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的讲做功夫

时间:2022-06-22 18:39:22 佛经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华严经》的讲做功夫

  从这几天诵《华严经》的十地品后,自己发现菩萨的十地修行过程就是非常严谨的修行过程。这个过程在《华严经》十地品赞偈中说得非常清楚。

  回到四祖寺后,正好赶上诵《华严经》中的十地品,自己每次诵《华严经》总是有收获,这几天在诵十地品的时候,发现了菩萨修行的过程在《华严经》的十地品里面有简单的描述,这让自己欢喜不尽。因为,修行做功夫对于没有次第的禅宗来讲,实在需要一些标志。

  记得四祖道信大师的《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里面在教导我们如何做功夫的时候也讲:“……前所说五事,并是大乘正理,皆依经文所陈,非是理外妄说。此是无漏业,亦是究竟义。超过声闻地,直趣菩萨道。闻者宜修行,不须致疑惑……”可见禅宗的做功夫和菩萨道的做功夫是有相同之处。

  这里的“前说所五事”就是自己常常用的《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记载的做功夫的方式:“一者知心体,体性清净,体与佛同;二者知心用,用生法宝,起作恒寂,万惑皆如;三者常觉不停,觉心在前,觉法无相;四者常观身空寂,内外通同,入身于法界之中,未曾有碍;五者守一不移,动静常住,能令学者明见佛性,早入定门。”

  可见祖道与菩萨道不但是共通,而且可以借助菩萨道的修行方式来了解祖道。给我们因为没有次第而不得入祖道门的人一个标志,这样修行就有了一个参照。这是自己这几天诵《华严经》的新收获,也是对自己做功夫的一个参照,同时给自己目前的修行找到了一条修正之路。

  因为我们一说到祖道,好像就只剩参禅打坐或者是止观法门。在我们现实的修行生活中,参禅打坐又好像只剩下修定的任务。当然,对于刚刚入门的我们来说,修定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定力基础,要想修行佛法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有了有了一定的定力之后,要如何修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所以,这实际上就是我们修行的偏差,我们习惯性的只修定,不知道还要修观。从这几天诵《华严经》的十地品后,自己发现菩萨的十地修行过程就是非常严谨的修行过程。这个过程在《华严经》十地品赞偈中说得非常清楚。

  “……初地艺业不可尽,譬如雪山集众药;二地戒闻如香山;三如鞞陀发妙华;焰慧道宝无有尽,譬如仙山仁善住;五地神通如由乾;六如马耳具众果;七地大慧如尼民;八地自在如轮围;九如计都集无碍;十如须弥具众德。初地愿首二持戒;三地功德四专一;五地微妙六甚深;七广大慧八庄严;九地思量微妙义,出过一切世间道;十地受持诸佛法,如是行海无尽竭。十行超世发心初,持戒第二禅第三,行净第四成就五,缘生第六贯穿七,第八置在金刚幢,第九观察众稠林,第十灌顶随王意,如是德宝渐清净……”

  前面这段从《华严经》十地品里面摘录来的文字,把菩萨十地的情况基本描述了一下,从这里面就能简单看出初地菩萨修人间善法,达到了人间技艺的高峰,然后发心行菩萨道,要用自己的技能帮助广大人民。所以,在附录的全文里面就能看到初地菩萨多为人王。

  然后是持戒闻法到二明敬净地,然后具足功德修止、修观到第三地、第四焰慧地。通过修法明门观察所处世界成就智慧到第五地;然后明了平等缘生到第六地;然后保任功夫修方便智慧贯穿到第七地,达到并超过了声闻缘觉的一切有为法的功德。

  到了第八不动地的时候,就完全脱离了有为法,步入无为法的修行行列。所谓达到了无功用的功夫状态,或者说是无心用功的自然做功夫的状态。所以,这个时候是一个功夫的飞跃,这在以前的日记《七地八地大飞跃》中有所介绍。这个时候才真正实现了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的情景。第九善慧地与第十法云地就开始大显神通,广度有情到受佛职位的菩萨。

