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阁夜》详解

时间:2022-12-27 16:15:12 杜甫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杜甫《阁夜》详解

  《阁夜》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杜甫晚年寓居夔州西阁夜中所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甫《阁夜》详解,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杜甫《阁夜》详解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释:

  1、阴阳:指日月。

  2、短景:指冬季日短。景:日光。

  3、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瞿塘峡在夔州东。

  4、星河:星辰与银河。

  5、野哭句:意谓从几家野哭中听到战争的声音。几家:一作“千家”。

  6、夷歌句:意谓渔人樵夫都唱着夷歌,见夔州之僻远。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7、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8、跃马:指公孙述。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

  译文:

  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

  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

  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

  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

  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阁作所。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冬离蜀寓居夔州(治今重庆奉节)西阁时所作,时年五十五岁。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西边的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去世,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夔州地处峡中,山水险峻,且有许多古人争雄的遗迹。严冬的夜里,诗人在阁中遥望,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诗。

  名家点评

  北宋苏轼《东坡题跋》:七言之伟丽者,杜子美云:“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尔后寂寞无闻焉。

  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自老杜“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与“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等句之后,常恨无复继者。

  北宋蔡绦《西清诗话》:杜少陵云:“作诗用事,要如禅家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此说,诗家秘密藏也。如“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人徒见陵轹造化之工,不知乃用事也。《祢衡传》:“挝《渔阳操》,声悲壮。”《汉武故事》:“星辰动摇,东方朔谓:民劳之应。”则善用事者,如系风捕影,岂有迹耶!

  南宋周紫芝《竹坡诗话》:凡诗人作语,要令事在语中而人不知。余读太史公《天官书》:“天一、枪、棓、矛、盾动摇,角大,兵起。”杜少陵诗云:“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盖暗用迁语,而语中乃有用兵之意。诗至于此,可以为工也。

  南宋吴可《藏海诗话》:(韩驹)又举“三峡星河影动摇”一联。仆云:下句胜上句。

  南宋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赵彦材云:英雄皆不免于死。人事依依,何至漫自寂寥乎?

  元代方回《瀛奎律髓》:此老杜夔州诗,所谓“阁夜”,盖西阁也。“悲壮”“动摇”一联,诗势如之。“卧龙跃马终黄土”,谓诸葛、公孙,贤愚俱尽。“孔丘盗跖俱尘埃”“玉环飞燕皆尘土”一意,感慨豪荡,他人所无。

  元代张性《杜律演义》:二句雄浑浏亮,冠绝古今。

  明代高棅《唐诗品汇》:刘云:第三、第四句对看,自是无穷俯仰之悲。

  明代凌宏宪《唐诗广选》:刘会孟曰:三、四二句只见奇丽。若上句何足异?评诗未易,以此。

  明代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光芒四射,若令人不敢正视。

  明代胡应麟《诗薮》:作诗大法,惟在格律精严,词调稳惬。使句意高远,纵字之可剪,何害于工?骨体卑陋,虽一字莫移,何补其拙?……又如老杜“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等句,上二字皆可剪,亦皆杜句最高者,曷尝坐此减价?又:杜七言句……壮而豪宕者:“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又:老杜七言律全篇可法者,《紫宸殿退朝》《九日》《登高》《送韩十四》《香积寺》《玉台观》《登楼》《阁夜》《崔氏庄》《秋兴》八篇,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如毫芒。自是千秋鼻祖。异时微之、昌黎,并极推尊,而莫能追步。

  明代陆时雍《唐诗镜》:三、四意尽无余。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蒋一梅曰:鼓角,阁上所闻;星河,阁上所见。野哭夷歌,是倒装法。周启琦曰:杜《刈稻咏怀》云:“野哭初闻战,樵歌稍出村。”只此五、六意。说诗者何必多喙。单复曰:结语愈缓而意愈切。

  明代游潜《梦蕉诗话》:杜子美诗,不特律切精深,而其意度亦极高妙,虽于一字之用,亦不率易,熟玩之便自有觉。予尝以赞画从征香炉山,与蔡方伯巨原露坐,军声夜色,隐动上下。因诵其《阁夜》诗云:“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相与审听徐视,久之,巨原起,向予曰:“此老言意,入神如此。”

  明代王嗣奭《杜臆》:岁已暮矣,阴阳迅速,又催短景,人生几何,只此无限悲感。乃身在天涯,而霜雪初霁,寒宵孤居。人心不欢,而“鼓角声悲”也,人心不宁,而“星河影摇”也。战伐败而野哭者约有千家,渔樵乐而夷歌者能有几处?当此危乱,谓非豪杰不能拯济。而追论往事,以卧龙而终与跃马者同归黄土,况我今日!若论人事,流离衰病已如此矣。“音书”谓家报。公家京师,有家报必及朝事,音书所传亦无好消息,谩然寂寂寥寥,虚度时日,与前辈同于沦没而已,心如悬旗,奈何不与鼓角同悲而星河共摇也!此诗全于起结着意,而向来论诗止称“五更”一联,并不知其微意之所在也。“卧龙”句终为自家才不得施,志不得展而发,非笑诸葛也。

