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学案

时间:2022-10-12 13:11:03 短歌行 我要投稿

《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学案(通用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学案,欢迎大家分享。

《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学案(通用6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学案 篇1

  【教材分析与设想】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诗作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他关心民生疾苦,渴望建功立业其诗歌慷慨悲壮以曹氏父子为首的建安诗人,诗歌风格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这种创作风格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建安风骨”。该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3岁,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该诗以“忧”统摄全文但这“忧”又非以简单的“忧愁”来理解它包含着诗人深感岁月不饶人而事业未竟的急迫心情究竟谁可以解决这个“忧”呢?就是人才所以,诗人主要借助比兴、用典等艺术手法来表达对人才的渴求这点,我们应通过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诵读全诗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并通过用词的比较探究及自选诗句品读、鉴赏让学生品味语言的作用,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课后探究问题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并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课后作业第二道题的设置,意在让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曹操的“求贤观”及求贤若渴的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准确理解诗人“忧”的内涵

  2.能鉴赏、品味诗句

  3.能通过词语的比较分析,来进一步把握诗人的情感

  4. 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质疑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那种求贤若渴及奋发向上,渴求建功立业的精神

  【教学重点】把握诗人“忧”的内涵及求贤若渴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通过词语的比较分析,来进一步把握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下发学案

  【课 时】 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曹操是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他曾经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我们初中也学过他的诗歌《观沧海》、《龟虽寿》,请同学们齐背《龟虽寿》

  他的诗有一个共同特点,大气磅礴、慷慨激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短歌行》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深层含义

  (一)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

  2.师生竞读提示:注意老师和学生朗读的特点

  (1)学生推荐代表朗读

  (2)教师朗读

  (3)学生点评

  (4)教师归纳,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情感——把握好节奏、声调、缓急等并以前8句为例进行分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此诗创作于诗人的晚年对于年近53岁,而统一中国的理想仍未实现的诗人感到岁月不饶人“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的短促感、焦灼感重重地向他压来,这使诗人不由发出“人生几何”的感慨因此诗是四言诗,故诵读时要把握节奏,2/2断读又因前四句是作者感慨人生有限、生命易尽,情调感伤苍凉读时应该语速缓慢,语气伤感低沉其中要重读的是“当、人生、譬如、去日”后四句诗人慷慨高歌,借酒消愁,寄托忧思读时感情要激昂慷慨其中需重读的是“慨当、忧思、何以、唯有”)

  (5)学生自由选读

  (二)学生就自己的难点进行质疑

  (三)把握内容,理解“忧”的内涵

  1、请用一个词来概括全诗主要抒发的感情

  2、请概括诗人“忧”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明确: 二忧人生苦短,二忧贤才难得

  3、诗中多次出现“忧”,这种忧是否意味着诗人对人生持一种消极悲观的态度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明确:“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从其产生的原因来看,正因为人生短暂,而诗人自己年岁已老,霸业未成,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才更迫切地希望实现自己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宏伟壮志作者的这种忧思,正是源于内心的焦急,内心的渴求;源于一种发自内心的忧患意识体现的正是使人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自由品读:你最喜欢诗中哪几句诗?理由是什么?

  四、问题探究:

  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课文中注解说通“辍”,一说“掇”,解释为“拾取”《三国演义》中直接写成“明明如月,何时可辍”你觉得是读“掇”好还是“辍”好?理由是什么?

  明确:“辍”——停止,整句是“皎洁在天的月亮,什么时候才能停止运行”,比喻义则为“我对贤人的思念,何时才能停止呢?”

  “掇”——拾取,整句是“皎洁在天的月亮,什么时候才能拾取?”,比喻义则为“皎洁如月的贤才,我什么时候才能拥有呢?”

  个人意见:行动较思念更进一层,更符合曹操那种想坐拥天下贤才的霸气

  2、“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在《三国演义》中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你觉得是选“何”好还是“无”好?为什么?

