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小报怎么做呀

时间:2022-06-30 14:53:30 板报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书小报怎么做呀

  导语:读书小报怎么做呢?一般会以彩色图文并茂的方式活泼生动地表现出来,甚至可以通过阅读富有人生哲理和智慧的文章,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读书感想和收获,并撰写自己的读书心得,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读书小报怎么做呀

  (一)写作方法

  写读书名言,读书计划的注意事项,一个好文章的赏析或体会,可以加上一两个小笑话,加上一些关于读书的图片。

  读书名言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明代学者)

  退笔如山起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二)读书计划注意

  读书计划

  1 找出要读的书

  2 时间安排 (每月几本书 平均几个星期看完)

  3 每本书的作者的简介

  4 每本书的读后感

  (三)文章赏析

  作者好象是以一个西方人的口吻来写作的,但无论如何还是脱不了自己东方女子的灵气,最后一段“独自归来的路上,瘦影在地。——过去的一百二十分钟,憧憬在我的心中,如同做了一场好梦”,怎么看也这不可能是一个美国人的内心独白。以我看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概在于以国外人的视角来看一个旅居美国的中国女子的心底世界,但若是真是这样,不得不说冰心在本文上并没有获得十足的成功。

  怎么正确读书:博览精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方法,也是语文学习的优良传统.在语文学习中,我们首先要学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如今的出版物浩如烟海,其中优秀作品不少,但也充斥着不少无聊甚至有害的文章.若是不加以选择而一概接受,不仅会浪费我们的宝贵时间,还会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我们要选择那些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籍,如古今中外大家作品,科普文章,时文选萃等,把好阅读第一关.

  其次,要学会朗读,默读,精读,跳读,速读,听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口眼耳神并用,高效率地完成阅读任务.

  第三,阅读过程中,要培养成勾画圈涂,动笔墨读书的习惯.这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加深对关键语句的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要明白,书只有反复地读,反复地理解,才能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章的主旨.

  名人名言

  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歌 德

  (四)内容

  常用栏目

  读书之声

  读书之歌

  好书好读

  书斋细语

  书斋天地

  书声地带

  快乐书城

  飘满书香

  书海拾贝

  (五)名人读书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年轻时自认为已无书不读,便大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经一老翁指点,遂改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两个阶段。当你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若是在读书过程中,你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书又会愈读愈厚。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

  侯宝林抄书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张广厚吃书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顾炎武自督读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

  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十一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二百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读书小报怎么做呀】相关文章:

读书手册小报怎么做08-30

怎么做读书小报步骤图解07-02

电子版读书小报怎么做07-03

小学生读书小报怎么做06-23

英语小报怎么做06-23

足球小报怎么做07-05

寒假小报怎么做06-30

怎么做寒假生活小报06-23

绿色环保小报怎么做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