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古诗《小池》说课稿

时间:2021-02-22 09:28:3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二年级古诗《小池》说课稿(通用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古诗《小池》说课稿(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古诗《小池》说课稿(通用6篇)

  二年级古诗《小池》说课稿1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池》,严格地说,应该是《纵横码与〈小池〉》,又或者是以纵横码支持《小池》的教学。

  一、说教材

  《小池》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这首诗里,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题的研究思路、新课标的精神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利用纵横数字输入法帮助学生学习生字的读音、字义。

  2、运用纵横数字输入法默写古诗,既有效地检查每个学生对古诗的掌握情况,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

  3、运用纵横数字输入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独立思考的人。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纵横数字输入法帮助学生学习生字词。

  难点:运用纵横数字输入法默写古诗。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确保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意义;并在学习过程中实施小组学习、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同时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说教学流程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1)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2)自主合作,学习生字

  (3)运用纵横,默写古诗

  (4)归纳总结,补充拓展

  具体阐述如下;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取谈话导入的形式,让学生自由交流学习纵横输入法的收获。学生学习了纵横输入法,打字的速度明显提高,学过的字记得更牢,不认识的字也能轻松输入……通过交流,学生分享了收获的喜悦,兴致盎然。

  接着,我先出示编码“9341”,告诉孩子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学生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有些孩子已经忍不住在电脑上打出“9341”,大声说出《小池》,于是课题很自然地揭示课题——运用纵横输入法学习古诗《小池》。

  (二)自主合作,学习生字

  首先,我先出示本课生字“池、惜、阴、晴、柔、露”,让学生小组合作,运用纵横输入法自主学习生字,在电脑上打出生字,并进行识记。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巡视指导,最后,通过抢答竞赛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我在识字教学中设计这一环节,意图是:

  ①把纵横输入法与识字教学有效结合起来,既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又让学生掌握了识字的方法;

  ②运用纵横输入法自主学习生字,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确保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意义;

  ③运用纵横输入法自主学习生字,并在学习过程中实施小组学习、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同时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运用纵横,默写古诗

  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并能体会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然后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熟读成诵,水到渠成。为接下来的古诗默写奠定基础。

  接着,我让学生运用纵横输入法默写古诗。

  学生实际操作,进行竞赛,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在电脑上打诗

  (2)针对个别不会打的字可以求助老师,但要加时。

  计时得出结论,到底哪个小朋友打得最快,进行表扬。

  我的设计意图是:

  ①让学生运用纵横输入法默写古诗,老师可以有效地检查每个学生对古诗的掌握情况,然后进行下一步的个别辅导;

  ②利用纵横输入法默写古诗,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生字的理解和认识,起强化与深化的作用。

  (四)归纳总结,补充拓展

  (1)组织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交流所学的知识。

  (2)补充另外一首描写夏天的古诗《所见》,让学生回家用纵横码进行练习,并做好记录。

  总之,将纵横数字输入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将继续探索利用纵横数字输入法提高课堂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开一扇窗!

  二年级古诗《小池》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小池》。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对本首古诗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这深厚而辉煌的民族文化是炎黄子孙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古诗《小池》就是这样的精神食粮之一,《小池》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整首诗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喜爱。

  根据单元的目标和学生学情,以及古诗教学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6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能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诗的内容。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诗句的大意。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诗联想画面,感受诗歌的美景,从而将古诗诵读得入情入境。

  二、说学情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记忆力旺盛。在教学前,我发现,很多学生已经会流利地诵读这首诗了。结合这一情况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反复诵读诗句,理解,感悟、想象诗的美景上。

  三、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低年级古诗教学,要顺应儿童爱读爱背、记忆力强的特点,只要求读读背背,学习生字,因此我将用“诵读悟情法”、“情境感悟法”等教法进行教学;在学法上主要是通过读、演、说、唱、画的形式引导学生学古诗、悟诗情。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采用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展开。

  环节一:以诗引诗浓诗味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将他们牢牢吸住。”上课开始,我让学生展示自己最拿手的古诗,以此营造学习古诗的氛围。顺势揭题,简介作者。接着让学生回忆:生活中你见到小池塘的景色有哪些?然后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有哪些景物?很自然的引入到本首古诗上来。

  环节二:初读古诗知诗韵

  第1步:示范朗读。首先我用课件展示示范朗读视频,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古诗,准确把握住古诗的朗读基调。

