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读书手抄报素材

时间:2023-05-29 10:35:02 板报大全 我要投稿

五年级读书手抄报素材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接触过手抄报吧,借助手抄报可以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手抄报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读书手抄报素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读书手抄报素材

  世界读书日的由来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旨在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

  同时希望藉此鼓励世人尤其是年轻人去发现阅读的乐趣,增强对版权的保护意识,并对那些为促进人类的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不可替代贡献的人表示敬意。选择4月23日是因为这一天在世界文学领域具有纪念意义。世界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和加西拉索·德·拉·维加都是在1616年4月23日逝世的,许多著名作家如莫里斯·德吕翁、弗拉基米尔·纳博和曼努埃尔·梅希亚·瓦列霍等也都是在4月23日出生或辞世的。

  读书的方法

  1、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方法

  三国诸葛亮深通读书之道,不仅好学,而且善学,并因此成就了他的“足智多谋”。诸葛亮的读书方法,对今人亦有裨益。诸葛亮读书只“观其大略”。诸葛亮隐居荆州隆中之时,与颖州石广元、徐庶、汝南孟公威是好友,并一起拜师游学。石广元、徐庶、孟公威三人读书学习“务于精熟”。曾经“走马荐诸葛”的徐庶则折节学问,“卑躬早起,常独扫除,动静先意,听习经业”,目的为求得“义理精熟”。而诸葛亮读书却与诸生不同,他是“独观其大略”。他没有钻进书堆,死记硬背,而是泛读大概,撷取精华,掌握其实质。

  诸葛亮读书也没有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而是正常地作息,“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他对好友们说:“你们几位从政可以做到刺史、郡守。”三人反问诸葛亮“仕途”如何,诸葛亮“笑而不答”。后来事实证明,读书务求“精熟”的石广元、徐庶、孟公威等人,也的确只做到刺史、郡守,而读书务求大略、得其精髓的诸葛亮则成为一代贤相。

  2、陶渊明:“会意”读书方法

  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会意”读书方法。他在《无柳先生传》中曾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读书时注意抓住重点,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实际上,他追求的是读书会意,着重领会书中深含的旨意,而不死抠个别字句。

  3、苏轼:“八面受敌”读书方法

  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轼在他的《又答王庠书》中就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他自己首创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苏轼在信中说:“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意思是说,好书就像知识的海洋,内容丰富。

  那么,读一本好书可以每次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或只就一个方面的问题去探求、研究,而不是同时涉及其它的目标或问题。所以,每一本好书都需要好好读它几遍,日久天长,必有所获。苏轼自己就是这样来读《汉书》的,第一遍学习“治世之道”,第二遍学习“用兵之法”,第三遍研究人物和官制。数遍之后,苏轼对《汉书》多方面的内容便熟识了。

  4、陈善:“入书出书”读书方法

  南宋人陈善著有一部《扪虱新话》,他在书中写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所以入,终当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入,得尽读书之法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读书要知入知出。入,就是要读进书中去,读懂吃透,掌握书中的内容实质;出,就是要从书中跳出来,能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始读书时要求入,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出。

  如果读书不能读进去,那就不可能理解“古人用心处”,也就是说不能体会书中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明的文学技巧;倘若读书不能跳出来,那就要“死在言下”了,也就是说,思想被书本束缚住,成了书奴、书呆子。只有懂得入又懂得出,这才是读书的好方法。陈善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总结出来的出入读书方法,实际上是告诉人们要活读书,而不能死读书。既要读书认真钻研,消化吸收书中营养,又要将书本知识为我所用。

  5、郑板桥:“精当”读书方法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求精求当”读书方法中的“求精”,是读书要有选择,选好书,读精品;“求当”就是恰到好处,要适合自己的水平和工作需要。他说:“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当则粗者皆精,不当则精者皆粗”。实际上,郑板桥并不反对博览群书,只是强调多读必须以精读为基础,多读的内容也必须用精读中得到的知识去联系新知识,围绕一个课题深入下去。读书贪多不求精,就会胸中撑塞如麻;读书求精不求多,才能读到书里去,抓住要领,但不等于深刻理解及全部掌握。

  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探”与“研”,因为书中的“微言精义”所包含的丰富深邃的内涵,往往是“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不知所穷”。在精读中,郑板桥还比较注意“问”。他认为“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他提倡读书好问,才会使“疑窦释然,精理迹露”。

