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时间:2021-06-11 09:41:0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教学目标: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1、使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图形的割补,剪拼,渗透图形变换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

  教学关键: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中除以2的意义。

  本节课,我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知识面较广,学习自觉性较强的特点,采用尝试教学法、实验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学课本,利用学具独立作业,互相讨论和巩固练习,去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尝试练习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加以讲解和点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操作能力。教学时,我按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推导公式、实际应用、巩固练习、课堂总结这六个环节进行。

  一、导入新课

  新课的导入是为了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好的导入,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活跃学生的思维。我采用实物直观法导入新课,先引导学生观察少先队大队旗,说出大队旗的长是120厘米,宽是90厘米,让学生利用旧知识计算大队旗的面积和归纳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再出示红领巾,引导学生说出要计算红领巾的面积,就是求三角形面积,从而发挥知识的迁移作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境界,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

  二、揭求课题

  我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了激趣法揭示课题,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承上启下、开宗明义的作用。我先直接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再提出问题“这节课要学习哪些内容?”让学生互相讨论,说出三个问题。(1)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3)怎样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这样,巧妙地让学生自己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把目标变成自身学习的需要,使学生由“要我学数学”变成“我要学数学”。

  三、推导公式

  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讲述,以实验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时,分四步进行。(1)引导猜想:我让学生按照课本75页的方法,用方格纸数出三角形的面积,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底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底和高的长度与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出三角形底是6厘米,高是4厘米,面积是12平方厘米(图1),底6厘米高4厘米面积12平方厘米

  图1

  接着引导学生猜想三角形面积是底和高乘积的一半。

  (2)尝试操作:当学生心理上产生疑问,迫切地需要教师的讲解和验证时,教师要求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学生一边说,我一边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的推导方法演示出来(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出一个三角形,把剪下的三角形拼到另一边,变成一个长方形,如图2)。

  图2

  以唤起学生的回忆,促进知识的迁移。然后再要求学生模仿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把三角形转换成其他图形,并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学具,量出长方形的长与宽是多少?(长10厘米,宽6厘米),计算出它的面积是10×6=60平方厘米,再沿着长方形的对角线剪开,分成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三角形,算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0×6÷2=30平方厘米(如下图)。学生清楚地看

  出这个三角形是原来长方形的一半。使学生沿着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发展的规律去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接着让学生拿出平行四边形纸片,量出它的底和高分别是10厘米、6厘米,用10×6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60平方厘米,然后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剪开,可以分成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三角形,用10×6÷2算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30厘米。学生再一次看出这个三角形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一半,而且观察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剪开的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一致的,攻破教学的难点。(3)归纳公式:通过两个实验,学生纷纷讨论,并归纳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底×高÷2,用字母表示写作S=ah÷2,并点明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把底和高相乘后不能忘记除以2,让学生的知识更系统完善。(4)看书质疑:学生通过自己实验操作已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后,我再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75页至77页的内容,比较与自己推导的方法有什么异同,突出说明课本是用“合”的方法验证公式,而我们是用“分”的方法来验证公式的,两种方法均把三角形变换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来推导,都能尝试成功。之后,留一点时间让学生提出疑问,我再进行针对性的释疑,创造亲切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疑敢问,进一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科书的示范作用及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实际应用

  学生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后,我便出示一道同课本例题相仿的尝试题:一条红领巾的底是100厘米,高是32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让学生独立解答,分别叫好、中、差三类学生板演,我进行巡堂检查,了解信息反馈,去发现所估计出现的两种情况:(1)100×32÷2=1600平方厘米;(2)100×32=3200平方厘米,并按反馈信息组织学生讨论和讲解,强调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把底和高相乘后不要忘记除以2,否则会计算了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以确保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五、巩固练习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是检查教学目标落实情况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练习的效率,我合理地设计了三道练习题。

  第1题: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这是课本77页做一做的题目,属单一性练习,用于巩固新知识。

  第2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2平方厘米,求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

  这是课本78页练习十八的题目,属综合性练习,既复习了三角形面积公式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关系,又进一步巩固三角形面积计算,防止学生照样画葫芦。

  第3题:计算少先队中队旗的面积,看谁的解法最简便?这题属创造性练习题,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促进学生的散发思维。

  六、课堂总结

  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明确具体的教学任务,抓住要点内容,形成系统的知识。我让学生联系本课初提出的学生目标,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得出:

  (1)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底×高÷2;

  (2)三角形的底和高决定以后,三角形的面积也就决定了;

  (3)计算时把底和高相乘后不要忘记除以2。这样,通过疏理、归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整节课的安排善始善终。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相关文章: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06-27

《三角形面积计算》说课稿03-15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11-06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的说课稿02-20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的说课稿02-20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08-06

《三角形面积计算》说课稿范文03-15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的说课稿范文02-22

关于《三角形面积计算》说课稿04-02