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诗情箫曲

时间:2022-12-05 11:53:54 春江花月夜 我要投稿

《春江花月夜》诗情箫曲

  引导语:《春江花月夜》是张若虚的杰作之一,也是《春江花月夜》是汉族古典民乐的代表。原名《夕阳箫鼓》意境深远,乐音悠长。后取意唐诗名篇《春江花月夜》更名。下面是有关这首诗的诗情箫曲资讯,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治所在今江苏扬州)人。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中国诗词浩如烟海,上乘佳作无数,之所以选出以上八首作为代表,只是笔者个人观点,如果将题目中的“最高”换成“较高”,感觉降低了八首佳作的身价,用“较高”定位,显得有些武断,姑且用“较高”,不妥之处,期望各位网友见谅!

  其实,世上所有的事情,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所钟爱的八首、十首、亦或更多诗词佳作,隋炀帝杨广也写过一首《春江花月夜》,内容如下: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杨广有切身的生活感受,其诗中表达的意境不亚于张若虚的同名之作!

  《春江花月夜》是汉族古典民乐的代表。原名《夕阳箫鼓》意境深远,乐音悠长。后取意唐诗名篇《春江花月夜》更名。

  《夕阳箫鼓》又名《浔阳月夜》、《浔阳琵琶》或《浔阳曲》,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写的是寻阳(九江)江上月夜,歌颂祖国山河之壮美,表现人民热爱祖国之情。《夕阳箫鼓》的曲名最早见于清代姚燮(1805年-1864年)《今乐考证》,该曲先后被黎英海改编为钢琴曲,刘庄改编为森管五重奏,陈培勋改编为交响音画。全曲为民族器乐中最常见的多段体结构。

  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雅致优美,此曲以柔婉的旋律,安宁的情调,描绘出人间的良辰美景:暮鼓送走夕阳,箫声迎来圆月的傍晚;人们泛着轻舟,荡漾于春江之上;两岸青山叠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荡月,桨橹添声……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音乐名曲中的名曲,是中国古典音乐经典中的经典。这是一首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西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曲调,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此曲扩展为10段,分别为:一、夕阳箫鼓;二、花蕊散回风;三、关山临却月;四、临水斜阳;五、枫荻秋声;六、巫峡千寻;七、箫声红树里;八、临江晚眺;九、渔舟唱晚;十、夕阳影里一归舟。各分段标题是:回风、却月、临水、登山、啸嚷、晚眺、归舟。

  《春江花月夜》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比较平稳、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远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此曲音乐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听起来十分和谐。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春江花月夜》构思非常巧妙,随着音乐主题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逐渐地变换,时而幽静,时而热烈,实现了大自然景色的变幻无穷。《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或说“未详所起”;或说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今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除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二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二首,温庭筠一首。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此篇。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时至今日,人们甚至不再去考索旧题的原始创制者究竟是谁,而把《春江花月夜》这一诗题的真正创制权归之于张若虚了。

  解读

  诗从被写出来那刻起,沉淀就是其本身写者心情。后人,纵使有多高深造诣或者怎样心情历史性重叠,都没有办法真正解释。所以,现在我写这篇文,充其量就是挖掘一点我自己情绪断章,凑不上什么赏析。——题记

  春江花月夜诗评泛滥,网上什么版本都有,若是此时我再浓墨于其字词运用引经据典,大概就逃不出捡人剩下落魄甚至会遭蒙抄袭嫌疑。所以作罢,写写我理解就够了,所谓托物言志或者抑扬顿挫之类文字游戏还是留给有水平大家去做吧。

  春江花月夜长度还算适中,可是为了把自己融入进里,也着实花了我不少功夫。阅诗,最忌讳就是读,不同人不同心境进而不同语调流转,都有极大可能让诗原本意境面目全非。人和人之间,不是这么容易便能驾驭了彼此心情。所以我选择抄写,整整一上午高山流水地沉浮在字里行间,感情毫无预兆地就漫溢了出来。

  张若虚连字号都不为人详,沧海一粟地茫然在唐朝灿如繁星诗人堆里,却仅凭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春江花月夜归于乐府,带有乐府诗一贯情愫,缕缕歌章唱都是诗人曲婉离愁,通篇白话文一般浅显,不需要任何注解,一个离人立于江岸形象便跃然印入眼帘。我看见他背着双手,傲然地仰头望向无垠汪汪白水,赞叹自然浩淼荡漾,心意空洞眼神苍白如昼,流露出了怎样一种哀愁。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他站在辽阔到分不清哪里是海岸线水边,在熏风里望见明月凄楚地随潮涌翻滚而来,好像听不见浪涛呱噪和海鸟悲鸣,行云流水地营造了他自己不被打扰安静和美景。是了,春江某种程度上成了他情愫归宿,寄托了他情成就了他美,顺便再给我们精彩回放了那晚夜色妖娆。月色美,在诗人乡思离愁里,却如蚌体内珍珠,是凄苦延伸和凝固。诗人看“滟滟随波千万里”,月影倒映,水波涟漪,却突然感到了心理不平衡:为什么月笼春江千万里,我却望穿了秋水也望不见家舍屋顶袅袅炊烟!就连江边芳甸也因为有江流不息陪伴,惹人妒忌。

  或者他突然发现月亮其实和自己一样孤独。明月爱慕着春江,却苦于时空蹁跹,一天一地,惟能只知昼夜不知岁月地映照着白水,不离不弃。就如诗人自己一样,望这长水,只期盼能望见家中玉帘后牵挂。

  又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无奈人与天绝对力量悬殊,明月一岁一千年,看尽人情薄凉锦暖,世人却伴月初生,望月临终,至死了也看不透自然玄妙。可他又说“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人类啊,年华如水去而不返却繁衍生息绵延久长,看着江月,总该有看尽一天。诗人天真自我安慰,“哀而不伤”,与李白《把酒问月》大有异曲同工之妙: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诗人举目而眺,“有乘扁舟为客者,有登楼而伤别者”,更有自己不可尽言思念。他似乎还看见了家中“妆镜台”前同样思念他女子,辗转反侧,苦于月色柔情更添了她愁思。那多情女子,多想随明月光华一起,“逐月华流照君”,瞬思闲就能流转到意中人身侧。可惜“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跃深水,只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功。“;尺素在鱼肠,存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长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思念。

  对于“水成文”,其实我还有别理解。诗人思念,望穿了秋水,也望成了幻觉,他好像看到了鱼跃激起水纹里有远方传来书字,一篇思愁蔓延水面,情深亦如水。

  全诗到这里,我激情大约也到了个终点。近乎审美疲劳,后面内容,已经不足以翻起我思绪。

  月复西斜,海雾徒生,潇湘碣石,江树摇情。就以这个“摇”字作为最后看点,“月华摇晃,树影婆娑,人心起伏,月摇,树摇,人心亦在摇”。诗人在江边站至夜深,江风骤起,他看岸上树舞起,好像是在代替谁回应着他思念,也好像是因为树枝沉甸甸地挂满了他思念,于是他情不自觉地心中悸动起来,再也平静不下来。只好就此收了笔。

【《春江花月夜》诗情箫曲】相关文章:

《春江花月夜》与《夕阳箫鼓》赏析09-27

浣溪沙一曲鸾箫别彩云赏析09-05

春江花月夜萧曲08-28

古筝曲春江花月夜08-28

春江花月夜与古筝曲09-16

古筝曲《春江花月夜》11-18

春江花月夜琵琶曲赏析08-16

琵琶曲春江花月夜赏析11-06

春江花月夜古筝曲赏析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