  明代胡震亨《杜诗通》:郑善夫云:“此一联(“五更”二句)古今传诵,终非佳句。此可与知者道。”

  明代邢昉《唐风定》:感慨与人同,自是气势迥绝。

  清代吴景旭《历代诗话》:《西清诗话》引《汉武故事》:“星辰摇动,东方朔以为民劳之应。”《剡溪漫笔》又引《天官书注》:“左旗九星在河鼓左,右旗九星在河鼓右,是天之旗鼓动摇主兵。”《天爵堂笔余》云:“杜公虽破万卷,恐未必拘拘证古。若此暑月夜半露坐时,观晴空星河影,隐映错落,俨然动摇,处处若此,况三峡乎?”余观此诗起句云:“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虽不可例以暑夜目之,然必以星垣配合,亦殊损其寥旷也。

  清代金圣叹《唱经堂杜诗解》:阁即是夔州西阁。“阁夜”者,于西阁中度夜也。通篇悲愤之极,悲在夜,愤在阁。一解写“夜”。言岁暮景短,忽忽已夜。是夜雪霁,寒宵湛然。二句专为欲起下二句,写出一肚皮刘越石、祖士稚心事来。言虽复短景入夜,然自一更以至五更,更更鼓角之声刺耳锥心,如何可睡?既不能睡,即不免走出中庭,瞻望天象。而是夜正值雪霁,满天星河湛然。汉东方朔言星辰动摇,民劳之应。今其象如此,苍生奈何?笔势又沉郁,又精悍。反覆吟之,使人增长意气百倍。心在此处,则以别处为天涯;心在别处,则以此处为天涯。此第二句用“天涯”二字之法也。人断断用不出,于是断断看不出也。一解写“阁”。上解写“夜”如此,则岂可久于“阁”中也哉?而竟无计得去,安得不愤愤?百姓新闻合战,遍处无不野哭;先生不离西阁,闲听渔樵唱歌。时事危急,急至于此;人事迟误,迟至于此。因思卧龙跃马,终成黄土,盖世英雄,会有死日。今不及时赴事,转盼没世无称,天乎天乎、痛哉痛哉!我今在西阁之中,不惟人事不来,且至音书悉断,使一旦遂死,真成万年极痛矣!从来“终黄土”语,都作放手叹世用。此翻作血热头痒用,大奇!“卧龙”是诸葛亮,“跃马”是公孙述。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是也。所以得入此诗者,《图经》:郭外有孔明庙,城上有白帝祠。正是西阁诗料也。

  清代施闰章《蠖斋诗话》:注杜诗者,谓杜语必有出处。然添却故事,减却诗好处。如“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盖言峡流倾注,上撼星河,语有兴象。《竹坡》乃引《天官书》:“天一枪棓矛盾,动摇角,大兵起”。谓语中暗见用兵之意,顿觉索然。且上句已明言“鼓角”矣,何复暗用为哉?……嘴调自见,不在徒逞博洽。杜诗蒙冤如此者甚众也。

  清代吴见思《杜诗论文》:天霁则鼓角益响,而又在五更之时,故声悲壮。天霁则星辰益朗,而又映三峡之水,故影动摇也。

  清代黄生《唐诗摘钞》:题云“阁夜”,而诗及晓景,乃知为“人事音书”之故彻晓不寐也。卧龙跃马,因夔州祠庙而及之。

  清代毛奇龄《西河诗话》:“三峡星河”二句,在夜起时常有此境,然并鲜道及。亦以写境须高笔,假以卑词出之,虽境甚明了,而诵之索然。是以刘、白、张、王诸集,必无此句,非不遇此境也。

  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此在阁夜而伤乱也。上四,阁夜景象。下四,阁夜情事。鼓角,夜所闻。星河,夜所见。野哭夷歌,将晓所伤感者。末则援古人以自解也。鼓角之声,当更尽而悲壮。星河之影,映峡水而动摇。皆宵霁之景。吴论:悲壮动摇,下两字另读。思及千古贤愚,同归于尽,则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漫付之寂寥而已。卢世云:杜诗,如《登楼》《阁夜》《黄草》《白帝》《九日》二首,一题不止为一事,一诗不止了一题,意中言外,怆然有无穷之思,当与《诸将》《古迹》《秋兴》诸章,相为表里,读者宜知其关系至重也。鼓角之声,当更尽而悲壮,星河之影,映峡水而动摇,比宵霁之景。

