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写作的社会背景

时间:2020-09-29 12:48:07 长恨歌 我要投稿

《长恨歌》写作的社会背景

  《长恨歌》是白居易创作的优秀的叙事之一,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我们在读的时候,无不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惨结局而感到同情,同时也回想起白居易一生的经历,意图找出之前是否有任何联系。探讨此诗的主题思想,能够让我们以更充沛的感情去投入诗中的意境,更能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能从中可能会发现许多诗人的意图和感想。

  然而自《长恨歌》创作以来,对其主要的主题分的见解议论不停,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综合来看大致有三种说法:政治说(揭露统治者荒淫无道,最终导致国家动荡不安);爱情说(赞扬唐玄宗与杨玉环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双重主题(唐玄宗与杨玉环既是祸国殃民的统治者,又是美好爱情的体现者)。我个人比较赞同爱情说,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具体说明。

  白居易生活的中唐时代,民间喜于谈论玄宗与贵妃的故事,“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行宫》)“洛阳昼夜无车马,漫挂红纱满树头。见说平时灯影里,玄宗潜伴太真游。”(元《灯影》)不仅如此,据说,平定叛乱后,当唐明皇避暑回来的时候,百姓都是哭着欢迎他回来的,由此可见当时的百姓对于李杨的爱情悲剧是同情的,宽容的。白居易写作《长恨歌》的地点在周至,而马嵬就在附近,当地肯定流传着有关李杨的爱情传说,那么,白居易也一定受到了民间传说的影响。

  而且,当时的唐朝经济有所发展,市民阶层兴起,这一新兴的力量,追求感官的享受,张扬个性价值,显示其个性意识,与封建文人放荡不的浪漫天性有某种程度的吻合,对于胸怀远志而官职卑微的白居易来讲,这无疑是一种影响其创作的推动力。《长恨歌》蕴含了人们对理想爱情和美好愿望的追求,尤其是在安史之乱平反后,割据,藩镇势力勃兴,战乱不已,人们生活极度痛苦,而越是处于痛苦之中,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尤其是对幸福安逸的爱情生活的追求也就越强烈。

  百年以后,唐末战乱,唐僖宗又像玄宗一样带领皇室入蜀避难,途径马嵬坡时有感而赋诗云:“马嵬杨柳绿依依,又见鸾舆幸蜀归。泉下阿环应有语:这回休更罪杨妃。”唐僖宗已代杨妃说了冤魂的不平之恨了。

  由此可知,这肯定是一首同情李杨情感悲剧的爱情感伤诗。

【《长恨歌》写作的社会背景】相关文章:

白居易《长恨歌》的写作背景11-20

长恨歌翻译 背景05-16

《长恨歌》创作背景11-13

《长恨歌》背景小述11-13

《背影》的写作背景11-13

《背影》的写作背景10-07

《化石吟》的写作背景10-29

观沧海的写作背景11-01

朱自清的《背影》写作背景12-01

朱自清《背影》的写作背景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