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弟子规》后感

时间:2020-11-20 19:07:41 弟子规 我要投稿

读《弟子规》后感

  一、 个人素质

读《弟子规》后感

  在第一节课上,老师就提出“不学礼,无以立”。那么一个“礼”字就集中体现了一个人的个人素质。“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视教育下一代,那么教育当然是为了提升“个人素质”。这里引用《弟子规》里的话来说明个人素质的主要内容。“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把“孝”摆在首要位置的。

  (一) 孝弟

  “百善孝为先”这句话也同样将“孝”字放在一个首要位置。那么我们的古圣先贤为什么会一致这么认为呢?

  不难理解,在这个世界上显然父母对我们的恩德要大于任何其它人。是他们孕育、生育、养育、教育了我们。我们如果有一丁点的感恩心,那么首先当然应该回报我们的父母。而“孝”才使得“考有所养”得以实现,才使得我们不必为以后年老而担忧,只要我们的子女是心存孝道的。

  “孝”摆首位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孝道开,百道皆开”,即其为其它任何一种“素质的基础。也不难理解。假如一个人对给予他恩德最大的父母都不能尽孝的话,那么他对别人的态度还会好到哪里呢?而反过来,当他能细心地关照父母,体恤父母的辛苦,进而就能慢慢的理解别人。

  (二)谨信

  谨信则给出了一个人立身安命的`第二件法宝。这件法宝主要用于涉身处世。“信为人言”,“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在对“信”字的认识上可以说“古今中外”都是一致的。相信没有一个人愿意同一个“言而无信”的人交往。

  (三)仁爱

  仁爱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个人素质培养的一个终极目标。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期对整个都心存仁爱,那“孝弟”与“谨信”自然便也会做到了。“仁爱”可以看作是“孝弟”和“谨信”的推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能够做到这些,那么“仁爱”当然也就不难。

  二、人际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是“大同”,为此当然要处理好社会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 中,将人际关系划分为“五伦关系”,即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妇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并且指出了“人无伦外之人,学无伦外之学”。

  (一)父子关系

  在这里“父”与“子”都是代名词,指代父母与子女,还可以扩展到长辈与晚辈之间的关系。父子关系中要做到“父慈子孝”,即父母应该慈爱子女,子女应孝养父母。需要说明的是“慈爱”是广义的,它至少应含有以下意义。 养育。父母对子女理所当然负有养育的责任。

  关爱。“关爱”不等于“溺爱”,是要照顾好,并培养好。

  教育。教育不是靠边口头传授而是身体力行,“上有所施”才会“下有所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子女的发展。

  (二)夫妇关系

  这里“夫妇关系讲述了从择偶到相处的一系列的规则。

  1、择偶。择偶的标准应该是贤德,而不是金钱、地位、容貌等。

  2、过程。交往的过程应依据自然的发展规律,即相识——相知——相惜——相爱——结婚的发展规律。

  3、相处。重点突出相处的言语、行为、心地、感觉。爱的言语应该是正直的,爱的行为是成全的,爱的心地地无私的,爱的感觉是温暖的。

  以下三种关系,只要把握“仁爱”两字便可处理得当,故简略介绍。

  (三)君臣关系

  泛指上司与下属的关系。

  (四)兄弟关系

  泛指长幼之间的关系。

  (五)朋友关系

  这是一种最广泛的关系,可以认为“普天之下皆朋友”,也只有这样才能“人无伦外之人”。

  学好“中国传统文化”,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现在,我明白了中国传统文化所教导的内容才是真正的“素质”所在。那么我就要将它学好,并将它光大。当然其实真正难的不是学而是做。现在就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吧??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大约成书于距今九百多年的宋朝。《三字经》来历无从精确考证,但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实际上成为了全国通用的儿童教材,而且经后世学者不断增补,历久弥新。《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为“三百千”。值得注意的是,在“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经》获得了崇高的文化地位,被尊称为“经”。《三字经》植根于传统文化,以中国历史为素材,讲述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其中许多观念已融刻在中国人的思想血脉中,如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大多数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虽然在中国思想史上,人性的善恶没有定论,然而《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观念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人类的美好信念和期望。《三字经》一方面认为人本性是向善的,另一方面又强调后天环境对于人成长的重要性,所谓的“近朱者

  赤,近墨者黑”,讲得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历史故事来印证成长及教育环境的重要性,比如曹植、曹丕、曹彰和曹冲四人同是曹操的儿子,但由于成长经历不同,差距越来越大,甚至完全不像兄弟。《三字经》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后天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同时,学习是一种生命的过程,学任何一样东西,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一心一意地去 经历,才会有所成。

【读《弟子规》后感】相关文章:

读弟子规后感(7篇)08-28

读弟子规后感7篇08-28

读弟子规后感(通用7篇)08-29

读弟子规后感精选7篇08-28

读弟子规后感(集合10篇)04-15

读寓言后感10-28

读席慕蓉诗集后感05-05

读《离骚》后感的范文02-21

读老舍《骆驼祥子》后感12-16

读《李清照》后感300字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