  清代何焯《义门读书记》:西阁夜也。穷阴稍开,又见兵象,急景相催,复起恶声。此诗言孑遗有几,复闻战伐,大兵仍岁,农桑尽废,冬无储粟,仅有存者,不受征发之夷獠,以渔樵取给。世运若此,夜何时旦,然天心厌乱,则虽正顺如卧龙,雄武如跃马,亦空归黄土,但未知家国连续天命者,人事何如,徒使我凭阁注望,依依不能自已。竟寂寥无足耸人观听。犹然兵象充塞宇宙也。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结言贤愚同尽,则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

  清代贺裳《载酒园诗话》:《西清诗话》称少陵用事无迹,如系风扑影,因言“五更鼓角声悲壮”,乃用祢衡挝《渔阳操》,其声悲壮事;“三峡星河影动摇”,乃用汉武时星辰动摇,东方朔谓民劳之应事。余意解则妙矣,然少陵当日正是古今贯串于胸中,触手逢源,譬如秫和曲糵而成醴,尝者更辨其孰为黍味,孰为麦味耳。

  清代吴昌祺《删订唐诗解》:气极沉雄。

  清代胡以梅《唐诗贯珠》:起句虽言冬乃岁暮日短,若阴阳之气催促易过者;然详结句,似兼言年已迟暮,阴阳来催短景,乃不堪回首之语。第五,死锋镝者众,写得淋漓。第六,山野将晓之境宛然,令人起无限悲思。

  清代孙洙《唐诗三百首》:贤愚同归于尽,则寂寥何足计矣。

  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三峡星河影动摇”,即景语也。注杜者必行《天官书》星动为用兵之象,未必太平时,星光不动也?

  清代纪昀批点《瀛奎律髓刊误》:冯舒:无首无尾,自成首尾,无转无接,自成转接,但见悲壮动人,诗至此而《律髓》之选法于是乎穷。陆贻典:五、六妙绝,盖言天下皆干戈,唯此一隅尚有安稳渔樵耳。查慎行:对起极警拔,三、四尤壮阔。纪昀:前格凌跨一切,结句费解。凡费解便非诗之至者。三、四只是现景,宋人诗话穿凿可笑。李光垣:此首又见后“暮夜类”中,以诗情断之,入彼为是。无名氏(乙):大名独步,何可比肩。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敕编《唐宋诗醇》:音节雄浑,波澜壮阔,不独“五更鼓角”“三峡星河”脍炙人口为足赏也。李因笃曰:壮采以朴气行之,非泛为声调者可比。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七律中“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亦是绝唱。然换却“三峡”“锦江”“玉垒”等字,何地不可移用?则此数联亦不无可议。只以此等气魄从前未有,独创自少陵,故群相尊奉为劈山开道之始祖,而无异词耳;自后亦竟莫有能嗣响者。又:七律不用虚字,全用实字,唐时贾至等《早朝大明宫》诸作,已开其中。少陵“五更鼓角”“三峡星河”“锦江春色”“玉垒浮云”数联……皆是也。

  清代刘濬《杜诗集评》:吴农祥曰:起四语精紧,后亦称。

  清代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五更”二句,与“锦江春色”同一笔力。

  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天涯”“短景”,直呼动结联。而流对作起,则以阴晴不定,托出“寒宵”忽“霁”。三、四,从“霁寒霄”生出;“鼓角”不值“五更”,则“声”不透;“五更”,最凄切时也,再著“悲壮”字,直刺睡醒耳根也。“星河”不映“三峡”,则“影”不烁;“三峡”,最湍急处也,再著“动摇”字,直闪蒙胧眼光也。于“寂寥”中对此,况触以“野哭”“夷歌”,得不戚然伤心耶?老去伤多,焉能久视,故想到近地古迹,转自宽解焉。彼定乱之“卧龙”,起乱之“跃马”,总归黄土,则“野哭”“夷歌”,行且眨时变灭,顾犹以耳“悲”目“动”,寄虚愿于纷纷漠漠之世情,天涯短景,其与几何?曰“漫寂寥”,任运之旨也。噫!其词似宽,其情弥结矣。

  清代杨伦《杜诗镜铨》:吴瞻泰云:“人事”绾上“野哭”“夷歌”,“音书”绾上“天涯”“三峡”,关锁极密。蒋弱六云:三峡最湍激处,加霜雪照耀,故见星河动摇。又在“声悲壮”里觉得,足令人惊心动魄。

