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的婚嫁习俗

时间:2023-02-01 15:30:23 好文 我要投稿

孝感的婚嫁习俗

  结婚是一个仪式,它见证了爱情,也给双方加上了约束,当然约束和爱情一样都是甜蜜的,也有的人认为约束也是爱情的组成部分,甜蜜的负担也是很难得的,就像结婚的礼仪习俗,虽然复杂繁琐,但每一对新人都会很享受结婚的过程,不过作为孝感的新人,你知道孝感的结婚风俗有哪些吗?今天小编就来盘点一下孝感传统婚嫁风俗!

孝感的婚嫁习俗

  1、定亲

  过去我们孝感农村的婚姻大多是父母包办,靠媒妁之言撮合而成。一种情况是父母约定,如张家和李家是亲戚(过去许多姑表、姨表成婚姻的)或关系很好,两家大人约定结成亲家,还有的指腹为婚,两家女性怀孕,如果将来生的是一男一女,约定结为亲家。 定亲都要举行一个仪式,这个仪式有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成实,就是男方要买几件布料,包几斤红糖(用红纸包装或贴上红纸),跟媒人一起到女方去送礼,表示这门亲事确定下来了;第二步是过茶,就是由媒人撮合确定一个吉日,男方和媒人一起提着聘礼(一般是四至八套衣料、四包红塘、四包杂糖、糖果等)到女方家去,女方则要请最亲的亲戚或本家一起吃饭,表示对外公布这门亲事已经确定下来。至于定亲的年龄是没有限制的,可以是没出世的坯胎,可以是睡在摇篮里的婴儿(俗话叫摇窝亲),也可以是张成少男少女的青年。定亲以后两家来往较以前自然密切些,办大事两家都要相互送礼,尤其是男方送礼还不能少。过春节男方还要到女方家拜年。

  2、送花招

  两家孩子大了,到了该谈婚论嫁的时候了,男方这年的二月初二(花招节)就要到女方家送礼(肉、酒、糖之类),叫送花招。这节气未过门的女婿必须亲自去(可以约媒人一起去),并亲自向亲家母提出两人结婚的请求。这时女方一般不会很爽快答应的,总要推辞说孩子还小,不懂事,家里困难没钱买嫁妆等等,这话一半真,一半假,含有我家姑娘不会很贱就答应嫁给你的意思,必须看你是不是诚心想结婚,要考验考验,或刁难一番。

  3、送端阳

  男方要求结婚那年的端午节,必须提着酒肉等礼物到女方家送节礼,如果女方未答应两人结婚,就借机再次提出结婚请求。当然,如果女方还是不答应,那就要请媒人多到男方喝几次酒,多到女方跑几趟,有的也由男孩直接去要人的,直到女方答应为止。

  4、送中秋

  过去结婚日期一般定在下半年,多在阴历十月、冬月(这两个月是农闲时期)。如果通过男方及媒人的多次努力,女方答应把姑娘嫁过去,那么男方就要在中秋节这天提着礼物(月饼、酒、肉、布料等)去女方送中秋节。如果女方没答应,男方想结婚,还是要在花招、端阳、中秋节时去送礼,以表示诚心和决心。

  5、送日子

  女方答应嫁姑娘后,还要由两家共同商定结婚日期,当然主要是听取女方意见。结婚当然要选择良辰吉日,所以两家都要请算命先生算日子。日子敲定后,还要举行个仪式叫送日子。男方和媒人一起提着礼物(这次除了肉酒外必须要有衣物或布料),带着写有结婚日期的红纸条到女方家去,女方把比较亲的亲戚和本家接到家里喝酒,表示公布两家已经确定婚期。未过门的女婿回家时女方一般还要回赠一两双姑娘或母亲亲手做的布鞋。

  6、辞嫁

  婚期确定下来后,姑娘要出嫁了,女方的亲戚都要接姑娘到自己家做客,因为是出嫁前最后一次做客,所以叫吃辞嫁饭。姑娘离开时,亲戚们都要送点礼物(如,衣服、袜子、床上用品等)给姑娘。

  7、抬嫁妆

  在婚期临近的前两天,女方都把姑娘的嫁妆筹办齐了,男方要在这两天请人把它抬回去。要抬的嫁妆包括床、桌子、柜子、凳子、四元(大小脚盆、脸盆、围桶)等,有的条件好的还为姑娘购置了厨房各种碗盘杯碟,现在又增加了电器如电视机、音响、洗衣机、空调、摩托等。