  参考意见:“何”好一“无”字,展现的是往南去的人才没有无枝可依,即没有接纳他们的地方即使投靠曹操,也只是一种无赖的选择。

  而“何枝可依”,展现的是乱世当中,往南而去的人才在徘徊、犹豫中进行一种选择而此时的曹操恰似那谦虚的山、博大的海、求贤若渴的周公,成为那可供贤才依托的一枝

  五、背诵全诗

  六、课后作业

  1、问题探究:在《三国演义》中,有“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一章,其中涉及到的《短歌行》是曹操在赤壁之战之前写的而我们的教参说《短歌行》是在赤壁之战后写的你认同哪种说法?依据是什么?请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查阅资料,进行探究,一个星期后上交研究成果

  2、阅读《求贤令》及《曹操:颠覆儒教理念的三道求贤令》,并结合《短歌行》思考曹操的求贤观对现代生活有什么启示,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附:1、《求贤令》原文及翻译

  【原文】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杨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注释】

  ①选自《曹操集》②受命:即受于天命,指开国③曷尝:哪有曷,何④闾巷:里弄,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里”,里门叫“闾”⑤上之人求取之耳:上层的人去寻求他上之人:指君主⑥孟公绰为赵:孟公绰,鲁国大夫,廉士做晋国世卿赵、魏的家臣才力有余,但没有能力去做滕、薛这样小国的大夫⑦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齐桓即齐桓公如果一定要廉士方可使用,那齐桓公怎么能称霸当世⑧ 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被,同“披”;褐,古代贫贱人穿的粗布衣服被褐怀玉:比喻身份低下而怀有真才实学的人钓于渭滨:相传姜子牙80岁时在渭水边钓鱼被周文王访得,拜为丞相,后又为武王起兵伐纣,完成了兴国大业⑨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盗嫂受金,指的是陈平被魏无知推荐给汉高祖刘邦当谋臣,有人攻击他,说他同嫂子私通,接受贿赂,但刘邦不予理睬,仍然重用⑩仄陋:狭隘、卑贱,指身份贫贱而被埋没的人才

  【今译】

  自古以来开国和中兴的君主,哪有不是得到有才能的人和他共同治理国家的呢?当他们得到人才的时候,往往不出里巷,这难道是偶尔侥幸碰到的吗?不!只是执政的人去认真访求罢了!当今天下还未平定,这是特别要访求人才的最迫切的时刻“孟公绰做赵、魏两家的家臣才力有余,却不能胜任像滕、薛那样小国的大夫”如果一定要所谓廉士方可使用,那么齐桓公怎能称霸当世!现在天下难道没有身穿粗衣而怀揣真才干像姜子牙那样在渭水边钓鱼的人吗?又难道没有像陈平那样蒙受“盗嫂受金”污名还未遇到魏无知的人吗?你们要帮助我发现那些地位低下而被埋没的人才,只要有才能就推荐出来,让我们能够任用他们

  2、曹操:颠覆儒教理念的三道求贤令

  曹操曾颁布三道求贤令,这三道求贤令一举颠覆了中华传统儒教理念的文化思维他提出了唯才是举的选才标准,选拔人才一扫“名节、门第、资历”的旧框框,不是名门大族,即使窃金、盗嫂之徒都可以用曹操不仅郑重推出“唯才是举”的主张,还将这一主张无条件地贯彻到底,使“唯才是举”成为优先于其他原则之上的首选原则,选拔了许多出色的文臣武将,成就了一番大业,留下了千古佳话

  曹操的一位高级谋士去世后,他对当时任侍中、尚书令的'荀彧说:“志才死后,没有可以与我共同商谈国家大事之人”并要求荀彧为他推荐人才荀彧就把郭嘉推荐给曹操郭嘉与曹操初次见面,就纵论天下大势,探讨国家兴亡,畅谈治国用兵之道,曹操十分高兴地对众人说:“能使我成就天下大业的,必定是此人!”曹操打败袁绍后,在袁绍的军营里搜到好多自己的部将私通袁绍的信件曹操却看也不看就将这些信件全部烧毁了,并说:“袁绍兵强马壮,我自己有时也打退堂鼓,何况你们呢?”众将无不感激涕零,从此死心塌地跟随曹操,死而后已

  曹操赏罚分明,极少贪功,战事一了,常会在庆功宴上作一番点评,将分属于各位谋士武将的功劳逐个指出,“此乃荡寇将军张辽之功也”,“此乃贾诩之功也”,“此乃钟繇之功也”,如此等等

