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的乘法口诀》的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1-02-26 20:16:0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6的乘法口诀》的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通用3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6的乘法口诀》的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6的乘法口诀》的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通用3篇)

  《6的乘法口诀》的二年级数学说课稿1

  一、说教材

  6的乘法口诀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编排上先出现一组准备题,每次加6,把得数填在空格里;再出现例10,看图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写出乘法口诀;然后进行巩固练习、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乘法口诀的教学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本学期教学的一个重点,它是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乘除法的基础。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操作软件,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意义,让学生在实际问题情景中感受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并能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在口诀的整理中,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在编口诀和利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根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让学生在1——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经验上,自主探索,编出6的乘法口诀,并熟记口诀。

  同时,又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受其表达能力的限制,将其探索发现的知识抽象出来,概括形成口诀形式这一过程和发现口诀的内在规律,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难点。

  教学难点:编写乘法口诀,发现口诀的内在规律。

  二、说教法

  小学数学教学法指出,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特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本课教学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结合本课内容和学生实际,本课教学采用故事情境法,发现法、尝试法等进行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讨论交流,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转播学生的练习,达到人机互动。

  三、说学法

  新课程强调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此,本课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程序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精彩的课堂开端,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一个小熊请客的情境,并结合课件的动态演示,配以优美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复习准备环节:小熊来到了一座小桥边,可桥上只有一个数字,怎么过桥呢?小熊正在纳闷,这时飞来一只小鸟,它告诉小熊用桥上的数字每次加上6,说出得数,就可以把桥搭上。让学生说出得数后再填表算一算,填表算一算起两个作用:一是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二是让学生熟悉6的连加,为学习6的乘法口诀打下基础。

  (二)发现问题,自主探索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去“经历、体验、探索”学习数学的过程,使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在探索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我设置了6种不同的水果,让学生自主选择进入练习,给了学生可选择的空间,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6个练习都是编6的乘法口诀,这里多个数的连加可以看屏幕数出,从而解决了乘法算式的得数问题。“再想一想”“你真棒”的提示,体现了人机对话。教师通过转播的形式达到人机互动,起到了互相学习、集思广益的效果。接着让学生运用前面掌握的方法填出积,编出6的乘法口诀。同时在做题的过程中内化了思维方法。我这样设计,是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

  (三)激导探究,巩固知识

  练习的设计应遵循“多样性、灵活性、开放性”原则,给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不同的人保证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练习。

  练习一:通过“探险”主题,让学生自由选择,可进入“小兔”或“海豚”两个画面,每幅图都有两种理解,能列出两个乘法算式,使用的口诀也是相同的。怎样理解图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这里学生可通过人机对话来判断对错,通过教师转播达到互动。

  练习二:小狗爬楼梯,学生每算对一个乘法算式的得数,并说出所用的乘法口诀,小狗就爬一步楼梯。这样的练习,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练习三:通过让学生看动画,列出两个乘法算式,并说出所用的口诀。既能提高计算能力,又再次看到一句口诀能算两道乘法算式。分页标题#e#

  这三个练习,都配以美丽的色彩,优美的音乐,还配上了感情色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应用知识,内化提高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作出决策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为此,在学生掌握了6的乘法口诀之后,我设计了以下4个练习。

  练习一:通过“送信“游戏,让学生发现口诀的排列规律,并说一说自己所发现的规律。这些规律学生在学习中已初步发现,通过操作会感受更清楚,在游戏情景中,印象会更深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地突破了难点。

  练习二:帮帮我们。通过人机对话,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转播,达到思维的交流,同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练习三:创设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互动讨论,找出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练习四:引导学生从1只青蛙身上找出问题,如:1只青蛙有1张嘴、2只眼、4条腿……接着以人机对话的形式进入2只、3只、4只、5只、6只的填空练习。这个练习既巩固了1——6的乘法口诀,又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并在游戏中内化了知识,熟练了乘法口诀。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成功的满足与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评价方式上主要采取了让学生以自评、互评与组评相结合的评价形式,让他们畅谈学到了什么,学得怎么样,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说板书

