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单元检测 单元练习 八年级下册 语文版 语文试题下载

发布时间:2017-5-11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试题预览

第二单元 单元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凌侮(líng)    团箕(jī)     冰屑(xiāo)

B.隘口(yì)    荒莽(mǎng)     蹲踞(jù)

C.摇曳(yè)    闪烁(shuò)     鼾息(hān)

D.樵夫(jiáo)    参天(cān)       拯救(zhě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我吃着辗了三番的白米的饭,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

B.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莽的山颠。

C.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帖在灶边的墙上。

D.我的姐妹也来到这里,尽情欢乐,尽情嬉戏;我妈妈在这里吻过我,我爸爸在这里将我的手抚摸。

3.下列对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B.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不能成篇? 

C.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D.当我还能/伸手拯救它时,你的斧子/别伤着它。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我是最美孝心少年”晚会,使我的心受到了巨大的触动。

B.要不要开展小组学习,在校长和教师中广泛地引起了争论。

C.有没 有坚持不懈的意志与不服输的劲头,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D.为了避免交通不拥堵,沧州市出台了新的交通管理办法。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

B.野鸟在这儿歌唱时,你还会把树枝弯下,老树啊!你还能顶住狂风暴雨!  

C.真想写信去推荐,因为班里多了几个“女穆铁柱”,女生们无形之中就更神气了。

D.我是地主的儿子,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6.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3分)

生活如谜又如歌,人生如诗又如画。童年是一个谜,混沌初开,稚嫩好奇;(1)        ,色彩绚丽,烂漫天真;青年是一首诗,(2)       ,

        。

二、综合性学习(8分)

7.凤翔中学八年级(2)班最近要开展“我爱流行歌曲”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整理的“中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统计表”,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主要信息。(不得出现数字) (2分)

中学生总数 喜欢通俗歌曲 喜欢校园歌曲 喜欢民族歌曲 喜欢古典歌曲

100人 60人 25人 10人 5人

                                                                                                                                                                                                                                                                          (2)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成长有利也有弊。下面是正方的观点,请你从反方的角度说出你的观点。(3分)

正方:流行音乐中的歌词贴近生活,能激励学生的斗志。另外,听流行音乐能舒缓情绪,放松心情,还可以消除大脑的高度紧张与疲劳,使大脑各部分的兴奋和抑制交替有序地出现,同时还可以宣泄感情,使心理得到平衡。

反方:                                                                   

                                                                                 

(3)写出你最喜欢的一首流 行歌曲的名称及其部分歌词,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3分)

                                                                               

                                                                                                                                                                                           

三、阅读与理解(44分)

(一)致空气(13分) 

邵燕祥

星光因你而闪烁

波光因你而摇曳

我的质朴到透明的朋友

你无所不在

又难寻踪迹

光明离我而去时

我沉在黑暗里

人们离我而去时

我沉在孤独里

失眠时,我从鼾息听到了你

只有你不肯把我抛弃

在我将要窒息的时候

掀动我的鼻翼

在我生命如丝的时候

陪伴着我呼吸

哪怕那污浊的地牢

 使你也染上污浊

但你轻轻嘘着我的面颊

许我以湿咸的海风

森林草野的青气

直到走上自由的街头

路灯照着垂拂的柳丝

我还疑是布景和道具

你把丁香的芬芳吹送给我

这才是真的,真的春天的气息

踪迹难寻又无所不在

厮守身边却默无一语 

影子会有离开的时候

你从不离开我,我也离不开你

永不分离,永不分离,到最后的一息

8.阅读诗歌第1节,概括空气的几个特点。(2分)

                                                                                           

                                                                                                                                                                              

9.阅读2~5节,从空气对于“我”的意义的角度填写下表。(3分)

节数 空气对于“我” 的意义

第2节 帮“我”战胜黑暗和孤独

第3节

第4节

第5节

10.“光明离我而去时/我沉在黑暗里/人们离我而去时/我沉在孤独里”。句中的两个“沉”字有何表达效果?(3分)

                                                                                    

                                                                                                                                                                                     

11.请你说说诗中“空气”这一意象的丰富含义。(2分)

                                                                                        

                                                                               

12.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主要使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借赞颂空气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体会。

B.这首诗通篇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空气”拟人化,读来生动可感。

C.这首诗首尾照应,语言又富于变化,避免了单调与重复。

D.这首诗将空气与影子作对比,侧面讽刺了影子不能与主人厮守与共的特点。

(二)村头苦楝(liàn)(8分)

