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奔牛高级中学、田家炳高级中学、第二中学等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卷 期中试卷 高一必修一 苏教版 语文试题下载

发布时间:2017-3-9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试题预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情况调研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命题学校:田高中  命题人:   审核人:

2016年11月

一、 选择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惬意(xiá)    烙印(lào)     打夯(hāng)     命途多舛(chuǎn)

B、慰藉(jiè)    廿七( niàn)   庇护(bì)     什刹海(chà)

C、一瞥(piē)    缱绻(quǎn)   饿殍(fú)      有条不紊(wěn)

D、游弋(yì )    狭隘( ài)     悲怆(chuàng)   曝背谈天(bào)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城市化水平不高的中国,逆城市化现象的出现,对于我们有不同的________。

②双方争得面红耳赤,________,我也想说两句,但没机会。

 ③菜籽油含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等三种人体___  的脂肪酸。

 A、启事  不容置疑   必须            B、启示  不容置喙   必需  

 C、启事  不容置喙   必需            D、启示  不容置疑   必须  

3、下列各项文学常识正确的是(      )

A.老舍,本名舒庆春,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著有短篇小说《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长篇小说《茶馆》等。

B.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小说《迟桂花》,诗歌《致橡树》等。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中国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

 D.韩愈,字退之,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卒谥文,世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与柳宗元是共同倡导中国唐代古文运动。

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B.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使我身处于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

C.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D. 湖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

5、 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入句子,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  )

    峰回路转,华亭寺的山门突现在眼前。__   _▲_   __。

①说也奇怪,游人都只觉其可喜而不觉其可怖

②我在别处还没有看到过如此既大且好的山门神

③似乎正在捉拿妖魔

④山门前相当宽广,门外左右两侧各有一座门神,硕大而狰狞

⑤大概因为知道他们是狰狞于貌而不是狰狞于心

⑥他们巨目怒睁,巨臂长伸

A.④⑥③②①⑤     B.②④⑥③①⑤     C.④⑥③①②⑤      D.②④③⑥①⑤

二、 文言文阅读(共21分)

(一)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6、实词解释(4分)

(1)居是州,恒惴栗       恒(       )    (2)到则披草而坐        披  (        )

(3)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际(       )    (4)苍然暮色,自远而至  远  (        )

 7、下列各选项中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施施而行/侣鱼虾而友麋鹿

B、则凡数州之土壤/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故为之文以志/作《师说》以贻之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师不必贤于弟子

(二)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为人明敏,能应对,以材干见称。庄宗李存勖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

  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契丹入寇,晋人皆恐,欲解围去,庄宗未决,崇韬曰:“契丹之来,非救文礼。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庄宗然之,果败契丹。庄宗即位,国号唐,拜崇韬兵部尚书。 

  梁王彦章击破德胜,唐军东保杨刘,彦章围之。庄宗引短兵出战,大败而归。庄宗问崇韬:“计安出?”是时,唐已得郓州矣,崇韬因曰:“彦章志在郓州。臣愿得兵数千,筑垒于必争之地,以应郓州为名,彦章必来争,既分其兵,可以图也。”庄宗以为然,乃遣崇韬与毛璋将数千人,渡河筑垒于博州东。彦章果引兵急攻之,及攻垒不克,还趋杨刘,庄宗败之。

 康延孝自梁奔唐,先见崇韬,崇韬延之卧内,尽得梁虚实。唐自失德胜,梁兵日掠澶、相,又闻延孝言梁欲大举,唐诸将皆忧惑。庄宗患之,以问诸将,诸将皆曰:“不若以河为界,与梁约罢兵。”庄宗不悦,召崇韬问计,崇韬曰:“陛下兴兵十余年矣。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此岂按兵持久之时乎?愿陛下长驱捣梁巢穴,不出半月,天下定矣!”庄宗大喜,即日下令军中从郓州入袭汴,八日而灭梁。庄宗与诸将以兵取天下,而崇韬未尝居战阵,徒以谋议居佐命第一之功。

  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庄宗患宫中署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庄宗默然.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

(节选自《新五代史唐臣传,有删改》)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契丹入寇,晋人皆恐              寇:侵犯

B、 庄宗然之,果败契丹              然:正确

C、 乃遣崇韬与毛璋将数千人          将:率领

D、 崇韬延之卧内                    延:邀请

  

9、句子翻译(9分)

(1)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3分)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分)

                                                                                

(3)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3分)

                                                                                

10、简要概括本文重点表现的郭崇韬所具有的两种品质。(4分)

                                                                                

三、课内名句默写(12分)

1、鹰击长空,         ,               。

2、             ,非利足也,             。

3、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4、吾师道也,                              ?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其可怪也欤! 

