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是偶然,死是必然--大自然的启迪(作品赏析)[阅读次数:254]
    第五单元自然的年轮 之一精读葡萄月令 生命就像大自然有春夏秋冬一样从容,一样简单,一样自然。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独有的美丽:春的绿叶与生机,夏的清莲与淡雅,秋的枫菊与成熟,冬的白雪与深沉,就如同每个人的人生一样多姿多彩。然而无论是绿叶清莲,还是枫菊白雪,终究无法在这世间久留,就似我们的...
  • 《落日》备课资料(朱启平)[阅读次数:338]
    作者介绍 朱启平,出身江南世家大族,燕京大学高才生。据唐振常先生在《川上集》(三联书店1996年版)中介绍,“一二九运动”中,燕大“洋气冲天,红光满园”,其中就有朱启平叱咤风云的身影。太平洋战争中,他成为活跃一时的随军记者;1945年8月19日在“密苏里”号上举行的日本向联合国投降的签字仪式中?..
  • [阅读次数:142]
    1、 修改的理由 黄天祥《落日的幻觉》一文的上半部分是按由先到后的顺序来描述落日幻觉的出现、变 化和消失的过程的,但下半部分却以由主到次的顺序来解释造成落日幻觉的原因及原理。 更清楚具体一点说,原文的上半部分先说落日的变大、深黄、殷红、变扁,再说晚霞的出现,接着说天空中暗弧、亮弧?..
  • [阅读次数:1071]
    花开花落,演绎了自然的四季;春雨冬雪,灌溉了自然的美丽。你是否也曾为之心动。 &n...
  • [阅读次数:278]
    又要面临中考了。每一届学生毕业,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暂时的休整,但对我而言,则是新战役的开始。因为十年来,我每送走一届毕业生,都要从中途接手一个棘手的班--通常都是没人愿意带的所谓“乱班”。虽然我也胆战心惊,如履薄冰,但党员的身份,教师的使命感都使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令我欣慰的是,经过...
  • [阅读次数:190]
    陆波 【仿】 品味落日 --云天补校理科62班 殷宁 一天中的时光,我是最爱黄昏的了。在有太阳的日子里,每到黄昏,太阳便以优美的波长亲吻世间万物。这时,再纷扰的心灵也会平静下来,在暮色中反省自己。 黄昏时,落日是最独特的风景。 我印象最深的是...
  • [阅读次数:2533]
    王光立 [引子] 唐代诗歌,灿若星辰。当诗人们将他们的诗作炼成群星,撒上天际,焕成满天璀灿的时候,我们看到,张若虚,他仅仅带来了两颗星。点缀到天空,那星星便成为了让人眼睛闪亮的风景。他以仅存的两首诗就得以跻身于唐朝大诗人之列,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两诗之一,就有被闻一多先生喻为“诗中的诗,...
  • [阅读次数:2581]
    “落日变大”是幻觉,还是错觉? 高远明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东县黄埠中学(邮编:516353) 落日变大,令人惊奇,许多科普工作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科学解释。《落日的幻觉》(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一文把这种现象称为:“最令人迷惑的幻觉”,而“百度百科”认?..
  • [阅读次数:380]
    “我写──我在爱”──大自然的歌者米米普里什文 米米普里什文是俄罗斯最著名的描写大自然的抒情和哲理小说作家之一。他1873年1月23日生于奥廖尔省的叶列茨县。普里什文的家是赫鲁晓沃村一个破落的商人家庭。他的童年是在接近大地的农村环境中度过的。他又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
  • [阅读次数:2564]
    四幕话剧《日出》是曹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优秀的现实主义力作。 曹禺在《日出》的开头引述了老子《道德经》里的一段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日出》以交际花陈白露和方达生为串线人物,一方面联系着黑势力的代表金八、大丰银行的经理潘月亭、富孀顾八奶...
  • 曹禺《日出》导读[阅读次数:4853]
    曹禺的《日出》四幕话剧《日出》是曹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优秀的现实主义力作。曹禺在《日出》的开头引述了老子《道德经》里的一段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日出》以交际花陈白露和方达生为串线人物,一方面联系着黑势力的代表金八、大丰银行的经理潘月亭、?..
  • [阅读次数:13202]
    在曹禺笔下的反叛女性中,坚决地冲出家门的是陈白露。陈白露形象的正面意义就在于她彻底地打破了旧的乡村情结,而她的悲剧意义则在于冲出家门之后的无路可走,这又一次说明了中国女性打造自己现代精神品质的艰难。曹禺创作《日出》是在1935年,三十年代中期的中国早就打破了二十年代初期乡土文明对于现代城市文明的迷信,城...
  • [阅读次数:707]
    陈 日出 听见日出的声息蝉鸣般沙沙作响…… 沙沙作响、沙沙作响、沙沙作响…… 这微妙的声息沙沙作响。 静谧的是河流、山林和泉边的水瓮。 是水瓮里浮着的瓢。 但我只听得沙沙的声息。 只听得雄鸡振荡的肉冠。 只听得岩羊初?..