  第2步:读准字音。这是低年级教学中的重点,我先让学生自读,随后出示生动有趣的课件引导学生去掉拼音读、运用同桌互读、小组赛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帮助学生把字音读准。

  第3步:读出节奏。此时我可以出示节奏提示指导学生读出古诗节奏美。

  第4步:初步感知。让学生说说:“这首诗写了小池里的哪些景物?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从哪句诗中知道的?”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以此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环节三:再读古诗入诗境

  国学大师梁实秋先生说:诗不仅供阅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咏,这样才能陶冶性情。在这一环节中,我将用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诗的画面美。

  活动1:情景读。首先,我播放一段泉水细流的视频,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慢慢的想象。接着问:“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这流水声怎样?”,“如果现在你就是诗人杨万里,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吟诵哪句诗呢?”让孩子们在直观的画面感受中找出相应诗句,再引导学生抓住“惜”和“爱”字入情入境地朗读感悟诗句的意思。

  活动2:表演读。这首诗的后两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很有趣味性,适合表演读。一年级孩子的表现欲特别强,我将用读一读,演一演,说一说的方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读演的过程中感悟到其中的乐趣,体会到诗中的意境。

  活动3:配乐想象读。当学生了解了诗意,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再配上音乐美读。边读边想象小池美景。然后自由背诵,最后全班一齐背诵。将课推向一个新的高潮,真正做到和诗人心灵相通,情感共鸣。

  活动4:古诗新说唱。最后配上《找朋友》的音乐旋律,把这首诗说唱出来。这种形势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环节四:拓展阅读传诗情(预设5分钟)

  在拓展环节,我出示了杨万里的另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让学生试着朗诵,以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积累更多古诗。

  在布置作业的环节,我引导学生完成一幅诗配画作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又深化了对诗意的理解。

  五、说板书设计

  一首优美的诗是一幅美丽的画,我设计了一个图文结合方式的板书。

  我用贴画的形式将“泉眼、树阴、荷叶、蜻蜓”展示出来,直观而有趣。然后抓住他们的特点,“惜、爱、露、立”进行板书。“立”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我设计了一个范写的格式。这样既渗透了学法的指导,也有助于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背诵古诗。可谓“一举三得”。

  二年级古诗《小池》说课稿3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古诗《小池》。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时间”“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九个方面来说一下我对这首古诗的理解。

  一、说教材

  古诗《小池》是山东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四组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它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这首古诗通过对细流、树阴、水面、小荷、蜻蜓等这些景物的描写,形象的勾画了一副初夏风景画。在这一组课文中写的都是夏天的美丽景色,而《小池》这首诗又是这一组的第一课,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在古诗中初步的感受夏天的美丽景色。

  二、说学情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学生活泼可爱,乐于读书,求知欲强。对于阅读已经产生了兴趣,家长更是注重孩子的古诗学习,所以在阅读中体味古诗内容的优美,并结合诗文的语言环境学习生字变得尤为重要。由于我所在的地区声母“l”和“r”的发音不够清晰,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特别注意。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教学的要求,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于价值观这三方面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池”“惜”等6个生字,会写“立”字。

  2、培养孩子朗读古诗的兴趣,并使孩子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反复的朗读使孩子能很好的体会古诗所描写的美丽景色。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我确定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1、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的书写。

  2、教学难点:会背这首古诗,并能体会这首诗的美丽景色。

  五、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对比学习法:运用以前学过的`字来与现在将要学习的新字相结合,形成对比从而很好地学习将要学习的新字。

  2、开火车法。

  3、诵读悟情法:国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在《散文的朗读》中写到:诗不仅供朗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咏,真样才能陶治性情。所以古诗教学切不可忽视朗读,要让学生通过吟咏把握全貌,理解古诗的内容。

  (二)学法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内合作

  六、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古诗、准备生字卡片

  七、说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八、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走进古诗

  因为孩子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学前教育,所以在上课的开始我会让孩子背诵自己拿手的古诗,从而营造一种学习古诗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下直接揭题,让孩子们齐读课题,走进古诗。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找孩子起来读这首古诗,并对其进行表扬。

  2、自读古诗,认识生字。

  打开课本用小手指着古诗进行自由的读,这是我将会提醒孩子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可以运用拼音来学习,还可以同桌或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