  8、过盒子

  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1)接客,是进入结婚喜庆的日子,一般在结婚日期的前一至两天,男方要把自己所有亲戚接到家参加婚庆。

  (2)贴婚联,过盒子这天男方家里大门、堂门要贴上喜庆和迎宾的对联,堂屋大手(右侧)墙面中上方贴上新郎结婚起的大号(按本族辈分起名),并根据大号的两个字作一副对联贴在号联两边,表示孩子已长成大人,结婚后同族就要喊他新取的大号了,是晚辈的年长者就不能像结婚前一样直呼其名,而要按辈分尊称他了。

  (3)送聘礼,过盒子这天上午新郎要去女方家,出发时要放鞭炮,随行的有媒人,陪亲(与新郎年纪相近的小伙子陪伴和保护新郎),礼聘先生(负责礼仪,一般由年岁较大熟悉礼节的人担任,手提一个红布包着的木茶盘,上面放着小酒壶,一小条肉、一对一斤左右的小鲤鱼等,叫求亲礼),牵毡条的一至二人,还有挑礼物的:几十斤肉,根据女方客人户数多少每户一块折范肉(约一斤左右,割成长条形状)和女方待客的肉,还有几十斤鱼和几十斤散酒,四或八包红塘,新娘装新和换洗的新衣服四至八套(一般在结婚前两个人一起去定购或定做的),新看鞋两双。

  (4)行礼,一行人到达女方家门时先要鸣炮,接着进入堂屋,牵毡条的把毡条拉成长方形铺在堂屋下方地面,毡条前面堂屋正中一般摆上三张大方桌,神柜上这时要点燃香和蜡烛。新郎进堂屋时要行大礼磕头(有的安排在吃完饭离开时,还有的安排在娶亲那天早上),叫四礼八拜:拜祖先,拜父母,拜主要亲戚,拜本家老人,每拜一次作两个揖,磕四个头,拜完了毡条要在原地转180度,朝堂门外作一个揖才算结束。磕头时动作比较慢,有乐队还要奏乐、鸣炮,亲戚和围观的客人在新郎行礼时可以击打新郎(如多半用楝树果,也有用萝卜、小土块和麦壳等,也有舍不得打新郎(认为是自家人、亲戚)转而打陪亲和媒人的,但一般都是为了热闹,没有恶意去伤害别人。

  (5)上正席。上正席前东家要放鞭炮,有乐队要奏乐发送上席信号。 换手绢:新郎新娘每人事先准备了一只手绢,由女方的陪嫁姑娘代替新娘跟新郎换手绢,这时姑娘们会变着法子出对联要新郎应对,如果对不上就要掏红包了。之后,男方一行人就可以告辞离开了。

  9、待媒(也叫坐夜)

  有的女方为了热闹,在结婚日的前一天晚上,要求男方娶亲的队伍到女方家坐夜。 。有趣的是,这时女方并不会很顺利地打开大门迎接客人进门,二是紧閂着门,其目的有两个:一是要男方不停地放鞭炮,奏乐,女方也不停地接着放鞭炮,以增加喜庆气氛;二是闹男方的喜烟。开门是有条件的,一般是女方有多少亲戚,有多少来陪嫁的姑娘,每人都要有一包香烟,当然还要抛洒喜糖。男方来时如果稍有不慎,娶亲带来的任何物品都会被女方的客人抢走藏起来,到第二天发亲时男方用香烟或红包才能换回。闹一阵子后,双方达成默契,姑娘们才打开大门让娶亲的队伍入堂就坐,并热情招待来人:发烟、倒茶。并在当晚(大约在凌晨一两点)摆宴开席。饭吃完后,女方妥善安排男方客人和乐队打牌或入寝。