  曹操非常爱惜人才,为了留住人才甚至可以受辱有一次陈琳写文章把曹操给骂了,而且骂得很难听,基本上祖宗三代全给囊括了后来曹操抓住了陈琳,审讯时,曹操问道:“你为什么骂我的祖宗?”陈琳嘿嘿地笑道:“我当时写文章,文思泉涌,骂你骂得兴起,就控制不住把你祖宗也给带上了”曹操素知陈琳是个人才,听罢他的话后哈哈大笑,竟然宽恕了他,并把他留在身边视为好友

  曹操很信任魏种当年兖州被吕布夺去,郡县之人多叛曹应吕,曹操曾不无得意地对手下说:“我相信魏种肯定不会抛弃我”话音刚落,就接到了魏种叛变的消息曹操怒火攻心,咬牙切齿地发誓道:“除非你有本事逃到我找不到你的地方”后来曹操战败吕布,叛逃的魏种即被兵士绑得结结实实,送到曹操面前“哪能这样对待魏先生”曹操喝退兵士,亲自上前为魏种解开绳索,仍旧让他官复原职,就像两人之间根本没有过节,就像自己从来没有发过誓。

  《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学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找到本诗的诗眼“忧”,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结合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分析诗人人物形象和诗歌情感

  (2)简单了解建安风骨和歌行体的特点,学习并把握诗歌鉴赏中常用手法:比兴、用典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新旧知识联想、师生共读、反复吟诵等方式进行文本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带领学生感受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在乱世的豪情壮志和求贤若渴的心情,引导学生树立时不我待、应有担当的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曹操的“三忧”(人生苦短,求贤不得,功业难成),体会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对贤才的渴求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使用的用典、比兴的手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了解曹操这个历史人物吗?我们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学习过曹操的哪些诗句?

  《观沧海》《龟虽寿》

  结合你之前的阅读经历,曹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从名著、电视剧等分析)

  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指出:“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实方法。”又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由于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确实具有多重性,要还其真实面目我们必须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当年曹操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从一个侧面来了解一下这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解题:1、诗歌体裁:歌行体

  “行”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常与“歌”并称,可配乐歌唱,汉魏以下的乐府诗常题名为“歌”或“行”。

  “长歌”“短歌”都是汉乐府中的曲调名称,根据歌词音节长短进行划分,通常长歌热烈奔放,短歌低吟短唱,所以我们可以从音律节奏和风格来判断长短歌行。

  2、建安风格:(三曹代表人物)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二)初读,整体把握

  1.全班齐读,感受诗歌节奏,纠正读音

  2.在这首诗中,有一种情感反复出现,这就是本诗的诗眼,你能找到它吗?忧

  诗中哪些诗句出现了忧呢?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曹操在这首诗歌当中多次出现忧这个字,那么他是因为什么忧愁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思考,再次朗读这首诗歌,体会诗人此情此景下的感受

  (三)再读,分层把握诗歌内容和情感

  请你根据诗歌内容为诗歌划分层次,一起寻找诗人“忧”的原因

  第一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手法:设问(人生几何?何以解忧?自问自答)、比喻(把人生比作朝露)、借代(杜康,本是造酒的人,现在指酒)

  从中我们看出诗人为何而忧?(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忧)

  第二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手法: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指姑娘思念情人,在这里指渴望得到贤才。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表现宴会场合的盛况,这里指对招纳贤才的热情。

  你知道以上两句用了什么手法吗?(用典)

  用典: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引用古籍中的词句和故事就叫做用典。

  请你找一找在本诗中还有哪些地方是用典?引用了什么典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管子)

  周公吐哺(周公广纳贤才)

  第三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在第三层中出现了许多意象,请你将这些意象找出来(明月、乌鹊)

  这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比兴,将明月比作贤才,将自己比作无枝可依的乌鹊,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求和自己惟恐贤才不至的忧愁)

  通过第三层,我们可以分析出诗人在忧什么?(贤才难得)

  第四层: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天下归心:天下人都归顺于我(志向)

  将用典和比兴的手法结合起来,引用了周公广纳贤才的典故,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并以此起兴,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渴望天下归心的志向。

  从第四层我们能看出诗人为何而忧?(功业难成)

  知人论世:介绍曹操,了解本诗创作背景,深入理解诗人“忧”的原因。

  小结:

  这首诗紧紧围绕一个忧字,抒发了作者因时光易逝、功业未就而产生的苦闷心情和招纳贤才、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我们鉴赏了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更深刻地理解了这首诗。我们站在人生之路上,每个人都应该具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所以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该勉励自我,只因为“时不我待”。

  拓展:

  1.通过这首诗歌,我们了解到了不一样的曹操,请以“曹公,我想对你说”写一篇200字小练笔

  2.诗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已经充分表达了曹操对人才的渴求之情。那么后面的诗句是否可以删去呢?

