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 月考试卷 高三上册 人教版 语文试题下载

发布时间:2017-5-20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试题预览

鹤壁高中高三年级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御宴簪花是宋代宫廷宴会中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礼仪。在宴会中,皇帝要按例赏赐出席官员花朵,官员将之簪戴于头上以示荣宠,所簪之花俗称“御花”“宫花”。

    宋朝时期,男子簪花的习俗变得普遍,并逐步成为宫廷宴会的固定礼仪。《宋史礼制》就说“凡国有大庆皆大宴……中饮更衣、赐花有差”。这些大宴包括春秋大宴、圣节大宴、闻喜宴、锡宴、曲宴、饮福宴等。需要指出的是,宋太祖、宋太宗两朝并未见到宴会簪花的记载,簪花之礼正式在宫廷宴会中流行是在宋真宗时期。宋真宗为了淡化澶渊之盟的负面影响,大搞天书封禅,努力营造太平盛世的局面,富有喜庆意味的簪花礼仪大受青睐或许也与此有关。

    南宋时期,御宴簪花依然十分流行。与北宋相比,南宋的御宴簪花发生了两点显著的变化:首先,皇帝在宴会中逐渐不再簪花,如嘉定四年宋宁宗就降旨“遇大朝会、圣节、大宴及恭谢回銮,主上不簪花”,对此南宋人的解释是显示皇恩浩荡,“惟有至尊浑不戴,尽将春色赐群臣”。其次,簪花礼仪进一步细化,绍兴十三年宋高宗明确规定“臣僚花朵各依官序赐之”,亲王和宰臣簪大花一十八朵、栾枝十朵,以下官员按照品级逐步递减,品级最低者仅簪两朵而已。同时规定百官用罗花,禁卫、诸色祗应人只能用绢花,规定可谓不厌其烦。

    簪花是宋代宫廷宴会中非常重要的礼仪,可分为赐花、簪花、谢恩三个环节。通常情况下,簪花在御宴进行至一半时进行,随着“正安之乐”的响起,整个宴会已达高潮,这时皇帝宣布赐花,内侍将事先准备好的宫花捧送于各位官员。皇帝、亲王、重臣由内侍簪戴,其他官员则自己簪花。有时皇帝还会亲自为某位官员簪花,以示恩宠。群臣簪花完毕后要向皇帝谢恩,最初官员在谢恩时不需离开自己的座位,天禧四年后,朝廷采纳直集贤院祖士衡的建议改为在殿庭中间集体跪谢,成为定制。宴会结束后,御宴官员要簪花而归,不戴归私第或由仆从持戴的行为则视为对皇帝不敬,“违者纠举”,并要受到惩罚。

    宋代宫廷宴会中所簪之花可分为鲜花与人工花两种。百花之中,宋人最爱牡丹,其中又以千叶牡丹最为珍贵,只有皇帝和大臣才能簪戴。不过,真花在簪戴时极易受损,官员往往不免忙于收拾凋落花瓣,狼狈不堪,因此宋代宫廷宴会中的御花大多是人工制作的布花。蔡绦《铁围山丛谈》中记载了徽宗朝的三种人工花,最华丽的是“滴粉缕金花”,以金丝镶嵌制成,“极其珍藿”。其次是罗帛花,用于春秋大宴,“甚美丽”。再次是绢帛花,材质最为普通,只在接待辽使时使用,目的是“示之以礼俭”。南渡以后,由于财政拮据,御花多以普通的罗、绢为主,远不能与“滴粉缕金花”相媲美。

    随着簪花成为一种正式的礼仪,它也不可避免地附加了一些政治色彩。例如最初御宴官员在谢花时可以不离开座位,真宗时期改为集体于殿庭中跪谢,意图明显在于强调君恩浩荡。再如高宗对赐花数目的繁琐规定,显然是借此来强化现实权力结构。

                 (选白杨倩丽《御宴簪花:宋代宫廷宴会的独特礼仪》)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御宴簪花是宋朝宫廷宴会中皇帝将花赐给出席官员,官员将花簪戴于头上以示荣宠的一种礼仪,这种礼仪特别引人注目。