  10、娶(发)亲

  在婚期的那天清晨,女方就要做发亲的准备。首先准备男方客人用早点,接着男方乐队奏乐,新郎向女方父母长辈和主要亲戚行大礼。接着是哭嫁,新娘和母亲以及其他客人陪着哭嫁,再接着是姑娘穿婚装戴冠子帽(一种如楚剧舞台上的姑娘带的饰有玻璃球、亮珠的华丽帽子)出闺房,站在斗上(斗里点燃一个香油灯,斗上扑着一只竹筛子,娘家将一把(十双)筷子拿在手上,然后娘家的人要从姑娘的手中抢走这把筷子后,姑娘才能上轿。这筷子意味着是娘家的饭碗,姑娘出嫁了,就要将饭碗交给娘家,而姑娘们谁舍得离开自己的母亲,丢掉娘家的饭碗,所以都会用尽所有力量死死抓住筷子不松手。这时娘家人一边抢,一边劝,直到抢下姑娘手中的筷子。这时姑娘的亲哥或堂哥背着新娘出门上轿(还有步行或坐车的),门外男方的人忙着用红绳绑着箱子和被子枕头,待女方点燃起身(发亲)鞭炮,男方便敲锣打鼓迎走新娘。女方陪嫁的姑娘还要送新娘一程,送到半路上才与新娘分手,男方牵亲的两个妇女一左一右牵着新娘前行。在陪嫁姑娘分手时,新郎还要给每个陪嫁送新娘的姑娘一个红包或礼物(手绢、香皂之类)。新娘离家后,女方就开始吃早餐,吃罢早餐,参加婚礼的多数客人就会告别回家去了。

  11、拦车马

  女方发亲后,男方就要作好迎亲的准备。要在家门口摆一张方桌,上面摆上猪首,点燃蜡烛和香,还要摆上三只酒杯斟上酒,等待接亲的队伍归来。 跟着来到了男家,迷信的说法,一家不能容二祖,所以这时男方就要将女方的家祖拦回去。

  12、拜堂

  新娘到村时,有个讲究,女性如果处于月经期不能来看热闹,不能跟新娘照面;带孝的人也不能来。拦完车马,新娘就可以进堂了。拜堂时也有个讲究,新娘如果在月经期也不用磕头,只是新郎一人行礼就行。

  13、挤新娘

  拜完堂,新娘就要入洞房。在入洞房前,围观的年轻小伙子往往这时就想沾点新娘的便宜,早就站在洞房前四面夹攻围挤新娘,一直把新娘挤进洞房。

  14、抢大首

  进了洞房以后,也有个讲究,两个人都要先坐床再坐凳,坐床也有个讲究,如果谁先抢占了床的右首坐下谁将来就是当家人或谁就会在将来的夫妻生活中占上风,所以,新郎新娘进洞房后就要拼命去抢大首。

  15、喝交杯茶

  进了洞房,就会有小孩端来两杯茶,夫妻俩接过茶必须交臂喂给对方喝下;接着又有一个小孩端来两小碗豆腐圆子,小俩口也是相互交臂喂吃一到两个,含义是吃了豆腐坨,新娘会生儿。

  16、拜茶

  在堂屋正中摆三个方桌,上面摆放若干碟杂糖、花生、瓜子之类的食品;还要拜上一个茶盘,上面放上一双布鞋。然后新郎新娘出洞房,在桌子前面的毡条上磕头。磕头的顺序是父母、舅父母、姑父母、姨父母、叔伯父母,比父辈尊长的亲戚和本家长辈,亲戚和本家平辈。

  17、喝团圆酒

  团圆酒在当天晚餐时进行。全席必须十个人,而且是五男五女,另外八人最好是四对有儿有女八字全环的年轻夫妻。喝团圆酒新郎新娘坐上席,边吃还要边说四言八句。 如,藕片上来了,再吃之前要新郎说“月儿圆,花儿圆”,新娘说“这碗藕片圆又圆”;新郎又说“我们等了二十年”,新娘又说“今晚跟你把房圆”。又如白萝卜上桌了,新郎说“白萝卜,红萝卜”,新娘说“你是我的心窝窝”;新郎又说“今天同睡一被窝”,新娘又说“明年跟你生个儿”。总之,团圆酒就是为了通过让新娘说丑话适应做妻子的心理,去掉夫妻生活的羞涩感。

  18、喝香茶

  喝罢团圆酒,村子里的人就要来闹新姑娘。 比如,把一个苹果用红线提着摇晃,要二人同时在苹果上咬一口等类似节目。也有的把新娘的公公也叫出来和新娘一起喝茶闹笑话的。总之,闹的越热闹就越好。

  拓展:

