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文里的羊说明

时间:2020-12-04 19:08:53 古诗 我要投稿

在古诗文里的羊说明

  在古诗文里的羊

在古诗文里的羊说明

  咩咩叫着的羊年,正欢快的蹦蹦跳跳的向我们跑来。

  乙未年,生肖羊,古人以羊为“美”,以羊为“祥”。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对“羊”的解释是,“羊,祥也”;对“美”的解释是,“美,甘也。从羊,从大”;对“祥”的解释是,“祥,福也。从示,羊声”。 古人有“水之精为玉,土之精为羊”的说法,《论衡》:“丑、未,亦土也。丑禽牛,未禽羊。” 羊寓意“吉祥”,汉代瓦当、铜镜等铭刻中多见“宜侯王大吉羊(祥)”,这同《说文解字》对羊的解释一致,羊与祥通假。

  “羊”“祥”相通,羊因而自古就是人类的亲密伙伴,在人们心目中始终有一种特殊的位置。古代的人与羊朝夕相伴,愿意为“羊”们传神写貌,不似今日之人不到“口”不知羊。“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唐?温庭筠《苏武庙》)。“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文同《早晴至报恩山寺》)。

  “牛羊鸡犬田家乐”(宋?欧阳修《游太清宫出城马上口占》)。古诗文中描写羊的诗句比比皆是;关于羊的文物也多得不计其数,国家博物馆珍藏的四羊方尊,堪称以羊为装饰元素的中国古代文物中最不容忽略的一件。它不但造型华美、刻画逼真,其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坎坷经历,就同于我们民族的曲折历程,令人感叹唏嘘。《诗经?小雅》中有一首诗叫《无羊》,非常值得一读。

  “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尔羊来思,其角濈濈。尔牛来思,其耳湿湿……”这是一首歌颂牛羊蕃盛的诗。有人考证这首诗可能是祭祀时祈年的祝词。从首章夸耀牧养的牛羊数量之多,我们可以看见当时的畜牧业已相当发达。

  这位上古的诗人,描绘了一幅放牧图,生动地展示了牧人的形象和牛羊的动态,画面清新,富有生活气息。诗的结尾写了牧人的一个美梦,反映了古人对生活的愿望,饶有风趣。

  此诗不仅描摹精妙,且笔底蕴情,在展现放牧牛羊的动人景象时,又强烈地透露着诗人的惊异、赞美之情,表现着美好的展望和祈愿。这一首牧歌,与我们熟悉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不一样的是,它并不着意展现牧区生活的空阔、安宁、淡远,而着眼于富足。富有的主人雇佣牧人为之放牧,牛羊成群,膘肥体壮,牧人做的梦也是儿孙满堂和发财。

  同样是牧歌,写法却可以不同;同样是牧人,梦想却大有差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赞赏恬淡宁静的生活方式,表现对放牧生活的热爱。牛羊成群,寄托的是发财致富的梦想。同样的生活内容,呈现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大不一样。

  不管怎么说,牧歌式的生活,无论其基调是恬静淡远的生活方式,还是发财致富的途径,都充满了诗意。听着成群结队牛羊哞哞咩咩地叫声,望着膘肥体壮的大群属于自己财富的羊群,总会让人心花怒放,心中总会充满陶醉的。

  “未入麒麟阁,时时望帝乡。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旄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李陵何以别,涕泪满河梁。”杨维桢《题苏武牧羊图》这首诗,写得就是最让我们难以忘怀的“苏武牧羊”。西汉苏武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单于欲降之而不得,遂将其流放北海。

  苏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旌尽落”而不屈,后鸿雁传书,终被迎回中原。回到汉朝时头发胡须都变成白色了。班固在传记后称赞苏武“有杀身已成仁,无求生以害仁”。

