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的文化内涵与困境

时间:2022-05-21 18:49:17 边城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边城》的文化内涵与困境

  《边城》是个虚拟的世界,是个理想化的世界,在《边城》中有许多现在已经消失了的人性的光辉,也有湘西的一些习俗。这就是《边城》。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边城》的文化内涵与困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边城》的文化内涵与困境

  《边城》的文化内涵与困境

  摘 要:《边城》以散文化的语言和叙事倾向的淡化为整个作品营造了一种优美而清凉的氛围,使读者在阅读中体验到一种梦幻感和超离感,使读者感到湘西文化之美。

  关键词:边城;沈从文;文化内涵;困境

  《边城》是沈从文创作成熟期的代表作,汪曾祺曾说:“《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既不似初期样放笔横扫,不加节制;也不似后期样过事雕琢,流于晦涩。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烟台玛瑙樱桃。” 沈从文个人也谈到,自己受到废名作品的影响很大,他的小说通常以散文化的语言和叙事倾向的淡化为作品营造了一种优美而清凉的氛围,使读者在进入阅读状态后体验到一种梦幻感和超离感。《边城》显然也体现出这种审美特征。

  一、《边城》的文化内涵

  小说以舒缓优美的笔调塑造了一个作者眼中的湘西世界,或者说是他心目中的湘西世界。这个湘西世界经作者目光的回望、纯净心灵的过滤,脱去了野蛮和落后,成为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存在。沈从文一直自诩“乡下人”,他对故乡湘西有着很深厚的乡土情结,同时他又不像其他乡土作家如鲁迅、蹇先艾等人深蕴着对贫困落后的故乡的批判现实精神,去表现一种爱之深痛之切。他愿意选取湘西美好的一面来给已经渐渐失掉这份纯真与淳朴的现实湘西一个对照,一个警醒。他的创作追求也是很明确的。可以说,优美而健康的人性在《边城》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天真质朴如小兽的翠翠,慈祥善良的老船夫,热情豪爽的船总顺顺,甚至过渡的路人,卖肉的商贩,无不体现着一种生命的本真状态。这是他对现实湘西的个人化处理,是他理想中的乌托邦。这种引人向善的描写又把人性拔高到一种爱与美的神性,这也是作者小说的基本立场。对照他的其他作品《萧萧》《三三》,作者对萧萧命运悲剧性的淡化处理,对她懵懂生命的悲悯态度;对三三母女的温暖情感,对三三的淳朴善良的描写都体现出作者的文化追求。然而,沈从文又谈到,“我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近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这说明,解读《边城》并不能仅仅从一个乌托邦的湘西世界出发,还应看到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仔细读来,《边城》其实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在小说的开篇就埋有伏笔,写了上一代翠翠母亲的爱情悲剧,而后写翠翠与傩送的爱情同样经历了一系列的误会与巧合(包括傩送邀请翠翠去家里坐坐反而被翠翠误会,傩送过渡时翠翠刚好去后山采虎耳草等细小的情节),还有老船夫因女儿的不幸而促成的谨小慎微的性格,造成了船总家对他的误会等等,这些共同造成了这对年轻恋人最终相离的悲剧。据说,沈从文在写《边城》初稿时曾赋予作品一个完全的悲剧结局,但经由夫人张兆和的反对与建议,又将结局改为半开放性的。由此可见这部作品的深层悲剧意蕴。

  就是如此一部田园牧歌式的美丽小说,文章也没有脱离现实完全成为一部臆想式作品,诸多不和谐因素也比比皆是。例如船总顺顺对“碾坊”婚事的安排,翠翠在高楼上听到的谈话,都展现了一种功利化追求,这也许是作者的痛惜之处,也是现代文明对原始湘西世界的一种侵入,然而作者举重若轻,着力淡化了这一矛盾。作为文中重要意象的“白塔”,在暴风雨之夜猝然倒塌而后又重修,象征着一个原始而古老的湘西的终结,以及对重塑湘西未来的渴望。沈从文一边试图挽留湘西的神话,另一方面又预见到“湘西世界”无法挽回的历史命运。他试图从人性道德的角度,去透视一个民族可能的生存状态及未来走向。

  二、《边城》的写作困境

  《边城》也存在其写作困境,学者王德威认为“《边城》中表现的人性的‘简陋’与‘贫困’。”这主要是指主人公“翠翠”这个人物形象缺乏主体性,在翠翠与傩送的爱情叙述中,翠翠几乎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地位,缺乏独立性和自由性。但我在思考的是,假如翠翠的形象是独立自主的女性,《边城》这个故事还会不会发生,这种清新朦胧的美学追求还能不能达到,艺术效果还能不能如此深入人心,也就值得讨论了。关于对湘西世界的美化描写,评论界也有学者提到边城是一个“反现代化的城堡”,对古老湘西的深情维护,是沈从文在“心理上的慰藉”。《边城》是老妪絮絮地讲的一个完美的童话。童话大多很美,但童话的毛病在于太过完美。不少学者说沈从文“了解湘西人民生活……他仅晓得他们一些情形,并不曾和他们生活在一起,自然更没曾血肉相连”。所以“沈从文作品反映生活面很广阔但不深厚,思想意境不高”,“好像雾中的花,云中的月”,给人以 “虚”的感觉。王晓明还注意到沈从文的文体有矫情的毛病,由于其创作心态的矛盾,所以创作中总受这种心态牵制,在表达朦胧感受的湘西小说中总是有意无意去赞美那些与城市文化相对立的东西,不管是原始的性爱还是愚昧的迷信。这些也许是《边城》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困境。

  三、结束语

  总之,《边城》有一种优美而清凉的氛围,有一种梦幻感和超离感,对这部作品文化内涵的探讨有很多。但任何文学评论都是一家之言,只要读者能从中领略到那份说不清道不明的美丽,才是对于读者的最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汪曾祺.汪曾祺谈师友[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

  [2]沈从文.边城[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附文

  《边城》的主题赏析:

  《边城》极力讴歌的传统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边城》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作者极力状写湘西自然之明净,也是为了状写湘西人的心灵之明净。《边城》写以歌求婚、兄弟让婚、外公和翠翠相依之情,这些湘西人生命的形态和人生的方式,都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的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作者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也想以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

【《边城》的文化内涵与困境】相关文章:

《边城》的人性美及其传统文化内涵探析03-23

沈从文《边城》的审美内涵09-16

关于《边城》情感内涵的多重解读04-15

《边城》散文化探析03-18

有文化内涵的句子03-14

《边城》的审美意蕴和文化取向08-08

有文化内涵又高雅的春节对联01-16

困境,是强者的熔炉散文06-30

《前赤壁赋》主客问答结构的文化审美内涵11-08

《边城》的美--解读《边城》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