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名校216届高三第三次联合考试题 高考模拟卷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语文试题下载

发布时间:2017-11-9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试题预览

江西省名校216届高三第三次联合考试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礼记》的“礼运”篇中,作者借孔子之口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就是

没有私心和阴谋诡计,抢劫偷盗与乱贼暴徒亦已灭绝,即使夜不闭户也安然无事的“大同之世”。

大同之世的基本特点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即天下乃天下人共同的天下,从而区别于以

世袭制度、“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等为特色的“天下为家”,即某个人及其家族将天下据为已有的

时代。公天下代表了儒家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儒家力图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功

夫,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境,其根本目标就是希望成就一个道德理想国--大同之世。

儒士集团天下为公的取向不仅是早期儒家就已揭明的理想,而且是后世儒者进行社会批判

不得不遵循的基本点。黄宗羲正是在与天下为公的理想之世的比较中,对世袭社会中仅仅立足

于自己一家一姓之私利的君主予以了无情的鞭笞。朱熹也据此对家天下时代做出了批评性反

省,他批评唐太宗“无一念之不出于人欲”,而且认为相比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时代,世袭

社会“其间虽或不无小康,而尧舜三王周公孔子所传之道,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也”。尽管

其言论并未直接包含社会批判的内容,但是我们从张载著名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

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中,依然不难看出一个真正的儒者超越一家一姓的家天

下,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与气度。

与此形成明显对比的是,传统社会帝王家族的根本追求则是“天下为家”,即以维护一家一

姓对天下权力、财富乃至民众的独占和维护一家一姓“永久”的世袭为根本目标。这就不能不与

儒士集团的理想追求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而由于儒士集团虽以“道”的

化身自任,但却无位、无势,在实际的社会政治生活中,根本不是有位、有势的帝王家族及其所代

表的权势集团的对手,其“以道抗势”的行为除了在有限的范围内与程度上纾缓家族专制的暴虐

之外,根本不可能对现实的社会人生真正发挥儒者所自我期许的影响和作用。这就不仅使得儒

家在传统社会中总是处于一种尴尬的存在境遇,而且不能不限制儒家思想作用的发挥。

我们说,儒学不仅不是能够为所谓“封建社会”所完全封限的,而且其终极的价值追求包含

了对“家天下”鲜明的批判意识。因而,儒学不仅不应当随着“家天下”的逝去而消失,而且“家天

下”的被推翻恰恰是为儒学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里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与中国传统社会相

比,社会主义社会正是一个以“天下为公”为终极理想的社会。共产主义与中国古代的大同之世

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同,但归根结底它们在强调人自我做主而不皈依于外在的上帝、主张在人间

建立理想的社会形态而不是把希望寄托于上帝之城、体现天下一家的追求等根本的理论关节点

上则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契合性。

(摘编自李翔海《公天下与家天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的作者在“礼运”篇中的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为特点的大同之世主张是通

过孔子之口描绘出来的。

B.公天下与家天下不同,前者认为天下是天下人共同的天下,后者则主张把天下当作个人

或家族的私有财产。

C.虽然朱熹根据天下为公的价值取向对家天下时代做出了批评性反省,但他的言论却都

是间接性的社会批判。

D.传统社会帝王家族的根本追求与儒士集团的不一样,两者经常发生冲突,儒士集团虽无

权势,但因人数众多,始终不落下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黄宗羲将天下为公的理想之世与世袭社会的家天下进行对比,提出了以天下为公的取

向作为社会评判标准的观点。

B.真正的儒者是拥有超越家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与气度的,这从张载的“横渠四

句”中可以看出。

C.儒士集团“以道抗势”的行为虽然不能对现实的社会人生真正发挥所期许的影响,但在

一定范围内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D.儒学在“封建社会”中是不能被完全封限的,在家天下逝去的当今社会,更有条件为它发

挥作用提供一个广阔的天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是实现公天下,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境,采取

的途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B.那些不认同家天下观点的后世儒者,对仅仅立足于白己一家一姓之私利的君主进行社

会批判时,都会遵循儒家天下为公的理想。

C.儒士集团无位、无势和以“道”的化身自任相矛盾,这一根本原因使儒家在传统社会中处

于尴尬境遇,也限制了儒家思想作用的发挥。

D.共产主义与中国古代的大同之世都主张人自我做主,在人间建立理想的社会形态;这就

使得两者之间在某些理论上表现出相当的契合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洽字元德,临江之清江人。洽少颖异,从朱熹学,自《六经》传注而下,皆究其指归,至于诸

子百家、山经地志、老子浮屠之说,无所不读。熹嘉其笃志,谓黄干日:“所望以永斯道之传,如二

三君者不数人也。”