  • 昆虫之微与大干世界(生命大自然)[阅读次数:1196]
    亲爱的雪妮: 来信及随信寄来的文章一并收到。你说你只是在老师布置的作文之外搞一点儿写作练习,只能算习作,要我千万不要见笑。但我看你写得是越来越好了,不但文笔好,而且思想也很前卫。我想把其中的一两篇介绍给一家杂志,如果得到发表,相信可以增强你写作的信心。 其实,作文不是很难的事情。只要...
  • [阅读次数:788]
    落日与英雄之美 ─-论《西地平线上》文本研习的两个层面 沛县中学语文组封钦佩 高建群是一位善于描写西部风光的作家,是一位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的写作者,其创作具有古典精神和史诗风格。他的作品《西地平线上》就充分的体现了他的创作风格。《西地平线上》记叙的是新...
  • [阅读次数:1302]
    恐怕没有人比梭罗更熟悉康科德森林的橡树林了,没有人比梭罗更热爱这个绿色的世界了。世人往往只知道梭罗是文学家,是哲学家,是超验主义者,却不知梭罗也是一个优秀的博物学家。梭罗的博物学知识更多地得之于他对自然的实地考察。梭罗只活了45岁,然而他有生之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家乡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及其?..
  • [阅读次数:973]
    1817年梭罗生于康科德城,哈佛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执教,然后他住到了思想家爱默生家里当助手,并从此开始写作。1845年,他单身只影,拿了一柄斧头,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独居到1847年才回到康城。此后他患了肺病,医治无效,于1862年病逝,终年仅44岁。 梭罗不像一位作家,却像一位村长-...
  • 一个大自然女儿的毁灭--《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浅析(网友来稿)[阅读次数:2306]
    山东聊城一中潘鸿海 苔丝是大自然之女,具有大地般朴实的本性,社会、家庭、个人等多重因素交织成一种强大的压力,摧毁了她。--社会、家庭织就了悲剧的大网。她的家庭属于当时农村不受欢迎的岌岌可危的阶层。家庭的贫困成为她的悲剧的重要因素。社会把她逼上了绝境。--亚雷时时伸出罪恶之手,“撒旦”蹂躏了...
  • [阅读次数:3948]
    江汉思归客, 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 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 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 不必取长途。 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此时他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窘艰。此诗以首句头两字“江汉”为题,正暗示流离漂泊。尽管如此,诗人匡世?..
  • [阅读次数:779]
    杨艳 每当我漫步在管弄公园的林荫小道上,总会好奇地盘问学植物出身的小郁“这是什么树?”“那种花叫什么名字?”-----想起小时候充满期待地插下一枝桑条,一截柳枝,或是一根葡萄藤,但每次都会在次日清晨就迫不及待地拔出来检验它是否萌芽了,结果自然是“红颜变白骨”,桑条柳枝葡萄?..
  • [阅读次数:2116]
    沙沱中学李长春 《大自然的语言》作为一篇生动、有趣、颇具散文色彩的说明文,并以生动形象,清丽典雅的用词介绍物候学知识,被编进中学语文教材已有多年。师生们与教材编写者一样对她钟爱有加,特别是展现在我们心中那几幅四季风光的美丽画卷,不由得把它与《春》、《济南的冬天》一并当作优美的审美...
  • [阅读次数:1198]
    湖北省黄石市第五中学孔祥跃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更科学、更高远的对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出了更为鲜明的教学要求,湖北教学专家余映潮老师说:“教学中没有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就没有语文教学的改革。”“学生的活动是检验课堂教学是否改革的一根标尺。”语文教学要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生活,让...
  • 梦醒后的无奈--《雷雨》和《日出》中繁漪、陈白露形象分析(网友来稿)[阅读次数:8177]
    狄雪红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说过:人生最大的苦痛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①。纵观曹禺笔下的女性:无论是最具“雷雨”②式性格的繁漪,还是自命清高、孤芳自赏的陈白露,她们的人生悲剧,无不诠释着这样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 繁、陈二人都是受到过五四运动思潮影响的接受过文明教育?..
  • [阅读次数:979]
    中国教育报2003-01-09崔晓晖 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友系列论坛上,毕业于北师大天文学系、现为日本扬子江有限公...
  • [阅读次数:5062]
    美丽的人生有趣的书---------米伊林和《十万个为什么》 &nbs...
  • 《日出》问世[][阅读次数:1541]
    惠中饭店,坐落在绿牌和黄牌电车道交叉的十字路口上,斜对面便是劝业场。这是一座 相当豪华的饭店。 繁华的电车道上簇拥着熙来攘往的人群,栉次鳞比的商店,人群中既有衣履华丽的阔太 太、娇小姐,也有急步赶路的职员学生,最扎眼的是沿街乞讨要饭的,尽管巡捕看见就要驱 逐追打,但他们仍然躲藏着,不肯离...
  • [阅读次数:860]
    作者:黄耀红 从封建私塾中的讲经、读史、吟诗、属对到现代语文课堂上的听、说、读、写训练,语文教学由粗放到集约,由封闭到开放,由以“书”为本到以“人”为本,走过了极不平凡的漫长历程。面对波涛汹涌的信息社会,语文课上以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信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