  清代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前四写景,后四言情。笔力坚苍,两俱称惬。千古绝调,公独擅之。陈德公曰:此及上篇(指《登高》),起二皆琢对紧严,岂非沉挚。三四浑语耳,“悲壮”“动摇”在着“五更”“三峡”字,遂成今古名联。五六亦有老致。“卧龙跃马”,使古如此硬叠,足知斫造之方。

  清代范大士《历代诗发》:洞阳公曰:中四句叹时事,结二句叹人世,其感益深。

  清代杨逢春《唐诗绎》:此因寄居西阁,山峡无期,乡书不至,寒宵辗转,掁触见闻,不胜“催短景”之感,故结处聊为宽解之词。

  清代方东树《昭昧詹言》:起二句夜,三、四切阁夜,并切在蜀。东坡尝赏此二句。此自写景,钱以为星摇民乱,不必如此解。五六情。

  清代梁章钜《退庵随笔》:赵松雪尝言,作律诗用虚字殊不佳,中两联须填满方好。此语虽力矫时弊,幼学者正不可知。唐人如贾至《早朝大明宫》等作,实开其端。此外则少陵之“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皆是。

  清代曾国藩《十八家诗钞》:张云卿云:勿学其壮阔,须玩其沉至。

  清代佚名《杜诗言志》:少陵暮春至夔州,寓居西阁半载。其诗十余首……读之一种悲凉之声,凄其欲绝;而襟怀正自浩落,不伤激楚。此其意旨尽在言下,可以领会,无事深解。而吾唯于此《阁夜》一首,独爱其气骨之雄骏,更为集中之杰出者,不禁三复而乐道之。夫曰“阁夜”,则非他夜之可比,其情在阁;而阁夜又非阁之他时可比,其景又在夜。故作阁夜诗,必须于二字夹缝中写出。故起句撇却短景,提出“夜”字,而承之以“天涯霜雪”四字,则是阁夜,而非他处之夜矣。盖凡高处方能见远,故必立于高阁之上,方能知天涯之霜雪已霁于今宵。插一“霁”字、便逗起三峡星河等意。夫三峡星河固是夜景,然非此阁,何由见之?妙在“三峡星河”之上,又先衬一句“五更鼓角”,似此星河动摇之影,皆从鼓角悲壮之声涌出。便将战斗乱离之景象,描绘殆尽。星河者夜也,三峡星河,则阁夜矣。五更者夜也,五更鼓角,则又阁夜矣。此之谓夹写。或疑鼓角恐亦是设为此景,不知此阁乃系官阁,必与峡关丽谯相近。少陵盖暂住于此,亦系夔之贤府主所采以作寓公者、非民廛也。试观三峡迅流之水,而上映星河,互相动摇,而又出于鼓角悲壮之中。此何等气象,真有令人不寒而栗者!况野哭四起,多由战殇;夷歌满地,杂入渔樵。此时此际,不堪回首。惟有大发一叹,陡地跳出机关,而一言以勘破之,曰:任尔何等英雄,何等跋扈,虽卧龙如诸葛,跃马似公孙,终成黄土,有何益哉!而我之作客江滨,人事音书,都付之寂寥之中,又奚足惜也!读此诗令人增长气魄,开拓胸襟,非直为咏歌而已在。

  清代王寿昌《小清华园诗谈》:“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读之令人心神畅然,此是何等神气!

  清代马鲁《南苑一知集》:句法有上五下二者……“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清代许印芳《律髓辑要》:结虽费解,却无不可解处,不能以小疵废之。

  清代朱庭珍《筱园诗话》:纯用实字,杰句最少,不可多得。古今句可法者,如少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数联,皆雄浑高壮,气势凌跨一切,又复确切老当,景中有情,诗中有我,既非空声,亦无用力痕迹,真大手笔也。

  清代施鸿保《读杜诗说》:《阁夜》云:“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注引杜修可说:二句皆用故事《后汉·祢衡传》:“声节悲壮”;《汉武故事》:“星辰动摇,民劳之应”。今按下句或用汉武故事,上句悲壮,第是常语,不必定用《祢衡传》语也。《夜闻觱栗》诗,亦云:“塞曲三更欲悲壮”,杜说殆因附会下句,故牵合上句,说公诗者,每有此弊。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寓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居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有《杜工部集》。

【杜甫《阁夜》详解】相关文章:

杜甫《阁夜》08-29

杜甫 的《阁夜》的赏析12-05

阁夜杜甫的诗词12-21

杜甫的古诗《阁夜》09-06

杜甫《阁夜》的赏析09-09

杜甫阁夜的诗歌鉴赏09-29

杜甫《阁夜》教学设计11-01

杜甫《阁夜》诗歌鉴赏08-23

杜甫诗词《阁夜》的诗意赏析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