6、纵一苇之所如,               。

7、              ,举匏尊以相属。

8、              ,与山间之明月,              ,目遇之而成色。

四、名著阅读(5分)

1、宝玉的前世         和黛玉的前身绛珠仙草之间的恩情盟约被称为           。

2、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都表现出          (人名)精明能干的一面。

3、“护官符”中“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指的是四大家族中     氏一族。

4、“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免相逢大梦归”这段判词说的人物是

           (人名)。

五、现代文阅读(22分)

那些遥远的读书人

洪烛

①坐飞机去长沙,然后乘车去湖南大学,在校门口,我让出租车停下;明明知道离岳麓书院尚有一段距离,但还是选择了步行。我下意识地联想到那些古老的先行者,他们是搭乘怎样的交通工具,带着怎样的心情,投奔这座藏在深山里的学府。是乘着牛车还是骑马?至于出身贫寒的,远足而来时,恐怕还要亲自挑着装书卷和铺盖卷的扁担。据说南宋的朱熹千里迢迢自福建崇安来此讲学,从四面八方赶来听课的人不计其数,马匹将大门外池塘里的水都喝光了,留下了“饮马池”的典故。是什么,在吸引着那些遥远的读书人,像扑火的灯蛾一样云集而来?应该是梦想。是梦想在吸引着他们,来自世俗而又超越世俗。岳麓书院,一个凝聚了读书人梦想的地方。 

  ②当我敲响岳麓书院的门环,尽可能地想象自己是一千年前的读书人……一千年来,从这里走出过王夫之、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蔡锷、陈天华……他们从这里直接走进了史册。 

③我在后花园里选择一副石桌石凳坐下,观望着周围的风景,并陷入无序的遐想:若干年前,肯定有一拨又一拨读书人,在这石凳上坐过,要么各自背诵经史典籍,要么意气风发地谈论家事、国事……于是我不仅听见了风声、雨声,还听见了若隐若现的读书声。如果说这是幻听,也是最真实的幻听了。读书声,毫无疑问是岳麓书院的主旋律。况且,岳麓书院的读书声,绝不仅仅是个体的嗓音,而是一个集体共同发出的可以超越时空的声音。

④在这里,我从花香里闻到了书香,从风声里听见了读书声。我尽可能地沉浸于这在别处寻觅不到的儒雅氛围里,呼吸着那些读书人遗留下的空气……即使是一个人坐着,我似乎也并不孤独。那些遥远的读书人,离我并不遥远。他们的理想、信仰,说不定正遗传在你我的身上。没准我就是他们的影子…… 

  ⑤以前想起古代读书人,头脑中总出现《聊斋志异》里落魄书生的形象:神情忧郁,身世漂泊,形单影只,离群索居。寄宿于一灯如豆的野店荒庙,只能靠梦见狐仙来慰藉一番走投无路的寂寥。蒲松龄本人就是如此。他屡试不中,被现实所拒绝,才拒绝现实,在空中楼阁里想入非非,以弥补或掩饰精神上的失落。 

  ⑥然而在岳麓书院,我看见了另一种和现实合拍的读书人。他们胸怀远志,充满自信,对待自己和对待社会都非常清醒,一开始就抱准了“学以致用”的信条……脚下呈现着一条金光大道。 

  ⑦我说不清自己更欣赏哪种读书人……

  ⑧应该说,读书人都是怀着种种理想的。理想不能实现,就会痛苦与失落。而书院不仅使这些敏感脆弱的心灵找到新的家,还为他们提供了实现人生理想的捷径。“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荆楚之地之所以英才荟萃,湖湘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不能不说有岳麓书院的功。 

  ⑨自唐宋以来,岳麓书院的院长都叫做山长。这浪漫的称谓,使书院带有山林的意味。北宋时,岳麓书院就因当时的山长周式治学有方而声名遐迩,真宗皇帝特意召见了周式,拜为国子监主簿,把他留在京城讲学做官;而周式坚辞不受,执意要回岳麓山跟学生们在一起……他真是一位很纯粹的教书先生。 

  ⑩岳麓书院里的白泉轩,还曾记载着两位大学者的友谊。那一年 ,应岳麓主教张栻的盛情相邀,朱熹远道而来,两人在此朝夕相处,促膝谈心达三昼夜。他们谈论的具体话题肯定多是一些做学问方面的事。那次朱熹在长沙停留了两个月,与张栻会讲岳麓,吸引了一千多位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听众,连讲堂外面的院落都挤满了人。至今在讲堂正中高约l米的长方形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