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贾平凹的散文

时间:2020-11-05 18:55:50 贾平凹 我要投稿

探讨贾平凹的散文

  贾平凹的散文充满禅趣,大凡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写得玲珑剔透,充满灵性,令人读之,爱不释手。本文试就贾平凹散文的这一特点作一探究:

探讨贾平凹的散文

  谈《白夜》,散文写了自己在秦岭山区的的一次奇遇,描写了雪封山村的奇景,在自己困惑之时,通过和山村一位老教师的交谈而明白了山民纯朴自然的生活的道理,透露出自己的的无知和羞愧,反映了对山民那种顺其自然返朴归真生活的赞美。作品写在八十年代初,是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之初时期,秦岭深处的山民扔处在那种小农经济状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十分明显,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使山民内心平静而知足,人们的内心尚无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贫与富的差距尚无明显形成,人们对物质的欲望需求不是那么强烈,而保持着纯朴而原始的状态,从现在看来,那简直是一种道境,是哲人所鼓吹的理想境界,因此,这些奇异的生活使贾平凹的散文充满禅意,给人一种宁静的思索,从而给读者一种启迪。

  《钓者》,我看了一遍就有了深刻印象,奇怪的人奇怪的行为,深深地吸引了“我”,在好奇心驱使下我终于获得了答案,作品反映了那段特定历史时期作家们内心的困惑,迷茫,无奈,反映了时代对人的压抑。文中奇人的独钓有一定的特殊意义,容易使人联想起柳宗元的《江雪》,和柳子的《江雪》不是形的相似,而是神的相似,《江雪》本身就充满了禅味,江雪》诗的禅味在那里呢?一是,创造了一个寂静空无的境界。诗中所写的阔大的境界,完全是一个一尘不染、一声不响的白漫漫大地真干净的空无世界。除雪之外,千山之中听不到一只鸟的啼叫,万径之上见不到一个人的踪影,寂静空无到了极点,读者在此诗中可充分感受净化了的静远、空旷、明净和空灵,忘却俗世里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进入到物我两忘的境地,享受着禅意带来的愉悦。二是,诗化了修炼自我的艰难。

  渔翁独钓寒江,显然意不在鱼。朱子刑认为:“寒江鱼伏,钓岂可得,此翁意不在鱼也。”渔翁独钓寒江的意义在那呢?应该是一种启迪:修炼成果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是一次意志的磨练。实现某一目标要承受常人承受不了的压力,品尝常人不愿品尝的孤独。就象独钓寒江的渔翁一样,尽管是冰天雪地,寒气逼人,却能淡然处之、静定自若。此诗深含着哲理,好诗需要哲理,因为哲理也是一种美丽。

  再来看看贾平凹的《钓者》,作家垂钓几次三番的折腾,却并不见钓一只鱼,行为之古怪和江雪中的渔翁有和区别,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的变化,我终于获得谜底,方才得到一种彻底的领悟,层层的设悬,也使读者醍醐灌顶,感悟到一种深刻的禅理。

  贾平凹如此的文章更多,比如《丑石》揭示“无用即大用”的道理,《地平线》揭示“道无边”的哲理,《弯榆杂感》则阐明了“祸福相依”的道理。这些理趣使我更多地想到了老庄思想,这些散文寓意并不在山水形态和生活琐事。作者于娓娓叙写中蕴藉文中的是主客体感应交融的境界,主体专注于一境,心灵静虚时的思想。这种具有佛家禅定之思意味的散文,权作禅思类称谓。虽然用“禅思”概括贾平凹此类散文的特征,但并不是这种充满寂静圆融的感觉描写的散文,就类同佛家所追求的色空涅盘境界,在骨子里,贾平凹散文还是道家还生命于自然的超越世俗之道,这种超越反映了他在世俗苦痛中保护生命的生命意志。

  从某种意义上说,贾平凹面对的人生坎坷与悲剧,同样具有传统士人的忧患与焦虑之心,只是与屈原、杜甫、陆游这些著名的忧患之士泪溅春花,死犹遗恨的入世态度有所不同,贾平凹抚忧虑于平和之境,平忧患于自然之中,求取的是一种寂然恬淡的人生意趣和僻尘世的喧嚣与繁杂于内心的宁静的体悟,即在审美创作中悠然自乐。归总起来前者体现了贾平凹归复自然,与自然和谐同一的审美观,表现为人的自然化特征后者则心境扩拓,容纳万物于心,表现为自然的人化状态。另外,在艺术方面值得借鉴的是作者善于在平中寓奇,梦幻的描写和现实的奇景相互结合,使散文的叙事不在那么平淡,而是波澜层进,一个又一个的悬念设置引人入胜,正是文似看山不喜平,曲径通幽,弯弯曲曲恰似一条小溪在流淌,最后把读者带进了一种哲理的境界,这种感受又恰似登山,从最初的云山雾罩到最后的面纱揭开,让人充满了阅读和享受。语言的平易浅显,简洁明了,叙事的干净利落,意境的完美集中都值得人们借鉴和学习。总括而论,和谐、宁静、幽远,这是贾平凹禅思类散文所努力追求的思想境界和审美境界。这也是贾平凹散文有别于当代诸多散文家创作的一大特色。

【探讨贾平凹的散文】相关文章:

贾平凹的散文11-18

贾平凹早期散文01-27

贾平凹散文特点01-21

贾平凹散文好句01-07

贾平凹散文 精选11-28

贾平凹散文落叶12-21

浅谈贾平凹散文07-09

贾平凹散文《猎手》07-03

贾平凹散文《敲门》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