  因为一年级的孩子能够全部认识这首古诗中生字的孩子还是不多的,这样设计就可以让孩子自己找出不认识的字,并能够进行学习,更能够加深对这些字的理解。

  3、检查自读情况

  (1)让孩子看着打屏幕上的带着拼音的生字,点名让他们读这些字。在读的过程中我会提醒他们读准字音。

  (2)读大屏幕上的去掉拼音的字,并用开火车的方式来对这些生字进行记忆。

  (3)通过课件帮助学生对新学生字进行记忆,例如“也、池”“昔、惜”“阴、晴”“柔、露”这些字的对比来进行记忆。

  (4)同桌间运用手中的生字卡片进行检测,加固对这些生字的记忆。

  (5)让孩子对新学的生字进行组词。

  这样可以使孩子更好地通过自己的学习来掌握本节所要掌握的生字,提高自己的自我学习能力。

  4、通过课件学写生字

  因为低年级孩子的教学重点是识字教学,所以在课堂上学写生字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通过课件上的笔画顺序,和教师在黑板上的书写来使孩子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并让孩子进行书写且提醒孩子正确书写姿势。

  5、把生字回归古诗进行朗读。

  (三)理解古诗,朗读感悟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孩子们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字词。这样可以避免教师讲课的重复。

  2、不明白的字词小组内进行自我解决。提高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3、教师指导孩子把全诗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解决词义和整首诗的意思。

  (1)重点的讲解古诗中的重难点字词。

  (2)带领孩子吧古诗的整体意思通一下。

  (3)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讲述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

  4、指导孩子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从读的过程中体会出古诗所描写的美丽景色。

  5、指导背诵。

  (四)作业延伸,全面巩固

  1、把这首古诗回家被给自己的家长听。

  2、在家长的帮助下再找几首描写夏天的古诗,并且吧这些古诗读熟练。

  二年级古诗《小池》说课稿4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古诗《小池》。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预期效果和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来谈谈我对《小池》这一课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这深厚而辉煌的民族文化是炎黄子孙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古诗《小池》就是这样的精神食粮之一,它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在这首诗里,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喜爱。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首诗通过对涓涓细流、浓密树阴、清澈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的蜻蜓这些景物的描写,形象地勾画出了一幅初夏荷花池的风景画。这首诗内容浅显易懂,短小精悍,适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也是培养学生吟诵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好材料,更是能在学生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民族文化种子的凭借。这首诗应该让他们学什么呢?

  2、学习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目标和学生的学情,以及古诗教学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

  根据古诗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的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读诗联想画面,感受诗歌的美景,从而将古诗诵读得入情入境。”

  二、说学情。

  在熟悉学生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已经会流利地朗读这首诗了。因此,我顺学而导,以学定教,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诗句内容和想象诗歌美景上。先让学生反复读诗句,在语言环境中有所感悟,然后让学生自读质疑、释疑,理解古诗内容。最后在优美的画面欣赏和动情的音乐渲染中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达成本课的情感目标。

  三、说教法与学法。

  国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在《散文的朗诵》中说道:诗不仅供阅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咏,这样才能陶冶性情。古诗教学切不可忽视朗读,要让学生通过吟咏把握全貌。只有在反复诵读、吟咏中,才能使学生解诗意、品诗味、悟诗情,从而提高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积淀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教学本首诗,我重点运用了“诵读悟情法”、“情境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课件与音乐来创设学生乐于接受、能走进其间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课堂氛围中深入阅读、感悟古诗。

  四、说教学过程。

  我主要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看图导入、走进《小池》。

  开始伊始,我让学生展示自己最拿手的古诗,想以此营造学习古诗的浓厚氛围。接着我直接揭题,引导学生和我一起书写课题,齐读课题,一开课便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儿。接着我让学生回忆生活中他们见到过的小池塘的景色,然后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绘图上的景物,以此自然引人到本首古诗的教学内容上来。

  这样的安排,既扎实又有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对要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同步得到训练。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我用课件出示配图配乐的动情范读,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古诗描写的景物之美。同时也让学生准确把握住古诗的朗读基调。接着我让学生自己出声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流畅。然后通过同桌互读、指名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检查反馈。

  在以往的古诗教学中,我们发现这样一种“怪”现象:有的低年级的孩子都会背古诗了,但抽出古诗中某个较为复杂的字,他却不能正确认读。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加上识字教学仍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我又从古诗中筛选出生字,让学生认读、组词、记忆字形,扎扎实实展开语言文字教学。

