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赤壁市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月考试卷 九年级下册 人教版 语文试题下载

发布时间:2017-11-1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试题预览

赤壁市2017年第一初中调研考试

语 文 试 卷

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试题卷(共6页)和答题卷;全卷23小题,满分120分。

2.考生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同时认真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考生答题时,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题卷上无效。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卷。

试题卷

一、 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栖息(qī)    镂空(lòu)     窥视(kuī)       无动于衷(zhōng)

B.冗杂(rǒng)    滑稽(jī)      轻蔑(miè)       相形见绌(chù)

C.阔绰(chuò)    羸弱(léi)     执拗(niù)       鳞次栉比(zhì)

D.拮据(jù)      忌讳(huì)     酝酿(niàng)     随声附和(hè)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惆怅    狼藉     缄默     淋漓尽致     

B.深邃    亵渎     喑哑    通霄达旦

C.荫庇    虔信     禁锢     恪尽职守  

D.鞭挞    秕谷     沉湎     人声鼎沸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以梅花装饰南京花神庙地铁站主题墙,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深受好评。B.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南京当之无愧地获得青奥会主办权。

C.对于重要的书,我们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体验到合作之趣,又享受了天伦之乐。

4.下列语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深秋的雪峰山,是人们欣赏雪峰红叶、登高远眺的好时候。

B.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C.透过这些文化景点,人们可以品味出赤壁城不同寻常的风韵 。

D.由浙江卫视推出的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除了在轻松幽默的游戏中让观众感受愉悦和兴奋之外,还传递出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5.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海燕》运用象征手法,创造出“海燕”的艺术形象,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B.古典名著《永浒》,成功地塑造了“花和尚”鲁智深、“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等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叙写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D.《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我们学过的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和《曹刿论战》就选自该书。

二、 古诗文阅读(共21分,共6小题)

(一)阅读《三峡》,完成文后各题。(13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①虽乘奔御风      ②衷转久绝       ③略无阙处

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春冬之时           以君之力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C.或王命急宣           宋人或得玉       D.故渔歌曰            桓侯故使人间之 

8.对课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林寒涧肃,常有

高猿长啸”一句,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B.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C.文章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D.文中划线句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李白《朝发白帝城》)一文,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

9.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二)古诗文积累赏析。(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且限选4个小题作答,每小题1分)

①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②停杯投箸不能食,            。(李白《行路难》)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④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            ,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

⑥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11.阅读杜甫的《望岳》,完成后面题目。(4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首联不称“泰山”而称“岱宗”,目的是什么?

②全诗表现出一种的               情怀。

三、 现代文阅读(共25分,共8小题)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12分)

棉花糖

那年,老家的炊烟像云朵一样悠悠地飘着。 

  晌午,父亲拖着一身的泥巴吭哧吭哧地走回家。这日头!父亲心里一阵嘀咕。 

  “回来了?”母亲把毛巾递给父亲。 

  “嗯,先喝口水。”父亲走到水缸边,用勺满满地盛了一碗凉水,咕噜一声灌进肚里。 

  我那时年龄小,每天屋里屋外跑。父亲背着一大摞农具进院门时,我每次比母亲跑得快。 

  “丫头,又看我喝水?”父亲滴着汗珠朝我笑。 

“甜吗?爹。”我两手搭着缸沿咯咯地笑弯着头。 

A、“甜,很甜,像吃棉花糖。”爹又笑。 

  于是那天起我记住了棉花糖的滋味,做梦也想吃棉花糖。后来我上学了,看到学校的门口有流动的商贩卖好看的棉花团一样的东西。同学们说那是棉花糖。棉花糖?我禁不住诱惑,用零碎的硬币买了一小团吃。真的很甜,还带着香味。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着父亲陶醉的样子。父亲说缸里的水是棉花糖味,这是真的吗?难道是棉花糖化了变的? 

  我急切地穿过窄窄的田埂,我没见到父亲行走的身影,却看见母亲提着竹杆沿着河塘在追赶鸭群。 

  B、我打开家门,扔下书包就蹿到院里的水缸边。我个子矮,踮着脚看不到水的影子。我端来一把椅子站上去,才终于看见那一汪被父亲快喝光了的棉花糖水。 

  “你不要命了?”母亲不知啥时候进来的,见我的头隐没在缸里,大叫起来。 

  我后来对母亲说:“没有您一声叫,我也许就掉不进缸里去,也不会明白缸里的水根本不是棉花糖的味。” 

  父亲惊慌地把我湿漉漉从缸里拎了出来,嘴里咕噜噜地想说什么。然后我看见父亲舀了一瓢水喝,父亲那会儿喝水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当然我不敢问缸里的水甜不甜,因为我已经知道水不是棉花糖味的。 

