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宽容像“孙子”一样的学生吧[阅读次数:129]
    张荣锁 引子 前一段时间因男班主任老师殴打初中女生事件,引起了各方激烈争论。在与许多老师的辩论过程中,我说了这样一句话:严苛的学校制度是引发师生冲突的一个重大原因。 很多局外人可能不了解目前的中小学管理制度细密严苛到了什么变态程度。很多学校规定晚自习几小时不准学生说一句话等;学...
  • 战国战神吴起的故事[阅读次数:1814]
    如松 战国初期,晋国在三家分智之后,经过东周天子册封,分裂成韩、魏、赵三路诸侯。 魏文侯礼贤下士,实行儒、法兼治融合多家的策略治理国家,逐渐强大。 韩国邀请魏国出兵攻打赵国。魏文侯说:“我与赵国,是兄弟之邦,不敢从命。”赵国也来向魏国借兵讨伐韩国,魏文侯仍然用同样...
  • [阅读次数:182]
    眼看着患自闭症孙子就要小学毕业,可下个学期又该去哪里上学呢?年届八旬的奶奶是一位退休的医学院教授,为了孙子能更好地康复,她随班就读陪孙子一陪就是五年多的时间,风雨无阻。虽然年龄越来越大,腿脚越来越不灵便,精力也越来越不济,但老人都能咬牙克服,现在一家人最愁的是如何能找到一家能接受自闭症孩子的中学...
  • [阅读次数:77]
    某位爱狗成疯的人,常常花费巨额金钱,购买昂贵的健康食品,来宠养他的名犬。他听人说深海鱼油对狗的发育很有帮助,于是每天一大早,他都把狗抓来,用双膝夹紧狗头,勉强它长大口,然后对准喉咙灌进鱼油。有一天,狗儿大力挣扎,甩脱了主人的双膝,鱼油也流得满地都是。这人生气之余,看到狗儿自己转过身来,静静地舔食...
  • [阅读次数:296]
    鲁国,周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姬姓,侯爵。武王伐纣,歧周代商。武王发封其弟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鲁公之“公”并非爵位,而是诸侯在封国内的通称。鲁公即鲁侯。周公旦不去赴任,留下来辅佐武王,武王死后辅佐周成王。其子伯禽,即位为鲁公,而淮夷、徐戎作乱,伯禽作肸誓,平徐戎,定鲁。鲁国先后传二十五...
  • [阅读次数:322]
    关于晋国的立国有两个传说,互为依托: 一、左传曰:“邑姜方娠太叔。”根据历代注解,邑姜是姜太公吕尚的女儿,嫁给武王发,梦到上天说:“余命女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她生的儿子据此名叫“虞”。 二、史记曰: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
  • 战国七雄之--齐国简介(为政以德、管仲列传备课资料)[阅读次数:1110]
    齐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有姜齐和田齐之分。西周时期,周武王封吕尚于齐,由于国君姜姓吕氏,故又称吕氏齐国,史称姜姓齐国,简称姜齐。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并于前386年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国君妫姓田氏,是为田氏齐国,史称田齐。齐国...
  • [阅读次数:3022]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书注: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微,假如没有。谒,请。 书注“微”:假如没有,表假设关系。而译文为“即使……”,表让步关系。前后不一致。此句中的“微”是表否定假设的连词,译为“如果没有”,“要是没有”,可参看上课《烛之武退秦师》“微夫人之力不及?..
  • [阅读次数:447]
    谈谈《孙子兵法》 在先秦时期形成的经典中,下面几部是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应该读的:如果要想了解德行、修身之道就读《论语》;如果要想了解变化之方就读《周易》;如果要想了解权谋之术或者治国之术的话就读《孙子》。《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尤其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结晶之一。中国的许多学术体系都是...
  • 谈谈《孙子兵法》(之二)(备课资料)[阅读次数:184]
    二 下面我们把《孙子兵法》的内容说一下,大家会从中悟到一些道理。读古代的书,如《论语》、《周易》、《孙子兵法》、《老子》等我们一定要领会它们的精神实质,要领会它的大致的意思是什么,这样对于我们才有帮助。如果我们过分拘泥于字句就会感到很累。古人用一辈子做一本...
  • [阅读次数:319]
    三 第七篇是《军争篇》。这一篇讲了一个智胜意识,就是用智慧去取胜,涉及军事机动的一些问题。如何使自己掌握战争主动权,刚才上文也提到了主动权。首先必须熟悉地形,并善于利用向导。古代战争不像现在有卫星侦查,但以前也都是要有向导的。我们看《智取华山》,之所以称它...
