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课下限时集训(二十一)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A)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语文试题下载

发布时间:2017-2-10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试题预览

高三课下限时集训(二十一)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A)

(时间:40分钟 分值:18分)

一、(2016嘉兴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宣泄情绪的作用,但为什么说悲剧缓和情绪净化心灵的力量最大呢?这是因为悲剧所描述的事件是非常规性的、非预料性的或最具生存威胁性的,在这些事件中令人体验到痛苦、压抑、恐惧等强烈的情绪骚动。而这种情绪一旦得到表达,就会给人如释重负的畅快感。

净化作用的理论基础和导向主要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其一系列核心概念,如象征、转移、投射等,都来自精神分析理论。20世纪初,弗洛伊德以意象(image),尤其是心象(mental imagery)和梦中的映像进行精神分析。艺术治疗由此得到借鉴,因为通过直觉式的心象来引发来访者进行思考和自我分析,往往可以牵引出其潜意识中的不被察觉到的思想内容,并将那些被压抑的情绪和欲望得到充分的释放,把过去的一些存在错误认知的经验加以澄清。在将意念化为具体形象的过程中,传递出个人目前的需求与情绪,经过分享与讨论,使其人格变得统合。可以说,艺术治疗关心的是个人的内在经验而非最后的产品。

与“净化”密切相关的心理学的概念就是“情绪”。“情绪”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的。例如,当人面临灾难时,迫近的危险引发他逃避的本能冲动,而他内心经验着恐惧的情绪,这种情绪是他逃避灾难的本能冲动的标志。故麦克杜戈教授在《心理学概论》中讲:“情绪”是“本能冲动起作用的标志”。一切情绪都伴随着一定的肌肉和器官的变动,如四肢的活动、呼吸、血液循环和腺分泌的改变。这类变动通常被称作情绪的“表现”。这种“表现”使得潜在的能量得到了释放,因而使得情绪得以缓和。因此,情绪的缓和不过是情绪的表现。情绪并不总能得到表现,本能冲动有时被相反的冲动抑制,或者被社会力量压抑。本能冲动被压抑后,其潜在能量就会郁积起来,以至对心灵造成一种痛苦的压力,在较严重的情况下,压抑有可能引起各种精神病症。但是压抑力量一旦被解除,郁积的能量就可以畅快地排出,在各种肌肉活动中得到宣泄,其结果是由于紧张状态的缓和而体验到一种快感。

在现实中,这种求生冲动的目的往往被不可把握的条件所压抑而得不到满足,或者一个欲望刚得到满足,新的欲望便接踵而来,使生命处在新的不满之中,因此生命力不断受阻,这成了痛苦的源泉。因而,可以说悲剧在对这种生命力受阻的暴露中,使生命力的发挥改变了方向,从朝向固定的满足欲望的目标的努力,变成沉思这一努力的失败和发泄受挫的痛苦。因而被阻止的力得以变相地释放或宣泄,这时主体在外在方面看起来似乎无能为力,但在精神上却达到了一种超越、解脱。

美国加州大学莫雷尔教授研究悲剧性质和功能理论后,认为悲剧这种文学样式同精神病医师用于临床的治疗手段基本相似。悲剧宣泄的实质在于预演人生的残酷现实。通过欣赏悲剧,人的心理细胞才能从倦怠中走出来,而生命循环本能只不过是一种虚妄的安全感。为了求得生存,为了适应更加复杂的生活情境,就必须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悲剧恰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这个作用。 

1.下列对悲剧净化理解不当的一项是(3分)(  )

A.悲剧净化借助悲剧这种非常规性的、非预料性的或最具生存威胁性的文学样式,解除人的恐惧、紧张等心理。这种疗法关心的是个人的内在经验而非最后的产品。

B.悲剧净化就是通过直觉式的心象来引发来访者进行思考和自我分析,牵引出其潜意识中的思想内容,经过澄清、分享与讨论,最终使其人格变得统合。

C.悲剧净化使被不可把握的条件阻止的力得以变相地释放或宣泄,这时主体在外在方面看起来似乎无能为力,但在精神上却达到了一种超越、解脱。

D.悲剧净化作用的理论基础和导向主要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净化理论使用的一系列核心概念,如象征、转移、投射等,都来自精神分析理论。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悲剧能在缓和情绪净化心灵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是因为悲剧能缓解人体验到的痛苦、压抑、恐惧等强烈的情绪骚动,给人如释重负的畅快感。

B.人的本能冲动被自己的或社会的力量压抑后,其潜在能量就会郁积起来,以至对心灵造成-种痛苦的压力,时间久了,压抑有可能引起各种精神病症。

C.一切情绪都伴随着一定的肌肉和器官的变动,如四肢的活动、呼吸、血液循环和腺分泌的改变,都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组成。

