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培养古诗素养

时间:2020-12-22 19:38:11 古诗 我要投稿

怎么培养古诗素养

  通过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怎么培养古诗素养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古诗则是用最精粹的语言写成的。古诗的语言美,首先是指语言的音乐美。原始诗歌是原始人类在劳动过程中,为协调劳动节奏和激发劳动热情的歌唱。它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数、句数的整齐、均衡。因此,凡称诗,即便不唱,诵读起来也琅琅上口,铿锵有声,自然而然地产生乐感,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中一、二、四句的"光"、"霜"、"乡"押韵,但句内平仄交错,句间平仄相对,充分显示出语言的音韵美。古诗的语言美,还指语言的精确美、凝炼美。每首古诗的字数有限,因而诗人十分讲究用词的精当确切、凝炼含蓄,有时一字一词,包含极丰富的内容。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终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写天门山附近长江的雄伟景色,以简洁的画面,表现长江的磅礴水势及天门山夹江对峙的险要,其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一句中的"出"和"来"化静为动,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地势的险要,给人以动态美。古诗的语言美,也表现在语言风格的多样性上。不同的作品或不同的诗人,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如李白诗歌的豪放,杜甫诗歌的现实,白居易诗歌的通俗等,显示出古代诗人语言的不同风格之美。

  通过想象感受古诗的画面美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评论唐代大诗人、画家王维(摩诘)的《蓝田烟雨图》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见诗与画是有共同点的。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是因为两者有某些共同的审美特性,如诗与画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等。因此,唐宋许多著名诗人的诗句,常常被告人选作绘画的题材。如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人着眼于小池,抓住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等景物的特点,用清新活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静谧、温馨而富于生机的"泉池小荷"图。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一句一景,合起来则宛如一幅浑然一体的画卷。其中对景物色彩的描绘有鹂之"黄",柳之"翠",鹭之"白",天之"青",雪之"白",还有暗含诗中的江之蓝、船之褐等。这些色彩绚丽的景物,远近高低相映成趣,真是一派春和景明、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象。诗和画虽然有某些共同的审美特征,但是,画是视觉艺术,诗是语言艺术,两者的审美特征也有明显的区别。画,是用线条、色彩、形体、构图等来表现的,具有直观性;诗,是用语言描述的"无形画",具有间接性。

  通过理解词句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意境是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意,指作者的立意,即思想、情感;境,指作者所描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谓意境,是艺术家的审美体验、情趣、理想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就古诗而言,诗人往往将自己的感情、愿望寄托在所描写的客观事物之中,使自然事物好像也有了人的感情,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事物的情感是随着人的情感变化而变化的。正如清代吴乔在《国炉诗话》中所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国家残破,在诗人眼中,连盛开的花儿也会落泪,鸟儿的鸣啭也令诗人心悸。可见战争之乱给诗人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这两句诗情景交融,意在言外,构成了风韵天成、含而不露的独特的意境美。"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古诗的意境美,是诗人在创作中的刻意追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诗人"情动而辞发",诗中蕴含着强烈的感情。

  通过探求意蕴理解古诗的哲理美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草》蕴含着"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不可扼杀的"的深刻哲理。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一首古今传诵的写春景的名诗,它给人们以启迪的哲理是:一切新生事物、美好事物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任何人想压制它都是不可能的。然而,诗人表达哲理与哲学家阐述哲理的方式是有区别的。正如别林斯基所说:"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说话,诗人用图画和形象说话......一个用逻辑上的论证,而另一个则用图画罢了。"古诗诗人在进行创作时,往往把自己的情操、理想等融入景物描绘之中,或给人以鼓舞,或给人以启迪,因而诗中暗含深刻的哲理。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表面上写庐山,然而,只要我们深入思索,就能悟到这样一个哲理:对任何事物,只有全面观察、了解,不局限于一隅之见,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怎么培养古诗素养】相关文章:

游子吟的古诗怎么读05-23

游子吟 古诗拼音怎么写12-31

题西林壁的古诗怎么读05-24

赠汪伦的古诗怎么写01-05

韦应物古诗07-21

范仲淹古诗07-24

浅谈古诗古诗赠汪伦的改写07-24

元日古诗翻译11-04

咏柳古诗翻译11-03

王维的古诗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