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白居易赏析及注释

时间:2022-12-15 14:15:09 白居易 我要投稿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白居易赏析及注释

  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白居易赏析及注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白居易赏析及注释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

  宴安往往叹侵夜,卧稳昏昏睡到明。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注释】

  ①水波文:水波纹。

  ②鹤氅:一种以鸟毛为原料的毛织物,大概样子像道袍,而不缝袖,所以披在身上像一只鹤。毳疏:鸟兽的细毛。

  ③农桑:农业,农事。

  【白话译文】

  表美如水波纹新袄刚做成,面料绵软匀细温暖又轻盈。

  晴天晨起抱它倚墙晒太阳,夜间赏雪应当不忘披在身。

  袍里夹绒不干吃苦的活儿,说木棉花儿冷是徒有其名。

  宴罢友人叹息声中黑夜至,稳稳躺下一觉睡到大天明。

  民众大多饥寒交迫无力救,一人独享荣华没啥好心情。

  心里咋就难忘农民耕种苦,好像听到饥民受冻不绝声。

  啥时能有万丈之长保暖衣,与您分享护住洛阳至更多。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公元831(太和五年)至832年(太和六年)冬任河南尹时所作。当时诗人已是六十岁的老人了,壮年时代的白居易曾以写作《新乐府》、《秦中吟》闻名于世。在那些富有现实主义精神的光辉篇章中,白居易深刻揭露了统治阶级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同情人民的疾苦。后来由于仕途上的'多次挫折,青壮年时的锐气逐渐消失,以致“露饱蝉声懒”,但他关心百姓疾苦的人道主义思想始终未泯。这首《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即是明证。

  诗的前半部分是从不同的角度描写绫袄的温暖、轻盈。“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是介绍新袄的用料、式样。绫是一种提花软缎,制成绵袄,自然地呈现出水波状的衣纹,这是外表;至于袄内则是丝绵絮成,故暖而且轻。可见,这是一种极高档的过冬御寒之物,下联用“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下雪行”来说明这件绫袄的用途。“兴”是指早晨睡醒起床,“好”与下文“宜”互文见意,都是适宜于做某事的意思。冬天的早晨天气寒冷,能够晒会儿太阳自是舒适可人;而晚上出门访友,穿着暖而轻的绵袄,踏雪赏月更不失为雅事。

  “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是从侧面表现绫袄的优点。鹤氅是古代官僚贵族时髦的披戴,木棉在当时也是珍稀品。它们徒有虚名,不如丝绵,更加补托出诗人这件用丝绵所絮绫袄的实用舒适。这几句分别从用料、御寒的效果、与鹤氅、木棉的对比几个方面表现了这件新袄的不凡,穿着这样高级舒适的衣服,宴安侵夜,安然隐睡到天明也就不奇怪了。然而,诗人其实是不能够“卧稳昏昏睡到明”。“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作了鲜明的回答。想到大多数贫民百姓都处在饥寒交迫之中,无法得到救济,他独独一个人温暖,心中滋味并不好受。因为想着农民的艰难,致使他的耳旁经常响起贫民冻馁饥饿之声,这当然是一种错觉,这种错觉的产生,却是诗人日夜为贫寒百姓思虑所致。“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真挚地表达了诗人为贫民着想的可贵精神。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可贵的人道主义思想,同时也可以看出杜甫思想在这首诗中的痕迹。“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正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又一体现。杜甫身受贫寒之苦,仍然想到天下寒士,白居易则是自己温饱而不忘受苦的寒民。

  从艺术上看,全诗用了很大篇幅表现绫袄的温暖舒适,这与下文贫民的饥冻形成强烈的反差,前者愈舒适,愈显出后者的艰辛,“耳里如闻饥冻声”才更显真实感人。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或六年(832)冬,当时白居易任河南尹。其时,藩镇割据,朋党相争,宦官专权,赏罚失度。《旧唐书·白居易传》载:“大和已后,李宗闵、李德裕朋党事起,是非排陷,朝升暮黜,天子亦无如之何。”白居易没有与当时的宦官集团同流合污,也没有介入当时的牛李党争。他多次呼吁,以求“箴时之病,补政之缺”,然而他的意见却是无人采纳,反而遭人排挤,只得“致身散地,冀于远害”。

  白居易另有《六十拜河南尹》一诗。诗中云:“六十河南尹,前途足可知。老应无处避,病不与人期。”这说明当时他已老病缠身。他虽然官卑职微,年又老迈,无回天之力,却仍有忧民之心。这首《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即是他关心百姓疾苦的人道主义思想始终未泯的明证。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白居易赏析及注释】相关文章: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白居易唐诗鉴赏10-29

白居易《新制布裘》原文注释赏析10-22

白居易《缭绫》翻译赏析11-25

白居易《缭绫》唐诗赏析10-16

《缭绫》白居易全诗赏析10-24

《缭绫》白居易11-08

古诗《咏菊》白居易赏析03-30

白居易的古诗《咏燕》赏析08-01

古诗咏菊白居易赏析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