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月考试卷 高一必修三 人教版 语文试题下载

发布时间:2017-6-4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试题预览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

一、语文文字运用(24分)

1.在下面各句的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 战士们毫不畏惧,怀着__的决心,英勇地冲向敌人。

② 如今,时代发生了巨变,我们依然要研讨经典。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经受了千百年的时间考验,其传达的很多道理依然__,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③ 不难发现,有的部门往往__,有的人往往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些地方早该减员裁官,可多年来雷声大,雨点小,从没动过真格的。

A.破釜沉舟   牢不可破   无所事事     B.孤注一掷  颠扑不破  人浮于事

C.破釜沉舟   颠扑不破   人浮于事     D.孤注一掷  牢不可破  无所事事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   )(3分)

A.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陶瓷文明,几千年的文明史蕴含着陶瓷发展一天天日臻完善的过程。

B.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C.媒体做电商,要借鉴和吸收电商行业发展的先进成果,走有自己特色的“媒体电商”之路,而不是照搬互联网模式,否则可能会水土不服。

D.央视的《中华好诗词》以高雅的立意、精巧的设计、轻松的形式,将中华诗词艺术与电视媒体巧妙结合起来,满足了电视观众对传统文化多样性的需求。

3.下列诗句与“疏松影落空坛静”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3分)

A.曲径通幽芳草香                   B. 细草香闲小洞幽

C.锦屏春短碧纱暗                   D. 晚凉天净月华开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无论岁月怎么发黄,那不染尘埃的情感,终会在记忆发黄的纸页上留有痕迹

②虽然书信正在悄无声息地渐离我们的生活,但那份美丽,依然值得我们永久地回味

③它承载的不仅仅是一种怀旧的情绪,更是一种文化

④那人情似纸般的纯净,不假修饰、任情感宣泄的年代

⑤书信曾是人们交流信息和情感的一种传统方式

⑥我们怀念那用笔带着心血书写思念的时代

A.⑤③②⑥④①   B. ⑤③⑥④①②    C.⑥④②⑤①③    D.⑥④③②①⑤

 5.下列语句所用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B.唾沫星子也能淹死人。

C.每一朵乌云都有它的金边。

D.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6.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

A.按诛五人:追究、查办       B.一旦抵罪:抵消罪责

C.能克终者盖寡:能够         D.而轻伯夷之义:以…为轻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3分)

A.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B.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C.璧有瑕,请指示王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8.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   )(3分)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C.以为莫己若者      D.闻道百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何氏仆录

毛奇龄

邑①何氏仆方相。何氏两世入御史台,家富。相效犬马走,积赐钱若干缗。何氏中落,出诸仆。相亦以例出,乃发前所赐钱营贩。耗敝筋力,凡数岁,贸田园若干。忽谓其弟曰:“吾,何氏仆也,将老何氏矣。虽然,予固方氏子,予不可不为人后。予弟有子,当后予!”削木,著名字,如既死者,予羡财若干;而以身与田园归何氏焉。

王师②渡浙江,江上军溃,兵入城,何氏谋走避,而难守者,谓:“相卫家人出城,己主守,可乎?”相曰:“不然。郎虽贫,广额丰颐,又何氏也,为众所耳目,恐死,死则家人谁主者?卫家人者,郎也。以辎从、第宅、器仗责奴已矣。”叩头别。城破,诸坊人凡以仆守家,而告其主所者释之。相不告,死。

齐于氏③曰:“江上军溃时,军无守者,而相独为何氏守其家,可不哀乎?凡人,进事人,退则亦自爱其身。向使相既出,自营其余财,终老于外,谁则厌之?又或者好言致主,指画慷慨,其忠诚似亦可信;及一旦有急,而阴鬻其事;甚或予敌以主者,悲哉!闻方相,亦少愧矣!”

(选自《西河集》卷一一八)

【注】①邑:浙江萧山,与作者同邑。②王师:指清军。③齐于氏:作者的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何氏仆也,将老何氏矣     老:终老

B.予弟有子,当后予      后:后人

C.退则亦自爱其身       爱:爱惜

D.及一旦有急,而阴鬻其事   鬻:出卖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方相削了块木牌,写下自己的名字,表示在方家,自己如同已经死了一样。

B.何家因家道中落,遣散仆人。几年后,方相却带着所买的田园返回了何家。

C.清军入城,何家主人难以守护家院,就与方相商量,责成方相留下看护。

D.方相认为何氏相貌不凡,又是世家大族,会被众人关注,性命难保。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城破,诸坊人凡以仆守家,而告其主所者释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余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

1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与东吴生相遇

                          (唐)韦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泰阶: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

 ⑴首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诗人形象?(3分)

 ⑵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⑶作者在这首诗中流露出哪些思想感情?请作简要概括。(4分)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鼓一张

                                   冯骥才

①天津卫的杨柳青有灵气,家家户户人人善画。老辈起稿,男人刻版,妇人染脸,孩童填色,世代相传,高手如林。每到腊月,家家都把画拿到街上来卖,新稿新样,层出不穷,照得眼花。可是甭管多少新画稿冒出来,卖来卖去总会有一张“鼓”出来。杨柳青说的这个 “鼓”就是“活”--谁看谁说喜欢,谁看谁想买,争着抢着买,这张画像着了魔法,一下子能卖疯了。