  这些内容太多,有兴趣的人可以看附录中的《华严经》十地品全文。这个修行过程在四祖道信大师的《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中被描绘得十分简单,只要通过五事就能成办。从《华严经》十地品全文来看,菩萨道的修行与祖道的修行,基本上也是吻合的。

  拓展:

  华严经和修行者的心量

  昨天妙秀说要开智慧,发愿了每天诵法华经一品,法华经像莲花一样绽放,颂了能六根清净,长智慧。后来又发愿了要颂华严经几部。非常赞叹。能诵华严经的人的心量,是非常广袤的。

  很多人学佛学着学着,就跑到了外道,或者儒家去了。或者很多人觉得佛教和儒家一样,叫人做好人做好事而已。其实佛的境界,不是凡夫能度量的,那么为什么把佛法,把佛教看得这么低呢。因为没有读《华严经》的缘故。华严经的全名,叫做《大方广佛华严经》,是经中之王。不读华严,不知佛门之富贵。佛门有多广大呢,不读华严,不知道啊。就以为佛法就是这么简单的。这就是我们现在人对佛教的误解。因为没有深入经藏的缘故。

  佛教三部大经之首,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这部经有历史的,是佛陀成佛后,给法身大士给讲的。不是给我们凡夫讲的,所以讲完了以后就被龙王收到龙宫了。后来呢,五百年后,出现了一个龙树菩萨,龙树菩萨很厉害,活了五百岁,而且还通晓世间的万法,当时觉得自己比佛陀还厉害了。这时有个龙王菩萨出现了,把他带到龙宫去,带他翻阅了大方广佛华严经。他看了,才知道原来佛陀的境界是怎么样子的。起了忏悔心,后来把华严经记录下来。就流传到人间了。所以,能看到华严经,很不容易啊。估计很多人都没有读过一遍的华严经吧。所以说,很难得,很难遇的。读了华严经,才知道佛的境界是怎么样子的。

  修行人一定要读华严经,或者至少要读华严经中的普贤菩萨行愿品,这个很关键,行愿品是华严经的精髓。所以每天去读,体悟佛的境界。佛教和儒家为什么不同,和世间的法为什么不同。要读华严经才知道,不读是不知道的。

  佛门有句话,知见要高,行动要低,就是要具备成佛的知见,但是做事做人要从最低的境界开始。

  大家知道武则天,不仅政治一流,对佛法也是十分通巧的。以下是武则天为华严经写的序言,今天我把她拍下来,大家去看看武则天的境界。不过估计很多文字都看不懂。

  武则天可以说是一个奇才,她统管一个天下,一个王朝,她的境界,不是凡夫能度量的。在政治生涯中,佛教对武则天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而让武则天具备如此广袤的心胸的,这部华严经一定功不可没。

  “中天调御,越十地而居尊。”这句话可见武则天的佛学修养很高的。“十地”在楞严经上有详细记载。

  以上是武则天写的序,好好看。希望能看的懂。

  很多人喜欢去度量出家人,或者修行人的境界,心量。或者看到出家人一些不如法的现象,就内心很排斥。出家人,能抛弃世间的一切,然后进入佛门,他的境界,不是我们凡夫能度量的。也许他在做法上有些不如法,或者毁戒。但是他的心量,不是凡夫能度量的。佛经说,众生发起了一念的利他心的时候,都可以得到诸佛的护念。这一念利他之心,就可以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赞叹。你看,这个功德多大呢。所以,修行人的功德,不是凡夫的心去度量的。就好比武则天的心量,我们凡夫永远度量不了。真的也许如法华经中说的,唯有佛和佛乃能究竟了知吧。

【《华严经》的讲做功夫】相关文章:

怒剑功夫的诗词07-03

形容下功夫的诗词08-27

《弟子规》第一讲与第二讲10-12

讲范仲淹的故事(精选12篇)04-20

给婴儿讲的童话故事01-05

给儿童讲的童话故事01-06

给孩子讲的童话故事02-28

讲立春的暖心句子02-01

小班讲童话故事05-31

给小朋友讲的童话小故事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