人们一定都头插茱萸登上了高处,可是单单少了我一个人。

  06、教师小结诗的后两行:

  07、齐读诗的后两行。

  4、教师总结全诗意思:

  这首诗可以分两层意思来理解,诗的前两行写诗人身在外地,每逢遇到节日就更加思念亲人。诗的后两行写诗人在遥远的外地想像家乡的亲人重阳节登高的情景。

  5、齐读全诗。

  6、请大家结合诗句意思想一想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或者说诗人写这首诗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7、教师小结: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朗读、背诵古诗,加强理解。

  1.男生齐读古诗。

  2.女生齐读古诗。

  3.全班齐读古诗。

  4.思考问题

  01.说说这首诗中的哪两行最能表达是人的思念之情?

  02.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用故事的形式讲给同学们听。

  5.背诵这首诗。指名背诵。

  6、学生自读古诗。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实录 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作者生平资料,了解作者,锻炼搜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

  体会诗人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设置情境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播放视频《常回家看看》,并顺势导入新课。

  (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

  1.释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意思。

  2.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同学听读,初步感知文意。感受本诗的`情感基调。

  3.介绍作者王维。

  4.结合书下注释,翻译全文。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学生按语文兴趣小组分组讨论PPT展示的问题串,10分钟时间后,指名学生具体分析问题的答案。

  1.诗人他身处何处?他感觉如何?

  2.自己孤独一人的时候他想到了什么?

  3.他独自登上高楼,又作何感想?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你还知道哪些怀念家乡的诗句呢?说出来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1.师生共同总结。

  2.为本首诗配一幅插图。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组第9课,本诗是盛唐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远望思念亲人和家乡的名篇。诗人在诗的开篇直扣主题,描写自己独自一人身处异乡,在这样的节日中,异常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紧接着又写到自己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习惯登高之时,或许远方的兄弟也在思念身在异乡的自己。诗中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从古至今,扣动了无数游子思乡的心。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实录 8

  一、教材分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这是唐朝大诗人王维所写的一首思念家乡的诗。(诗的内容: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二、教学目标:

  1、自主识记古诗中出现的生字。

  2、通过反复诵读等多种诵读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抓住诗中的关键字、词,读中品味,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渗透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教育。

  4、拓展积累相关主题的古诗,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积累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感受诗中的秋意、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搜集古诗(《夜雨寄北》、《客中九月》、《梦中作》、《静夜思》、《夜书所见》等)。

  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诗人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前诵读:

  《静夜思》《夜雨寄北》《夜书所见》

  (一)古诗积累,入其境

  1、师:听着同学们入情入境的吟诵真是一种享受。《静夜思》、《夜雨寄北》、《夜书所见》都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想念亲人的感情,这浓浓的情意深深地渗透在每句诗甚至每个字中。这节课,咱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关此主题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生读诗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师:这么长的诗题同学们能读得这么好,相信大家也能将这首诗读好。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为下一步深刻领会古诗的意境做好语言的积累与情感的铺垫。)

  (二)自主诵读,感其意

  1、将古诗自由诵读四遍,要读出层次。前两遍要读准音——字正腔圆,后两遍要读出节奏——有板有眼。

  2、学生自由读古诗,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读古诗,随机正音、读准节奏。

  4、师:经过努力,咱们已经将古诗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接着咱们该干什么啦?(生:理解诗意)。谁来说说,理解诗意有哪些方法?

  5、指名说,师小结。

  (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2)图文结合、想象情景来理解,(3)联系诗人的生活背景来理解诗意,(4)联系生活实践理解诗意(5)抓住关键字理解诗意……

  6、学生默读古诗,运用方法自己尝试理解诗意,并动笔写一写。

  (设计理念:不动笔墨不读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三)、咬文嚼字,品其精

  1、汇报诗意,点拨引导。

  (1)师:诗题你是怎样理解的?什么意思呢?

  生:借助注释。“九月九日”是指农历的重阳佳节,“忆”是想念、思念,“山东”指的是诗人王维的家乡,“兄弟”就是家乡的兄弟、亲人。诗题的意思就是诗人王维在重阳节时思念家乡的亲人。

  (2)师:好一个“思念”,诗中哪句明确写诗人想念亲人的?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诗的?

  生:抓关键字“倍”和想象。

  生:每当过节的时候,我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师:今天是重阳佳节,家家户户都在热热闹闹地过节,诗人王维想到家乡的亲人们(生:插上辟邪的茱萸,登上了高处)。这真是(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孩子们,让我们将这强烈的思念读出来。

  (3)师:家乡的亲人们都登上了高处,却少了谁?