B.御宴簪花之礼并非在宋朝立国之初即成定制,而是在宫廷宴会过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的,其正式流行在宋真宗时期。

C.据《宋史礼制》记载,宋朝时期,凡是国家有大庆必定举行大宴,这些大宴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但最初大宴不一定簪花。

D.宋真宗有意淡化澶渊之盟的负面影响,努力营造太平盛世的局面,因此,簪花礼仪便因其富有喜庆意味而大受青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南宋时期,皇帝在宴会中自己不再簪花,其理由是皇帝尽将象征美好春色的花赐给群臣,君臣同享,以示皇恩浩荡。

B.南宋与北宋不同,簪花之礼进一步细化,皇帝赐给臣僚的花在数量和质地上都有严格的规定,依官阶品级逐步递减。

C.御宴簪花是宋代宫廷宴会中非常重要的礼仪,一般在御宴进行至一半、整个宴会达到高潮时进行,同时伴有“正安之乐”。

D.御宴簪花分三个阶段:首先皇帝宣布赐花,然后皇帝、亲王及大小官员分别由内侍、官员自己或皇帝亲自簪花,最后群臣向皇帝谢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宴簪花是皇帝对臣僚的恩赏,是官员的荣耀,官员不得怠慢,御宴结束后,官员必须簪花而归,否则将受到惩罚。

B.宋代御宴所簪之花以鲜花为贵,人工花次之,百花中尤以千叶牡丹最为珍贵,只因鲜花容易凋落,才改为人工制作的布花。

C.材质最为普通的绢帛花之所以只在接待辽使者时使用,是因为出于政治目的,即把大宋的 “礼俭”显示给辽使者。

D.宋朝御宴簪花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礼仪形式,其中还包含一些政治因素,其意图在强调皇恩浩荡、强化现实权力结构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

    崔遵度,字坚白,江陵人。纯介好学,始七岁,授经于叔父宪。太平兴国八年举进士,解褐和川主簿,换临汾。馈刍粮,三抵绥州,涉无定河。河沙与水混流无定迹,陷溺相继,遵度悯之,著铭以纪焉。淳化中,吏部侍郎李至荐之,迁殿中丞,出知忠州。李顺之乱,贼遣其党张余来攻,遵度领甲士百余背城而战,贼逾堞以入,遵度投江中,赖州兵援之,得免。坐失城池,贬崇阳令,移鹿邑。咸平初,复为太子中允。会修《两朝国史》,与路振并为编修官。大中祥符元年,命同修起居注。东封,进博士,祀汾阴。遵度与物无竞,口不言是非,淳澹清素,于势利泊如也。掌右史十余岁,立殿墀上,常退匿楹间,虑上之见。善鼓琴,得其深趣。所僦舍甚湫隘,有小阁,手植竹数本,朝退,默坐其上,弹琴独酌,翛然自适。尝著《琴笺》云:“是知作《易》者,考天地之象也;作琴者,考天地之声也。往者藏音而未谈,来者专声而忘理。《琴笺》之作也,庶乎近之。”世称其知言。七年,东郊,建坛恭谢。坛上设正坐奉天地配坐奉二圣遵度时与张复同典记注书昊天为天皇又增圣祖配位坐谬误降为右正言逾岁,并复其秩。九年,仁宗以寿春郡王开府,诏宰相择耆德方正有学术之士,咸曰遵度力学,有士行,时称长者。遂命与张士逊并为王友。上作七言诗宠之。因谓左右曰:“翊善、记室,皆府属也,故王皆受拜,今宾友之礼,当令答拜。”府中文翰皆遵度所作。王读《孝经》彻章,复以御诗赐之。遵度性寡合,喜读《易》,尝云:“意有疑,则弹琴辨其数,筮《易》观其象,无不究也。”