  (三)细读诗句、理解诗意。

  古诗教学中,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是我们老师最难把握的,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逐个讲解词句的意思,无疑会摧残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在学生能读正确、读流畅的基础上,我先让学生谈谈读懂了什么。因为前面有观察图画的铺垫,学生能读懂后半部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意思。但前两行“泉眼无声惜溪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却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先让学生自读质疑,提出不懂的词语和诗句,让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思考的过程,然后通过同学讨论和教师的点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理解了古诗意思。从教学的实际效果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是二年级的学生,可是他们对诗句还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的,比如“树阴、泉眼”这些词语的理解。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学习古诗,除了要让学生读懂读好之外,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这对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难的。新课程提出,要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这是很重要的。读这首诗,二年级的学生看到的是什么呢?他们想到的是什么呢?这就是他们自己的体验,我们老师是无法替代的。在朗读感悟这一环节,我用课件出示诗中所描绘的情境,配以悠扬委婉的乐曲,教师用动情生动的语言描述引领学生走入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在学生充分调动情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从而达到在有感情诵读中加深体会、丰富想象、获得审美感受的目的,自然地突破教学难点,达成第三条学习目标。

  (五)书写生字、拓展延伸。

  为了巩固生字的学习,我用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书写的四个生字。先让学生认读,创造性记忆字形,观察字形,然后教师择其重点进行范写指导,接着让学生练写,在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评议中感受汉字的美。

  在拓展环节,我用课件出示杨万里的另一首描写夏天风光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找到著名主持人康桥老师的一段深情诵读的视频让学生欣赏,想以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积累更多古诗。让学生从小感受到中华古诗词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二年级古诗《小池》说课稿5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小池》,古诗诵读教学是新课改课题"德育园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比较重要的一项研究。也是对学龄前儿童实施素质教育,倡导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幼儿园教学的特殊性和3~6岁儿童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幼儿园古诗诵读教学应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单纯的死记硬背,枯燥的重复朗读,不仅不能使幼儿爱上古诗的活动反而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在下面的活动方法中会为大家一一讲述我选择这节课所使用的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材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幼儿的认知基础和本节课的活动内容,我拟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对古诗有兴趣,萌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趣。

  2、能力目标:感受古诗所表达的美好意境。

  3、知识目标: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习用舒缓的语速吟诵古诗。根据以上活动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活动重难点是:活动重点:理解古诗所描写的夏季景色,学会朗诵。活动难点:感受古寺所表达的美好意境。

  二、说活动方法

  教法: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我采用情景教学法,观察法,谈话法等方法开展本课的活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配上古典音乐和名家朗诵,古诗新唱等,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古诗。

  学法:引导幼儿通过参与、讨论、模仿、展示等活动方式,逐步完成活动任务,引导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等。

  根据活动目标和幼儿的认知基础,我做了如下准备:空间准备,物质准备,知识准备(PPT、视频、音乐等)

  三、说活动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活动内容以及幼儿的认知基础,围绕活动目标、重难点,我把活动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激趣导课

  幼儿背诵已学古诗,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会背古诗吗?”

  (二)自主探索

  1、出示课件(PPT),引导幼儿观察讲述,了解古诗的内容。师:“图上是什么地方?都有什么啊?”(泉眼、树荫、荷叶、蜻蜓)

  2、示范朗诵,讲解诗意,介绍作者。

  名师朗诵视频,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泉眼无声惜细流——泉眼悄悄无声是爱惜细细的流水。

  树荫照水爱晴柔——树荫倒映在水面是它喜欢晴天柔和的风光。

  小荷才露尖尖角——小小的嫩嫩的荷叶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有蜻蜓立上头——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面。介绍古诗作者。

  杨万里,南宋诗人,是我国古代诗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诗以描绘山水风光、自然景色为主,朴实清新,流畅自然。

  3、不同形式的朗诵古诗《小池》,加以巩固练习。

  (三)活动延伸:

  我运用的是《古诗新唱》,在轻松的音乐下,熟记这首古诗。总之,在设计本次活动的过程中,我运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教育理念,积极为幼儿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幼儿的一生奠定基础。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二年级古诗《小池》说课稿6

