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古诗原文及译文

时间:2022-12-12 10:55:18 王娟 古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渔家傲」古诗原文及译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渔家傲」古诗原文及译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渔家傲」古诗原文及译文

  渔家傲

  ——范仲淹

  【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睡,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世称“范文正公”。唐宰相范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 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谥号文正》传世,通行有《四部丛刊》影明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创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词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词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作品鉴赏

  《渔家傲·秋思》插图上片着重写景。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秋来”,点明了季节。“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词人是苏州人,对这个地方的季节变换,远较北人敏感,故用一个“异”字概括,这中间含有惊异之意。“衡阳雁去无留意”,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无留意”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

  反过来说,这个地区秋天的荒凉景象,尽括在雁“无留意”三字之中,显得笔力遒劲。下边续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战地景象:“四面边声连角起”,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上句写延州周围环境,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长烟落日”,很容易使读者联想起唐代诗人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四字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而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气象便不相同。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所见;边声、号角声,这是所闻。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特别值得玩味的是“孤城闭”三字,它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渔家傲·秋思》书法作品宋朝从建立之后,就采取重内轻外政策,对内加紧控制,把禁军分驻全国各地,而在边疆上长期放弃警戒,武备松弛。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讨伐,而事起仓卒,将不知兵,兵不知战,以致每战辄败。词人移知延州,到任后,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始终居于守势,不敢轻易出击,延州局势才暂时稳定下来,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仍处于孤立状态。所以“孤城闭”三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军事态势,反映出宋朝守军力量是很薄弱的,作为指挥部所在地的城门,太阳一落就关闭起来,表现了形势的严重性。这一句就为下片的抒情作了铺垫。

  下片着重抒情。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这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燕然未勒归无计”,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的。“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耳闻目睹的都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如果深夜里安然熟睡,是听不到、也看不到的。这就逗出了下句:“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将军或者说词人通宵不眠,发为之白的原因,很明显是“燕然未勒归无计”造成的,征夫落泪也是出于同样原因。他们和将军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既希望取得伟大胜利,而战局长期没有进展,又难免思念家乡,妻子儿女魂牵梦绕。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他们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将军与征夫的矛盾情绪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委婉地传达出来,情调苍凉而悲壮,和婉约词的风格完全不同。

  这首词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从词史上说,这首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名家点评

  宋代

  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一:范文正公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公尝呼为“穷塞主之词”。

  明代

  卓人月《古今词统》:诗以穷工,惟词亦然,“玉阶献寿”之语,不及“穷塞主”多矣。

  沈际飞《草堂诗馀正集》:希文道德未易窥,事业不可笔记。“燕然未勒”句,悲愤郁勃,穷塞主安得有之。

  沈谦《填词杂说》:小令中调有排荡之势者,吴彦高之“南朝千古伤心事”,范希文之“塞下秋来风景异”是也。于此足悟偷声变律之妙。

  清代

  贺裳《皱水轩词筌》:庐陵讥范希文《渔家傲》为穷塞主词,自矜“战胜归来飞捷奏,倾贺酒,玉阶遥献南山寿”,为真元帅之事。按宋以小词为乐府,被之管弦,往往传于宫掖。范词如‘‘长烟落日孤城闭”“羌管悠悠霜满地”“将军白发征夫泪”,令“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者听之,知边庭之苦如是,庶有所警触。此深得采薇出车、杨柳雨雪之意。若欧词止于谀耳,何所感耶。

  冯金伯《词苑粹编》卷四引《古今词话》:范希文《渔家傲》边愁云,词旨苍凉,多道边镇之苦。欧阳永叔每呼为穷塞主,诗非穷不工,乃于词亦云。

  先著、程洪《词洁》:一幅绝塞图,已包括于“长烟落日”十字中。唐人塞下诗最工、最多,不意词中复有此奇境。

  黄苏《蓼园词选》:《东轩笔录》云:范希文守边日,作《渔家傲》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苦。永叔尝呼为穷塞主之词。及王尚书素守平凉,永叔亦作渔家词送之。其断章曰:“战胜归来飞捷奏。倾贺酒,玉阶遥献南山寿。”且谓曰:“此真元帅事也。”沈际飞曰:希文道德未易窥,事业不可笔记。“燕然未勒”句,悲愤郁勃,穷塞主安得有之。按:文正当西夏坐大,因自请出镇以制之。所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者也。至今读之,犹凛凛有生气。

  近代

  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此词写边塞征人思归之情与边地苍凉之景。仲淹久任边帅,防御西夏元昊。羌人至乎为“龙图老子”而不名,范时官龙图阁学士也。此词虽有思归之情而无怨尤之意。盖抵御侵略,义不容辞,然征夫久戍,亦非所宜,故词旨虽雄壮而取境却苍凉也。相传欧阳修见此词,戏呼为“穷塞主”。及王素出守平凉,欧亦作《渔家傲》送之。其末句曰:“战胜归来飞捷奏。倾贺酒。玉阶遥献南山寿。”顾谓王曰:“此真元帅之事也。”后人有谓范词可使人主知边庭之苦,欧词止于阿谀人主耳。此论甚正,然范词乃自抒己情,欧词乃送人出征,用意自然不同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公守边日作。起叙塞下秋景之异,雁去而人不得去,语已凄然。“四面”三句,实写塞下景象,苍茫无际,令人百感交集。千嶂落日,孤城自闭,其气魄之大,正与“风吹草低见牛羊”同妙。加之边声四起,征人闻之,愈难为怀。换头抒情,深叹征战无功,有家难归。“羌管”一句,点出入夜景色,霜华满地,严寒透骨,此时情况,较黄昏日落之时,尤为凄悲。末句,直道将军与三军之愁苦,大笔凝重而沉痛。惟士气如此,何以克敌制胜?故欧公讥为“穷塞主”也。

【「渔家傲」古诗原文及译文】相关文章:

古诗《游园不值》原文及译文07-20

古诗《金谷园》原文译文及赏析08-19

《画》古诗原文译文及赏析02-10

小池古诗原文、译文及赏析08-10

《西北有高楼》古诗原文及译文11-08

李白《秋浦歌》古诗原文及译文02-10

《木兰诗》古诗文原文及译文03-14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译文03-30

范仲淹《江上渔者》古诗原文译文及赏析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