林文隽

根扎在村口路边,

把一个苦字品了千年。

风来不转向,

雨打不抱怨,

见证了几多含辛茹苦的故事,

锤炼了几多从苦变甜的箴言。

守望着故土家园,

怀一个苦字不断磨炼。

不亢显温良,

不卑尚恭谦,

刻下了几多苦苦追求的佳话,

写下了几多苦尽甜来的经典。

村头苦楝,

万绿丛中你从不显眼,

你是小村忠实的一员;

村头苦楝,

世上的甜你不沾一点,

你是令人景仰的旗一面。

13.全诗围绕一个“        ”字,写出了苦楝                                的个性品质。(2分)

14.“根扎在村口路边,把一个苦字品了千年”一句中的“品”字有何表达效果?(3分)

                                                                                      

                                                                                                                                                                                    

15.本诗主要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赞美了一种什么精神?(3分)

                                                                                 

                                                                                                                                                                                        

                      (三)天山向日葵(12分) 

张抗抗

从天山下来,已是傍晚时分,阳光依然炽烈,亮得那么显眼。从很远的地方就望见了那一大片向日葵的海洋,像是天边扑腾着一群金色羽毛的大鸟。

车渐渐驶近,你喜欢你兴奋,大家都想起了梵高,朋友说停车照相吧,这么美丽这么灿烂的向日葵,我们也该做一回向阳花了。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

太阳西下,阳光已在公路的西侧停留了整整一个下午,它给了那一大片向日葵足够的时间来改换方向,如果向日葵确实有围着太阳旋转的天性,应该是完全来得及付诸行动的。然而,那一大片向日葵花,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首朝东,只将那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它的姿势同上午相比,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它甚至没有一丁点儿想要跟着阳光旋转的意思,一株株粗壮的葵秆笔挺地伫立着,用那个沉甸甸的花盘后脑勺,拒绝了阳光的亲吻。

夕阳逼近,金黄色的花瓣背面被阳光照得通体透亮,发出纯金般的光泽,像是无数面迎风招展的小黄旗,将那整片向日葵地的上空都辉映出一片升腾的金光。它宁可迎着风,也不愿迎着阳光么?

呵,这是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

你在那片向日葵的海洋里久久徘徊,你抚摸它丝绢般柔润的花瓣,你摇晃它毛茸茸青绿色的枝干,你仰望枝头上那饱满的褐黄色花盘,你围着它不停地转圈,揉着眼一遍又一遍地望着太阳,生怕是自己的眼睛出了毛病--那众所周知的向阳花,莫非竟是一个弥天大谎么?

或许是阳光的亮度和吸引力不够么?可在阳光下你明明睁不开眼。

难道是土地贫瘠使得它心有余而力不足么?可它们一棵棵都健壮如树。

也许是那些成熟的向日葵种子太沉重了,它的花盘,即脑子里装了太多的东西,它们就不愿再盲从了么?可它们似乎还年轻,新鲜活泼的花瓣一朵朵一片片抖擞着,正轻轻松松地翘首顾盼,那么欣欣向荣、快快活活的样子。它们背对着太阳的时候,仍然是高傲地扬着脑袋,没有丝毫谄媚的谦卑。

于是你胡乱猜测:也许以往所见那些一株单立的向日葵,它需要竭力迎合阳光,来驱赶孤独,权做它的伙伴或是信仰;那么若是一群向日葵呢?当它们形成了向日葵群体之时,便互相手拉着手,一齐勇敢地抬起头来了。

它们是一个不再低头的集体。当你再次凝视它们的时候,你发现,那偌大一片向日葵林子的边边角角,竟然没有一株,哪怕是一株瘦弱或是低矮的向日葵,悄悄地迎着阳光凑在脸上。它们始终保持这样挺拔的站姿,一直到明天太阳再度升起,一直到它们的帽檐纷纷干枯飘落,一直到最后被镰刀砍倒。

天山脚下那一大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就这样逆着光亮,在你的影册里留下了一株株直立而模糊的背影。

(文章有删节)

16.“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一句中“秘密”指的是什么?(2分)

                                                                                    

                                                                                                                                                                                     

17.作者对天山脚下的向日葵不迎合阳光的现象做出了多种猜测,有什么作用?(3分)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