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原文、译文、注释

时间:2022-11-02 18:58:34 赛赛 岑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岑参《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原文、译文、注释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所写是幕府中闲静的生活,首联点出“闲”,以疏谈的笔调引起全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岑参《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原文、译文、注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公府日无事,吾徒只是闲。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

  饮砚时见鸟,卷帘晴对山。新诗吟未足,昨夜梦东还。

  译文

  公府之中每日无事可办,我们同僚只是觉得清闲。

  野草根根扎到柱下基石,青苔片片已将大门爬满。

  砚水之中时而掠过鸟影,卷起帘子面对青天群山。

  新的诗作至今尚未吟成,昨天夜间又在梦中东还。

  注释

  ⑴李判官:指当时封常清幕下判宫李栖筠。使院:即北庭节度使的官署。

  ⑵公府:即岑参及其同僚的办公处。

  ⑶柱础:柱子的基石。

  ⑷门关:门闩。

  ⑸饮砚(yàn):鸟影掠过,如饮砚水。

  ⑹东还:东归。诗人在西北边塞,故云。

  创作背景

  唐天宝十三载(754年),诗人赴北庭都护府任职于封常清军幕,这首诗即是与同僚李栖筠的酬和之作。当时值封常清受降回军之后,北庭一带暂时安定无事。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期间幕府中闲静的生活。

  赏析

  诗的首联中“日无事”、“只是闲”从两个方面点出“闲”字。“日”、“只”都对“闲”加以强调。“闲”是此诗所写的主要内容,也是此诗的基本情调,以疏谈的笔调引起全诗。

  诗的中间四句用公府所见所闻的景物写闲静生活和闲适情调。“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这两句写公府之内景物。无人频繁往来,以致野草滋生、青苔蔓延,可见“公府日无事”,而诗人得以有足够时间对柱础间的草根、门关上的苔色作细致观察,可见“吾辈只是闲”这两句上句从形着笔,下句从色落墨,一“侵”一“上”,写出草根、青苔潜移默化的发展形态,刻画极细致入微。“饮砚时见鸟,卷帘晴对山,”这两句写公府之外景物。前一句写飞鸟并不直接去写,却以鸟影掠过砚水来写,由府内自然转到府外,手法很高明。而用一“饮”字,把鸟影掠过砚水好似啄水的形态写得既十分形象,又很有情趣。这种闲情是只在“无事”时才有的。后—句用“卷帘”把诗人的视线由府内转到府外,与上句是同样巧妙的手法。而晴空之下,满目青山,场面却是松开阔极有边塞特征的。这种逸致也是“无事”时才有的。上下两句,由近及远,一动一静,均突出了闲静情趣。

  诗的最后两句承上文写乡思:“新诗吟未足,昨夜梦东还”。能在边地字斟句酌,从容吟诗,仍流露“闲”字,而新诗未足即被乡梦打断,写“闲”中乡思愈切,十分符合闲居异地的生活情调。

  这首诗以“闲”字为贯串全诗的线索,而以乡思作结,中间四句写闲居所见景物,写近景则刻画入微,写远景则场面开阔,笔法轻松疏谈。

  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唐代诗人。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因世称岑嘉州。卒于成都。其诗长于七言歌行。所作题材广泛,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有《岑嘉州诗集》。

【岑参《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原文、译文、注释】相关文章: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及注释译文07-29

岑参《梁园歌,送河南王说判官》原文、注释、赏析08-16

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赏析08-10

刘长卿《酬李穆见寄》原文与翻译06-05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及赏析08-15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及翻译11-16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韩翃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4-12

岑参《送人赴安西》古诗的原文及译文赏析07-25

岑参《过燕支寄杜位》古诗原文及译文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