  不能,本诗中诗人表达贤才难得的心情看似重复,其实也存在内在的逻辑性。他用一咏三叹的方式来表达他对人才渴望的迫切心情。他用“以情感之,以礼遇之,以志勉之”的方式来吸引人才。

  曹操都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那么现在你作为领导,你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

  你们想成为这样的人才吗?如何成为这样的人才呢?

  《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学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诵读诗歌;

  (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教学方法

  1.读法:反复诵读,教师指导,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提问讨论:师生互动,解决反馈问题。

  3.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古人说“诗言志,歌咏怀”,诗歌是文人抒发感情的一种载体。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兼文学家曹操的《短歌行》,感受曹操在这首诗歌当中要言的是何志,抒发何种感情呢?

  二、读

  1、品读诗歌,先从朗诵开始。四言诗节奏:二二节拍,诗歌诵读,要注意语速、语调,要有抑扬顿挫之美感。学生自由读,请一名试诵读,评。

  2、注意个别句子的处理:一般感叹句、陈述句读降调,问句读升调,老师范读。请学生找出诗文中的问句,加以诵读体会。

  3、再请学生读,点评。

  三、分析

  1、同学们再集体诵读一遍,在读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诗给你传递出一种怎样的感情?(苦闷,忧愁)

  从哪里看出来?

  生1:标题

  生2:意象词“酒”,还有诗中的“忧”字

  生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写实,结合背景分析

  明确诗眼“忧”,找一找。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诗人在“忧”什么呢?同学们讨论两分钟,有了结果后展示你的理解。

  生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忧人生短暂

  生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功业未成

  生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忧功业未成

  小结:诗人心中有忧,何以解忧呢?杜康能解吗?要解忧,必须求得贤才。同学们找找表明曹操对待人才态度的诗句,体会一下,曹操是怎样留人的。讨论两分钟。

  生1: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以待遇留人

  生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以情感留人

  生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事业留人

  四、小结及课堂作业

  忧人生短暂、人才难得、功业未成,所以此诗读来深沉悲凉。古人说“诗言志”,曹操在本诗中所言之志就是想求得贤才来一统天下,解百姓战乱流离之苦。有一股英雄之气驰骋期间,所以读来慷慨激昂。下来,就请同学试带着这份激昂的感情再一次诵读全诗,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短歌行》

  曹操

  教学反思

  本节课作为微型课来设计,我只选了两个方面作为教学目标,即能用普通话流畅地诵读诗歌; 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主要安排以不同的诵读贯穿始终:学生自由诵读、学生代表读、教师指导诵读、学生集体读等等。以读代讲,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逐渐悟出全诗的核心主旨。

  引导学生读的过程基本顺利,但在问题的过渡上有些地方还是显得生涩,比如在安排学生几轮诵读之后我抛出问题:这首诗给你传递出一种怎样的感情?(苦闷,忧愁)从哪里看出来?得出诗眼“忧”字之后,我说了一段过渡语,给人一种跳出诗境之感。在李社教和王卫涛两位老师的指导下,我明白了20分钟的微型课,快速切入主要环节是关键。比如在学生找出“忧”字之后,就应马上抛出“诗人忧什么?”的问题,得出结论后再问“解忧靠什么?”明确是“人才”后马上再问“如何求取人才?”这样安排环环相扣,讲起来顺了许多。

  另外,我之前的板书设计过于简单,主要是三个关键词“忧”“求贤”“一统天下”用两条横线贯穿起来,事后,李老师帮我重新设计了板书,让我明白了微型课板书并不是越简单越好,课堂上讲到的重点词还是得取舍有度地呈现在板书中,这样,整节课的重点内容看起来才能一目了然。

  当然,除了两位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还有各位同行老师为我提出的宝贵建议,让我在这次微型课试讲中获益良多,受益匪浅,谢谢大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一定会以这节课作为范例,在一堂课的结构安排上,在重难点的取舍与把握上,在师生互动的处理上多下功夫研磨,争取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上出更优质的课!

