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鹤雀楼》课堂实录

时间:2020-08-22 09:56:08 登鹳雀楼 我要投稿

《登鹤雀楼》课堂实录

  古诗《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诗人通过描写登鹳雀楼观看太阳西沉、大河归海的景色,告诉人们要看得远,就应站得高。分享了《登鹳雀楼》课堂教学实录,欢迎阅读!

《登鹤雀楼》课堂实录

  一、谜语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来继续猜谜。出示猜谜:四四方方,有门有窗,出出进进,人往里藏。

  师:根据谜语中的意思,猜个字,谁来猜一猜。

  生:床、房……

  师:不对哦,你再来想想,提醒你们这个字跟木有关系。

  生:楼

  师:对了,你太聪明了。那这个楼去掉左面,右面是“娄”,我们来玩个生字开花

  娄加上竹字头是“篓”字;加上‘艹’是“蒌”;加上提手旁是“搂”(搂抱的搂);加上木字旁就是“楼”(楼房的楼,它还可以作为一个姓,知道我姓什么吗?我就姓楼,所以你们可以叫我—

  生:楼老师

  师:对的,你们真是聪明了。可是这些字有表音有表声的字叫—形声字)

  师: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诗,学习前我们接着来猜字。

  二、初读文本

  师:出示:日、山、目的甲骨文,让小朋友们猜猜

  生:日、山、目(师指导这是—象形字)

  师:这些汉字是祖先创造的,它们蕴藏很多的内容。出示:雀字的甲骨文,来猜猜它是什么字?

  生:雀字

  师:是啊,答对了,雀指的是体型娇小的鸟儿。这是一个会意字。你们看看它下面是个锥子部,藏着锥子部的还有哪些字啊?

  生:准、谁、雁

  师:汉字好玩吗?楼老师这有写好字的秘诀?想知道吗?

  生:想

  师:读字帖(tiè) 认结构 找主笔

  师:伸出手来,一起书写“雀”、“楼”,拿出课前发的书写纸描红一个。楼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小姑娘(写字姿势端正)的图片,小朋友们比不比。

  生:比(提醒写字的姿势)

  师:有一种鸟的名字也藏着锥子部,是什么知道吗?我来写写:鹳雀楼(板书)

  师:谁来读一读

  生1、生2、生3:鹳雀楼

  师:读的真好,带你们看看鹳雀。出示图片,边看边说在山西省有一座楼,这种座楼常有鹳鸟出现,所以就叫它鹳雀楼。

  师:请同学们读读诗,听清楚我的要求是:看清字形,准字音。好开始

  师: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登鹳雀楼(指读3个人—齐读)

  去掉拼音,指名读,指导教读五古诗的时候停顿的方法是2、3停顿。

  师:读诗不仅要停顿,还要读出抑扬顿挫,师示范朗读。会读了吗?(生齐读)

  师:三读古诗要读出画面,让我们赶紧走入古诗,看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王之涣登上鹳雀楼,他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鹳雀楼(师在黑板上画出鹳雀楼)

  师:除了这,还有吗?还要在图上画些什么呢?

  生:白云、山(师立马在黑板上画了山、白云)

  师:王之涣看到了这样的景色,所以他吟诵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引读—指读—齐读,顺便在黑板上把这两句诗写在图的中央)

  师:眼前的景色美吗?(生说美)你还想看更多的景色吗(生回想),那怎么办呢?

  生:再登一层楼。

  师:那老师奖励你来读读。

  师:第三句里还藏着一个字?出示“欲”字的甲骨文,简介说一个人心里空落落的,出示汉字“欲”,谁来读一读,伸手一起来写一写。

  师:出示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读到这,你觉得诗人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想要看到更多的美景需要多登上一层楼。

  师:是啊,那老师把这句奖励给你来读一读。还有谁想读一读(指读2个人—齐读)

  师:这首隽永的小诗你们学到这喜欢上它了吗?(生答喜欢)那谁愿意来读一读(指读3人—齐读)

  师:四读古诗,读出古诗的情感来,我再来读一读。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着画面。

  生:有感情的读诗。

  师:今天这首小诗我们先学到这里,下节课再好好来品析。下面我们来学写本节课的几个生字。

  三、学写三个汉字

  课件出示:依 入 更 三个字有一个“主笔”:捺(捺笔写得时候注意起笔有蚕头,折笔轻巧下笔稳,捺脚似燕尾)

  师:请同学们描写,边写边说:捺撇不落笔,捺要站稳,捺要穿插,描一个写一个,跟刚才的小姑娘比姿势哦。

  师:展台投影评讲学生的书写,强调重要笔顺。

  师:展示写好的诗,提醒小朋友写诗竖着写,从右写,最后不要忘记落笔。

  师: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客人老师再见。

  课后反思:

  古诗的学习,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应该是让他们用想象的翅膀去理解诗中的意思,去体验诗中的情感,从而感受语言的美。

  在教学古诗《登鹳雀楼》一课时,我借助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课文插图能够帮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如学习“白日依山尽”时,我通过让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中的景色。接着再通过用简笔画的方法让学生上台画出此时太阳的位置,让学生形象感知到傍晚夕阳慢慢落山的美丽景色,更进一步理解了“白日依山尽”。在教学 “黄河入海流”时,我首先让学生看文中的图,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收集到的有关黄河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的`资料,最后让他们用一些词来形容黄河。通过观察插图,交流相关资料,展开想象,学生脑海中不知不觉就有了词语,如有的学生会用“滔滔、滚滚、壮观、有气势“等简单的词来形容黄河,在学生脑海里黄河的壮观景象会越来越明晰,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从而真切感受到黄河水流进大海的那种磅礴气势。在这样感悟内化,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更远”这是这首古诗中要阐明的道理。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诗人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再让学生畅谈自己在生活中站在高处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经历。这时学生的积极性颇高,从而感悟出古诗所蕴含的“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

  我通过这样的教学使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的脑海中“活“起来,从而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再现诗人创造的意境。这样,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体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突破了这个难点。

【《登鹤雀楼》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登鹤雀楼》习题08-26

登雀鹤楼 王之涣11-01

王之涣登鹤雀楼10-23

登鹤雀楼 王之涣10-06

王之涣登鹤雀楼草书10-13

诗词 《登鹤雀楼》教学设计12-11

古诗《登鹤雀楼》的教学08-26

登颧雀楼王之涣11-02

登黄雀楼 王之涣11-14

登黄雀楼王之涣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