  6、欧阳修:“计字日诵”读书方法

  北宋文豪欧阳修的“计字日诵”读书方法是根据自己的读书经历归纳而成。他曾经精选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书总字数为455,865个字,然后规定每天熟读300字,用三年半时间全部熟读完毕。每天背诵150字,只要七年时间就背熟了。他说:“虽书卷浩繁,第能加日积之功,何患不至?”的确,这样日积月累,一部部的书籍就被他背熟了。这种每日定量计字,细水长流,集腋成裘,在欧阳修的亲身实践中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7、董遇“三余”读书方法

  汉代的著名学者董遇很提倡利用“三余”时间读书,哪“三余”呢?他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意思是说,冬天,没有什么农活,这是一年之中的空余时间;夜间,天黑不能出去活动,这是一天之中的空余时间;雨天,不能下地劳作,这也是可利用的空余时间。抓住这三种空余时间用来读书,肯定会有收效。当然,董遇所处的汉代,与我们现代社会的生活环境和节奏有很大的差别,但他那种善于抓紧一切空余时间的精神,对于今天来说仍然是适用的。

  8、张溥:“七焚”读书方法

  明代学者张溥的“七焚”读书方法强调读写并用,强调“眼到、手到、心到”。他的读书方法分为三步:第一步,每读一篇新文章,都工工整整地将它抄在纸上,一边抄一边在心里默读。第二步,抄完后高声朗读一遍。第三步,朗读后将抄写的文章立即投进火炉里烧掉。烧完之后,再重新抄写,再朗读,再烧掉。这样反复地进行七、八次,一篇文章要读十几遍,直至彻底理解、背熟为止。

  张溥藉此苦读成名,给自己书斋取名为“七焚斋”,也叫“七录斋”。

  读书的名言

  1、知识是智慧之本,智慧是谋事之本。

  2、一生富有唯学问,百岁幸福有成就。

  3、种田不离田头,读书不离案头。 ——佚名

  4、无专精则不能成,无涉猎则不能通也。——梁启超《读书分月课程》

  5、书之论事,昭如日月。——《尚书》

  6、读书是学问的基础,实践是学问的源泉。

  7、"书籍渐富,历代学者之著述,汗牛充栋",非一人财力能尽致,亦非一人精力能遍览。"故不可不择其有益于我者而读之。"读无益之书,与不读等,修学者宜致意。——蔡元培

  8、我们和书的关系如同和人的关系一样,虽然我们认识许多人,但只是选择其中某些人作自己的朋友,作知心的生活伴侣。——费尔巴哈

  9、我一向认为:每个人,除了研习自己所治专业的学识外,业余应该博览群书,广泛涉猎。而且,我认为一个人除阅读有字的书外,还应该阅读社会、自然那本"无字的大书"。——秦牧

  10、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读传奇小说。——张潮

  11、心要常虚明而不可热,热则昏矣;非特名利之心不可热,著述之心亦不可热;常湛然朗然,超乎万物之上,而后可以读书,可以著书。——陈灌

  12、我认为,旧书看得越古越好,比如多看些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这对写文章是有好处的。就像你们做编辑记者的,要有好功底,就要多看些书。——冰。心

  13、怜渠已解咏诗章,摇膝支颐学二朗。莫学二朗呤诗苦,才年四十鬓如霜。——白居易

  14、我们要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银钱去教一般平民读好书,做好人。——陶行知

  15、除书本之外,还应多读"无字书",以扩大求知领域。——张舜徽

  16、繁露传家学,青莲译梵书,火风乘四大,文字废三余。一刘禹锡

  17、书是美景,读书是饱览美景。足不出户,你可以遍游于千山万水,徜详于长江黄河之间,看"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春江胜景,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景,更有那鱼水之乐"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8、不智慧的人不悬空揣测,不完全肯定、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

  19、书患不能观耳,观则万卷非多,只字非寡——明·吴应萁

  20、彻底消化几本书,强如把几百本书放在嘴里不咽下去。 ——[美]奥斯本

  21、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22、必须记住我们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有限,不只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的纷繁。我们应该力求把我们所有的时间用去做最有益的事。作者:斯宾塞