  我们的科研课题是“培养良好语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现在所教的是小学三年级,可以说朗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一蹴而就,为此从一年级开始在每一节语文课中我都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与写作的训练,注重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下面我就《小池》一诗说一说我的做法。

  一、说教材分析

  《小池》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这首诗通过对涓涓细流、浓密树荫、清澈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的蜻蜓这些景物的描写,形象地勾画出了一幅初夏荷花池的风景画。特别市“惜、爱、露、立”几个动词的巧妙运用,使优美、宁静的画面充满了生机,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地热爱。

  二、说学生情况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处于9—10岁之间,活泼好动,求知欲旺盛,具有一定的古诗积累。处于由形象、直观的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三、说教学目标

  对于古诗的教学,课标要求是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能朗读好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新的课程理念也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引导者、组织者,而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认识4个生字,会写“惜”“露”等字。

  2、过程和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达到熟读成诵,提高学生理解和感悟古诗的能力。结合诗句以及想象,描写小池的景物,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与其它相似古诗的对比学习,感受古诗的不同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结合诗句以及想象,描写小池的景物,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认知习惯和年龄特点,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初读古诗、读出韵味;

  (三)学习古诗悟诗情;

  (四)回读古诗,进行练笔

  (五)拓展欣赏、课外延伸;

  (六)课堂总结。

  下面我分别对以上六个教学环节,说一下我的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课这个环节,我以学生所熟知的县人民公园的荷花池画面,配上优美的古曲《荷塘月色》,加上我的描述,让学生闭眼回想初夏荷花池的画面,从而引出杨万里的《小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古诗,从而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乐趣。

  2、初读古诗读韵味。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学要求指出,感悟语言、发展语感,是中年级教学的重点,所以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读古诗,及时纠正字音,然后

  出示韵味图,让学生按照韵脚提示试读古诗,最后教师范读。古诗的教学重点应放在朗读上,让学生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在学生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小组同学一起学习诗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未来的文盲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为此,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这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发展。

  3、学习古诗悟诗情。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级教师薛法根曾指出: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在这个环节上,我让学生汇报学习成果,特别是四个动词,并相机学习“惜、露”两个生字。在学习每句诗时,我都会配上一幅与诗句相对应的画面,图文结合,更利于学生对诗中所描述景物的直观感受,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直至熟读成诵。

  4、回读古诗,进行练笔。

  古诗文中有大量为我们留白之处,诗中情,诗中景,诗中画,诗中的意境,虽然我们可以通过文本、影像等材料更好地感知文本的内容,但是若能用写话来拓展丰富古诗文教学,则真正能体现“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本义了。因此结合对古诗词的回读加深对诗句理解,欣赏或背诵精彩语句,积累词语、佳句、解析文章的表达特色,研究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感悟其好处,根据例子进行小练笔就很有必要了。

  “读写结合”要用好文本这个载体,有侧重点的讲解写作知识,巧妙地挖掘写作训练点,有重点的让学生练口,练笔,实现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完成从“读”到“写”,再回到“读”的能力的培养。

  《小池》的教学设计,在回读这一环节,我设计的目标是:你最喜欢小池中哪一句诗描写的景物,结合诗句,发挥想象力写一段话。写一深化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使读与写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5、拓展欣赏,课外延伸。在这一环节,我主要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描写荷花的诗句,陶冶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情操。首先是学生汇报课外收集到的关于描写荷花的古诗,其次是王昌龄的《采莲曲》,尝试朗诵并大致了解诗意,最后推荐课后积累关于荷花的古诗,受到古诗词文化的熏陶。

  6、课堂总结。在这个环节上,我让学生在这首诗的歌唱录音中兴味盎然地走出教室,结束本节课的教学。整节课通过音、诗、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小池》初夏的美丽画面,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形式,整合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借助音乐、美术等学科的作用,感知祖国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在中年级的古诗教学中,我们主要应该抓住朗读这个关键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感悟语言、品词析句、读写结合、课外延伸,在生活化的场景中,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二年级古诗《小池》说课稿(通用6篇)】相关文章:

二年级古诗《小池》优秀说课稿12-17

白居易小池古诗的意思08-04

二年级下册语文《小池》说课稿12-17

二年级下古诗《小池》教学反思12-16

古诗小池杨万里12-05

古诗杨万里小池12-05

杨万里古诗小池12-05

小池杨万里古诗12-05

《小池》杨万里古诗赏析07-19

杨万里小池古诗鉴赏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