  为了体现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更好地突出重点,我的板书力求简洁、美观、清楚。

  总之,本课教学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转播学生的练习,达到人机互动,直接诱发了学生在感情和行为上的参与意识。练习中生动有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强有力地吸引着学生,把学生带进一个个崭新的学习境界,创造出激动、高昂、活泼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尝到学会创造、追求真知的乐趣,其参与性学习的程度是普通形式下的授课所难以达到的。同时增强了课堂密度,强化了学生思维的整合度,给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6的乘法口诀》的二年级数学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要讲的这部分教材是小学教材人教版二级上册乘法口诀部分的《6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乘法口诀的继续,也是今后学习7、8、9乘法口诀的基础。教学6的乘法口诀的编排与4的乘法口诀基本相同,例7中,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没有给出一句完整的乘法口诀,目的是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从知识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以下目标

  1.让学生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编口诀、用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探索发现口诀的内在规律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仍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兴趣浓厚的状态下,学生有了较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四、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操作法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二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具进行思维。动手操作让学生手脑协作,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英国教育家皮斯博说:如过你想让儿童能够独立的批判地思考,并且有想象的能力,你就应该采取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要把学生培养成富有创造力的开拓型人才,在教学方法上应采取启发式。正如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揭示课题

  让全班同学根据25的乘法口诀进行快速的口算,目的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促进新旧知识的迁移,为探索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了三块教学活动。

  1、编口诀

  这是本堂课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观察图画,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根据教材的主题画,我逐一出示小鱼(1条小鱼由6个全等三角形组成,一共出示6条)。学生观察图画,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填表。

  ②根据表格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③根据乘法算式编制出6的乘法口诀。

  2、根据出示的金鱼图,说出每个图表示的含义。

  3、观察比较,找出6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4、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记口诀。

  (三)应用口诀,解决问题。

  练习形式多样,既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又增加了乐趣,特别是培养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总结、归纳。

  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学到了那些知识,请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好吗?在学生汇报中,使本节课的知识点得以巩固。

  六、板书设计:

  板书要一目了然,能反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本课主要体现学生得出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设计如下:

  6的乘法口诀

  一个6相加61=6一六得六

  2个6相加62=12二六十二

  3个6相加63=18三六十八

  4个6相加64=24四六二十四

  5个6相加65=30五六三十

  6个6相加66=36六六三十六

  《6的乘法口诀》的二年级数学说课稿3

  一、 教材

  1、教学内容:《6的乘法口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表内乘法(一)》的第6课时的内容。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重、难点: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2—5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

  本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教学目标:

  ① 通过观察、探索,使学生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②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 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法

  1、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里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游戏教学法。即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学法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培养了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共同讨论,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2、在游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四、 教学、具准备

  课件、写有算式的卡片、苹果;主题图、表格。

  五、 教学程序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让全班同学回忆“1—5的乘法口诀”。这不但是为了检测他们是否掌握并记忆了,还可以为本堂课的教学做一些铺垫。

  (二)设置情境,探讨新知。

  1、编写口诀。

  这是本堂课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观察图画,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并加以记忆。根据教材的主题图,我逐一出示小鱼(1条小鱼由6个全等三角形组成,一共出示6条)。学生观察图画,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填表。

  盘数 1 2 3 4 5 6

  个数

  ②、根据表格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③、根据乘法算式归纳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④、根据“口诀”还能想出另一道乘法算式吗?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们要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如:①61页“做一做”,呈现用6根小棒摆成的六边形直观图,以口答“摆2个六边形用多少根小棒?摆……”巩固6的乘法口诀;②63页第6题,填空题,题目以图文结合形式给出一只蚂蚁6条腿的条件,让学生分别填出3只、6只蚂蚁多少条腿;③怎样很快地算出在上课的学生的人数(每6人一组,共6组)?

  (三)小结。

  1、结束语(师):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生答。板:6的乘法口诀]这不仅是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他们概括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再次唤醒学生对本堂课的记忆,揭示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