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文鉴赏讲解

时间:2020-11-25 16:15:30 古诗 我要投稿

高考古诗文鉴赏讲解

  (一)诗歌常见题材

高考古诗文鉴赏讲解

  1、欢聚离散皆是缘——送别抒怀诗

  2、古来征战几人回——边塞征战诗

  3、何人不起故园情——羁旅思乡诗

  4、煮酒把盏话桑麻——山水田园诗

  5、古今多少兴亡事——怀古咏史诗

  6、悔教夫婿觅封侯——思妇闺情诗

  (二)诗歌内容鉴赏“六看”

  1.看题目认识对象 2.看作者了解背景 ....

  3.看意象把握情感 4.看尾句参透主旨 ....

  5.看注释破解难点 6.看题干得到启示 ....

  (三)诗歌分类解答: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常见感情:

  1、直接或者间接地表达分别时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

  2、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寄托对友人诚挚的安慰、劝勉和祝愿;

  3、借诗吐露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多在诗人艰难困厄之际)。

  4、表达出诗人对友人前行或自己未来的担忧之情。

  5、回忆相聚欢娱,遥想分别后的怅惘、孤寂、落寞、留恋之情。

  常见特征:

  时间:秋季或春季 季节:清晨或傍晚、月夜

  地点:路口、长亭、驿站、渡口、码头等

  古人送别的习俗:①折柳送别 ②饮酒饯别 ③唱歌送别

  常见意象:

  长亭、南浦、阳关、古道、灞桥、灞陵亭、谢亭、劳劳亭、隋堤、河梁、杨柳、柳絮、“阳关三叠”、劳歌、离歌、骊歌、笛声、浊酒、寒蝉、晚风、春草、流水、斜阳??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4分)

  (1)边塞诗的产生

  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盛唐时期,发展成为一个诗歌流派。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2)特点及常见意象

  1、是浓郁的汉代情结。

  唐代边塞诗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

  2、是鲜明的边地风貌。

  人物:单于、都护、将军、征人、胡儿

  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器物: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刁斗、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 地名:(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碛[qì]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音乐:《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

  这些意象的特点:荒凉、单调、雄奇、壮丽、奇丽、壮阔;

  (3)常用艺术手法及表达效果: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

  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2、对比手法;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3、虚实结合;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等效果。

  4、用典故;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4)思想主旨

  1、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和民风民俗。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宣泄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

  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如:“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3、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

  如:天山雪后海风寒,军中遍吹行路难。

  如: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4、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如: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南园》李贺

  如: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王昌龄

  5、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

  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

  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6、诗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

  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

  (5)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主题思想迥异的艺术风格?

  1.与时代特征密切相关。

  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格调高亢,情绪激昂。

  而宋代积贫积弱、国力衰颓,面临北方少数民族的强势入侵,统治者却纸醉金迷,不思进取,这样在知识分子的笔下,多用来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即使同为唐诗,但也有较大不同。盛唐时期,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但到了中晚唐时期,诗人们虽然仍保持昂扬向上的基调,但其中已不免多少悲壮,多少感伤。

  2.与个人际遇密切相关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1) 羁旅思乡诗简介

  羁旅诗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国,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等内容的诗歌。换句话说羁旅诗应指人们被抛出原本属于自己的生存环境而被移植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所产生的不适应的心理感觉所创作的诗歌。

  羁旅诗表达的.感情主要有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羁旅之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幽愤之情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等等,由于这些这些感情是亘古相通的,容易引起共鸣,所以羁旅诗大多浅显易懂。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

  (2)表现手法

  羁旅诗的创作手法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1)、乐景衬哀情

  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2)、侧面落笔

  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在思念、谈论自己,从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3)羁旅诗常用意象

  月亮:见月怀人,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 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日暮: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4)羁旅行役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1、概念及介绍:

  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故山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高考古诗文鉴赏讲解】相关文章:

赠汪伦古诗文鉴赏01-28

《登鹳雀楼 》讲解鉴赏05-16

《钱塘湖春行》古诗文鉴赏02-05

《晚泊岳阳欧阳修》古诗文鉴赏01-03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离骚10-14

课文《滕王阁序》的翻译讲解和鉴赏12-09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蜀道难02-23

醉翁亭记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03-12

诗经讲解12-29

苏轼相关古诗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