  生:诗人王维。

  师:此刻,王维身在何处?(外地)哪句诗?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

  师:具体是哪些词?(生:异乡、异客)

  师配乐介绍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走近诗人,去亲历诗人的情感世界,达到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并通过学生自己的感悟来真切地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师:同学们,这两个“异”还有“独”令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这个“独”字让我想到王维是独自一人,很孤独。

  生:窗外热闹非凡,屋内的王维却是寂寞、孤独。

  ……

  其实:家乡的亲人有何尝不思念这远离家乡的游子呢!这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设计意图:虽然理解诗意不必每个字都要理解,但对于诗中的重点字词必须抓住,解决得扎实。这不仅能为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诗的意境奠定一个厚实的基础,更为学生运用诗句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四)配乐吟诵,悟其情

  1、师:孩子们,将这份浓浓的思念融入到我们的吟诵中,用我们的声音将它表达出来。

  2、学生配乐自由吟诵,齐诵。

  3、师: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出了漂泊异地的游子的心声,成为了千古名作,尤其是诗的.前两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家喻户晓。这样好的一首诗,咱们怎么能不将它背诵下来呢?

  4、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学生尝试背诵,齐诵。

  5、指导写字,抄写古诗。

  (“插”的笔顺,“遥、茱、萸”的笔画。)

  (设计意图:在感受了诗的意境、体会了诗的情感之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进行背诵、积累,显得水到渠成、效果极佳。)

  (五)拓展阅读,陶其性

  师:同学们,古诗词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学习古诗词可以更好地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培养咱们良好的审美情趣。因此,老师特为同学们留了一份文化大餐,供大家品尝。

  1、阅读相同主题的古诗。如:《客中九月》、《梦中作》。

  2、读一读王维的其他佳作:《山居秋暝》、《竹里馆》、《鹿柴》、《送元二使安西》。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重阳思念家乡亲人

  独自

  倍

  孤独

  七、教学反思:

  三年级的孩子理解诗意的方法运用还不够熟练,由于理解诗意用的时间叫较多,致使抄写古诗的时间就没有了。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自学时间,着重激发学生学习、积累古诗的兴趣,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努力创设一种学习古诗词的氛围中,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他们的情操。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实录 9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学会本诗中的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4、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诗句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前准备】

  1、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2、教师准备好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组诗,首先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出示古诗及背景)

  2、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你知道这天有什么习俗?“忆”是什么意思?教师简述“山东”的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题目的意思?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3、是谁在思念?你对王维有什么了解?师补充简介诗人。

  过渡:王维为什么要思念家乡亲人?他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

  (从题目入手,让学生的课外知识与所学内容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对全诗有个整体感知,以问题过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诗句

  1、范读,齐读古诗。

  2、学生自学,理解诗意:先自由读理解诗句并划出不理解的词句,再小组交流讨论。

  3、检查自学情况:首先指名说说已懂得的诗句意思,并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疑难;再指名说;最后齐读古诗。

  4、师述:读诗不是弄懂诗的意思就行了,还要弄懂、体会出诗中的情感。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什么?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追问)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又是怎样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的呢?

  5、学生分组自由讨论。

  6、交流发言。(重点抓住“独、异、倍、遍、少一人”等词语进行体会,相机让学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并感情朗读)

  7、感情朗读。

  (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要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信任学生,学生是可以读懂诗句意思的。这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知道读诗不仅是懂得意思,还要读出蕴含在诗中的情感、意境,并教给学生从诗句中去体会感悟。)

  三、复习《宿建德江》

  1、(出示诗句)这首诗我们已经学过了,谁来读一读?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

  3、诗中写了诗人所见景物对表达自己的感情有什么作用?

  4、感情朗读。

  (复习这首诗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应怎样去理解体会诗中所蕴含的人物情感,只有抓住了诗中的词句,去想象,去体会,才能真正的读懂古诗。)

  四、学习《泊船瓜洲》

  1、(出示诗句)说说题目的意思,对王安石的'了解,简介写作背景。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3、班级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学所得。

  (这一步骤是让学生试着用所学到的方法去学习,以实现迁移、运用,使知识和方法逐渐内化为一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小组学习讨论,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交流中增强合作的意识,实现学生能力的互补。)

  五、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诗,复习了一首诗,这三首诗有什么共同之处?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有什么不同?

  2、这二首诗中,哪些句子给你的印象最深?你能说一段话用上这句诗吗?