  “千载匈奴多牧养,坚持苦节汉苏卿”这是南宋文天祥在 《咏羊》诗中对苏武的赞颂。苏武不为利诱,艰苦卓绝,视死如归的感人事迹,凸显其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忠心耿耿的高尚品德,二千年来家喻户晓。这位大义凛然的民族英雄的高大形象,直至今天仍活跃在各种文学艺术的舞台上。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 ,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在塞上时有笳声,入声痛心酸。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 大节不稍亏,终教匈奴心惊胆碎,拱服汉德威。”流行歌手李娜唱的《苏武牧羊》歌,就时时萦绕我们的耳边。

  葛洪《神仙传》中,也描绘过一个与羊有关的黄大仙“叱石成羊”的.美丽故事。相传黄初平十五岁那年,在外出牧羊途中被一位仙翁带至松山金华洞的石室中修炼,自此超凡脱俗,潜心修道,钻研丹药,四十年不食人间烟火,终于理悟出修道玄机,修得道法。

  黄初平的哥哥黄初起为找弟弟,到处打听其下落,后来遇一位道士,告诉他说:“金华山中有一牧羊儿,不知是否初平。”初起就来到了金华山,在金华洞找到了黄初平。

  兄弟想见,初起问及当年的羊群下落,初平在山上大叫“羊起”,满山白石应声而起,变成千万只羊。初起这才知道弟弟初平已得道成仙,于是要求跟着学道。从此他亦不食人间烟火,仅服食松籽、茯苓。久而久之,兄弟俩都成了神仙,称为二皇君(或二仙)。

  黄大仙后改名“赤松子”,擅长炼丹知医术,在民间惩恶劝善,有求必应,后人在黄大仙羽化之地——金华北山“洞天福地”双龙洞左侧建立起金华观。香火曾盛极一时。“仙人拥石去,童子驭车来。”唐代李峤《咏羊》诗,歌咏的就是这件事。神奇的故事情节,让古人对入山修道充满向往,然而今人读之,或许也能品味出几多无奈、几多悲凉。

  唐人李朝威的传奇《柳毅传》,也是一个以牧羊开篇的故事。“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毅怪视之,乃殊色也。然而蛾脸不舒,巾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伺……”远嫁泾河的洞庭龙女遇人不淑,被黜于泾河畔牧放化身为羊的“雨工”。与之相遇的仗义书生柳毅,传书洞庭求救,并在经历波折后与其终成眷属。

  故事奇幻,想象优美,环境烘托,有声有色,极富浪漫色彩。这是唐代爱情小说中的上乘之作。虽然故事还没有脱离六朝小说鬼神志怪的传统,神怪离奇,但充满了人间社会的清新气息,两人的情操和爱情即使在今天也不无教益,所以民间妇孺皆知。既富于浪漫气氛,同时表现出的现实意义又极为深刻。

  唐宋以来,绘画技法日趋完美,大家辈出。以羊为描绘对象的绘画作品中,《四羊图》页堪称完美。图绘山羊四只,或跳跃抵撞,或静立俯观,高下错落,动静相对,笔墨寥寥而刻画准确,体现了画家深厚的写生功底和超凡的概括能力。“三羊游戏芳草茵,一羊辄蹲枯树根。安能添我作牧人,为公鞭此一败群。”宋代王阮的《题四羊图》诗深得其中的意境。

  《周易》中的“泰”卦,因“天地交而万类通,上下交而其志同”而寓意吉利。夏历正月为泰卦,六十四卦中,“泰”卦下三爻是三个阳爻,故称为三阳。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故历来以“三阳开泰”为一年开头的吉祥语。因羊与阳在古音中同音可通假,故而“三羊”为“三阳”之谐音,民间的绘画作品常画三羊传达吉祥如意、万物更新的情意,广受喜爱。“三阳开泰” 已逐步衍化成一种精神,让“三阳开泰”成为与时代共进的文化,也是我们民族自然和谐的一种见证。

  “太平之瑞宝鼎,乐协之应玉羊”(南朝梁?萧统《七契》)。愿这即将来临的农历乙未“美意延祥年”,带给我们民族每个家庭、每一个人,和和美美、吉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