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中儿童形象的分析

时间:2020-10-27 15:32:25 古诗 我要投稿

小学古诗词中儿童形象的分析

  中国古代诗歌,绵历数千年,作者之多、作品之富、题材之广、技巧之高,在世界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小学古诗词中儿童形象的分析

  一、奇思妙想型

  《古朗月行》一诗中儿童把月亮想象成“白玉盘”“瑶台镜”,想象月中的仙人长什么样,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白兔捣成的仙药是给谁吃的,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

  二、勤劳淳朴型

  《四时田园杂兴》中的“童孙”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加上儿童擅长模仿的天性,于是就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底下学种瓜。一个“学”字,透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极富生活情趣。辛弃疾《清贫乐 村居》里的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里锄草,二儿子在家里编织鸡笼,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

  三、热情乐助型

  对不认识的人完全可以不管的,可儿童的好奇和乐助心促使他想知道眼前的人何处来,何处去,干什么。《回乡偶书》就描述了这样一群孩子。一个“笑”把儿童的好奇的内心、不礼貌的狡黠给很好地遮掩了起来。贾岛《寻隐者不遇》里面的童子很认真、礼貌地告诉寻者师父采药去了。到哪里采药呢?就在这座山上。具体哪个地方就不得而知了。童子不仅很好地回答了来访者的'提问,而且很有禅意,言简意赅,令人回味无穷。再如杜牧《清明》中的牧童对当地情况很熟悉,急他人之所急,迅速为“断魂人”指明了方向,让人眼前一亮,心情为之好转。

  四、淘气可爱型

  白居易的《池上》中,一个小孩子趁大人不注意偷偷去采白莲,他自以为行动机密,不会被人发觉,谁知道小船驶来时,冲得水面的浮萍两边散开,水面波动,出现了一道长长的痕迹,自然完全暴露了他的行踪!一个“偷”(瞒着别人、悄悄地)字,将儿童的天真、顽皮、活泼、可爱表现得一览无余。这里的不解是作者眼中的不解,在孩子心里,他以为自己是懂得藏踪迹的,并且自得其乐。

  五、机智聪慧型

  《所见》中的放牛娃的歌声还在树林里回荡,可是他忽然停下了脚步,紧闭了嘴,两眼紧盯着树上。原来,他看到树上一只正在鸣叫的知了,想去捉,怕歌声把它吓跑了。全诗紧紧抓住牧童在一瞬间的神态变化,仔细地刻画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小孩子在放牛途中发生的有趣的事,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小儿垂钓》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专心钓鱼的农村孩子的形象。”蓬头”小孩子坐在那儿学大人钓鱼,可爱的样子一下子就跃然纸上。诗人用了“侧、映”来写小孩子的心机,小心翼翼地选了块少有人到,已长青苔的地方,侧身坐着,还用草挡住身体,怕鱼儿看见自己给吓跑了,可偏巧有过路人不认识路,远远地又是招手又是嚷嚷地问路。诗人用了“怕”“不应人”来写小孩子又急又恼的样子,寥寥数语,将小家伙皱眉鼓嘴、连连摆手、不让人说话、煞有介事的神态描写得栩栩如生。

  六、快乐自由型

  春光明媚,丽日和风,儿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一放学回来就奔跑着放飞风筝――《村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风俗画,使读者的心情也随之轻快,仿佛也感受到了浩荡的春风,恬静而自然。《村晚》中描述的孩子骑马不规矩,而是故意随意横坐在牛背上。牛吃着草,自己吹着笛,吹笛也不正二八经地吹,则是“无腔信口”地想怎么吹就怎么吹,表现了牧童的无拘无束,淳朴无邪。

  上述描写儿童的诗词内容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并且浅白如话,易被孩子们记住,让他们更直观地感知,很久很久以前的孩子们是如何度过他们的童年的。我们的文学家为什么不试图效仿一下我们的古人呢?多创造出一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人物形象,而不要一味塑造假、大、空的形象。在草长莺飞的二月,散学归来就“忙趁东风放纸鸢”的自由自在一定令今天的孩子生出很多羡慕。我们的小学教育工作者为什么不能真正多给孩子们留下更多的业余时间,放飞他们的身心和梦想呢!

【小学古诗词中儿童形象的分析】相关文章:

温庭筠词中的女性形象分析05-24

《长生殿》中杨贵妃形象的分析11-26

分析《长恨歌》中杨玉环的形象特点01-04

温庭筠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11-03

描写儿童的优秀古诗词09-25

描写田园儿童的古诗词09-02

鲁迅《祝福》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12-26

长恨歌中杨玉环的形象06-07

《长生殿》中杨贵妃的形象11-24

《长恨歌》中杨玉环的形象美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