  3、感情朗读二首诗。

  (我们今天学习古人的诗句,不仅是让学生欣赏汉语文的艺术美、语言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积累优美的词句,在适当时还应鼓励学生去应用。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阅读古诗的作用。)

  六、作业

  1、同学们,你们现在离开了自己的父母亲人,来到我们实验学校,肯定也会想家,想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吗?试一试,写一两句诗来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

  2、背诵二首诗。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实录 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文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能熟练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深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感受课题,课前铺垫

  在遥远的古代,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内心的无尽思念。今天让我们来细细地品味一首王维的思亲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

  二、揭示课题,初读古诗

  1、齐读课题

  (1)从题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忆,兄弟,感觉到一种思念亲人的感情;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山东是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

  (2)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遍。

  (3)重阳佳节本是家人团聚的好日子,可是有一个人在这一天却是闷闷不乐的,这是为什么呢?那么学了这首诗我们就知道答案了。

  (4)下面我们就来初步感受一下这首诗,学生自读,并画出生字

  (5)指名读,纠正读音,节奏

  2、了解诗人。

  你们说得真棒,看到大家掌握的这样好,我们就来仔细的品读这首诗吧。

  三、抓诗眼感悟诗意。

  (一)感悟:独在异乡为异客。

  1、谁来汇报你读后的感受?(诗人很孤独)从哪里看出诗人的孤独?出示第一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

  2、重点体会:异乡异客。

  ①同学们,哪个字给你感受最深?(异)你能从这两个“异”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一些什么?(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到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远离家乡、无依无靠、举目无亲)

  3、重点体会“独”。

  ①你对这个“独”有什么体会?在你平时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感受?(生畅所欲言)请你结合自己的体会想象:先自己说一说

  ②当诗人身边的人成群结队出去看热闹的时候,而他却____,____;当诗人看到有人约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而他却____,____。

  ③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那么怎么能读出作者那种独自在外、人地生疏的寂寞心情呢?指导朗读。(生读后总结)有孤独的感觉,很孤独,特别孤独??

  (二)感悟:每逢佳节倍思亲。

  过渡语:诗人是如此的孤独无助,怎能不叫他——(思念),这种思念是那么的——(深刻),以致他写出了这样的一句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1、出示诗句自由朗读:你觉得这句诗哪个字写得好?(倍)从“倍”字你能读懂些什么?是啊,平日里的思念尚可忍受,然而面对重阳佳节,往事历历在目,此时此刻王维的内心该是多么的痛苦啊!

  诗人居无定所,漂泊他乡,平日里常常____,如今面对良辰佳节,____

  诗人举目无亲,无依无靠,平日里常常____,面对今天的良辰佳节,____

  2、引诵:的确,这诗句道出了多少漂泊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勾起了多少天涯游子对家乡往事的点点回忆!同学们,“每逢佳节倍思亲”流传至今仅仅是指重阳节思念亲人吗?

  当(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谋生)的人们,(对着空中高挂的明月),只能用这样的诗句遥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____”

  当(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异国的海外游子,抱着对家人的无尽思念,用诗句来道出他心底的肺腑之言:“____”

  小结语:千百年来,这诗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王维用诗这一最美的语言,让生活在一千三百多年后的我们,同他一起感怀,一起哀伤,也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

  (三)感受兄弟情深。

  1、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深深思念着家人,那家里的亲人是否也在思念着他呢?从哪里看出来?

  2、朗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理解诗句“遥”字你体会到什么?为什么说“少一人”?

  4、出示重阳节的风俗,触景生情的王维心中该是多么难过啊!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思念着我呢。而如今,这一切都只能出现在回忆之中,重阳是别人的,团聚是别人的,属于自己的那支茱萸,又在哪里呢?同学们,愿意和王维一起追忆一下那久违的.画面吗?让我们闭上眼边读边想。读这两句诗。

  四、感情诵读。积累背诵

  1、又一个离家的重阳节,我独自站在异乡的窗前,面向家的方向,深情地吟诵着——

  2、又一个离家的重阳节,我独自登上异乡的高山,回想遍插茱萸的团圆场面,大声地吟诵着——就让我们都来做一回王维。再次深深地想念山东的兄弟吧!

  五、总结全文,感情升华

  结束语:同学们,短短的28个字,将道不尽的离愁,诉不完的思乡,曲折有致的铺展在我们的面前,历经1200多年,当我们今天再次读起它的时候,涌向心头的又岂止是感动?在不知不觉间我们也走进了这浓浓的乡愁中,今后无论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故乡。月是故乡明,回家的感觉真好!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赏析08-02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诗及解释10-12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译文及鉴赏03-25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鉴赏02-15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赏析03-17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意赏析04-13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及赏析10-15

唐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赏析12-27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赏析范文10-1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的生平简介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