D.莫雷尔教授认为悲剧这种文学样式同精神病医师用于临床的治疗手段基本相似。欣赏悲剧能让人在一定程度上于求生存、适应复杂的生活情境方面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3.根据文意,你认为在把悲剧作为心理治疗的手段的同时,还要深入追问哪些问题?(3分)

答:                                    

                                    

                                    

                                    

二、(2016宁波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

①中国文化中的“超越”因素比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都少。中国人没有超越世界之上的上帝观念,也没有来世观念。中国的知识阶层里即使有对世俗采取批判的态度,也只是用一个放在古代的被理想化了的人间关系,来批判眼前的世俗关系。士大夫阶层可以将对一般人来说是外在的人间关系内省化,由“格物致知”出发,经“正心”“诚意”“修身”,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士大夫阶层没有真正推翻按等级与层次“做人”的方式,只是透过内省的过程,给予它一个理论基础而已。

②因此,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很显然,这种“由己”而不是“由人”出发的“为仁”,仍然是为了成全“仁”这个“二人”关系的。

③这种情形,与站在“自我”的基地上超越外在的世俗关系的情形是不同的。后者的范例莫如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借娜拉说的:“在我是女儿和妻子之前,我首先是一个人。”易卜生是具有新教文化背景的,因此才会产生个人可以超越世俗及为世俗所负累的旧“自我”的思想。

④中国文化却反其道而行之。个人只有进入世俗关系中,才能称其为“人”。他如果要作自我提升,也必须通过同样的渠道去进行,即用由内而外的“致良知”的方式,将这种世俗关系重新肯定一遍,并使之臻于完善。

⑤当然,士大夫阶层的思潮中还有逃遁世俗的倾向,如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类,这种倾向到了道家的手里就变成了全面性的生活形态。然而,后者亦不能使“个体”在世俗中全面盛开,它只提供了有限的个人天地,其表现方式主要是“独善其身”的超脱飘逸状态以及在艺术方面的灵感。至于道家思想的其他功能,如“退隐终南”的仕宦之术,在不测的世道面前的“明哲保身”之术,在人情磁场中“利吾身”的阴谋之术,则基本上仍是适应这个世界的态度。

(选自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有删改)

4.下列不能说明中国文化少有“超越”因素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人没有超越世界之上的上帝观念,也没有来世观念。

B.中国知识阶层只是用古代被理想化的人间关系来批判眼前的世俗关系。

C.中国文化中的个人只有进入世俗关系中才能称其为“人”。

D.道家具有“独善其身”的超脱飘逸状态和在艺术方面的灵感。

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士大夫阶层的修身内省不仅没有产生超越世俗的自我,反而提供了个人等级与社会层次同构的理论基础。

B.孔子所谓“为仁由己”中的“己”并非人格独立自足的个体,而是社会关系中的一员,与他人相互依存。

C.娜拉说“我首先是一个人”,意味着她拥有超越世俗关系的纯粹人格,完全脱离了外在的社会角色和人伦关系。

D.中国文化中自我的提升依然以外在的世俗关系为旨归,自我的完善程度与世俗关系的完善程度基本一致。

6.为什么说道家思想中逃遁世俗的倾向“基本上仍是适应这个世界的态度”?(3分)

答:                                    

                                    

                                    

                                    

1.解析:选A “悲剧净化借助悲剧这种非常规性的、非预料性的或最具生存威胁性的文学样式”错,“非常规性的、非预料性的或最具生存威胁性的”修饰的是“悲剧所描述的事件”,而不是悲剧这种文学样式,张冠李戴。

2.解析:选B “时间久了”有误,原文是“在较严重的情况下”,这两个概念不对等。此处曲解文意。

3.答案:①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作为理论基础是否可靠?②这种心理治疗的疗效到底有多大?(或者是否可以治疗更多的心理疾病?)③这种治疗手段能不能大众化?

4.解析:选D 原文第⑤段是“它只提供了有限的个人天地”,恰好说明中国文化有难得的有限的“超越”因素。

5.解析:选C 原文“在我是女儿和妻子之前,我首先是一个人”,说明“完全脱离了外在的社会角色和人伦关系”错误。

6.答案:①道家逃遁世俗的倾向并不能使“个体”在世俗中全面盛开,它只提供了有限的个人天地。②道家思想中“退隐终南”“明哲保身”“利吾身”之术皆为求官而暂时抽身,其深层追求仍与世俗关系连在一起。 (113.128.88.5)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