  惊魂未定的母亲给我换干衣服后去了堂屋,我根本没想到她会去找那根赶鸭的竹杆来打我。 

  “你这是作啥?放下!”父亲扔了水瓢吼道。 

  “今天不打她一下,明天还会掉进缸去。”母亲气着说。 

  我受了太大的惊吓,在两个水缸缝隙里躲藏。 

  “出来!”父亲朝我喊。C、我从缸缝里看见父亲的脸铁青,筋脉一根根在颤抖。 

  “不出来我要砸缸了!”父亲嗓门特别大。 

  我只好出来,我想父亲一定不会打我,因为他从来没打过我,刚才还阻止了我母亲的竹杆。但我很快感到不妙了,父亲的眼睛转来转去显然是在寻找打我的家伙。 

  果然父亲在堆满农具的墙角一顿乱翻,第一次他拿起一根粗大的竹棍子走到我跟前,把我吓得半死。第二次他换成扁担又走到我跟前,我哭着求饶。第三次他拿起一顶草帽,我破涕为笑。然而父亲还是没打下来。而这时让我惊奇的是父亲蹲在地上拼命地在拔一根草。拔草作啥?我呆呆地看着父亲。 

  “站好了!”父亲站起身命令我。 

  我很听话,毕恭毕敬地站着。 

  随着一阵风吹过颈部,父亲说惩罚结束。原来父亲用那根草在我脸上打了一下。我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脸。有点痒。 

  晚上,父亲来到我床头边,问:“丫头,疼吗?” 

  我大哭起来,紧紧地抱住了父亲。 

  “小孩子不能喝生水,要得病的。”父亲微笑着对我说。 

  “今天我买了棉花糖吃,爹不是说缸里的水和棉花糖一个味吗?”我伤心地说。 

  “爹骗你的。”父亲愣愣地看着我。 

  父亲走的那年我正读大学。有一天,我接到加急电报,告知父亲病危的消息,我连夜乘火车赶回老家。 

  父亲一直等着我,在病床上他老泪纵横地捏紧着我的手。可父亲的手冰冷。 

  “爹…….这辈子…….只打过你……一次。”父亲喘着气说。 

  “您……一次……也没打过。”我感动得泣不成声。 母亲在一边默默地流着泪。 

  “爹,还记得这个吗?我把它带回来了。”我从书包里取出一个小布包,一层层地打开。 

“一根草?”周围的人全惊讶万分。 

我把那根草轻轻地放到父亲的手心上,然后我把自己的手放上去,再把父亲的五指合起来……

12.在父亲寻找打“我”的家伙的过程中,“我”的神情随之发生了哪些变化?(用文中的词语回答)(2分)

(          )--哭着求饶 --(          )--呆呆地看着

13.本文描写了一位慈爱父亲,主要通过哪三件事情来表现的?请简略概述。(3分)14.请说说文中“一根草”的特殊含义。(3分)                                                                             

15.评点是一种个性化鉴赏的阅读方式。请你从划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一句,结合选文进行评点。(提示:可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任选角度)(4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13分)

大   脑

①美国费城有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聪明好学。一天,他看报上的天气预报,竟然连报上的一个字也不认识。后经医生诊断,这个孩子患了一种叫“失读症”的病。

②我们知道,人的大脑皮层有一个语言中枢,是人类语言能力的生理基础,它的作用就是调控人类的语言行为。这个中枢一旦因脑外受损或因脑血管供血障碍,别人的语言行为便出现障碍,常见的有“失语症”。“失读症”是失语症中的一种。这个美国少年患上这种病是脑外伤造成的。

③传统的看法是,人脑的语言中枢在大脑左半球,按这个观点推论,             

                                         但事实却不全是这样。

④科学家经调查发现,中国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这是为什么?经过多次实验,发现了一个基本的,却是最简单的事实:中国和日本都使用汉字,欧美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他们记认字音和字义,使用的是大脑左半球,而且仅仅是左半球,但中国人、日本人使用汉字,对大脑的利用精细得多,左半球记认字音字义,右半球记认字形(连同词义),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这就是中国、日本患失读症少的原因。

⑤更有趣的是,美国科学家对中国儿童和美国儿童的阅读能力和某些智商做比较实验,发现中国儿童的智商要高得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儿童学的是汉语,因此他们的大脑左、右半球得到了更充分、更均衡的锻炼。

⑥根据汉字与大脑两半球的这种关系,费城的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试验:他们首先教这位美国少年学汉字、汉语,接着在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