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全文对照翻译

时间:2022-09-21 08:55:12 湖心亭看雪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湖心亭看雪》全文对照翻译

  《湖心亭看雪》是晚明小品文作家张岱所写的一首朦胧的梦幻诗,深受人们的喜爱。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湖心亭看雪》的全文对照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湖心亭看雪》全文对照翻译 篇1

  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杯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湖心亭看雪》赏析

  张岱,是晚明小品文作家中成就较高的一位。他的作品爽朗清新、雅俗兼施、笔墨洗练、意趣深远,历来为人所称颂,《湖心亭看雪》则是其代表作。

  全文不过一百六十多字,却把湖心亭夜间雪景写得气象混茫、恍惚迷离,把作者拥毳围炉、深夜观雪的孤高性格和落寞情怀表现得栩栩如生。全文围绕一个“痴”,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的痴迷,对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的痴爱,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故国的千般眷恋、万般钟爱的一片痴心。“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下面我们就来感受作者满腔的“痴”子之心。

  首先,是对西湖雪夜美景的痴迷。在“人鸟声俱绝”的夜晚,在寒气倍增的时刻,作者披着皮袍,带着炉火,独自前行,不愿见人,也不愿人见,这难道不是一种“痴”。正是对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的痴迷,张岱笔下的`雪景才具有了别样的情怀。

  古往今来,咏雪诗文数不胜数,著名的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让我们看到了雪之奇丽;“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让我们品到了雪之雄浑;“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些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老舍) ,让我们想到了雪之秀气……而张岱笔下的西湖雪景,又让我们看到了雪之苍茫。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作者从听觉起笔,让人感受到了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绝”字,写湖上既无人声,也无鸟鸣,一片寂静,让我们仿佛看到大雪封湖,白雪铺天盖地的景象,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柳宗元那首《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接下来,着眼于视觉,“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作者采用了宽视野,远镜头,营造了天空、云层、湖水连成一片,白茫茫浑然难辨、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接着变化视角,化为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数量词的精彩运用,让人叹为观止。如果说“上下一白”中的“一”是形容天与水混茫难辨、境界阔大,那“一痕”、“一点”、“一芥”、“一粒”中的“一”字,则让我们感受到了事物依稀可辨、景物渺小。大小相对比,大者更觉其大,小者愈见其小,真所谓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矣!作者以他独特的感受体会到简单背后的震撼力,从而含蓄地传达出这样的情思:天地何其阔大,个人何其渺小,“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罢了。作为明遗民,经历了从锦衣玉食、华灯骏马到破床碎几、折鼎病琴的巨大变故,心中纵然怀有对故国的千般眷恋、万般钟爱,也只有退隐山林、著书立说,将对故国的一片痴情寄托于阔大宁静清寒灵动的山水,在山水中寻找心灵的归依。

  接着作者移步换景,又营造了一个境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在“人鸟声俱绝”时刻“独往湖心亭看雪”,却不料亭上已有人先到,“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这对遗世独立、寻求别样际遇的作者来说,无疑是天外来客,惊喜异常,但作者并不说自己惊喜,而写二客“见余大喜”,叹道“湖中蔫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发之于二客,也是作者的心声,“同声相求,同气相应”,可以说灵犀相通。“湖中蔫得更有”者,强调有此雅趣之人不可多得,绝无仅有,突出其超凡脱俗,与上文“独”字相呼应。“二客拉余同饮”,颇有幸逢知己之乐,似乎给冷寂的湖水增添了一分暖色,然而骨子里依然不改凄清的基调。““强饮三大白”,是为了酬谢知己,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强饮”者, 本不能饮, 但对此景、当此时、逢此人, 却不可不饮, 饮罢相别, 始“问其姓氏” , 只说:“是金陵人, 客此”。这一补叙之笔, 透露出作者的无限怅惘。“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 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结句更是独出心裁,“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作者借舟子之口,点出一个“痴”字,又以相公之“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相浸染、把一个“痴”字写透。而这“痴”的背后,其实是作者对故国的一颗痴心,一颗赤心。

  古往今来,有多少痴情人、痴情事,谁人能识谁人能懂!作者“痴’的背后是心酸、眷恋、清醒、自由······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心灵的孤寂。孤独是孤独者的盛宴,痴情是痴情者的佳肴。

  《湖心亭看雪》全文对照翻译 篇2

  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在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挐(ráo)一小船,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砀(hàng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líng)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gèng)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这一天初更以后,我乘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西湖雪夜雾气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苏堤),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两三个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的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啊!”

  赏析

  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lian)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永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还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表达了作者赏雪的惊喜,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全文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给人以愉悦的感受。“痴”字(以渔者的身份)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孤立的闲情雅致,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美好的情趣。

【《湖心亭看雪》全文对照翻译】相关文章:

《湖心亭看雪》全文及翻译06-01

湖心亭看雪的全文翻译04-06

湖心亭看雪的全文重点翻译09-21

湖心亭看雪全文赏析10-14

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全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4-07

离骚全文翻译对照及背景03-28

离骚全文和翻译对照04-14

屈原离骚全文翻译对照11-24

《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