    ②镇上有个做年画的叫白小宝,他祖上几代都干这行,传到他身上,勾、刻、印、画样样拿得起,就是没有出新样子,只能用祖传的几块老版印印画画。比方《莲年有余》、《双枪陆文龙》《俏皮话》,还有一种《金脸财神》。这些老画一直卖得不错,够吃够穿够用。可老画是没法再鼓起来的,鼓不起来就赚不到大钱,他心里憋屈,也没辙。

    ③同治八年立冬之后,他支上画案,安好老版,卷起袖子开始印画。《莲年有余》,白胖的小子抱条大红鲤鱼,后边衬着绿叶粉莲。这画许多画店都有,大同小异,每年都能卖到两千张呢。

    ④这天后晌,白小宝印画累了,去街上小酒馆喝酒,同桌一位大爷也在喝酒。杨柳青地界不算太大,镇上的人谁都认得谁。这大爷姓高,两人边喝边聊。说到了画,说到今年谁的画会“鼓”,高先生信口说道:“老白,你只吃祖宗饭是鼓不出来的。”这句话像根棍子戳在白小宝的肋骨上。他挂不住面子,起身回家。

    ⑤一路上越想越气,气自己没能耐.进屋一见画案上祖传的老版,气上来,抓起桌上一把刻刀上去要把老版毁了。老婆赶紧拉住他,他随即迷迷糊糊醉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⑥转天醒来一看,糟了,祖传的老版--《莲年有余》真叫他毁了,带着版线剜去了一块,再细看还算运气,娃娃的脸没伤着,只是脑袋上一边发辫上的牡丹花给剜去了一原来脑袋两边各一条辫,各扎一朵牡丹花,如今不成对儿了。急也没办法,剜去的版像割去的肉,没法补上了。眼瞅着这两天年画就上市了。好在前天已印了一千张,只好将就再印一千张,凑合着去卖了。

    ⑦待到年画一上市,稀奇的事出现了。买画的人不但不嫌娃娃头上的花儿少一朵,不成对,反而都笑嘻嘻说这胖娃真淘气,把脑袋上的花都给耍掉了,太招人爱啦!这么一说,画上的娃娃动了起来,活了!于是你要一张,我要一张,一千张像一阵风刮走了。白小宝手里没画了,只好把先前印的双辫双花的娃娃拿出来卖。可买画的人问:“昨天那样的卖没了吗?”他傻了:“为嘛人人都瞧上那个脑袋上缺朵花的呢?”

    ⑧晚上回来赶紧加印缺朵辫花的《莲年有余》。画一摆出来,转眼卖光。一件东西要在市场上火起来,拿水都扑不灭。忽然一个街坊来说:“老白,全镇的人都嘈嘈着,今年你的画鼓不了!”然后小声问:  “这张画你家印了几辈子了,怎么今年就鼓了呢?”

    ⑨白小宝只笑了笑,没说,他心里明白。可是往深处一琢磨,又不明白了,怎么少一朵花反倒鼓了?

    ⑩年三十晚,白小宝一数钱,真是发了一笔不小的财。

○11他盼着转争年这张画还鼓着,谁知转年风水就变了,虽说这张画卖得还行,但真正鼓起来的就不是他这张了,换成一家不起眼的小画店“义和成”的一张新画,画名叫《太平世家》。六个女人在打太平鼓,那张画也是没看出哪儿出奇的好,却卖疯了,天天天没亮,义和成门口买画的人排成队挨着冻候着。

                                                          (选自2015年第4期《收获》,有删改)

13.第四段“高先生”的出现有何作用?请结合上下文作简要分析。(4分)

14.赏析第七段文字的语言特色。(4分)

15.白小宝的画“鼓”的原因是什么?  (6分)

16.小说结尾转写第二年义和成的画“卖疯了”,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6分)

五、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延续诗词的文脉

胡妍妍

①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通”和“化”。中华民族文脉绵延,我们于其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历史的辩证。反叛的、变革的、创新的一派,实际上并未脱离传统的静水流深的给养,反过来,它的反叛、变革与创新又被巨大的传统所吸纳、包容,成为传统的新质。一部中华诗词史,几乎就是这样不断裹挟着前进的历史,千江有水千江月,它不因变迁而耗损,却能从一切创造性的变革中增益光辉。

    ②这样的一条诗词文脉,对用汉语写作的人来说,是迟早要回溯、迟早要用最大功力打进去再打出来的历史存在;对普通人来说,却是悄然涵养一生,“日用而不自知”的文化场。文学艺术从来不只是外在的技能训练和知识赋予,人们读诗、谈诗、教孩子背诗,并不只是为了寻章摘句、舞文弄墨,很多时候是在借诗词出入经史、概括情事、教化人伦。从少年的“为赋新词强说愁”到暮年的“却道天凉好个秋”,古典诗词曾经内化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命状态之中,随人生境遇而远近隐显,有时像是亲切、顺手的乡物家什,张口即来,有时又像是一个隐秘而顽固的文化磁场--多少人在游山玩水的时候,被残破斑驳的碑刻中一句清雅隽蔚的诗文击中,甚至唤起了对从未经历过的历史的回忆。这就是文化的认同,它清晰地让你看到自己迢递以系的传统。

    ③延续诗词的文脉,除却孜孜不倦的训诂考据,靠的就是这样一种普遍的日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