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古诗赏析

时间:2022-10-13 15:43:09 古诗 我要投稿

《寻隐者不遇》古诗赏析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寻隐者不遇》古诗赏析,欢迎参考。

《寻隐者不遇》古诗赏析

  寻隐者不遇古诗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

  1.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2.不遇:没有见到。

  3.童子:小孩。

  4.言:回答说。

  5.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赏析

  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创作背景

  此诗是中唐时期诗僧贾岛到山中寻访一位隐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隐者不详何人,有人认为是贾岛的山友长孙霞。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难以考证。

  名家点评

  明代高棅《唐诗正声》:吴逸一评:自是妙音,所谓不用意而得者。

  明代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愈近愈杳。

  明代蒋一葵《唐诗选汇解》:首句问,下三句答,直中有婉,婉中有直。

  明代凌宏宪《唐诗广选》:俞仲蔚曰:意味闲雅,脍炙人口。

  明代唐汝询《唐诗解》:设为童子之言,以状山居之幽。

  明末清初王夫之《姜斋诗话》:《十九首》及《上山采蘼芜》等篇,止以一笔入圣证。自潘岳以凌杂之心作芜乱之调,而后元声几熄。唐以后间有能此者,多得之绝句耳。——意之中但取一句,“松下问童子”是已。如“怪来妆阁闭”,又止半句,愈入化境。

  明末清初徐增《而庵说唐诗》:夫寻隐者不遇,则不遇而已矣,却把一童子来作波折,妙极!有心寻隐者,何意遇童子,而此童子又恰是所寻隐者之弟子,则隐者可以遇矣。问之,“言师采药去”,则又可以遇矣……曰“只在此山中”,“此山中”见甚近,“只在”见不往别处,则又可以遇矣。岛方喜形于色,童子却又云:“是便是,但此山中云深,卒不知其所在,却往何处去寻?”是隐者终不可遇矣。此诗一遇一不遇,可遇而终不遇,作多少层折!今人每每趁笔直下。古人有云:“笔扫千军,词流三峡”,误尽后贤,此唐已后所以无诗也。

  清代黄叔灿《唐诗笺注》:语意真率,无复人间烟火气。

  清代李锳《诗法易简录》:一句问,下三句答,写出隐者高致。

  清代吴烶《唐诗选胜直解》:设为童子之言,以答寻问之意,不必实有此事。不露题字,而意已见。

  近代王文濡《唐诗评注读本》:此诗一问一答,四句开合变化,令人莫测。

  作者简介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落拓为僧,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人称贾长江。其诗喜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以五律见长,注意词句锤炼,刻苦求工。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有《长江集》。

【《寻隐者不遇》古诗赏析】相关文章:

寻隐者不遇古诗赏析08-22

寻隐者不遇古诗整体赏析11-05

寻隐者不遇的古诗04-13

寻隐者不遇古诗03-24

小学对于寻隐者不遇的古诗赏析12-05

寻隐者不遇经典古诗词赏析12-01

寻隐者不遇古诗翻译09-24

寻隐者不遇古诗诗意11-09

寻隐者不遇古诗原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