  23、知识就像人体的血液一样宝贵。人缺少血液,身体虚弱,人的知识的缺乏,大脑就会干涸。

  24、书读得多而不加思考,你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时,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

  2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朗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

  26、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读书,使人增长见识,谈吐不凡;读书,使人心旷神怡,如沐春风。读书,使人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27、不读书就没有真正的学问,没有也不可能有欣赏能力、文采和广博的学识。—— [英]赫尔岑

  28、读书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书中重新发现生活,更准确地理解生活的艺术。—— [法]英洛亚

  29、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

  30、读书的两大收获:一是通过读书知道了自己原来不知道而且也没有的东西,这样收获到的东西叫知识。二是通过读书知道了自己原来已经有但没有意识到的东西,这些东西是自己感悟到的,但好像一直沉睡着,现在被唤醒了,激活了,并且因此获得了生长、开花、结果的机会。这样收获到的东西,称之为智慧。

  读书的作文1

  万事总有个开始,读书也是一样。当你在黑暗中迷失,是书像一盏明灯一样,让你找到了回家的路;当你漫步在狂风暴雨中时,是书像一把伞一样给你遮风挡雨……说来说去书就是一个从小就可以有的知心朋友。

  在我四五岁时,我的表哥赠送了我一本多图少字的《童话书》可以说它是我读书的开始,刚带回家时,我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当时我认识的字并不多,只认得大、小、多、少,那时我多么希望可以认得字呀!

  几年后,我一年级了,可以认识一些字词了,当我再次翻开那本《童话书》时,我感到眼前一亮,我一下子把书翻到了一个我最喜欢的故事章节,我感到每个细节都清晰了许多。我一字一字不熟练的读了起来,这时,书中真正的意思把我以前幼稚的想相完全替代了。

  我有一个习惯,每次读完一个故事,我就会用杂物盒里的小玩意儿来演这个故事,还不时的给它们编台词,妈妈一开始以为我在玩,可是天长日久,妈妈开始想:“这孩子怎么自言自语的。”所以她以为我生了病。

  后来这些故事书以满足不了我了,我开始看一些作文小说了,这些不但馈赠给了我快乐,还给予了我无限的想相力。

  读书的作文2

  其实不管什么人,从小到大都读过很多书,只是书的内容与种类有所不同。概括来说,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书。

  有些人是句号,他虽然读完整本书,但是他说不出比书本更多的东西。因为书的终点也就是它的终点。有些人是省略号,书读完后他却停不下来,他沉默、不可遏制地飞行到比书的尽头更远得多的天际……

  我身边有这样的一个人。他成绩不算好,朋友没几个,也不怎么惹人喜爱,平时默默无闻得很不起眼。几乎没人愿意去了解他,与他敞开心扉交谈。可能因为这些原因,他爱上了读书,每天都沉浸在书的世界中自由地享受。后来在一次考试后,老师请他当着全班50几个同学读了自己写的作文,遣词、描写、议论、抒情通通那么美好那么澎湃。所有人都很诧异,因为从他的文章中我们认识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他。原来他也是有苦有乐有思想的,他也是渴望友情亲情与温暖的,原来他就是那个在许多报刊中都发表过文章深受我们喜爱的同龄作家。

  其实每个人读书的缘由与成效都并非相同。

  我也是爱读书的,可是我想我只能算是个逗号。小时候的我喜欢读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等。可我每次只图个新鲜,读到什么“皇后气得鼻子都歪了、小人国战胜了大巨人”之类的情节就会捧腹大笑抑或是伤心难过,后面的结尾与启示什么的也就抛开不管。长大了以后,书是有本本都读完,可却总是停留在书中所提到的仅仅肤浅的一面而不去探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思想。以至于到现在,妈妈总喜欢恨铁不成钢的说我一句“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我想这也就是我至今都没有在文学方面展露什么头角的原因吧,呵呵。

  其实每个人读书的缘由与承销都并非相同。

  湖南卫视著名的节目支持人何炅,在台上总是给观众带去欢乐与享受。而他现实生活中却是一个严谨认真的大学教授。私下里,他总爱读上那么一会书。他曾说过“读书能让我了解到一些平常难以了解的事情”。是啊,不同的人总是对读书有不同的感受与看法,可是每个人的心态却都是相同的,那就是“爱读书”。古语说:“书不可一日不读。”这句话表面看来似乎夸张,可仔细一想,又何尝不是呢?学生上学有课本要读、家长上班有教程规定要读、老人们每天要读新闻读报纸。试问,我们又有哪一天离开过书本呢?

