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边城》的成文背景

时间:2020-11-01 19:57:07 边城 我要投稿

探究《边城》的成文背景

  《边城》成书于于1931年,在那年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件,让沈从文的小说的背景变得如此唯美。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探究《边城》的成文背景,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探究《边城》的成文背景

  探究《边城》的成文背景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沈从文作品中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一篇。从故事发生的场景和小说的人物设置来看,人们很容易把《边城》看成是一首具有湘西风情的田园牧歌。但是,赞颂湘西景色的美好和歌唱田园生活的幸福,这并不全是沈从文写作《边城》的主要目的。

  他也称《边城》是“几个凡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然而最终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记忆中,天保身亡、傩送出走,祖父在一个暴风雨交加的夜晚死去,一个顺乎自然的爱情故事以悲剧告终。

  写作《边城》时,沈从文正值新婚燕尔,拥有幸福的爱情,美丽的妻子,以及日益增长的文学声望,为什么这些都未能抵消萦绕在作家心头的伤感思绪?在近乎天籁的牧歌中,和谐的人际关系何以失衡?为什么给人“美”的感受,“善”的向往的爱情却走向了悲剧的结局?这仅仅是“误会”吗?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呢?

  写作目的和创作背景往往是相联系的,本文仅就《边城》的创作背景探究其创作的目的。

  一、《边城》印象:世外桃源情结

  在沈从文的刻意营造下,笔下的人物单纯懵懂、美丽无忧,湘西成了充满牧歌情调如同水晶一般晶莹澄澈的无垢世界。这一个世界是沈从文向往的精神世界,沈从文的理想中有一个世外桃源,并且逐渐形成了“桃源”情结。在这个世界中,沈从文处处向读者展示湘西世界的山清水秀,也极力赞美边城人民善良、淳朴、敦厚的品格。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湘西世界的自然美:边城秀丽的风光像山水长卷,风光细腻,河水“清澈透明”,“两岸多竹篁,翠绿逼人而来”,“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永远是那么妥帖,且与四周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是非常的愉快”,“一切总永远那么寂静,所有人民每个日子皆在这种单纯寂静里过去。”

  小城中不仅满是自然美,边城中的人更是人性美的展现。

  主人公翠翠简直是真善美的.化身,善良纯真的翠翠像深山中流出的清泉,未受过现代文明的污染。

  文中的爷爷在碧溪摆渡过客,把这看做是自己的天职,任劳任怨,不苛求额外的收益,靠七佰钱维持着祖孙二人的生活。当卖皮纸的过渡人非要把钱给老人不可时,老人气吁吁地赶来了,把钱强迫塞到那人的手心里,并且搭了一大束草烟到那商人的担子上去。

  天保大老和傩送二老结实如老虎,却和气亲人,不骄惰,不浮华,不倚势凌人。

  掌水码头顺顺,喜爱结交朋友,慷慨又能济人之急。“他明白出门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故因船只失事破产的船家,过路的退伍兵士以及游学文人,凡到了这个地方闻名求助的,莫不尽力帮忙。”

  再看看边城的青楼女,她们也是重义轻利之人,“人既然相熟后,钱便在可有可无间了。”

  这里的商人也不像商人,驻兵从不扰民……

  沈从文这样说这般世外桃源式的社会中的人们“他们是正直的,诚实的,生活有些方面极其伟大,有些方面又极其平凡,性情有些方面极其美丽,有些方面又极其琐碎。”

  即使《边城》中的人物被作者赋予人性美和人情美,但沈从文并没有给他们安排一个好的结局,无一例外都饱尝孤独和离恨的苦,或者含恨而去,或者孤苦地继续生存。

  那么,作家为什么不给这些理想的人物安排一个好的结局呢?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二、《边城》的言说语境:城市文明的时代忧患

  此时的中国、此时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境遇如何呢?尽管学而优则仕之路在当时知识分子面前早已阻绝,然而“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传统意识并未消失。在时代的大变革中,他们或启蒙或救亡,殚精竭虑,不遗余力。

  中国几年前的农业文明所凝结的土地情结、宗法制度、伦理文化、田园情趣、轻商意识其实也都植根于每个中国人的内心,即便是具有新文化、新思想的现代作家也不例外。这种文化的沉积其实造就了作家的气质、情感和审美趣味。所以,当城市文明呈现出凶残的样子时,他们都不由自主地回到了对城市文明的声讨、批判上。

  所以,他说“我很愿意尽一份时间把世界上的人改造一下看看,”“用作品燃烧起这个民族更年轻一辈的情感,增加他们在忧患中的抵抗力,增加一点活力。”《边城》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话语情景中产生的。

  三、《边城》的爱情:寄托作者的情感追求

  沈从文一直称自己为“乡下人”,即使后来迁入大城市,成为大学教授,成为受人崇拜的大作家、大学者,他的内心对自己的认定仍是“乡下人”。这其中的心理动因是他始终坚持一种原始的文化,一种未被城市文明所浸染的情感。

  《边城》的中心事件就是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悲剧。翠翠、二佬、大佬对于自由爱情的幻想和追求,翠翠对二佬爱情的坚贞,二佬在金钱与爱情中所作的抉择,恰是他们生命光辉中美的闪现,体现了他们生命的自由意志和纯粹神性,他们是小说中新一代湘西古朴人性的继承者。

  综上所述,沈从文的世外桃源情结、时代忧患的言说语境、以爱情形式寄托作者的人生追求共同构成了《边城》的创作背景。

  参考文献:

  [1]唐若溪.论《边城》中人性美的局限性[J].文学教育(下),2015(9).

  [2]张惠蓉.关于《边城》内蕴的讨论[J].孝感教育学报,1999(1)

【探究《边城》的成文背景】相关文章:

边城的读后12-13

读完边城的感受11-19

边城的阅读心得06-22

边城的读书心得04-19

边城有感04-26

王之涣的背景资料11-04

《背影》的写作背景11-13

《背影》的写作背景10-17

文学素材滕王阁序成文北京11-11

边城的读后(15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