  《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学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体会诗句流露出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了解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导语】

  一、导语(以俗语引入对作者的介绍):

  说曹操,曹操就到,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句俗语的意思?“devil”一词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要把“魔鬼”翻译为曹操呢?请谈谈你所了解的曹操。

  (展示幻灯片)

  【作家和题解】

  作家介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作为政治家: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太祖武帝。他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当时四方知名的文士几乎网罗无遗,而具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更是济济一堂。

  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讌倡和,形成一个文学集团。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三国演义》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和众部将一起狂饮,他四顾空阔,心中大喜,与诸将讲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壮志。这时候,看到乌鸦向南飞去,他已经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满怀地讲述自己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等历史丰绩,一边唱起了《短歌行》并要求将士和之。他的一位老部下刘馥认为其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栖?”不吉利,他很生气刘馥扫他的兴,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也有人认为该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3岁,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学习新课】

  一、整体感知。

  1、听示范朗读。(或教师范读。)

  2、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乌鸦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3、叫两个学生个读诗歌。分别叫他们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诗。再指出其优缺点。

  4、再听示范朗读。感受诗歌寄寓的情感意蕴。

  5、学生自由诵读5分钟,将诗歌读顺读熟。

  二、合作探究,感受诗句,品味意境:

  1.你认为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字?他忧的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明确:忧;忧人生短暂;人才难求;功业未就。

  2.梳理诗意,并探究本文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第一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明确: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②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③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师:作者在此感叹什么?

  明确:光阴易逝、人生短暂。

  师:仅仅是在悲叹自己的人生短暂吗?

  明确:言外之意为“贤士们,你们的人生也是短暂的,赶紧把握有限的时光,及早建功立业吧。只要来投靠于我,我一定会帮助你们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的”。

  第二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确:运用典故。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以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还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那么诗人在此借古人之语,抒发的是自己的何种情怀呢?

  (补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句出自《诗经.子衿》,原句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言外之意即“贤士们呀,即使我不去寻访你们,你们怎么就不能主动给我个音讯呢?”)

  明确: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第三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意即:天下的贤士们呀,我怎样才能得到你们呢?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师:诗人求贤若渴,可是贤才来归了吗?

  明确:没有。

  师:那么,作者在此吐露的是什么之忧?

  明确:求贤不得之忧。

  第四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师:“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那么,本句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呢?

  明确:①以“乌鹊”无枝可依类比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言外之意即“我就是你们所要寻求的明主,不要再犹豫徘徊了,赶紧来投奔于我,我助你们实现你们的人生理想,你们助我实现统一大业”。②后四句用典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师:作者渴望人才,渴望实现统一大业,那么人才来归了吗?统一的愿望得偿了吗?

  明确:没有。

  师:那么,由此观之,作者还忧什么?

  明确:功业未就。

  3.小结:

  全诗着眼点:忧(人生短暂、求贤不得、功业未就),全诗落脚点:志(一统天下)。

  三、作业:

  背诵默写此诗。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一、全班齐背此诗。

  二、诗歌情感内容:

  忧:忧人生短暂;人才难求;功业未就。

  【学习新课】

  一、总结艺术特色。

  ⑴巧用典故。“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

  ⑵巧用比兴。“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山不厌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

  二、鉴赏诗歌风格特点。

  1、慷慨悲壮又不乏激昂豪迈的风格特征。

  2、简单介绍“建安风骨”。

  建安诗人大都经历了汉末的离乱,所作诗歌主要是因事而发,悲壮慷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建安文学在悲壮慷慨的基调中,感伤离乱、悲悯人民和慨叹人生相联系,从而激起及时建功立业的政治豪情,显得“志深笔长”、“慷慨多气”,是沉着的品格的典型代表。这一独特的风格使得它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代表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与《龟虽寿》参照阅读。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探究综合,迁移评价:

  1、要求学生讲讲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对曹操的评价,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态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结论: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书:英雄之慷慨悲歌)

  2、展示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

  (1)、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2)、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3)、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汉书《武帝纪》)

  (4)、易中天评曹操:曹操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实际上,曹操是真实的,也是本色的。包括他的奸诈、狡猾、残忍、暴虐,都表现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诚而坦然。这实在是一种“大气”。我认为曹操是“奸雄”。不过前面要加三个字:可爱的。曹操是“可爱的奸雄”。

