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 王安石

时间:2020-09-03 19:12:23 黄庭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黄庭坚 王安石

  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合称为北宋文坛四大家,那么王安石与黄庭坚之间又有怎样有趣的故事呢?

  王安石与黄庭坚斗诗

  王安石在天柱山为官多年,留下了大量关于天柱山的诗歌和石刻。今天,天柱山谷口还留有他的两处石刻,其一是:

  “皇祐三年九月十六日,自州之太湖过寺宿,与道人文铣、弟(王)安国拥火游(皖山),见李翱习之书,坐听泉久之。明日复游,刻习之后。”

  王安石在天柱山留下的第二处题刻是:

  “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荆公”

  说到王安石的这方石刻,还有一个故事。当年,“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与王安石同在舒州为官。有一次,王安石与苏东坡、黄庭坚等人,在三祖寺闲游,看了三祖僧璨的《信心铭》,听了“陈门立雪、祖师传衣”的故事后,黄庭坚雅兴大发,写了一首诗,如下:

  司命无心播物,祖师有记传衣。

  白云横而不渡,高鸟倦而犹飞。

  看了黄庭坚的这首诗,王安石非常钦佩,便和了一首,如下:

  水泠泠而北出,山靡靡而旁围。

  欲穷源而不得,竟怅望以空归。

  诗,虽然是和了,但王安石心知肚明,自己的'这首诗,在禅意上明显输给了黄庭坚的原诗。当着苏东坡等的面,王安石觉得输给了一个后生小辈,心里很不是滋味。而且,这一输,就是N年。王安石是著名的“拗相公”,即便是当了宰相,每当想起当年在天柱山与黄庭坚斗诗这件事,仍是耿耿于怀。有一天,舒州通判蔡京来京办事,找到王安石,说是准备将当年王安石在天柱山写的那首“水泠泠而北出”的诗,刻到石牛古洞的大石头上去。王安石听了,虽然愿意将自己的诗刻到天柱山上去,但一想起自己当年输给黄庭坚的那件事,心中不免又生出几分遗憾来。思想再三,王安石忽来雅兴,决定重写一首,交付蔡京。等他写好了,蔡京一看,不免读出声来,却是这样四句:

  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

  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

  玩味再三,蔡京觉得宰相的这首诗,不输给黄庭坚,且在清丽、闲适、淡定方面,略胜黄诗一筹。听了蔡京的这番恭维,王安石很高兴,答应将这首诗交给蔡京,让他们刻在天柱山上,永传后世。从此以后,天柱山一带就留下了这段《王安石与黄庭坚斗诗》的故事。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晚号半山,谥号“文”,世称王文公,自号临川先生,晚年封荆国公,世称临川先生又称王荆公,江西临川延寿乡(今东乡县黎圩镇上池村)人,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产生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动改革,力图革除北宋存在的积弊,推行一系列措施富国强兵,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在文学上具有突出成就,是唐宋时期八大家之一,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现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著名散文《游褒禅山记》。

【黄庭坚 王安石】相关文章:

黄庭坚描字06-30

黄庭坚清明06-29

黄庭坚家书06-29

黄庭坚名帖06-28

黄庭坚字体06-28

黄庭坚教子06-27

黄庭坚悟06-27

黄庭坚草06-26

黄庭坚墓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