时行社仓法,洽请于县,贷常平米三百石,建仓里中,六年而归其本于官,乡人利之。嘉定元

年中第,授松滋尉。湖右经界不正,弊日甚,洽请行推排法,令以委洽。洽于是令民自实其土地

疆界产业之数投于匮,乃筹核而次第之,吏奸无所匿。其后十余年,讼者犹援以为证云。

改袁州司理参军。有大囚,讯之则服,寻复变异,且力能动摇官吏,累年不决,而逮系者甚

众。洽以白提点刑狱,杀之。有盗黠甚,辞不能折。会狱有兄弟争财者,洽谕之日:“讼于官,冒

法以求胜,孰与各守分以全手足之爱乎?”辞气恳切,讼者感悟。盗闻之,自伏。

郡守以仓廪虚,籍仓吏二十余家,命洽鞫之,洽廉知为都吏所卖。都吏者,州之巨蠹也,尝

于仓不获,故以此中之。洽度守意锐未可婴,姑系之,而密令计仓庾所入以白守日:“君之籍二十

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

之家也若以罪胥吏,过乃可免。”守悟,为罢都吏,而免所籍之家。知永新县。一日谒告,闻狱中

榜笞声,盖狱吏受赇,乘间讯囚使诬服也。洽大怒,亟执付狱,明日以上于郡,黥之。

洽自少用力于敬,故以“主一”名斋。平居不异常人,至义所当为,则勇不可夺。居闲不言朝

廷事,或因灾异变故,辄颦蹙不乐,及闻一君子进用,士大夫直言朝廷得失,则喜见颜色。所交皆

名士,皆敬慕之。

(节选自《宋史张洽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

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B.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

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C.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

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D.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人/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

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注是指用来阐释经义的文字,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解说古言使人容易通晓。

B.浮屠是印度古文字梵文的译音,有佛教、佛教徒、佛塔等不同意义,文中指佛教。

C.仓廪在古代是指储藏谷物的仓库,它是专为灾荒之年用于赈济百姓而设立的。

D.黥,文中指古代的一种刑法,即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因此也称作“墨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洽潜心学问,深得老师赏识。他探究《六经》传注等典籍的奥妙,阅读诸子百家、山经

地志等书;他跟从朱熹读书,志向坚定,得到朱熹的赞赏。

B.张洽善于变革,百姓因而受惠。当时施行社仓法,他向县里请求,借米三百石,在里中设

立粮仓,乡里人因此受益;他推行推排法,解决了土地分界不清的弊端。

C.张洽坚守正义,办事讲究策略。在袁州期间,他亲自审讯翻云覆雨的大冈犯和狡猾的盗

贼,将二人杀掉;他运用计策惩办了贪婪的都吏。

D.张洽敢于担当,为朝廷分忧。凡是遇上按义理应当去做的事,他就奋勇向前;凡是遇到

灾异变故,他就闷闷不乐;而当听说士大夫们直陈朝廷得失,他就喜形于色。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讼于官,冒法以求胜,孰与各守分以全手足之爱乎?(5分)

(2)都吏者,州之巨蠹也,尝干于仓不获,故以此中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送友人游河东①

[唐]项斯

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

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

湖波②睛见雁,槐驿③晚无蝉。

莫纵经时住,东南书信偏。

【注】①河东:指唐代时的河东道,在今山西省永济县。②湖波:指代作者所在的南方。③槐

驿:指代友人旅居地北方,唐代驿舍多种落叶乔木槐树。

8.诗歌首联表现了诗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5分)

9.诗歌颈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两句是“ ,

”。

(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的《虞美人》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

是“ ____, ”。

(3)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

,_ ___ ”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

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小马、苹果和打杂的

叶梅

天色已很晚,从玻璃门外,可以看见店里排列整齐的皮鞋,在浅黄的灯下泛着光。小马一步

跨进去,面容姣好的女孩苹果马上就过来殷勤地招呼。旁边又走过店里打杂的男人,穿一件洁

净的灰色夹克,恭敬地问:“给您来杯茶?”

小马很累,靠在沙发上点点头,片刻面前来了一青花瓷杯,几片婀娜的叶儿在浅绿的水里漂

浮着,沁人心脾的香气随之而来,小马喝了一口,道:“好茶。”

苹果走过来帮他擦鞋,看看那打杂的男人,两人都朝小马一笑。

小马也很受用地笑了。一年前他偶然经过这,伫足端详,不想店里闪出一位俏丽的女子,笑

脸如花地问他:“先生,要擦鞋吗?”

他本没有这打算,却心血来潮地点头,并跟随人家走进了店里。他被奉为贵宾,脱鞋、换上

松软的袜套,听音乐、品茶、吃小点心,最后,脱下的那双沾满泥垢的鞋再拿到他面前时,就像是

一个满身疲惫和油泥臭汗的流浪汉变成了一位神气活现的绅士,让他几乎不敢相认。

那些天,他正在这座让他疲于奔命的城市里四处寻找工作,心情糟糕透了。可那会儿,当他

将脚伸进焕然一新的皮鞋之后,心情突然有些好起来,站起来感觉腰也直了,在这个喧闹的城市

里,第一次感到自己也是个体面的人。

奇怪的是,这家店不收他的钱。

他以为听错了。苹果一笑:“我们老板吩?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