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无适俗韵》与《种豆南山下》对比鉴赏

时间:2020-09-25 13:36:45 归园田居 我要投稿

《少无适俗韵》与《种豆南山下》对比鉴赏

  引导语:《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这组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其中第一首与第三首诗广为流传。

 归园田居

  其一                                                                  其三

  魏晋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一、《归田园居》其一和《归田园居》其三的相同点:

  陶渊明因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种欣悦之情,还有清静的田园、淳朴的交往、躬耕的体验,使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章。

  二、《归田园居》其一和《归田园居》其三的不同点:

  (1)第一首诗写作者辞官场,第三首诗写作者乐农事。

  (2)第一首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第三首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

  (3)赏析

  其一

  第一首诗主要是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所谓“适俗韵”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场后,执意离开,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绝望。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这首诗最突出的是写景———描写园田风光运用白描手法远近景相交,有声有色;其次,诗中多处运用对偶句,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还有对比手法的运用,将“尘网”“樊笼”与“园田居”对比,从而突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然的热爱;再有语言明白清新,几如白话,质朴无华。这首诗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意境,诗的语言完全为呈现这意境服务,不求表面的好看,于是诗便显得自然。总之,这是经过艺术追求、艺术努力而达到的自然。

  其三

  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这首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暗用杨恽诗意。

  后四句是此诗的第二层,抒写的则是作者经过生活的磨励和对社会与人生深刻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的决裂。

  在这首诗中陶渊明却勇敢地反对了传统观念,冲破了陈旧的精神枷锁,毅然地告别官场,辞去了彭泽县令,不做劳心治人的“君子”;决然地返回家园,心甘情愿地扛起了锄头,辛勤地躬耕垄亩,偏要做个劳力的“小人”。这等无畏的精神,美好的人格,高尚的境界,赢得了后世多少人的称赞、钦佩乃至效仿。

【《少无适俗韵》与《种豆南山下》对比鉴赏】相关文章: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鉴赏10-11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课文鉴赏06-14

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鉴赏06-01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案与赏析10-27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课文与赏析10-20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翻译与赏析10-13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原文与翻译12-23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案与说课稿10-03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原文与赏析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