  • [阅读次数:832]
    阿康 【内容提要】:《孙子兵法》作为一本军事宝典,几千年来被广泛应用,特别在现代,他已逐渐被人们在经商、管理、交往等各方面所借鉴。研究《孙子兵法》获益良多,它使得我在班级管理中不再单凭经验行事,更多地依据谋略、智慧来解决问题。 【关键词】:《孙子兵法》&...
  • [阅读次数:5865]
    战国时代魏国著名策士。为人有胆有识,忠于使命,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并敢于为国献身。有90岁高龄西说强秦使秦不敢加兵的魏国.曾经在魏国灭亡后出使秦国,冒死与秦王抗争,粉碎秦王吞并安陵(魏国属国)的阴谋。《战国策》中对此有详细记载。 “布衣之怒”的故事 秦王气势汹汹地对唐雎说:“你听说过什...
  • [阅读次数:4374]
    山西省沁县中学 刘建东 《战国策》是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最初有《国策》、《国事》、《短》、《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西汉武帝时,刘向进行了整理,按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国次序,编订为33篇,取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
  • [阅读次数:6223]
    春秋战国时期(周秦之际),学者辈出,各着书立说,欲以改制救世。学者不止一人,流派不止一家,着书不止一种,故称之为“诸子”,又谓子“诸子百家”,又谓之“百家争鸣”。官失其守,学术分裂,由天子而诸侯、而私学,乃百家之背景也。《庄子天下篇》言“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
  • [阅读次数:1135]
    安徽太和中学 张绍良 《孙子兵法》是一部优秀的文化典籍,其中的很多东西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仍都有指导性意义。因此,美国的联邦密探国家学院把它作为自己的教材,用来教授来自全球的执法部门的管理人员。下面,我们就语文教学方面,具体谈谈它的启发作用。 1、 攻心的原则 孙子说:“不?..
  • [阅读次数:2006]
    战国策的作者直到现在也没有确定,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因此,战国策显然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刘向只是战国策的校订者和编订者。因其书所记...
  • [阅读次数:1649]
    《战国策》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其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书名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它的作者不可考,有人疑出于蒯通。大概是秦汉间人杂采各国史料编纂而成。后来刘向重加整理,定名为《战?..
  • [阅读次数:1813]
    广州市番禺区鱼窝头中学 段新立 2004年秋季,广东、海南、山东与宁夏四省区全面开始高中新课程的实验,至今为止已近一学期,语、数、英三个学科已进行了一个学段的学分认定,其他各个学科的学分认定在即。其中的酸甜苦辣,一言难尽。作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先锋,亲临前线,过关斩将,流下的泪水、汗水,无可名状,个...
  • [阅读次数:3831]
    提起《战国策》,人们首先想到的大约都是让孩子从小受磨练的"触龙说赵太后",由"吾与徐公孰美"引发统治者应广纳众言、多听批评的"邹忌修八尺有余",从"出无车,食无鱼"之叹说明要尊重人才的"齐人有冯谖","荆宣王问群臣"中使人回味无穷的"狐假虎威"的故事……这些确是值得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因此,从中学课本到各种"...
  • [阅读次数:30637]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总共三十三篇,按国别记述,计有东周一、西周一、秦五、齐六、楚四、赵四、魏四、韩三、燕三、宋、卫合为一、中山一...
  • 战国简介[阅读次数:1495]
    战国 (公元前 476 年 ~ 前 221 年)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利的兴修,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春秋中后期,各诸侯国的经济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政治形势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最重要的是诸侯国内部卿大夫的势力逐渐发展起来,著名的如鲁国的三桓,齐国的田氏,晋国的六卿。他们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控制和瓜分公室,...
  • [阅读次数:1330]
    战国初期,楚惠王继续执行安邦定国、伺机发展的方针,在对外争夺中,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公元前473年(楚惠王十六年),越灭吴后,勾践称霸诸侯,势盛一时。勾践为了缓解与楚国的关系,主动以淮上地与楚,此则有利于楚国的进一步东向。其后,楚通好于秦,当晋内部斗争激烈、三家分晋和越国渐走下坡路时,公元前4...
  • [阅读次数:919]
    李和明 《谋攻》是孙子兵法中至关重要的篇章。在这一篇中,孙子明确提出了“全胜”的战争思想。他说:“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正如著名军事理论家吴如嵩同志指出的那样:“孙子兵法中的‘全’,如同孔子哲学的核心‘仁’,老子哲学的核心‘道’,是我们研究孙武军事思想的一条基本线...
  • [阅读次数:2777]
    亦文亦史《战国策》 安徽蒋新 通常人们把先秦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大类。历史散文有《尚书》《左传》《国语》《战国策》,其中《战国策》被认为是文学成就相当高的。但《战国策》的性质从它问世起,似乎就有分歧。那么多的别名就是证明。既叫《国策》。又叫《短长》;既《国事》,又叫《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