  其实每个人读书的经历、爱好、缘由、姿态、感受、成效等等都是不同的。共同点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都离不开书,我们都喜爱读书。

  读书的作文3

  书籍,承载历史,思索时代,映照未来;书籍,是文化传承的源泉,是民族立身的根本,是国家强盛的基石,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思想的穷人,践行的囚徒,读书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书籍中那些我们所未曾历练过的神秘,未曾涉及到的领域,都给阅读构成了一种前所未有挑战和满足感,作者在颠峰冒险,读者在迷宫探险。如果说已知是种存在,是事实,那么未知则不断地校正读者认识的偏差,丰富文化生成的差异,构建世界物质的取舍,引领人类文明的走向。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面对荏苒变迁,于我们,不管何时何地,唯有读书。

  读书,有若携先哲共游,与大家相交,思接千载,神达八方。可与孔孟谈礼,同老庄论道,与韩非议法,同孙武讲兵;也可与王颜赏字,同齐徐品画,与李杜吟诗,同苏王赋对。读书,使人任你红尘滚滚,我自风轻云淡。正像静水流深,波澜不惊,胸怀定力,心纳平静;也似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归于宁静,超然物外。读书,是一种精神的攀岩,达到“一览众山小,天高我为峰”的境界;读书是一种灵魂的逆水,成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风景。多读书的人,情怀开阔,境界高远,心无挂碍,思无羁绊;多读书的人,谈吐风趣,举止得体,情趣高雅,自成品位。读书是与高尚沟通,与优雅对话;能让思想有余香,情绪多缱绻;能增长生活智慧,启迪人生思索。

  胸无江海心难阔,腹有诗书气自华。陋室常余书卷在,清心自有墨香来。读书是一种品质,是一种职责,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境界。读书,能使平凡简单的人生归于灵动厚重,能让浮躁喧嚣的尘世趋向沉静温和。读书不能取巧,没有捷径,不可“取二三诗文务求滚瓜,铭三五散句惟求烂熟,生吞活剥,断章取义”。囊萤映雪,偷光刺股;牛角挂书,手不释卷;废寝忘食,韦编三绝。凡有大成者,必是刻苦人。

  书籍,能使我们摆脱愚昧,洗尽尘埃;赋予我们信念与力量,通向成功和快乐,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懈怠自我,疏远读书之心呢?因为读书,我们会眼界开阔,内心强大;因为读书,时间会赐予我们更为博大的空间和舞台。从今时起,让我们用简单易行的方式去亲身体会,加入到诵读经典及诗文的行列中,去感受读书的无穷乐趣;让我们静心、诚心、用心读书,戒浮弃躁,内敛含蓄,淡泊名利,泰然宠辱,使心灵更纯,使世界更美!

  关于读书的诗歌

  我们读书读什么书

  读书只不过是谋生手段

  你看今年高考考生近千万

  你看他什么考上大学大学生擦皮鞋

  你看他什么考上大学大学生开餐馆

  你看他什么考上大学大学生摆地摊

  我们读书读什么书

  读书只不过是谋生手段

  师范生不愿意不愿意也得安定下来

  大学教授研究原子弹不如研究茶蛋

  教师工资加来加去不如物价上涨快

  你看它什么房价什么物价一个劲串上来

  我们读书读什么书

  读书只不过是谋生手段

  你看他什么农民放弃土地想经商

  你看他什么司机搞托运攒外快

  你看他什么老板头头搞经营合资

  你看他什么大学生冒雨等待焦急求职

  我们读书读什么书

  读书只不过是谋生手段

  你看他有个好爸爸你看他有个好妈妈

  我们读书读什么书

  读书只不过是谋生手段

【五年级读书手抄报素材】相关文章:

读书手抄报素材10-15

五年级读书手抄报素材04-26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素材07-03

读书的手抄报素材图片05-13

读书手抄报素材内容08-23

关于读书手抄报素材10-23

读书手抄报素材大全10-23

语文关于读书的手抄报素材05-23

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手抄报素材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