  3、结合以上关于曹操的资料及《短歌行》中诗人的形象,以“曹公,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100-200字的练笔。

  三、作业:

  完成《优化方案》相关练习。

  附:板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学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全诗,学习诗歌中所运用的用典比兴的艺术手法。

  2.学生通过朗读诗歌、情境体验、合作交流及教师点拨这一学习过程,学会诗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深层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3.教师通过对诗歌的深层解读,学习曹操在诗歌中体现的生命意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树立远大抱负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解读诗歌意象,学习魏晋诗歌的用典比兴表现手法,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课前大家先一起来听段诗歌朗诵。听完朗诵以后,哪位同学能跟大家说说你对刚刚这首诗歌的了解呢?看来大家对曹操很熟悉啊,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曹操的这首《短歌行》。

  (二)朗读诗歌,初步体会诗歌“忧”的基调

  学生自由诵读诗歌,结合诗歌注释,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教师在学生朗读诗歌之前该让学生明确诵读诗歌的过程中体味诗歌忧的感情基调。

  (三)赏析诗歌语句,解读诗歌意象

  在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之上,将全班分为六个小组,组内互相参照,互相启发,要求组内成员都要分享自己对诗歌中的意象的解读及对诗人“忧”的内容的解读;2.各小组内推选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1.诗中表现诗人“忧”的诗句?

  明确:“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课件展示)

  2.诗人为什么而“忧”?

  明确:①忧功业未成(板书)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课件展示)

  ②忧贤才难求(板书)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课件展示)

  3.诗人是通过哪些意象来抒发自己“忧”的感情的?

  明确:酒、朝露、明月

  (1)酒

  在诗歌中“酒”一般被用来表达忧愁思绪,因而有了“借酒浇愁”一说,同学们结合诗人生平及整首诗歌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曹操借酒表达的是积极的人生态度还是消极的?

  (知人论世。结合全诗可明确曹操表达的是人生短暂,要抓紧时间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

  (2)朝露

  诗人将人生短暂比喻成“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一般指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操《赠白马王彪》)“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

  (3)明月

  在古典诗歌中明月一般借以寄托相思别绪,在此曹操借明月喻贤才,“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贤才就像天上美好的月亮,一心向往,不知何时才能得到,因而“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4.诗人借助了很多意象来表达自己“忧”的情绪,他又通过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思想感情的?

  明确:

  比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用朝露比喻人生短促。“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用明月比喻贤才。

  用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诗是表达女子思慕爱人,曹操在引用上省略了“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用含蓄的方法来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表现诗人求贤如渴的心情。

  5.诗歌中“忧”的情绪贯穿全诗,但是同学们朗读的时候却情绪激昂,大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明确:诗歌虽然“忧”的情绪贯穿整篇,但是在忧的背后却饱含诗人建立功业、渴慕贤才的理想和抱负。

  6.请个别同学朗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其他同学思考曹操借这几句诗表现什么?

  明确:这几句诗勾勒出一幅彷徨无依的特点,“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了良将贤才无明主可选时的彷徨,与曹操在整诗中表露的求贤若渴、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抱负相呼应。

  (四)教师总结,拓展作业

  1.正是渴望建功立业、一统天下,所以面对短暂的人生,曹操一扫前人要及时行乐的消极态度,发出人生苦短,及时立业的感慨,处在乱世的曹操,在50多岁的高龄仍然渴望建功立业,作为年轻一代的大家更应树立远大抱负,发愤图强。

  2.以一篇短文写《短歌行》给你的启示,题材不限。

  《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学案 篇6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诗句所流露出的曹操的思想感情。

  2、学习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学习方法:诵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曾经叱咤风云,几经起落,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无限风光。作为军事家,官渡之战的辉煌难掩火烧赤壁,华容道败走的凄凉。作为政治家,面对社会动乱、民生凋敝,他曾吟出“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千古悲音;但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也让人看到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枭雄姿态。在三国鼎立的历史舞台上,他是一个个性极度张扬的英雄,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他就是—曹操。他多重性格,让我们难以给他的品行下一个准确的定论,到底曹公何人?或许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掀开她神秘面纱的一角,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短歌行》,走近曹操。