  无论是老式、还是新式婚姻都必须经过议亲、定亲、求亲、娶亲等四大程序。其具体情况为:

  议亲:老式婚姻,是由媒人按“门当户对”的观念或受某一方所请,登门提亲,俗称“撮酒喝”,有“成不成,酒三瓶”之说;如果双方家长认可,便请算命先生为子女算命,测八字,看是否相合,称为“查八字”或“合八字”。新式婚姻,则是男女双方经自由恋爱心许后,先由男方请一关系较好的人到女方家中提亲,虽为形式,但非有不可,因有“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的传统习俗约束,否则会遭世人非议。

  定亲:经媒人说合、双方家长应允后,女方家中便选定吉日宴请媒人;在宴请媒人时,必须请自家族戚作陪,以作为女儿订亲的证人。这次宴请,称之为“喝酒”或“喝准盅”。

  求亲:男方宴请媒人,请其前往女方家中转告自己结婚的要求,谓之“启媒”;待媒人征得女方家长同意后,男方再次摆酒席,宴请女方家长和媒人,俗称为“吃求亲饭”。

  娶亲:“求亲饭”后,男女双方各自筹备婚嫁,在此期间,男方必须向女方赠送彩礼。以往的彩礼,多为一般衣料、鞋袜和少量现金等;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彩礼多为高档服装、皮鞋、金项链、彩电、冰箱、洗衣机、摩托及成千上万的现金。男方给女方送彩礼,称之为“下聘”。然后,由男方择定良辰吉日,请人用花轿或小汽车将新娘迎回家中,举行结婚仪式,称为“拜堂”。环河一带,则有新郎亲往新娘家中迎娶之习俗。

  婚姻礼仪

  县内婚姻礼仪繁多,主要的礼仪有:

  送喳口粑:这是男方请求女方家长允嫁的一道大礼。礼品主要以糍粑、面馍为主,还必须有糖、酒、肉、衣料等;其中,糍粑、面馍的数量很大,刘集一带有“粑粑馍馍八大百”、宣化、吕王一带有“粑馍一千八”的规定之数。

  送端阳或送中秋:是婚礼中,男方给女方家送的最重要的一道礼。如果婚姻在上半年,则送端阳节礼;婚期在下半年,则多为送中秋节礼。这道礼,女方家有多少家亲属、亲戚,男方就必须送多少份礼物。其礼品中有肉、糖、糍粑、点心及衣料等,称为“送端阳”或“送中秋”。

  取庚贴:又称为“要年庚八字”,是男方到女方家中要取女方的生辰时间时,必须送给女方家长的一道礼,礼品一般为肉、糖、烟、酒等。

  送日子:在婚期选定后,男方用衣料将写有结婚日期的红纸条包好,再备一份礼品,一同送往女方家中,称为“送日子”。在这天备厚礼前来祝贺,称为“送祝礼”或“送祝米”。礼品一般为稻谷、麦子、面条、油条、馓子、红糖、猪肚、猪蹄、母鸡、鸡蛋及衣料等,外祖家除以上礼品外,还要送摇窝现为童床、木枷椅现为童车、棉被、棉衣、甜水酒等。所送贺礼,除外祖家可全部收留外,其余均只能收一半左右。

  满月礼

  小孩满月时,外祖家要为孩子送“满月礼”,其礼品仍为一些较好的食品类。这天,还要请理发匠来家中给孩子剃满月头,人称“剃胎头”;家长除付给理发费外,还要赠送香皂、毛巾等礼品,并请理发师傅吃酒席。

  吃满月饭

  孩子满月三天后,其母要回到娘家吃一餐饭,称为“吃满月饭”。未吃满月饭之前,其母、子被称为“月母子”和“月窠伢”,是不能到别人家中串门的;吃完满月饭后,便如同常人一般,再无任何禁忌了。

【孝感的婚嫁习俗】相关文章:

越南的婚嫁习俗02-26

洛阳的婚嫁习俗02-25

彝族的婚嫁习俗02-27

山东寿光的婚嫁习俗02-25

绍兴的婚嫁习俗有哪些05-02

山东栖霞婚嫁习俗是什么02-26

张家港婚嫁习俗介绍02-25

南雄客家婚嫁习俗有哪些02-25

广西壮族有哪些婚嫁习俗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