                                                             (《宋史崔遵度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坛上设正坐/奉天地/配坐奉二圣/遵度时与张复同典记注书/昊天为天皇/又增圣祖配位/坐谬误/降为右正言/

    B.坛上设正坐/奉天地/配坐奉二圣/遵度时与张复同典记注书/昊天为天皇/又增圣祖配位坐/谬误/降为右正言/

C.坛上设正坐奉天地/配坐奉二圣/遵度时与张复同典记注/书昊天为天皇/又增圣祖配位坐/谬误/降为右正言/

D.坛上设正坐奉天地/配坐奉二圣/遵度时与张复同典记注/书昊天为天皇/又增圣祖配位/坐谬误/降为右正言/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老百姓穿的是粗布衣服,称为“衣褐”,“解褐”就是脱去粗布衣服,担任官职。

B.铭是一种刻在器物或碑碣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古代帝王筑坛祭天叫“封”,祭地叫“禅”,“东封”谓帝王行封禅事,昭告天下太平。

D.在我国古代的官职中,有“博士”和“学士”之称,博士是比学士品级还高的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遵度关心百姓疾苦,作铭纪念死者。他任职绥州时,因运送粮草,渡过流迹不定的无定河,看到百姓淹没河中,心生怜悯,作铭记之,以示警戒。

B.崔遵度志趣淡泊高雅,喜欢弹琴饮酒。他身为朝廷右史,却住在非常低下狭小的房舍中,房舍周围栽上竹子,退朝后,或默坐或弹琴独饮,怡然自得。

C.崔遵度为人方正有德,深得皇帝宠信。因学术品行俱佳,他被皇帝选为寿春郡王的侍友,皇帝亲自作七言诗以示宠爱,并且令寿春郡王以宾友之礼答谢。

D.崔遵度静心研读易经,经常参与祭祀。他性格与众寡合,喜欢研读易经,也信奉易经,大中祥符年间,跟随皇帝封禅泰山,进升为博士,又到汾阴祭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遵度领甲士百余背城而战,贼逾堞以入,遵度投江中,赖州兵援之,得免。(5分)

   (2)诏宰相择耆德方正有学术之士,咸曰遵度力学,有士行,时称长者。(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登楼望月寄凤翔李少尹

戴叔伦

陌上凉风槐叶凋,夕阳清露湿寒条。

登楼望月楚山迥,月到楼南山独遥。

心送秦人趋凤阙,月随阳雁极烟霄。

轩车不重无名客,此地谁能访寂寥。

 8.诗人在诗中为何多次写到月?请简要分析。(6分)

9.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主旨的表达有怎样的作用?(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                       ,                      ”两句强调了自省的意义。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从侧面写出洞箫声的魅力和吹奏效果。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摹当地风俗画卷,赞美古老乡土文化的一联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压在信封里的钱

申弓

    那一年,老主人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态,将我装进一个信封里,然后贴上8分钱邮票,将我投入信箱,我经历了飞机汽车的长时间颠簸,最后来到了新主人的家。虽说10元数额不大,可在当时也不是一笔小数啊,试想,8分钱一个鸡蛋,我可以换成100多个鸡蛋呢。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塞进窄窄的信封里,混混沌沌地来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更可恶的是,这天,当新主人从邮差手中接过信封后,随手一撕,还差点将我撕裂。不过我还真感谢他这一撕,让我一下子感受到了外面世界的美好:阳光那么灿烂,天那么蓝,水那么清,空气那么新鲜,我原以为,从此我就不再与黑暗作伴了。

    可谁知道我想错了。主人不知道是兜里钱多了还是出于什么,心事沉沉,对我不屑一顾。严格地说,只是用那带着浓烈烟味的食指和中指将我夹着抽出来一下。准确地说,还不到三秒钟,便又默默无声地将我塞回了那个信封里,随手将装着我的信封塞进了书柜里,身上还压上重重的一本书。于是,我又回到了黑暗之中,而且被那重重的书本压得喘不过气来。

    我沮丧地在逼仄和黑暗之中跨越世纪,躺了足足35年。

    35年哪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