  二、作者简介

  采用简历形式介绍作者主要文学成就,代表作品,诗歌风格。

  三、吟咏诗作,整体感知

  (1)自由诵读

  张开想象的翅膀,让自己的思绪回到1800多年前,想象自己就是一代枭雄曹操,入情入境的自由朗读。

  (2)比较朗读

  生朗读,学生评价

  听录音,感受诗歌情感

  四、品析诗句,探寻情感

  诗言志,歌咏怀,大战前夕,曹操的心情如何呢?你能否用诗歌中的一个字概括诗人的情感?忧。

  竟然是“忧”,这么一个具有豪迈气概,有着赫赫战功的人他到底因何而“忧”?你是从何处探知曹操心理的?

  人生苦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贤才难得(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从“青青……断绝”

  功业未就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山不厌高……天下归心”

  (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问题探讨:

  1、诗人为何要感叹人生短暂?

  此时的曹操已54岁,忧人生短暂,是感慨自己的壮志没有实现,感叹得不到贤士来帮助自己实现统一霸业。面对短暂的人生,人生态度却未必相同。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一种及时行乐的态度;辛弃疾说,“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一种积极进取,为国效力的人生态度,曹操面对人生短暂,他想到的不是及时行乐,而是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广招贤士,为我所用,实现一统天下的愿望。

  思考:曹操只是感叹自己的人生苦短吗?

  不仅说自己的人生短暂,还告诉那些贤士门,你们的人生也同样短暂,在还没有成就一番事业的情况下,为何不来投靠我曹操呢?我帮助你们实现你的梦想。

  2、诗人是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的?

  (1)借用《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3、诗人是如何对待人才的?

  (1)“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3)“周公吐哺”

  以《鸿门宴》刘邦项羽对人才的态度来拓展,以刘邦评价自己得天下的原因: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所擒也。得出对待人才也很重要。而曹操面对人才,始终是一种尊敬之情,一种近乎谦卑的姿态。

  思考:诗人已拥有许多人才,那他为什么还要“忧”?

  曹操一生戎马倥偬,在汉末风云突变的乱世中纵横驰骋三十年,于官渡一举击败兵力十倍于己的袁绍,当他不断取得成就的时候,他的政治抱负会逐渐膨胀,相应的遇到的阻力也就越来越大。随着年事渐高,急于在有生之年完成大业的心情会更加急迫。虽然已经拥有许多人才,但他并不满足,还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他这里来,来帮助他完成一统天下的毕生奋斗目标。

  4、贤士此时是何种境遇?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这里的“乌鹊”比喻贤才。意思是说,就好像月夜里的乌鹊找不到可靠的归宿那样,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在四处寻找自己的依靠。

  思考:(1)为什么找不到可以栖落的枝头?没有贤主。

  (2)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有何弦外之音?

  其实这是诗人发出的一个召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着你们!

  曹操有忧,但他的忧并非杜康所能消解,他的忧是站在国家的高度,英雄的角度之上的忧,《短歌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别样的曹操,一个爱才惜才的曹操,一个“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曹操。

  再次吟咏,体会情感。

  五、鉴赏诗歌艺术手法

  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本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情感?

  第一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

  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设问

  补充: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它重在事物的相关性。

  第二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运用典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用《诗经小雅子衿》篇,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补充: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第三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反问

  第四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①以“乌鹊”比喻,喻贤者。

  ②后四句用典。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看到了一个求贤若渴的曹操,一个尊重贤才的曹操,并且站在诗歌鉴赏的高度对他的艺术手法进行了分析。此时,你的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个怎样的曹操形象?

  七、布置作业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戏曲舞台上的曹操是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白脸奸臣;

  在《短歌行》中,曹操又是一个爱才惜才,胸怀宏大志愿的人。

  面对这截然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

  请以“曹公,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真情告白,100字左右。

  八、板书设计

  人生短暂

  因何而忧?贤才难得

  功业未就

  王晓永

【《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学案】相关文章:

《短歌行》导学案设计09-03

《短歌行》教学案例10-31

高中《短歌行》教学案例09-06

《短歌行》教学案例及反思11-29

《短歌行》导学案08-30

《短歌行》教学设计11-25

短歌行的教学设计10-25

短歌行教学设计10-25

曹操《短歌行》导学案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